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05)
- 2023(9668)
- 2022(7992)
- 2021(7131)
- 2020(5852)
- 2019(13070)
- 2018(12722)
- 2017(23322)
- 2016(13261)
- 2015(14609)
- 2014(14367)
- 2013(14168)
- 2012(13622)
- 2011(12384)
- 2010(12426)
- 2009(11091)
- 2008(11245)
- 2007(10116)
- 2006(9076)
- 2005(8032)
- 学科
- 济(51444)
- 经济(51368)
- 管理(40625)
- 业(35417)
- 企(28715)
- 企业(28715)
- 方法(22986)
- 数学(19648)
- 数学方法(19324)
- 学(17996)
- 农(14455)
- 财(13349)
- 环境(13343)
- 中国(13342)
- 业经(11434)
- 贸(11125)
- 贸易(11121)
- 易(10821)
- 农业(9742)
- 制(9703)
- 划(9296)
- 和(8838)
- 技术(8425)
- 理论(8311)
- 地方(8266)
- 银(8059)
- 务(8029)
- 融(8024)
- 金融(8023)
- 财务(8017)
- 机构
- 大学(203275)
- 学院(198849)
- 研究(75602)
- 济(75594)
- 经济(74048)
- 管理(71040)
- 理学(62104)
- 理学院(61255)
- 管理学(59695)
- 管理学院(59393)
- 中国(54910)
- 科学(53471)
- 农(49095)
- 京(44171)
- 所(41919)
- 农业(39675)
- 业大(39195)
- 研究所(38960)
- 财(33160)
- 中心(33034)
- 江(30603)
- 院(27405)
- 北京(27340)
- 财经(26835)
- 农业大学(26013)
- 范(26004)
- 师范(25449)
- 省(24843)
- 经(24483)
- 科学院(23603)
- 基金
- 项目(141148)
- 科学(109481)
- 基金(104153)
- 家(97242)
- 国家(96481)
- 研究(90164)
- 科学基金(79720)
- 社会(57120)
- 自然(56566)
- 自然科(55285)
- 基金项目(55260)
- 自然科学(55260)
- 省(54524)
- 自然科学基金(54322)
- 社会科(54038)
- 社会科学(54020)
- 划(48148)
- 资助(42431)
- 教育(40916)
- 重点(33083)
- 编号(32521)
- 计划(30846)
- 部(30370)
- 发(29769)
- 创(29216)
- 科研(28465)
- 科技(27621)
- 创新(27474)
- 业(25657)
- 成果(25503)
共检索到2909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瑞环 蒋增杰 姜娓娓 蔺凡 高亚平 杜美荣
硅(Si)是地球上丰度仅次于氧的第二大元素,其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大气CO_(2)变化、海洋生物泵以及海岸带富营养化等过程密切相关,因此,硅循环也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在总结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硅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对碳循环的调节及影响,进一步聚焦近海规模化贝类养殖活动,分析了贝类养殖生态系统硅循环与碳循环的耦合作用及机理,展望了未来值得关注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表明,地质尺度上,硅酸盐矿物风化是地表所有次生硅的来源,风化过程也是一个重要的碳汇过程。陆地生态系统中,植硅体较难降解,在其形成过程中会包裹有机碳而形成稳定的有机碳库,因而植硅体碳具有重大的碳汇潜力,很有可能成为全球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生态系统中,作为初级生产主要贡献者的硅藻(Bacillariophyta)吸收硅酸盐合成有机碳并将其打包在生源硅颗粒中向深层海洋输送并埋藏,埋藏量可占海洋碳埋藏总量的40%,生物硅泵驱动了生物碳泵;在近海贝类养殖区,通过硅藻作为滤食性贝类的饵料来源,硅酸盐成为渔业碳汇重要的物质支撑。因此,研究硅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综合考虑各过程及其耦合作用是非常必要的,对深入了解其在贝类养殖碳汇中的作用及探究潜在养殖增汇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硅循环 硅藻 植硅体 生物硅 碳汇 养殖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伟 谭洪新 罗国芝 孙大川 刘文畅
在室内构建硝化型生物絮凝系统过程中不用药、添加益生菌和零换水条件下,采用300、600、900尾/m33种养殖密度,通过90 d海水养殖试验,探索了密度对该养殖模式下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与水质的影响以及养殖的合适密度。结果表明:在构建硝化型生物絮凝系统过程中,随密度增加水质逐步下降,如BFT900组的DO由8. 21 mg/L降至3. 34 mg/L,p H由8. 24降至6. 75,TAN由0. 08 mg/L升至1. 64 mg/L,NO2--N由0. 10 mg/L升至10. 80 mg/L,NO3--N由0. 54 mg/L升至153. 70 mg/L,上述各组指标差异显著(P 0. 05),但显著高于BFT300组产量[(4. 08±0. 63) kg/m3];饵料系数随密度增加而升高,其中BFT300和BFT600组差异不显著(P> 0. 05),但均显著低于BFT900组的饵料系数(1. 82±0. 62,P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邱绪襄
也谈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邱绪襄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各自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以及双方之间的相互关系,既是教学论中历来存在着分歧和争论的问题,又是带有根本性质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从对多年来所发表的有关论著的学习中,虽已读到不少确有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清华
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的基础,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教育工作者常抓不懈、常思常新的课题。本文试图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沟通在完成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作用。(一)教学过程本质上是师生沟通信息的过程所谓信息就是传送信息方与接受信息方的信息交换,...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永华,王五一,杨林生,李海蓉
汞是毒性极高的全球性环境污染物。即使在极低剂量下,汞对人类和野生动植物都有相当大的毒性,并导致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和人类健康风险,有关汞及其化合物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是目前国际上的热点之一。基于近三十年来的相关研究报道,作者阐述了生态环境中汞的分布特征及化学行为、汞的来源及循环、当前汞的暴露及人类健康风险等方面的最新研究动态。同时,指出生态环境中及环境界面间汞的活化、迁移、转化机制研究、人类活动与汞释放间的关系研究以及生态环境中汞的甲基化作用、生物放大作用等过程和交互作用研究等是今后汞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领域内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
汞 甲基汞 生物地球化学 健康风险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金水 李勇 童成立 肖和艾 刘守龙 葛体达 周萍 沈健林 祝贞科 黄习知
稻田是我国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国家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水稻土有机碳循环既是土壤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和土壤肥力的基础,又与土壤固碳功能、温室气体产生和排放密切相关。近10年来,本研究团队以探讨水稻土固碳(肥力提升)与减排科学原理为目标,瞄准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控制阀"假说与"激发效应"、水稻土固碳与温室气体排放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机理等前沿性的重要基础科学问题,遵照以典型案例(典型景观单元和长期定位试验监测)揭示区域水稻土有机碳演变基本规律与固碳潜力,借助模拟试验阐明水稻土长期固碳的生物地球化学机理的整体研究思路,运用同位素示踪和生物分子技术,系统研究了亚热带水稻土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点与长期固碳效应。研究表明,过去30年间,水稻土有机碳处于持续增加状态,增幅达60%,年平均固碳速率为0.28 t/hm~2,具有明显固碳效应;且水稻同化"新碳"的输入抑制了水稻土原有有机碳的矿化,表现出明显的负激发效应,证实了亚热带水稻土的"阻滞效应"。量化了水稻生长期间光合碳对土壤有机碳各组分的贡献及其对氮素的响应特征;发现水稻光合碳向土壤微生物快速转移,同化根际碳的微生物主要为真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发现稻田土壤具有微生物光合同化大气CO_2并将其转化为土壤有机碳的能力;农田土壤固碳功能种群主要包括固碳细菌和藻类。阐明了稻田土壤有机质周转过程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揭示了"水稻—微生物—土壤"相互作用的养分调控机理,以及土壤C、N、P等元素耦合的微生物计量学调控机制。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构建土壤芯片并实现了土壤微界面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动态模拟和监测。提出基于丘陵区稻草"易地还土"和稻田施用生物质炭的固碳减排新措施。研究成果为亚热带水稻土有机碳积累、生产力提升和农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罗国芝 孙大川 冯是良 谭洪新 朱学宝 陆雍森
Biofilter technology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recirculating system. The establishment of biofilter′s full nitrifying function is very important to avoid the aquacultural hazards for producers. There were many reports about the cultivation of the biofilter in the recirculating sy...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江治平
目前,电大的开放教育已从试点转为常规办学,但我们对教学模式探索并没有停止。文章对电大现有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弊端,并将QQ群引入教学,试图通过QQ群强大、便捷的信息沟通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了基于QQ群的教学模式体系,以期提高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远程教学 教学模式 QQ群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夏耘 邱立疆 郁二蒙 谢骏 王广军 余德光 吉红
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养殖系统中维持碳氮比为20︰1、水温(26.0±2.3)℃、pH7.2~7.8,24 h不间断供氧以形成生物絮团,监测培养过程中养殖水体总氮(TN)、总固体悬浮物(TSS)浓度、碱度的动态变化及分析生物絮团的营养组分,并应用PCR-DGGE技术研究生物絮团的原核及真核微生物组成和动态变化。养殖水体TN变化范围为6.65~11.15 mg/L,第9天达到峰值(10.11±1.05)mg/L,第12天后和第0天时的TN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TSS浓度在第9天达到最大值(419.67±11.5)mg/L,第15天后TSS稳定维持在2...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盛吉虎 陈中新
硅质岩是造山带中分布最为广泛的岩石类型之一,硅质岩沉积环境的确定对深海沉积作用、大陆边缘地质学及大地构造格架的厘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硅质岩沉积地球化学研究方面有以下主要进展:①硅质岩沉积地球化学研究;②与蛇绿岩有关的硅质岩沉积地球化学研究;③物质来源研究;④古氧化还原条件研究;⑤硅质岩构造环境判别
关键词:
硅质岩 沉积环境 大地构造背景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俊伟 颉晓勇 郭永坚 朱长波 常华 王豪杰 陈素文
通过测定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和监测池塘水质变化,研究分段养殖模式在对虾养殖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养殖实验在6口池塘内(0.267 hm~2/口)进行,首先在其中2口池塘内进行对虾的中间培育,养殖密度为300×104尾/hm~2。经过36 d和48 d的中间培育后,将对虾先后转移到其他4口池塘内,养殖密度为60×10~4尾/hm~2,分别记为t_1和t_2组。剩余的对虾继续养殖在中间培育池塘内,记为C组。结果显示,经过分段养殖的t_1和t_2组对虾,在分池养殖阶段7 d内,生长速度均明显增加,其特定生长率(sGR)分别达到9.36%/d和6.76%/d;养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孔宪旺 刘德嘉 蔡振 KENNES Christian 朱松明 董红敏 刘德钊
为了解生物滤池/滴滤池在净化含NH_3废气过程中N_2O排放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依据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发表于2006—2020年的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并进行归纳总结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生物滤池中,填料湿度、填料pH、NH_3进气载荷等对N_2O排放有着重要影响;在滴滤池中,进气气体组分、NH_3进气载荷和滴滤池构造等影响N_2O排放。总体而言,生物滤池/滴滤池相关的N_2O排放机理尚不清晰,仍需进一步研究。最后,结合生物滤池/滴滤池运行管理的研究成果,本研究就N_2O减排提出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建波 马佳玥 蔡之珩 高兴 程果 李婧瑶
东北抗联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有:提供教育教学教学素材、创新教学方式、促进东北抗联精神教育教学课程优化考评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东北抗联精神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评估机制。在创新教学方式方面,东北抗联精神可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搭建东北抗联精神教育网络平台、东北抗联精神嵌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去、观看东北抗联精神方面的影视作品、开展东北抗联精神方面专题讲座和课内开展辩论赛。
关键词:
东北抗联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作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郭全友 杨宪时 许钟 吴建军
采用感官、挥发性盐基氮(TVBN)、菌落总数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在0℃、5℃冷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对细菌菌相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冷藏初期、高品质期和货架期终点菌落总数N(CFU/g)的对数值(lgN)分别为5.40±0.17、6.98±0.17、7.38±0.09,TVBN分别为(7.00±1.82)mg.100-1.g-1、(13.00±1.42)mg.100-1.g-1、(29.92±1.75)mg.100-1.g-1。冷藏初期分离获得211株菌株,84.8%是革兰氏阴性菌,出现少量革兰氏阳性菌(6.2%),优势菌群是肠杆菌科细菌(6...
关键词:
大黄鱼 冷藏 细菌菌相 优势菌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凌去非 杨彩根
近年来,我国水产业尤其是特种水产品养殖业发展极为迅速,一些地区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已逐步向基地化、集约化、规模化和集团化方向发展。但是,多数特种水产品属于肉食性动物,如鳜、鲈、乌鳢、鳖;少数属于杂食偏动物性动物,如罗氏沼虾、日本沼虾、黄鳝、河蟹。在大规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