- 年份
- 2024(5589)
- 2023(7668)
- 2022(6366)
- 2021(5891)
- 2020(4825)
- 2019(10419)
- 2018(10288)
- 2017(19254)
- 2016(10904)
- 2015(11520)
- 2014(11074)
- 2013(11048)
- 2012(10094)
- 2011(9246)
- 2010(9152)
- 2009(8521)
- 2008(8268)
- 2007(7468)
- 2006(6542)
- 2005(5454)
- 学科
- 农(44341)
- 济(42530)
- 经济(42484)
- 业(36783)
- 农业(29365)
- 管理(22838)
- 企(15921)
- 企业(15921)
- 方法(15269)
- 业经(14589)
- 数学(14130)
- 数学方法(14036)
- 中国(10331)
- 学(10170)
- 农业经济(9805)
- 贸(9205)
- 贸易(9204)
- 易(9039)
- 制(8904)
- 财(8891)
- 村(8866)
- 农村(8859)
- 发(8481)
- 地方(8392)
- 及其(7517)
- 收入(7206)
- 技术(7167)
- 发展(7133)
- 展(7132)
- 策(7111)
- 机构
- 学院(156736)
- 大学(150897)
- 农(65430)
- 济(62595)
- 经济(61567)
- 研究(57125)
- 管理(56367)
- 农业(51257)
- 理学(50461)
- 理学院(49880)
- 管理学(48850)
- 管理学院(48629)
- 中国(42194)
- 业大(41577)
- 科学(41506)
- 农业大学(32409)
- 所(32084)
- 京(30381)
- 研究所(29971)
- 中心(26439)
- 业(25984)
- 财(23372)
- 省(23296)
- 江(23287)
- 科学院(20968)
- 经济管理(19387)
- 财经(19227)
- 院(19050)
- 室(18333)
- 经济学(17851)
- 基金
- 项目(116713)
- 科学(89151)
- 基金(84429)
- 家(78599)
- 国家(77836)
- 研究(75389)
- 科学基金(64006)
- 省(48856)
- 社会(48493)
- 基金项目(46077)
- 社会科(45549)
- 社会科学(45535)
- 自然(44226)
- 自然科(43179)
- 自然科学(43152)
- 自然科学基金(42404)
- 划(39823)
- 农(35717)
- 资助(32547)
- 教育(31679)
- 编号(29090)
- 发(26326)
- 业(26263)
- 重点(26214)
- 计划(25689)
- 创(24764)
- 科技(24590)
- 部(24451)
- 创新(23202)
- 科研(23197)
共检索到2176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烨 顾兴芳 张圣平 苗晗
转化效率低一直是黄瓜转基因的瓶颈,本研究旨在采用硫辛酸(LA)和乙酰丁香酮(AS)辅助进行农杆菌转化,研究硫辛酸作为一种新的转化诱导剂对黄瓜遗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添加浓度相同的情况下,仅在培养基中添加LA的转化效率比较仅在菌液中加入LA有显著提高,而当菌液和培养基中同时加入LA与AS的转化频率最高,即采用100 mg/L LA和50 mg/L AS处理后,黄瓜子叶节Hyg抗性芽的再生频率由28.3%升高到86.7%,SouthernBlot验证抗性植株的阳性率为7.5%。因此,在黄瓜遗传转化过程中使用硫辛酸有利于转化细胞的分化,更有助于提高抗性植株的阳性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宏 刘小俊 梁根云 房超 刘独臣 蔡鹏 李跃建
以华南型黄瓜‘二早子’、‘白丝条’、‘川绿2号’近叶柄部子叶为外植体,对影响农杆菌介导的卡那霉素抗性遗传转化体系的主要因素如基因型、不定芽诱导最佳激素配比、筛选压、农杆菌侵染时间、农杆菌侵染浓度、共培养温度等进行试验,建立一个高效的黄瓜子叶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子叶分化再生能力‘川绿2号>‘二早子’>‘白丝条’。1.5 mg/L 6-BA+0.1mg/L TDZ+0.5 mg/L ABA能较好地促进‘二早子、‘白丝条子叶不定芽再生,而"川绿2号"在含1.5 mg/L 6-BA+0.5 mg/LABA的MS培养基就能达到最佳分化率。筛选压与外植体分化能力有关,分化能力强的基因型需要较高的kan...
关键词:
华南型黄瓜 农杆菌 遗传转化 因素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义章 罗燕华
用含质粒载体pB I121的根癌农杆菌转化“南屿”苦瓜子叶节,通过对gus基因瞬时表达情况进行观测,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苦瓜遗传转化体系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苦瓜子叶节必须预培养3 d左右,用D600nm值为0.3-0.5之间的菌液浸泡,侵染时间为10 min,然后共培养3-4 d.再生植株经PCR检测初步证明gus基因已成功整合到苦瓜基因组中.
关键词:
苦瓜 子叶节 根癌农杆菌 gus瞬时表达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文霞 宁海龙 吕文河 李文滨
【目的】研究影响大豆(Glycine maxL.)子叶节外植体遗传转化的因素。【方法】以农杆菌转化系统为平台,用直接筛选法和延迟筛选法确定卡那霉素的筛选方法和浓度,以GUS基因的瞬时表达计算子叶节区GUS阳性率。【结果】延迟7d进行Km选择、筛选压力为75mg·L-1时选择效果最好;菌株培养阶段和侵染浓度分别在OD600为0.6和0.5时子叶节区GUS阳性率最高;黑农35、绥农14和合丰35为易感的大豆基因型;农杆菌菌株EHA101对大豆的转化能力好于LBA4404和AGL1;共培养培养基中添加的硫醇类化合物对T-DNA的转移有极强的影响效应。【结论】本实验方法可以优化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转...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郝金凤 荆培培 张丽 哈斯阿古拉
为探讨甜瓜的遗传转化技术,以甜瓜品种河套蜜瓜腋芽生长点做外植体,利用庆大霉素基因作为筛选基因,对影响农杆菌转化的菌液浓度、转化时间、共培养时间进行了正交试验。通过优化转化条件,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甜瓜腋芽生长点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采用培养20 d的无菌苗,以腋芽作为外植体,预培养1 d;用OD600=0.7的菌液转化10 min后,黑暗中共培养2 d,然后用40 mg/L庆大霉素进行筛选;移栽后在叶片上喷洒20 mg/L庆大霉素筛选转基因植株,效果最好。通过对庆大霉素抗性苗进行PCR检测,初步验证外源基因已经整合进甜瓜基因组,转化率达到76%,幼苗移栽成活率为76.3%。
关键词:
甜瓜 植物生长点 遗传转化 农杆菌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晓芳 赵德刚
为建立农杆菌介导的朝仓花椒遗传转化体系,以朝仓花椒叶柄及茎段为转化受体,研究了预培养时间、侵染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等因素对转化效率的影响。获得转化体系如下:外植体预培养3d,在OD600为0.5~0.8菌液侵染10min,共培养3d,延迟7d筛选,以30和50mg/L卡那霉素(Kan)进行梯度筛选。结果表明:重悬液及共培养基中添加100μmol/L乙酰丁香酮(AS),可提高朝仓花椒Kan抗性愈伤率至24.6%;转化植株经GUS组织活性及PCR检测呈阳性,证实外源基因已导入朝仓花椒基因组中,利用本转化体系可为下一步将有重要经济价值外源基因导入花椒打下基础。
关键词:
朝仓花椒 农杆菌 遗传转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海艳 李保华 李桂舫 王彩霞
以携带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的pBIG3C为转化载体,根癌农杆菌EHA105为转化介体,对樱桃干腐病菌LXS230101分生孢子进行转化。结果表明,樱桃干腐病菌的最优转化体系为:α型分生孢子浓度为106个/mL,培养基中添加200μmol/mL乙酰丁香酮(AS),共培养温度和时间分别为25℃和72 h,其转化效率为1×106个α型分生孢子产生686个转化子。随机选取转化子进行PCR和Southern blot鉴定,发现T-DNA已整合进樱桃干腐病菌基因组中;转化子在不含潮霉素的PDA培养基中连续培养5代后,仍表现出对潮霉素的抗性,表明外源基因能在樱桃干腐病菌中稳定遗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韩德俊 袁本威 胡甘 陈耀锋 李振岐
综述了农杆菌介导的油菜等芸薹属植物高效转化体系建立的影响因素,总结了基因工程在改良油 菜等芸薹属植物性状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评述了植物in Planta转化法在油菜中的应用。
关键词:
油菜 农杆菌介导 in planta转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玉珍 罗景兰 徐进 刘香玲
以水稻品种ZH11和RBQ为材料,通过水稻成熟胚盾片诱导有效愈伤组织及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获得水稻转基因植株,为水稻转基因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奠定基础。结果表明:NMB培养基适合水稻成熟胚盾片愈伤组织诱导,MS培养基适合愈伤分化;500mg/L谷氨酰胺或精氨酸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培养条件:愈伤组织诱导时温度25~28℃,暗培养,pH5.8;分化时温度25~28℃,光照1500~2000lx,12~14h/d,pH5.8;6 BA对继代过程中愈伤组织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潮霉素筛选的最佳浓度为50mg/L。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莉萍 包满珠
为了建立月季品种‘萨蔓莎’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系统,我们通过衡量GUS基因瞬间表达水平,探讨了各因子对基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植体、光照条件、共培养培养基中无机盐含量及乙酰丁香酮(AS)含量是重要的影响因子;共培养时间、共培养温度及农杆菌菌液浓度对根癌农杆菌的生长以至基因转化有重要影响.优化后的转化条件为:将月季胚性愈伤组织与OD600值为0.5~0.8的农杆菌菌液侵染20min,然后在含300μmolLAS并且无机盐减半的MS培养基上黑暗、23℃条件下共培养3d.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艳 黄亚萍 周遥 吴亚先 周兰英 姜孝成
Kasalath是目前用于水稻转基因研究的籼稻模式材料。运用组织培养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对水稻Kasalath愈伤组织诱导和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以Kasalash的幼嫩种子或新鲜的成熟种子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的效果优于贮藏1年的种子;用0.5、1、1.5、2、2.5、3、10、20、30 mg/L的2,4–D诱导愈伤组织,以2.5 mg/L的2,4–D诱导效果最佳;用菌液OD600 nm为0.05、0.1、0.15、0.2、0.3、0.4的农杆菌Ag10和EHA105与愈伤组织共培养介导遗传转化,皆以OD600 nm为0.15的农杆菌溶液效果最好,且EHA105的介导效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秦玲 李明 王永熙 韩礼星 黄贞光 赵改荣
论述和分析了影响苹果高效离体再生的主要因素 ,包括试验材料苹果的基因型、外植体生理状态、培养基类型、植物激素、Ag NO3、前期暗培养、抗生素等内外因子 ,以及影响根癌农杆菌介导苹果遗传转化的主要因素 ,包括苹果基因型、外植体生理状态、菌株类型、菌液浓度、活化物质的应用、共培养、预培养、选择培养、培养基成分等内外因子。并对其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作了简要概述
关键词:
苹果 根癌农杆菌 遗传转化 影响因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转娣 刘新龙 姚丽 苏火生 张敏 吴才文
综述开展甘蔗基因工程育种工作20多年来,从最初的利用农杆菌介导法研究抗除草剂和抗虫转基因成功,到目前高转化效率的转基因方法应用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分析影响农杆菌转化甘蔗的关键因素,并对农杆菌介导的甘蔗遗传转化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
根癌农杆菌介导法 甘蔗 遗传转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岑云昕 刘佳 陈发菊 杨敬元 刘强 王韬 梁宏伟
【目的】以楸树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建立有效的楸树遗传转化体系,为今后楸树性状的遗传改良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农杆菌EHA105介导以胚性愈伤组织作为外植体进行遗传转化,通过正交试验获得最优的遗传转化条件,进而将外源基因转入到楸树基因组中。【结果】在1/2 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梯度浓度的卡那霉素(Kana)进行选择压力筛选,在添加了60 mg·L~(-1)Kana的1/2 MS培养基中,楸树胚性愈伤组织的分化率为0.00%,存活率仅为5.71%,因此确定60 mg·L~(-1)为遗传转化的选择压。采用正交设计L18(37)进行农杆菌介导的楸树遗传转化试验,通过GUS化学组织染色统计瞬时表达率,正交试验直观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预培养时间为2天,采用农杆菌菌株EHA105、菌液浓度OD600值为0.7、添加乙酰丁香酮(AS)浓度为300μmol·L~(-1)、侵染时间为10 min,共培养时间为5天的条件下,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效率最高,且对转化效率影响最大的2个因素是乙酰丁香酮浓度和预培养时间。对浸染后的胚性愈伤组织进行8个月的筛选培养,共获得32个抗性组织团,对其中15个增殖较多的抗性愈伤组织进行PCR检测,表明86.67%的抗性组织团中有外源基因整合到楸树基因组中。内源激素水平会对植物体细胞胚分化产生影响,细胞分裂素(CTK)和脱落酸(ABA)促进体胚发生,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体胚发生有抑制作用。通过测定内源激素可知,转基因的抗性组织中内源CTK和ABA水平显著低于野生型的楸树胚性愈伤组织,而内源IAA和GA则显著高于野生型胚性愈伤组织,推测内源激素水平可能是转基因抗性组织体胚分化能力比较差的原因。【结论】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楸树胚性愈伤组织的遗传转化体系,对筛选获得的15个抗性愈伤组织进行PCR检测,其中13个抗性愈伤组织中有外源基因的整合。内源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是导致楸树转基因抗性愈伤组织难以分化的原因。
关键词:
农杆菌介导 楸树 遗传转化 内源激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翠 李喜焕 常文锁 张春锋 张彩英
以MYB转录因子GmPHR1为目的基因,冀豆12、冀豆16和绥农14为转化受体,比较农杆菌介导大豆不同外植体的遗传转化技术,为大豆转基因育种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以茎尖转化系统的不定芽诱导率、植株再生率和转化效率最高,且对基因型的依赖性最小,但由于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较差,因而存在一定程度的假阳性;其次,以胚尖转化系统的不定芽诱导率、植株再生率和转化效率较高,对基因型的依赖性较小,同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较强,因而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转化系统。而子叶节、下胚轴转化系统则表现出不定芽诱导率、植株再生率和转化效率均较低,且存在较强的基因型依赖性等不足。同时,利用上述4种转化系统,获得了3个供试大豆品种的转基...
关键词:
大豆 农杆菌介导转化 外植体类型 转基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