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9)
2023(706)
2022(575)
2021(517)
2020(475)
2019(1039)
2018(1018)
2017(1599)
2016(1019)
2015(1040)
2014(978)
2013(991)
2012(961)
2011(908)
2010(858)
2009(833)
2008(768)
2007(711)
2006(603)
2005(554)
作者
(4673)
(4038)
(4007)
(3673)
(2429)
(2108)
(1735)
(1703)
(1496)
(1478)
(1427)
(1391)
(1390)
(1340)
(1267)
(1244)
(1194)
(1172)
(1170)
(1163)
(1127)
(1065)
(1001)
(978)
(925)
(883)
(879)
(865)
(857)
(843)
学科
(2028)
经济(2028)
(1902)
(1894)
玉米(1884)
(1727)
玉蜀黍(1725)
(1725)
蜀黍(1725)
(1451)
管理(1282)
(1256)
(993)
(917)
企业(917)
(773)
方法(753)
(692)
农业(689)
土壤(689)
地方(685)
数学(641)
数学方法(617)
(590)
贸易(589)
(581)
(554)
中国(536)
及其(529)
(520)
机构
学院(14610)
大学(14124)
(9340)
农业(7900)
研究(7645)
科学(6466)
业大(5949)
(5299)
农业大学(5102)
中国(5020)
研究所(4965)
(4628)
(4314)
(3558)
科学院(3537)
经济(3454)
(3328)
中心(3159)
(3155)
实验(3061)
管理(3038)
实验室(2865)
重点(2720)
理学(2653)
技术(2630)
理学院(2572)
资源(2501)
管理学(2417)
管理学院(2405)
(2356)
基金
项目(11549)
(8413)
国家(8373)
科学(7356)
基金(7240)
科学基金(5460)
研究(5182)
(5084)
(4720)
自然(4524)
自然科(4412)
自然科学(4406)
科技(4375)
自然科学基金(4302)
计划(4032)
(3830)
基金项目(3808)
(3294)
重点(3181)
农业(3000)
专项(2980)
资助(2974)
(2795)
科研(2518)
(2486)
创新(2415)
社会(2409)
技术(2392)
社会科(2252)
社会科学(2250)
期刊
(9170)
学报(8023)
农业(6494)
大学(5129)
学学(5048)
科学(4730)
中国(4426)
(3631)
经济(3631)
(3610)
业大(3180)
农业大学(2948)
研究(2605)
中国农业(2330)
(1812)
自然(1642)
自然科(1516)
自然科学(1516)
农学(1342)
华北(1342)
农业科学(1294)
科技(1220)
林业(1194)
管理(1181)
西南(1092)
(1076)
农林(1052)
(1052)
科技大(1043)
科技大学(1043)
共检索到221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登贵  饶新德  方平  黄小明  
通过对玉米施用硅肥试验可知 ,施硅肥的玉米比对照茎粗和穗长增加 ,抗逆力增强 ,产量明显增加。硅肥以每公顷施 750~ 112 5kg时 ,增产效果最明显 ,其增产率分别为 15.4 2 %和 19.87%。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蔡德龙  钱发军  陈常友  赵世立  贺超  张建军  
玉米约占全国粮食总产的 2 0 % ,施肥在玉米增产诸因素中能起到 2 5%~ 30 %的作用。通过试验 ,玉米施用硅肥后能提高抗青枯病能力 ,施肥量为 750 kg/ hm2 时 ,在玉米上的增产效果达到 14%~ 2 3.4 % ,投入产出比为 1∶ 10~ 2 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宏儒  张彦萍  张丽清  王春辉  石晋文  马丽萍  张嘉云  任瑞丽  
包头市土壤肥料工作站通过对玉米施用硅肥的肥效试验,验证硅肥的增产作用,结果表明,在同一试验条件下施35-50kg/667m~2硅肥作基肥,其增产率为6.7%~19.1%;施入40kg/667m~2作追肥,其增产率为17.4%~21.4%。从而为硅肥在玉米上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纯敏  张桂兰  张子武  宝德俊  
经7年小麦—玉米一年两熟轮作肥料定位试验,得到了潮土长期施肥情况下的肥料利用率和作物养分需要量;在有机肥的基础上无机氮磷配合使用,无论是对作物的稳产、高产和经济效益,还是对土壤肥力的培养提高,其效果都优于其它方法;氮磷化肥每年每公顷最佳施量分别为240kg(16kg/666.7m~2)和60kg(4kg/666.7m~2)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冠华  冯绍元  詹卫华  王广兴  刘祖贵  吴海卿  
对滴灌条件下麦行间套播的夏玉米水肥耦合效应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套播夏玉米全生育期耗水量保持在4800m3·hm-2,施氮(折纯N)、磷(P2O5)肥量分别保持在175kg·hm-2和145kg·hm-2水平时,可获取9450kg·hm-2以上产量,水生产效益超过1.9kg·m-2,显示出较好的节水增收效益。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丽平  杨俐苹  白由路  卢艳丽  王磊  
【目的】研究不同缓释化处理氮肥对夏玉米的产量、氮肥去向及氮素平衡的影响,为提高夏玉米一次性施肥的氮肥利用率并降低氮肥的环境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4—2015年以郑单958为供试品种,在华北地区中低产田连续两年进行大田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CK)、尿素(CU)、树脂包膜尿素(CRF)、控失尿素(LCU)、凝胶尿素(CLP)和脲甲醛(UF)。在玉米成熟期采集植物和土壤样品,用于测定植物含氮量和土壤无机氮含量,并计算作物吸氮量、氮肥利用率、土壤无机氮积累量、氮肥损失量等。【结果】(1)氮肥缓释化处理能够明显提高夏玉米的产量,促进氮素吸收。与尿素相比,脲甲醛、凝胶尿素、树脂包膜尿素和控失尿素可分别提高夏玉米产量18.9%、16.8%、13.7%和13.6%,同时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分别提高6.5、4.8、4.0和3.7 kg·kg-1。(2)不同氮肥处理的作物吸收肥料氮以及肥料氮在0—100 cm土层残留量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脲甲醛、凝胶尿素、树脂包膜尿素、控失尿素和尿素的氮肥表观回收率分别为54.9%、42.4%、38.3%、38.3%和22.0%,肥料氮在0—100 cm土层残留量分别占施氮量的28.3%、43.8%、39.2%、46.2%和46.6%。此外,与尿素相比,氮肥缓释化处理能够显著降低肥料氮的损失,凝胶尿素、控失尿素、脲甲醛和树脂包膜尿素分别降低了47.6%、43.1%、40.8%和26.7%。(3)综合分析不同氮肥处理的农田氮素平衡,脲甲醛处理的夏玉米吸氮量最高,为245.0 kg·hm~(-2),其次是凝胶尿素,为222.5 kg·hm~(-2)。脲甲醛的0—100 cm土层残留量在缓释化氮肥中最低,为153.4 kg·hm~(-2),树脂包膜尿素、凝胶尿素和控失尿素分别为173.1、181.5和185.7 kg·hm~(-2)。凝胶尿素处理的氮表观损失量最低,为35.6 kg·hm~(-2),控失尿素、脲甲醛和树脂包膜尿素的氮表观损失量分别为38.8、41.2和51.3 kg·hm~(-2)。【结论】在华北地区中低产田土壤上,氮肥缓释化处理能够显著促进夏玉米对氮素的吸收、减少氮素损失。脲甲醛和凝胶尿素的效果相对较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曲浩  石林榕  辛尚龙  赵武云  王锋  刘洋礼  杨金发  
针对河西灌区玉米种植过程中水肥利用率及播种效率低下的问题,设计一种玉米种肥同穴与膜下滴灌一体播种机。该机具由有机肥排肥装置、滴灌铺设装置、地膜铺设装置、排沙装置、膜上覆土装置和播种装置等6部分组成。根据农艺种植要求对机具的关键装置进行理论分析,确定正常工作时机具匹配的施肥装置、播种装置和覆沙装置的合理容积;确定穴播器和排肥器的外形尺寸;通过Adams分析软件验证了机具种肥同穴的可行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机具前进速度为0.55m/s时,空穴率为0.9%、穴粒数合格率92.3%、膜下播种深度合格率97.8%。样机能够一次性完成施肥、滴灌带铺设、覆膜、覆沙、播种、覆土等工序,实现了旱区玉米的种肥同穴与膜下滴灌的栽培且满足覆膜穴播机技术要求。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军仓  韩丙芳  李应海  沈强云  
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 ,得出宁夏引黄灌区利通区玉米膜上灌条件下 ,不同灌水量、施氮量和施磷量与产量的回归模型 ,并进行了主因素效应、单因素效应和交互作用分析。经模型寻优 ,求出了不同目标产量下的水、氮、磷最佳组合方案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姚艳荣  贾秀领  马瑞昆  贾银锁  张丽华  董志强  申海平  郭丽  
为改进玉米苗期反复干旱存活率法鉴定苗期抗旱性的试验设计。采用双重随机区组单株设计法鉴定了32个玉米品种的苗期抗旱性,结果表明,本设计使不同鉴定品种在干旱-复水过程中所处的局部微环境内土壤水分含量均匀一致,提高了鉴定结果准确性和可操作性,鉴定结果重复性好。同时,一次干旱-复水与两次干旱-复水的幼苗存活率极显著正相关。提出了采用苗期反复干旱存活率鉴定玉米苗期抗旱性的一种新型设计-双重随机区组单株设计,建立了相应的技术规程。提出采用一次干旱复水存活率鉴定玉米苗期抗旱性更加实用高效。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尹强  格根图  高静  荣磊  贾玉山  
【目的】依据组合效应原理,研究不同比例的苜蓿(Medicago sative L.)干草与玉米(Zea mays L.)秸秆混合饲草对羔羊育肥效果的影响,筛选适宜的饲草搭配比例,以降低饲草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缓解饲草供需矛盾。【方法】设置苜蓿干草与玉米秸秆的质量比分别为1∶0,7∶3,3∶2,1∶1,2∶3和3∶7的6组混合饲草,以饲喂玉米秸秆为对照,选择体质量20~25kg的3~3.5月龄健康小尾寒羊21只,按试验要求随机平均分为7组进行单笼饲养,每组每天饲喂一种比例的混合饲草2kg,并补饲0.2kg玉米籽实,正式饲喂期为60d,每天测定1次采食量,每10d测定1次体质量增加情况,饲喂期结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樊智翔  王文彦  郭玉宏  
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地膜覆盖下包体施肥与空白、条沟追肥、穴窝追肥比较,株高、穗位均降低,节间缩短、茎秆增粗,群体稳定性增强,叶面积加大,叶片持绿期、功能期延长;穗粒数增加到616-33 粒。千粒重达到340-0 g ,比空白、条沟追肥、穴窝追肥增重19-5 ,15-0 ,5-0 g,分别增产7-33 % ,5-37 % ,4-08 % 。包体施肥能够有效替代地膜覆盖玉米的中、后期追肥。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超光  豆虎  梁永超  娄运生  
通过土培试验,研究了外源硅对土壤镉形态组成的影响,以及与玉米吸镉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经0.1和1.0mmol·kg-1(以CdSO4·8/3H2O加入)镉处理的土壤加入2.0g·kg-1硅酸钠(以Na2SiO3·9H2O加入,pH调至6.0)后可显著减轻镉对玉米的毒害,降低玉米吸镉量。加硅处理显著降低土壤中的交换态和铁锰结合态镉量,但显著提高碳酸盐结合态和残渣态镉的量。硅降低镉对玉米毒害的机制之一是硅改变了根外土壤中镉的形态,降低了镉的活性和生物有效性。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刘兴泉  闵凡国  杨靖民  李洁  陈晓佳  
新研制的缓释肥料具有环保、保持水土、改良土壤、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增加农业的经济效益等优点。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聚丙烯酰胺(PAM)生产的缓释肥料可以增产0 76%~12 82%,增加经济效益179 5~579元·hm-2,对玉米生长中后期的性状也有很大改善,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新型缓释肥料。表3参7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建宇  郑国清  任和平  刘九芬  
应用层次分析法对玉米区域试验进行定量化研究,其综合值能客观全面地评价参试玉米杂交种,结果基本符合生产和育种实践.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肖焱波  杨丛梅  高强  韩宝文  贾良良  
针对玉米传统施肥中分次施用且氮利用率低的问题,2006年在吉林、河北研究了新型稳定性长效复合肥ENTEC一次施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比较了农民习惯施肥与推荐施肥投入产出经济效益。研究表明:推荐施肥比农民习惯施肥降低了氮肥用量,玉米产量与习惯施肥相当或略有增加,增产幅度9%;含硝化抑制剂复合肥一次施用即可满足玉米整个生育期的需求,可减少施肥的劳动力投入,经济效率高,应用前景广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