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29)
- 2023(2498)
- 2022(2199)
- 2021(1946)
- 2020(1671)
- 2019(3731)
- 2018(3639)
- 2017(6371)
- 2016(3819)
- 2015(4215)
- 2014(3995)
- 2013(3975)
- 2012(3922)
- 2011(3612)
- 2010(3546)
- 2009(3282)
- 2008(3164)
- 2007(2900)
- 2006(2669)
- 2005(2463)
- 学科
- 济(11446)
- 经济(11426)
- 管理(8310)
- 业(6914)
- 学(6571)
- 企(5344)
- 企业(5344)
- 方法(5038)
- 数学(4290)
- 数学方法(4213)
- 壤(3827)
- 土壤(3814)
- 农(3685)
- 环境(3565)
- 中国(3185)
- 及其(2941)
- 财(2920)
- 制(2434)
- 划(2296)
- 业经(2255)
- 农业(2194)
- 贸(2153)
- 贸易(2152)
- 体(2128)
- 易(2098)
- 防(2051)
- 和(1994)
- 地方(1974)
- 防治(1946)
- 治(1942)
- 机构
- 大学(56910)
- 学院(55504)
- 研究(27158)
- 农(21617)
- 科学(21276)
- 中国(18974)
- 济(18181)
- 农业(17787)
- 经济(17727)
- 所(16696)
- 研究所(15684)
- 管理(15157)
- 业大(15098)
- 京(13856)
- 理学(12789)
- 理学院(12579)
- 管理学(12077)
- 管理学院(12028)
- 中心(11191)
- 农业大学(11123)
- 室(11066)
- 省(10995)
- 业(10485)
- 实验(10381)
- 实验室(9927)
- 院(9871)
- 科学院(9833)
- 重点(9458)
- 江(9313)
- 北京(8843)
共检索到859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媛媛 马海关 彭岗 黄国棣 黄丽
以四川省盐亭县云溪镇垃圾填埋场的紫色土为研究对象,将不同质量分数的硅肥(Si1:0.5%,Si2:1.0%)和磷矿粉(P1:0.2%,P2:0.4%,P3:1.0%)复配添加到土壤中培养90 d,研究钝化培养前后重金属Cd、Cu、Pb、Zn有效态含量的变化,并利用风险评价系数(risk assessment code,RAC)评价土壤修复效果。结果显示,高硅处理(Si2:1.0%)相比于低硅处理(Si1:0.5%)能显著降低重金属有效性,其中,Si2P3处理对Cd、Cu、Pb、Zn的钝化率最高,分别为30.79%、27.27%、27.13%、36.88%;Si2P1和Si2P2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Si2P1处理可以显著降低重金属浸出毒性量和RAC。研究表明,复配钝化剂主要通过提高土壤pH和EC值,增强O-Si-O、SiO-Si、H2PO4-、PO43-等官能团的络合沉淀作用促使重金属由高活性的弱酸提取态、可还原态向低活性的可氧化态、残渣态转化。综合来看,Si2P1处理钝化剂施用量更低,更适合用于垃圾填埋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常青山 马祥庆 王志勇 侯晓龙
采用全面踏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福建省南平市城市垃圾填埋场重金属Mn、Zn、Pb、Cd、Cr、N i的污染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填埋2 a的垃圾填埋场重金属含量较低,填埋10 a的垃圾填埋场的重金属含量较高;垃圾渗滤液不同浸蚀时间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存在明显差异,浸蚀10 a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是浸蚀2 a土壤的3.24-8.34倍,而浸蚀10a土壤重金属含量则是对照的4.1-9.83倍;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重金属污染也比较严重,其中Zn、Pb、Cd、Cr含量超过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标准),Zn、Cd含量超过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关键词:
城市垃圾填埋场 重金属污染 污染指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方文君 周传斌 康文星 龚哲
老垃圾填埋场及其存量垃圾引发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及其对土地的侵占等问题,成为城市发展与生态建设的挑战,引起了日益密切的关注。从老垃圾填埋场存量垃圾的组成成分、理化特性以及老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技术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老垃圾填埋场采矿及其生态修复的社会、经济、环境分析方法、资源利用技术以及综合决策系统等潜在的相关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永涛 张增强 唐次来 王娟
通过现场调研取样和理化分析,对杨凌城区生活垃圾中重金属含量进行了为期1年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在12个月(2004-03~2005-02)内,5个功能区中C r和Pb均没有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A s,Cu,Zn偶尔超标;从不同的功能区污染情况综合来看,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为燃气居民区>事业区和工厂区>燃煤居民区和商店等服务区>文教区>娱乐广场;在5个不同功能区中,将生活垃圾可腐有机物中重金属与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对比,C r,A s和Pb这3种元素均未超标,符合标准,可以考虑对这5个功能区可腐有机物进行堆肥化处理。文章还利用单项污染指数及综合污染指数对杨凌城市生活垃圾中的重金属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 重金属污染 污染评价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星明 袁新松
化学固定法通过向土壤中添加一定的固定剂,降低重金属有效态含量达到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目的。利用石灰、炉渣和稻草作为土壤重金属固定剂,通过土壤与固定剂的混合来修复铜陵Cu、Cd、Zn污染土壤,分析石灰、炉渣和稻草对土壤有效态Cu、Cd、Zn的固定修复效率和土壤微生物代谢呼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石灰与炉渣单独使用时对Cu固定修复效率低,以及稻草单独使用对Cd与Zn的固定修复效率也较差外,固定剂能够显著的降低有效态Cu、Cd、Zn含量(p<0.05),尤其石灰、煤渣和稻草的混合物能够最为高效的降低有效态Cu、Cd、Zn含量,固定修复效率分别为94.28%、78.10%和98.57%,同时还能显著提...
关键词:
尾矿 土壤 重金属污染 修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锐 王浩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遭遇到"垃圾围城"的困境,原先位于远郊的垃圾填埋场已逼近城市边缘。垃圾填埋场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废弃地景观类型,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已严重退化。本文通过分析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危害和景观潜质,对生态恢复与重建过程中的景观措施进行综述,并结合解析国外成功案例,得出对垃圾填埋场的景观再生有益的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沈凤武 郭海川 辛春林
从垃圾填埋场的环境评价入手,通过对垃圾填埋场环评中现存问题的系统分析,确立了基于利益相关者分析的环境评价方法,构建了一般意义下的利益相关者损益决策分析模型。运用文章提出的方法及分析模型分析了环境评价体系现存问题的成因,提出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改进思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卞方圆 钟哲科 张小平 杨传宝 苏文会
【目的】研究毛竹与超积累植物伴矿景天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探索不同种植模式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科技支撑。【方法】对长期受重金属污染(Cu,Zn和Cd)的土壤,设置毛竹纯林(SM)、毛竹与伴矿景天间作林(IMS)2种模式,以无栽培土壤作为对照(CK),测试土壤化学性质及重金属含量的变化,并利用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种植4年后,土壤中重金属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均为CK>SM>IMS。与CK相比,Cu、Zn和Cd全量含量在IMS土壤中分别下降47.8%、21.6%和23.7%,在MS土壤中分别下降39.0%、12.5%和23.0%;Cu、Zn和Cd有效态含量在IMS土壤中分别下降65.0%、28.7%和48.4%,在MS土壤中分别下降52.8%、24.8%和45.5%。在门分类水平上,3类检测土壤中的微生物丰度高于1%的有变形菌门、酸杆菌门、芽单胞菌门)、浮霉菌门、疣微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硝化螺旋菌门、绿弯菌门和WS3等共10个门,其中变形菌门为最优势的菌,其相对丰度占30%以上。2种种植模式(SM和IMS)及对照的土壤在放线菌门、硝化螺旋菌门、拟杆菌门和绿弯菌门等4个门水平上的微生物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微生物丰度与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分析得到,全量及有效态重金属含量与硝化螺旋菌门、放线菌门(有效Zn除外)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拟杆菌门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虽然3类土壤微生物经α-多样性分析无显著差异,但基于β-多样性分析发现它们存在显著差异(ANOSIM,P<0.05)。【结论】IMS和SM种植模式有效降低了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表现出较好的土壤修复效果。同时,不同种植模式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群落多样性产生了显著影响,SM和IMS均有利于增加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其中SM模式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土壤微生物群落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上及指示重金属耐受性和敏感性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林建伟 王里奥 赵建夫 张军 袁辉
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主要以填埋为主,且大部分为简易填埋或堆放,形成众多的垃圾堆放场。它们不仅影响周围的生态环境,而且威胁到居民的身体健康,特别是不少堆存的生活垃圾受到重金属元素不同程度的污染,任意放置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评价生活垃圾的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有助于垃圾堆放场的环境影响评价以及污染防治措施的提出。以三峡库区为例,通过测定三峡库区各个区县主要垃圾堆放场堆存生活垃圾的重金属元素含量, 包括砷、铅、铬、镉和汞,采用单因子评价和综合评价法确定三峡库区堆存生活垃圾的重金属污染程度,为库区的环境保护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生活垃圾 重金属 污染程度评价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祥庆 侯晓龙
对福建福州、南平、泉州、厦门、漳州、龙岩、三明7个主要城市垃圾的处理方式、污染状况、渗滤液及其对土壤的污染状况进行了系统调查,测定、分析了垃圾渗滤液及其浸蚀土壤中的Cd、Cr、Pb、Zn、Mn、Ni含量.结果表明:目前福建城市垃圾、垃圾渗滤液及其浸蚀土壤存在较严重的重金属污染;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相比,垃圾渗滤液中Mn、Ni和Cd超标;与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标准相比,除了Zn,其余5种重金属(Cd、Cr、Pb、Mn、Ni)均超标;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2级)相比,垃圾渗滤液浸蚀土壤重金属(Zn、Mn、Ni、Pb、Cd)超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曹福亮 郁万文 朱宇林
研究重金属Pb2+,Cd2+污染及其复合污染土壤对盆栽银杏幼苗生物量的影响及银杏幼苗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中Pb2+和Cd2+的富集特性及土壤修复。结果表明:Cd2+,Pb2+可显著或极显著降低银杏幼苗单株及各器官生物量增量,Cd2+对银杏幼苗生物量增量的抑制作用较Pb2+小,Cd2+-Pb2+复合污染进一步降低了银杏幼苗单株及各器官生物量增量;银杏幼苗体内Pb2+,Cd2+的质量分数和富集系数均表现为根>茎>叶,有利于Pb2+和Cd2+向茎、叶部迁移;Cd2+-Pb2+复合污染可促进植株对Cd2+和Pb2+的吸收,且对Pb2+的向上转运能力大于Cd2+,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和协同作用;银杏幼苗对C...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叶朝军 吴家胜 钟斌 陈俊任 郭佳 徐美贞 柳丹
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幼苗和重金属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土柱淋洗试验,施加乙二胺四乙酸(EDTA,1.5和3.0 mmol·kg~(-1))和有机酸(15.0和30.0 mmol·kg~(-1)),研究了毛竹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毛竹各部位重金属质量分数、土壤液中重金属质量分数和EDTA质量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施加EDTA和有机酸都抑制毛竹叶绿素荧光特性,且在30.0 mmol·kg~(-1)的有机酸处理下,毛竹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受到的抑制效果最为显著。EDTA施加能够促进毛竹对锌、铜和镉的吸收,而有机酸处理对毛竹吸收重金属无促进作用,施加3.0 mmol·kg~(-1)EDTA对表层土壤中铜、锌和镉的活化作用最强。20和40 cm土层土壤溶液中重金属质量分数随时间慢慢积累,分别在第4次收集后达到稳定和在最后一次收集液中达到最大;而添加有机酸后土壤溶液中重金属质量分数则在第2次土壤收集液中达到最大,随后逐渐降低。土壤溶液中EDTA主要集中在5 cm土层,且随时间增加显著降低,在5~9 d内EDTA质量浓度相对稳定,分别为110.9~122.9和257.8~263.3 mg·L~(-1)。综上,EDTA可以有效地提高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强化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但使用时应综合考虑其环境风险。图5表2参33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魏树和 周启星 刘睿
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基本原理、作用方式及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论述,认为现有修复植物均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弱点,还难以大规模应用于修复实践。杂草具有抗逆境能力强、生长迅速、繁殖能力强以及在环境条件适宜情况下生物量能够急剧提高等特点,可以弥补现有修复植物的缺点和不足,是较理想的植物修复资源。结合笔者的研究情况,对杂草资源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的利用方式、修复植物筛选方法进行了论述,而且在植物修复生物量处理方面也进行了讨论,试图为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进一步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植物修复 杂草资源 重金属 污染土壤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金兰淑 林国林 许泳峰 玉龙植
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重金属超积累植物的植物修复(phytoremediation)技术和使用化学改良剂来提高土壤中重金属有效度,促进重金属吸收的植物修复(enhanced phytoremediation)技术的研究方向和现状,还对利用转基因植物的植物修复技术最新研究动态和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阐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少文 焦如珍 董玉红 刘彩霞
近些年,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已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同时,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也飞速发展,尤其是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为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了更为高效、绿色的手段。本文对生物修复特点、发展历程、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望能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的研究提供参考。近些年来,生物修复领域引进了系统生物学、宏基因组学、转基因技术等方法,用整体的、系统的眼光看待生物修复过程,以此解决生物修复技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效果不稳定等问题,这对其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在植物修复方面,研究集中在利用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