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70)
2023(6917)
2022(5773)
2021(5147)
2020(4271)
2019(9398)
2018(8998)
2017(16517)
2016(9225)
2015(9888)
2014(9303)
2013(9190)
2012(8544)
2011(7602)
2010(7439)
2009(6761)
2008(6584)
2007(5852)
2006(5064)
2005(4382)
作者
(30763)
(25633)
(25506)
(23874)
(16313)
(12608)
(11221)
(10084)
(10021)
(9024)
(8953)
(8515)
(8500)
(8299)
(8032)
(8019)
(7911)
(7669)
(7515)
(7462)
(6744)
(6356)
(6048)
(5969)
(5959)
(5717)
(5603)
(5540)
(5312)
(5304)
学科
(33883)
经济(33835)
管理(25912)
(24915)
(19274)
企业(19274)
方法(15837)
数学(14208)
数学方法(14071)
(10600)
(9567)
(9049)
中国(9028)
(8386)
贸易(8385)
(8191)
业经(7946)
农业(7365)
(6454)
技术(5976)
环境(5833)
(5717)
财务(5714)
财务管理(5701)
地方(5567)
企业财务(5424)
(5195)
银行(5152)
(5005)
(5002)
机构
大学(132295)
学院(130287)
(52183)
经济(51228)
研究(50421)
管理(47750)
理学(42114)
理学院(41586)
管理学(40723)
管理学院(40534)
(37160)
中国(35752)
科学(35185)
农业(30348)
业大(28688)
(28425)
(27925)
研究所(26042)
中心(22129)
(21848)
农业大学(20072)
(19577)
(18107)
(17844)
财经(17768)
北京(17249)
科学院(16641)
(16533)
(16397)
(16176)
基金
项目(97640)
科学(75468)
基金(72319)
(68676)
国家(68145)
研究(60376)
科学基金(56007)
自然(40238)
自然科(39339)
自然科学(39321)
社会(39168)
自然科学基金(38674)
基金项目(38577)
(38002)
社会科(37170)
社会科学(37157)
(33630)
资助(29004)
教育(26940)
重点(22876)
计划(22251)
编号(21112)
(21001)
(20716)
(20679)
科研(19941)
科技(19939)
创新(19489)
(19405)
(17422)
期刊
(52005)
经济(52005)
学报(34225)
研究(33487)
(32969)
科学(27141)
中国(25607)
大学(24052)
学学(23347)
农业(22873)
管理(16574)
(16100)
(12796)
业大(10867)
(10012)
金融(10012)
农业大学(9480)
经济研究(9435)
教育(9030)
(8659)
财经(8610)
技术(8586)
业经(8522)
科技(7466)
(7399)
问题(7094)
中国农业(6629)
林业(6356)
(6072)
资源(6037)
共检索到1859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孙颖  王旭东  王莺  泮吴洁  陆荣杰  阮忠强  屠雯雯  
为探讨硅肥添加对磷肥利用率的提高效应,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分别设立硅肥和磷肥3个不同水平[二氧化硅施用量分别为0(低),0.25(中),0.50(高)g·kg-1,五氧化二磷施用量分别为0(低),0.2(中),0.4(高)g·kg-1],共9个处理,研究不同硅磷配施比例对水稻Oryza sativa土中速效养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磷配施提高了土壤p H值、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质量分数。在低磷和中磷条件下,有效硅质量分数随着硅磷配施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但高磷条件下,趋势不明显。硅磷配施也提高了水稻收获期的植株干物质积累总量和糙米产量。在低硅和中硅(或低磷和中磷)水平下,随着磷肥(或硅...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明岗  李冬初  李菊梅  秦道珠  八木一行  宝川靖和  
【目的】综合评价中国南方双季稻地区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下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效应。【方法】在湖南双季稻区第四纪红土发育的稻田上进行连续6年的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不施氮肥(PK)、施用等量氮磷钾养分的有机肥(猪粪,M)、化肥(NPK,氮肥为尿素)及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NPKM,化肥有机肥氮各占一半)水稻地上部养分吸收量、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结果】化肥有机肥配施有利于水稻稳产高产,产量(12.2t·ha-1·a-1)最高,比不施氮肥对照的产量(7.3t·ha-1·a-1)增加68%;有机无机肥配施有利于水稻中后期干物质累积和养分吸收,提高单位面积总穗数和穗粒数。化肥有机肥配施的氮...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孔宇  张文忠  高继平  陈书强  
为了改善水稻品质,提高稻米产量,试验采用钾硅镁(K、Si、Mg)三因素四水平的"3414"最优二次回归设计,确定K、Si、Mg的较优用量,以指导生产。研究结果表明:施K、Mg能增加水稻净光合速率,而在一定范围内施用Si也能增加水稻的净光合速率;水稻不同生育时期SPAD值均有随着施Mg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不同生育时期K和Si用量对SPAD值影响规律性不强。施K能增加水稻齐穗期叶面积指数,而施用Si、Mg对水稻叶面积指数影响规律不明显。K、Si、Mg配施能够提高水稻每平方米穗数、每穗粒数,进而提高水稻产量。K、Si、Mg最大施肥量分别为51.7~57.9Kg·hM-2,66.3~190.0Kg...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静   丁树文   程益涵   万水霞   吴萍萍   廖斌  
为探讨砂姜黑土区养分资源高效管理和秸秆资源化利用方式,采用田间定位试验,连续2 a研究化肥减量配施生物炭和秸秆对该区域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和土壤碳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1)不施肥(CK);(2)常规施肥(100%NPK);(3)化肥减量20%(80%NPK);(4)化肥减量20%+秸秆(80%NPK+S);(5)化肥减量20%+生物炭(80%NPK+B),测定并分析水稻籽粒产量、地上部生物量、植株氮、磷、钾养分含量、土壤总有机碳(TOC)和微生物量碳(MBC)。结果显示,化肥减量20%配施生物炭或秸秆均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且生物炭较秸秆的效果更为显著。化肥减量20%配施生物炭(80%NPK+B)处理的水稻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较100%NPK处理分别增加5.2%和4.7%,较80%NPK处理分别增加7.9%和7.2%;化肥减量20%配施秸秆(80%NPK+S)较100%NPK处理的水稻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分别增加3.4%和3.0%;80%NPK与100%NPK处理的籽粒和地上部生物量无显著差异;化肥减量20%配施生物炭显著提高了水稻地上部N、P2O5和K2O养分累积量,较100%NPK处理分别提高了10.4%、7.2%和20.0%;化肥减量20%配施秸秆可显著提高氮、钾养分累积量,但却同时显著降低了磷素累积量;化肥减量20%配施生物炭或者秸秆,均有利于改善土壤总有机碳的累积,并且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含量,其中生物炭提高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效果优于秸秆,而秸秆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效果优于生物炭。综合来看,在沿淮砂姜黑土区,化肥减量20%配施生物炭或者氮钾减量20%配施秸秆可增加或维持水稻产量,提高水稻对养分的吸收能力,利于固碳培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哈丽哈什·依巴提  张丽  陆强  王继琛  张坚超  徐大兵  黄启为  沈其荣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猪粪堆肥与化肥不同配施方式对水稻生产力、养分累积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当地习惯施肥相比,施氮量减少15%(204 kg·hm-2)、12.5%(210 kg·hm-2)和10%(216 kg·hm-2)的情况下,有机无机肥配施[PMCF2(猪粪堆肥6 000 kg·hm-2+50%NPK)、PMCF1(猪粪堆肥3 000 kg·hm-2+70%NPK)和PMC1(猪粪堆肥有机无机复混肥1 800 kg·hm-2)]的水稻产量(8 807~9 634 kg·hm-2)与单施化肥的水稻产量(9 162 kg·hm-2)相当。猪粪堆肥与化肥不同配施方式均能显著影响不同生育...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黄立华  沈娟  冯国忠  王志刚  高强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氮磷钾肥不同配施处理对盐碱地水稻产量性状及吸肥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轻度盐碱化稻田上,氮磷钾肥合理配施水稻产量可较不施肥处理提高95.5%,水稻吸氮量、吸磷量和吸钾量可较不施肥处理分别提高100kg/hm2、30kg/hm2和80kg/hm2。盐碱化稻田土壤供肥能力较低,氮肥分次施用是提高其利用率的重要措施,水稻种植后土壤速效磷含量常出现亏缺,因此,今后在盐碱地水稻种植中一定要注意氮肥的合理投入以及氮磷钾的合理配施,并不断加强提高磷肥有效性的研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瑞芝  方水娇  陈桂秋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硅对杂交水稻的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产量构成等的影响 .结果表明 ,适量施硅能降低杂交水稻体内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 ,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 ,能增强杂交水稻的抗逆性 ,从而增加其产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佳  李军  董善辉  万佳静  
以水稻土为供试土壤,进行室外盆栽试验,采用二元二次正交回归组合设计方法,研究硅酸钠对Cd污染水稻土中水稻产量和糙米中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镉施入量分别为7.6mg·kg-1和8mg·kg-1时,水稻糙米中镉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0.3mg·kg-1和0.27mg·kg-1;本试验范围内,当硅酸钠施入量为2.23g·kg-1,外源镉添加量为2.4mg·kg-1时,硅酸钠对镉在水稻籽实中积累和水稻产量的改良效果最佳。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元财  王伯伦  王术  贾宝艳  
在大田条件下,以辽粳294(直立穗型)和沈农8718(弯曲穗型)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辽粳294和沈农8718获得高产的适宜施氮量分别为190kg.hm-2和167kg.hm-2。两个品种的产量、品质性状对氮肥的反应基本相同。增加施氮量可显著增加单位面积的穗数,但同时也导致每穗颖花数、每穗成粒数减少,成粒率和千粒重下降。各品质指标中,氮肥对垩白率、垩白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蛋白质、脂肪酸含量和整精米率,对其他品质指标影响相对较小。随着施氮量增加,垩白率、垩白度、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糙米率、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脂肪酸含量下降,而整精米率、胶稠度则与施氮量呈二次曲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崇玲  雷静  顾明华  窦飞  蒋雄英  谭力  
以水稻(Oryza sativa)为研究对象,进行大田试验,探讨在重金属镉污染土壤(总Cd含量为5.78 mg·kg-1)上施用不同硅肥对水稻产量、水稻不同部位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施硅肥(750 kg/hm2)、喷施0.2%无机硅溶胶、喷施0.2%有机硅溶胶均增加了水稻产量,显著地降低了水稻根、茎叶和稻米中Cd的含量及其富集系数,其中,稻米Cd含量分别下降了49.04%、60.55%、62.19%。土施硅肥对水稻的增产效应高于喷施硅溶胶,而喷施硅溶胶对降低水稻Cd含量的效应优于土施硅肥。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晓玲  宋照亮  单胜道  叶正钱  
以浙江嘉兴水稻土为例,讨论不同粪肥施加年限对水稻土总磷、有机磷和有效磷的影响,阐明粪肥施加影响下磷的积累和流失规律。结果表明:①磷素是比较容易在土壤中积累的,且主要积累在土体上部。随着施肥年限的增加,磷逐渐从表层往下层迁移。施肥10 a,磷能迁移到的深度为40 cm左右。②表层土壤有机磷也随施肥年限的增加而增加,从0 a的212 mg.kg-1增加到10 a的248 mg.kg-1,且土壤有机磷积累与土壤有机质密切相关。③随施肥年限增加,有效磷也增加,主要积累在土壤表层。④研究地区土壤磷水平高,已经超过了磷素向水体释放的环境警戒值,粪肥施加不仅增加土壤磷素的积累,同时有利于磷素的迁移,因而磷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永健  孙园园  徐徽  杨志远  秦俭  彭玉  马均  
【目的】研究水氮管理模式与磷钾肥配施对水稻养分吸收的影响,为水稻水肥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杂交稻冈优725为材料,通过"淹水灌溉+氮肥优化运筹(W1N1)"、"控制性交替灌溉+氮肥优化运筹(W2N1)"、"旱种+氮肥优化运筹(W3N2)"3种水氮管理模式及不同的磷钾肥配施处理,分析对水稻氮、磷、钾吸收特点的影响,并探讨各养分间及其与产量、生理特性指标间的关系。【结果】水氮管理模式和磷钾肥配施对水稻氮、磷、钾素的吸收、生理特性及产量均存在显著的影响;W2N1管理模式与磷、钾肥施用量均为90 kg.hm-2的配施(P90K90处理)组合能促进抽穗及成熟期各养分的累积,提高剑叶光合速率(Pn)...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忍  伍佳  吕广动  隆斌庆  杨飞翔  周晶  陈慧娜  黄璜  
【目的】为探明不同稻草还田方式与稻田养鸭耦合对水稻生物量、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设置5种处理方式:"稻草炭化还田+养鸭"(CD),"稻草直接还田+养鸭"(ZD),"稻草粉碎还田+养鸭"(FD),"稻草不还田+养鸭"(BD)和"稻草不还田不养鸭"(BR)。通过测定水稻生物量、产量,土壤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及土壤pH值,研究稻草还田+稻田养鸭对土壤养分及水稻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稻草炭化还田+稻田养鸭(CD)能显著降低水稻株高、提高水稻生物量,稻草还田+稻田养鸭主要通过增加水稻有效穗来提高水稻产量,短期内(1年)能使水稻增产10%以上。稻草还田+稻田养鸭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增幅分别为33.73%~41.28%和15.06%~21.47%。CD能显著增加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增幅分别为20.15%、13.73%、10.25%,CD还能有效缓解土壤pH值降低。【结论】稻草炭化还田+稻田养鸭处理(CD)为最佳组合处理方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立鹏  张士荣  娄金华  魏立兴  王凯荣  丁效东  
为探究适合滨海盐渍化土壤水稻种植的有机肥与磷肥配施比例,连续2年(2015-2016年)采用田间微区试验研究了有机肥和磷肥配施对滨海盐渍化土壤水稻产量、有效分蘖、净光合速率、磷素周转及农学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磷肥与有机肥两因素,P0:0 kg/hm2(无磷);P1:64 kg/hm2;P2:128 kg/hm2。3个有机肥(碳)水平,C0:无碳(有机肥0 kg/hm2);C1:450 kg/hm2(有机肥1 000 kg/hm2);C2:900 kg/hm2(有机肥2 000 kg/hm2)。即CK不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婷  佟忠勇  张广才  潘林林  姜雪楠  叶超  张雅楠  李丽  关连珠  
为了探明北方水稻土适宜的秸秆还田方式,并为稻草合理还田提供理论支持和数据参考,采用室内恒温淹水培养法,研究了添加腐熟稻草(F)、稻草生物炭(S)、未腐熟稻草(Z)对北方滨海盐渍型水稻土全磷含量、有效磷含量和无机磷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3种不同形态稻草处理均提高了水稻土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其中,添加稻草生物炭处理的效果最明显。随着培养时间延长,水稻土全磷含量呈现略微下降趋势,而水稻土有效磷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对照(CK)相比,添加不同形态稻草的处理均提高了水稻土无机磷组分中Ca_2-P、Ca_8-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