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64)
2023(3267)
2022(2785)
2021(2441)
2020(2121)
2019(4879)
2018(4922)
2017(8833)
2016(4961)
2015(5562)
2014(5328)
2013(5396)
2012(5274)
2011(4882)
2010(4731)
2009(4305)
2008(4196)
2007(3741)
2006(3477)
2005(3173)
作者
(18940)
(15909)
(15885)
(14664)
(9906)
(7914)
(6880)
(6395)
(6250)
(5638)
(5628)
(5517)
(5472)
(5352)
(5240)
(5008)
(4914)
(4835)
(4678)
(4646)
(4407)
(4039)
(3884)
(3679)
(3667)
(3630)
(3536)
(3509)
(3415)
(3407)
学科
(16461)
经济(16437)
管理(10810)
(10138)
(9042)
(6791)
企业(6791)
方法(6742)
数学(5649)
数学方法(5553)
环境(5334)
(4846)
中国(4262)
土地(4220)
(3825)
(3820)
土壤(3812)
(3807)
贸易(3806)
(3725)
(3374)
农业(3339)
资源(3276)
(3192)
业经(3152)
(2960)
地方(2875)
经济学(2844)
理论(2758)
问题(2645)
机构
大学(75228)
学院(72973)
研究(33326)
科学(26075)
(25700)
(23877)
中国(23759)
经济(23322)
管理(22127)
农业(20945)
(19949)
业大(18795)
理学(18780)
研究所(18711)
理学院(18472)
(18053)
管理学(17814)
管理学院(17735)
中心(14106)
农业大学(13545)
(12844)
(12750)
(12059)
(12027)
科学院(11994)
实验(11915)
(11639)
实验室(11451)
北京(11391)
重点(10899)
基金
项目(54261)
科学(40501)
(39259)
基金(39196)
国家(39006)
研究(30907)
科学基金(30421)
自然(23813)
自然科(23203)
自然科学(23189)
自然科学基金(22773)
(21027)
基金项目(20654)
(19713)
社会(17266)
资助(16343)
社会科(16233)
社会科学(16226)
计划(14413)
科技(13902)
教育(13514)
重点(13439)
(12026)
科研(11424)
(10970)
(10870)
(10792)
专项(10756)
编号(10691)
创新(10354)
期刊
(26247)
经济(26247)
学报(24747)
(22889)
科学(19556)
研究(17981)
中国(17661)
大学(16791)
学学(15813)
农业(15589)
(9379)
管理(8297)
业大(7904)
(6956)
农业大学(6431)
林业(5904)
教育(5799)
(5762)
图书(5486)
资源(5022)
自然(4910)
(4877)
金融(4877)
中国农业(4871)
科技(4670)
技术(4615)
书馆(4236)
图书馆(4236)
经济研究(4229)
自然科(3835)
共检索到1121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平  郎漫  
【目的】明确好气条件下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对林地和草地土壤N2O排放的贡献,比较温度变化对两个过程排放贡献的影响。【方法】通过室内好气培养试验(60%WHC),采用15N同位素标记技术测定林地和草地土壤在10℃和15℃下铵态氮、硝态氮和N2O的15N丰度,计算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对N2O排放的贡献。【结果】好气培养条件下,林地和草地土壤中的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同时发生,硝化作用对N2O排放的贡献为53.1%―72.0%,是N2O排放的主要过程。培养期间林地土壤中反硝化过程对N2O排放的平均贡献为44.9%,显著大于草地土壤(28.9%),而硝化过程对N2O排放的平均贡献为55.1%,显著小于草地土壤(...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梁东丽  吴庆强  李生秀  EMTERYD Ove  
用乙炔抑制原状土柱和模拟土柱法,研究了包括水分、碳源、氮源以及反硝化的主要决定因子水分干湿交替对土壤N2O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旱地土壤反硝化的主要因子是作为微生物能源和碳源的有机物质,在碳源充足时,土壤的硝态氮含量和水分因子是限制因子;两种氮源相比较,在一定的碳含量和水分条件下,土壤N2O排放量并不随NO3--N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最大N2O排放量发生在氮源加入量为300 mg/kg时;而当氮源为NO2--N时,土壤N2O排放量随NO2--N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最大排放量为NO2--N为450 mg/kg处理。在同等土壤水分条件下,土壤由湿变干过程中产生的N2O通量高于土壤由干变湿过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方芳  孙志伟  高红涛  郭劲松  李哲  
应用C2H2抑制-原状土柱培养法研究了三峡库区腹地忠县境内两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不同高程消落带土壤N2O排放及反硝化速率的变化及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消落带土壤N2O排放速率和反硝化速率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农耕区消落带土壤N2O排放速率均值为23.71±31.61g N/hm2·d,为人工植被恢复区土壤N2O排放速率均值的3.48倍,农耕区反硝化速率均值为105.51±126.60g N/hm2·d,为人工植被恢复区反硝化速率均值的5.39倍,二者反硝化速率差异显著(p0.05),但低高程消落带土壤反硝化作用相对较强。...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闻汉  陈照明  张金萍  林海忠  何杰  张耿苗  赵钰杰  王强  马军伟  
【目的】为探究硝化抑制剂对土壤硝化作用及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影响。选取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微宇宙培养,研究尿素配施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和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对水稻土pH、无机氮、N_2O排放以及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方法】设置不加尿素和硝化抑制剂(ck)、单施尿素[氮(N)200 mg·kg_(–1),U]、尿素+DMPP (添加量为氮量的1%,DMPP)和尿素+CP (添加量为氮量的2%,CP) 4个处理。【结果】添加硝化抑制剂可以显著提高土壤pH(P<0.05)。与ck相比,施用尿素显著增加了土壤铵态氮NH_(4+)-N质量分数(P<0.05),而两者之间硝态氮(NO_(3–)-)N质量分数无显著差异。DMPP和CP处理的NO_(3–)-N质量分数处于较低水平,且2个处理的净硝化速率都显著低于ck和U处理(P<0.05),有明显的硝化抑制效果。与ck相比,施用尿素显著提高了土壤N_2O排放(P<0.05),而配施硝化抑制剂显著降低了N_2O的累积排放(P<0.05),说明土壤pH、AOB丰度和NO_3–-N质量分数是影响土壤N_2O排放的关键因素。【结论】在中性水稻土中,AOB主导了土壤N_2O的排放和硝化作用,DMPP和CP可通过有效降低AOB丰度来抑制硝化作用和减少N_2O排放。图4表3参34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姚东良  彭德元  王振华  秦红灵  刘毅  张俊忠  
选取第四纪红土发育水稻土,在0%(厌氧)、10%(兼性厌氧)和21%(好氧)等3个O_2体积分数及40%和60%2种土壤含水量条件下进行室内培养,探讨O_2含量对土壤N_2O排放及narG型反硝化微生物种群丰度和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40%和60%2种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厌氧处理的N_2O排放通量均最高,且60%土壤含水量处理下的N_2O排放通量略高于40%土壤含水量处理的;方差分析表明,相比于土壤含水量,O_2含量是制约土壤中N_2O排放更关键的因子;微生物narG基因丰度与O_2含量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与N_2O排放通量和土壤NO_3––N消耗质量分数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但不显著;O_2含量和含水量均会造成土壤narG型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40%土壤含水量处理,OTU1882(Pseudolabrys)、OTU1510(分枝杆菌属)的占比较大,60%土壤含水量处理,OTU1593(地杆菌属)的占比较大,当土壤含水量一定时,同一培养时间厌氧处理的优势OTU1882和OTU1510相对丰度偏低,且变化幅度较大,其相对丰度与N_2O排放通量呈负相关,其中OTU1882的影响显著(P<0.05)。可见,土壤O_2含量通过调控土壤微生物的narG基因丰度和群落组成而调控N_2O的排放。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姚东良  彭德元  王振华  秦红灵  刘毅  张俊忠  
选取第四纪红土发育水稻土,在0%(厌氧)、10%(兼性厌氧)和21%(好氧)等3个O_2体积分数及40%和60%2种土壤含水量条件下进行室内培养,探讨O_2含量对土壤N_2O排放及narG型反硝化微生物种群丰度和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40%和60%2种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厌氧处理的N_2O排放通量均最高,且60%土壤含水量处理下的N_2O排放通量略高于40%土壤含水量处理的;方差分析表明,相比于土壤含水量,O_2含量是制约土壤中N_2O排放更关键的因子;微生物narG基因丰度与O_2含量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与N_2O排放通量和土壤NO_3––N消耗质量分数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但不显著;O_2含量和含水量均会造成土壤narG型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40%土壤含水量处理,OTU1882(Pseudolabrys)、OTU1510(分枝杆菌属)的占比较大,60%土壤含水量处理,OTU1593(地杆菌属)的占比较大,当土壤含水量一定时,同一培养时间厌氧处理的优势OTU1882和OTU1510相对丰度偏低,且变化幅度较大,其相对丰度与N_2O排放通量呈负相关,其中OTU1882的影响显著(P<0.05)。可见,土壤O_2含量通过调控土壤微生物的narG基因丰度和群落组成而调控N_2O的排放。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晨  王春隆  周璐瑶  吴玲玲  张钰婷  熊正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玉洁  孙亚娇  郭昕晔  黄楷淇  张翰喆  张树兰  
【目的】研究生物炭对氮肥硝化过程中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及N_2O、NH_3排放的影响,为提高肥料氮的利用率、减少氮损失提供参考。【方法】在陕西关中地区,采集小麦-玉米轮作大田耕层0~20 cm土壤,采用室内培养试验,在供试土娄土中分别添加麦秸和烟秆生物炭,同时施用氮肥尿素,施氮量90 kg/hm~2,每种生物炭添加量设3个水平(0(对照)和15,30 Mg/hm~2),试验共计6个处理,测定尿素硝化过程中不同处理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以及N_2O、NH_3排放通量的动态变化。【结果】与对照相比,添加两种生物炭均可以降低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显著抑制尿素的硝化作用,其中高量麦秸生物炭的抑制作用更明显,烟秆生物炭较麦秸生物炭的抑制作用更强。添加烟秆生物炭和麦秸生物炭均可以增加尿素硝化过程中N_2O排放通量以及总排放量,而且高量烟秆生物炭处理的N_2O总排放量显著高于低量烟秆生物炭处理。与对照相比,两种生物炭之间NH_3总排放量无显著变化,表明土娄土中添加生物炭对尿素硝化过程中氨的挥发无显著影响。【结论】在土娄土中施用生物炭有增加温室气体N_2O排放的风险,建议采用改性生物炭或采取相应的其他措施减少N_2O的排放。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邹国元  张福锁  
对根际反硝化作用及N2O的释放进行了综述。反硝化过程与N2O的产生及释放有密切的关系。反硝化作用产生的N2O量不仅取决于反硝化速率,而且也取决于那些影响反硝化产物N2O/N2比值的参数。在植物根际这一特殊土壤区域中,反硝化作用受NO-3C及O2的综合影响。豆科作物根瘤是一个特殊的根际系统,根瘤菌的反硝化作用及N2O释放应引起更大的关注。植物根际不仅对反硝化作用产生影响,而且对N2O释放也起了重要的通道作用,特别是对渍水土壤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最后指出了一些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瑞  王平  高永恒  马钢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建华  邸洪杰  
通过利用原状土柱研究牧草生态系统中施用硝化抑制剂对氮素的转化,研究结果表明,在施用相同氮肥的基础上增施硝化抑制剂DCD可以提高牧场的产草量,增产可以达到30%~50%。土壤淋溶液中的NO3--N浓度,受施肥量的影响,包括有机肥在内,氮肥施用量越大,土壤淋溶液中的浓度就越高。施用硝化抑制剂后降低土壤淋溶液中NO3--N的浓度,NO3-N的浓度由220 mg/L下降到50~70 mg/L,氮素的损失由总氮量40.6%降到10%,N2O的排放高峰从560 g/hm2.降到48 g/hm2,高峰期的排放量可以减少11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杏认  董云社  齐玉春  
N2O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而且还可以破坏臭氧层。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其在大气中的浓度不断上升,对环境的影响也更加严重,因此,N2O的排放日益成为环境研究的热点问题。土壤是N2O的重要排放源。本文综合分析了土壤N2O排放研究的进展情况,主要包括:土壤N2O产生及排放的机理;影响N2O排放的主要因素;土壤N2O排放的时空特征以及全球N2O排放的模型估计;最后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琳  王益  舒梦  张艺  李真  郭辉  李春越  胡水金  
[目的]封育是半干旱地区退化草地植被恢复的有效措施。封育后植被恢复会形成大量的凋落物,从而引起自然或人为火烧。火烧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特性和养分动态。本文旨在探究火烧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地养分(特别是氮)循环的影响。[方法]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云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封育34年的典型草地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新烧地、火烧后1年和火烧后2年的对照和火烧土壤样品(共计6个处理),比较分析土壤上层(05 cm)和下层(525 cm)总碳、总氮含量,无机态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氮素净矿化速率和氮素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白红英  李春越  张一平  
以年降雨量 6 32 m m的黄土高原南部旱地小麦田及休耕地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耕作措施及氮肥施用对小麦生长期土壤 N2 O排放及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种植小麦对农田 N2 O排放及 10~ 2 0 cm和 0~2 0 cm土层中的脲酶有激发效应 ;地膜覆盖能使土壤 N2 O排放量和耕层不同层次中的脲酶活性升高 ;N2 O排放与耕层土壤脲酶活性之间具有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 (y=4 .5 6 0 x+6 .6 86 ,r=0 .6 94 * *) ,因此耕作层土壤脲酶活性可以作为旱作农田土壤 N2 O排放量的生物指标之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牟长城  程伟  孙晓新  吴云霞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小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油桦-修氏苔草沼泽林、兴安落叶松-油桦-笃斯越橘-藓类沼泽林和兴安落叶松-狭叶杜香-中位泥炭藓沼泽林生长季节土壤温室气体(CO2,N2O和CH4)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季节排放量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1)3种落叶松沼泽林土壤CO2排放通量均呈现夏季高(651.4~823.6mg·m-2h-1)春秋季低(233.3~310.0mg·m-2h-1)的单峰型季节变化,N2O排放通量(0.010~0.049,0.012~0.020和0.010~0.080mg·m-2h-1)分别呈现夏季>春季>秋季,春季>夏季>秋季和秋季>春季>夏季的变化规律,CH4...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