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18)
- 2023(12525)
- 2022(10418)
- 2021(9539)
- 2020(7618)
- 2019(17073)
- 2018(16659)
- 2017(31169)
- 2016(17263)
- 2015(18816)
- 2014(18477)
- 2013(18398)
- 2012(17532)
- 2011(16159)
- 2010(16293)
- 2009(14933)
- 2008(14673)
- 2007(13329)
- 2006(12131)
- 2005(11057)
- 学科
- 济(76025)
- 经济(75941)
- 业(51651)
- 农(47237)
- 管理(39633)
- 农业(31571)
- 企(28258)
- 企业(28258)
- 中国(24074)
- 方法(23449)
- 地方(22220)
- 业经(20753)
- 数学(20590)
- 数学方法(20403)
- 学(16819)
- 贸(14906)
- 制(14897)
- 贸易(14894)
- 发(14602)
- 易(14433)
- 财(14352)
- 银(12812)
- 银行(12759)
- 融(12459)
- 金融(12459)
- 行(12401)
- 技术(12332)
- 环境(12192)
- 发展(11540)
- 展(11513)
- 机构
- 学院(250321)
- 大学(244888)
- 济(103872)
- 经济(101826)
- 研究(97771)
- 管理(89138)
- 理学(76568)
- 理学院(75597)
- 农(75566)
- 管理学(74207)
- 中国(74017)
- 管理学院(73793)
- 科学(64298)
- 农业(58960)
- 京(53581)
- 所(53271)
- 业大(51283)
- 研究所(48668)
- 中心(44024)
- 财(42945)
- 江(39835)
- 农业大学(36659)
- 省(35774)
- 院(34464)
- 北京(33708)
- 财经(33342)
- 范(33122)
- 科学院(32659)
- 师范(32608)
- 业(31301)
- 基金
- 项目(170562)
- 科学(132197)
- 基金(121659)
- 研究(118423)
- 家(111172)
- 国家(110126)
- 科学基金(90747)
- 社会(75099)
- 社会科(70720)
- 社会科学(70700)
- 省(69693)
- 基金项目(64719)
- 自然(59917)
- 划(58613)
- 自然科(58466)
- 自然科学(58448)
- 自然科学基金(57406)
- 教育(51148)
- 资助(48024)
- 编号(46930)
- 发(43929)
- 农(39382)
- 重点(39352)
- 成果(36496)
- 部(36307)
- 创(35891)
- 计划(34585)
- 发展(34009)
- 业(33845)
- 创新(33595)
- 期刊
- 济(125753)
- 经济(125753)
- 农(78153)
- 研究(71754)
- 中国(58359)
- 农业(52858)
- 学报(52377)
- 科学(45403)
- 大学(38230)
- 学学(36847)
- 管理(30016)
- 财(29111)
- 融(27593)
- 金融(27593)
- 业经(27523)
- 业(26330)
- 教育(24388)
- 技术(19320)
- 经济研究(18442)
- 问题(17757)
- 业大(16310)
- 财经(15750)
- 版(15422)
- 农村(14651)
- 村(14651)
- 农业经济(14605)
- 世界(14433)
- 农业大学(14117)
- 科技(13709)
- 经(13559)
共检索到3893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晓青 冯浩 王冬林 余坤 左亿球
【目的】探讨不同砾石覆盖量对农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以及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设置不同的砾石覆盖量(0,2,4,6和8kg/m2)处理,通过连续2年大田试验,探讨不同覆盖量对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和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覆盖量的增加农田0100cm土层土壤贮水量增大,砾石覆盖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冬小麦苗期8kg/m2(S8)砾石覆盖量0100cm土层土壤贮水量较对照增加10.09%和11.92%(P<0.05),灌浆期差异不显著,成熟期增加8.87%和9.08%(P
关键词:
砾石覆盖 冬小麦 土壤贮水量 生长发育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培 蔡焕杰 王健
利用2008~2009年度田间小区冬小麦灌溉试验资料,研究了不同水分胁迫程度、不同水分胁迫时期对冬小麦生理生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冬小麦株高、叶绿素、干物质积累以及籽粒产量受到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拔节中期是冬小麦需水较为敏感时期,此时水分胁迫对冬小麦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及产量具有重要影响;而灌浆中后期水分胁迫对冬小麦千粒重影响较为严重。因此,冬小麦拔节期允许轻度的水分胁迫,而灌浆期则应尽量避免任何程度的水分胁迫。且适当减少小麦灌溉次数和灌水量对产量影响并不大,并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冯广龙 罗远培 杨培岭 刘建利
1993~1994年冬小麦管栽水分试验结果表明,初生根与次生根生长量、数量及分枝能力基本与土体水量呈正相关,胁迫程度愈深,受抑程度愈大。初生根特别是一、二次根及其分枝数具有很强抗逆能力,水量愈大,三、四次根数愈多。次生根尤其是其数量对土水环境极为敏感,当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以下简称“田持”)60%时,受到严重抑制。胁迫后复水,使初生根三次根数量增加,根系活性延长,对次生根的激励作用更大。前期胁迫愈严重,促进效果愈明显。初生根细长,一直发挥着重要功能,冬前根系功能主要由它完成。次生根粗短,数量大,需消耗较多物质和能量,通过促根实现增产应慎重。起身到抽穗阶段,特别是孕穗期水分对根系调控效果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婷 贾志宽 张睿 郑甲成 任世春 杨宝平 聂俊峰 刘艳红 王海霞
【目的】研究秸秆覆盖方式与覆盖量对冬小麦田土壤水分及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在陕西渭北旱塬,通过连续2年(2007-2009)的不同秸秆覆盖方式(全程覆盖、生育期覆盖、不覆盖(CK)与不同覆盖量(9000,6000,3000kg/hm2)的大田试验,研究秸秆覆盖对土壤水分及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2年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同一覆盖方式不同覆盖量处理的土壤含水量与覆盖量呈正相关;同一覆盖量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含水量表现为全程覆盖优于生育期覆盖和CK;全程覆盖方式9000,6000和3000kg/hm2覆盖量处理0~200cm土层平均含水量较生育期覆盖分别提高了11.5...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儒 崔荣美 贾志宽 韩清芳 路文涛 侯贤清
【目的】探索半湿润区沟垄覆盖栽培条件下冬小麦田的蓄水保墒效果和增产增收效应。【方法】采用普通地膜、液体地膜和秸秆设置不同沟垄覆盖栽培模式,连续3年对冬小麦土壤水分、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冬小麦全生育期,垄覆地膜沟覆秸秆的蓄水保墒作用最为明显,能有效改善土壤的水分利用状况。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和垄覆液膜沟覆秸秆的产量最高,3年平均产量分别较平作不覆(CK1)提高39.3%(P<0.05)和29.4%(P<0.05),较垄不覆沟不覆(CK2)提高35.6%(P<0.05)和25.9%(P<0.05),WUE平均分别较CK1提高39.6%(P<0.05)和30.3%(P<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薛澄 王朝辉 李富翠 赵护兵 周玲 李小涵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和覆盖栽培模式对渭北旱塬旱地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测土推荐施氮、顶凌追肥、垄覆沟播、秸秆还田覆盖等措施对冬小麦产量、生物量、收获指数、水分利用效率及土壤水分周年变化的影响。【结果】旱地早春追肥使冬小麦增产6%—14%,水分利用效率提高7%—10%,达到12.2—13.6 kg.hm-2.mm-1;"减氮+垄覆沟播"增产达15%—41%,水分利用率提高10%—30%,达到12.2—16.5 kg.hm-2.mm-1。主要原因是,通过测土优化氮肥用量,采用基肥﹕追肥(3﹕1)方式,并与起垄覆膜栽培措施相结合可促进冬小麦利用深层土壤水分,提高冬小麦...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昊 于海秋 依兵 王晓光 蒋春姬 李飞飞 曹敏建
设玉米整株秸秆覆盖免耕(T)和传统大田生产(CK)2个处理,比较研究了土壤水热状况、出苗期、出苗率、株高、叶面积、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性状。结果表明:不同层次的土壤水分含量,整个生育期T处理比CK高2.31%~8.16%,差异显著;土壤温度,出苗期T处理比CK低1.1~1.8℃,差异显著,4叶期后无明显差异;T处理出苗期延长,出苗率较CK高5.7%;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大喇叭口期之前,T处理低于CK,至抽雄吐丝期T处理明显大于CK;株高和单株叶面积,生育前期T处理与CK值相近,生育后期T处理高于CK,至抽雄吐丝期,T处理的单株叶面积高于CK13.2%;2009年T处理和CK的产量为10660...
关键词:
整秸秆覆盖 土壤水热 玉米生长发育 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民 王玉平 于运华 罗诗铭
研究结果表明,晚播冬小麦在越冬期覆膜一段时间,可明显提高覆膜期间的温度,促进冬小麦幼穗分化、加快其生育进程,从而延长冬小麦中后期的生育长度,并取得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增加产量的效果。
关键词:
冬小麦 越冬期 覆膜 幼穗分化 生长发育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魏虹 李凤民
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 ,对旱地春小麦进行短期地膜覆盖试验。结果表明 :地膜覆盖可明显提高春小麦生长前期的土壤温度 ,有效防止春季低温对作物的伤害 ,促进分蘖成穗 ,并显著提高结实小穗数和穗粒数 ,从而达到增产目的。播种后 1— 30 d左右为旱地春小麦最佳覆膜时间。覆膜时间增长 ,增温效果减弱 ,产量有下降的趋势。
关键词:
半干旱地区 春小麦 地膜覆盖 产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国璋 郑玮 孙敏 高志强 张锦朝
为改善旱地麦田土壤水分条件,实现旱地小麦高产高效,于2013~2014年度在山西省闻喜县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休闲期垄覆盖、平覆盖和不覆盖3种覆盖方式对旱地麦田土壤水分和小麦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休闲期平覆盖和垄覆盖较不覆盖相比,播种-孕穗期0~100cm土壤蓄水量显著提高;播种期各土层土壤蓄水量提高,且60~100cm土层差异显著,播种至成熟期作物耗水量分别增加12.07mm和41.91mm。覆盖后,各生育时期根系活力提高,越冬期、返青期和孕穗期群体分蘖数增加,成熟期穗数增加,成穗率显著提高,且以垄覆盖显著最高;孕穗-成熟期干物质量提高,全生育期干物质量以垄覆盖显著最高。休闲期平覆盖、垄覆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卜万锁 段泽敏 司祥麟 李润临 陈铁柱
通过对不同生态环境下的果园调查研究表明,覆盖可以显著减少土壤蒸发,维持较高的土壤水分含量,并使得土温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发生改变,在冷凉的环境条件下,长期覆盖使得翌年苹果树生长发育延迟,生长量减少。
关键词:
果园,覆盖,土壤水分,土壤温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丽丽 余海龙 马凯博 黄菊莹
为探究不同地表覆盖措施在半干旱地区旱作农业生产中的适宜性,在宁夏盐池县进行随机小区试验,设置了4种不同地表覆盖措施(地膜覆盖、砾石覆盖、牲畜粪便覆盖、秸秆覆盖)和对照(无覆盖)对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温度的影响,并比较了玉米的出苗率以及生长状况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1)地膜覆盖和砾石覆盖具有较好的增温效果,有利于提高玉米的出苗率和促进玉米拔节,并有利于延长作物的生长期;2)4种不同覆盖措施均有一定的保持土壤水分效应,其中牲畜粪便覆盖效果显著;3)4种不同覆盖措施都显著增加了不同生育期玉米的株高、茎粗和叶面积值;
关键词:
玉米 水热特性 地表覆盖 盐池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永清 韩庆华
据1992~1993年大田试验结果,分析了不同时期麦秸覆盖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秸覆盖后对夏玉米的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在1992年的降雨年型下,麦秸覆盖对夏玉米的产量有提高作用,在1993年的降雨条件下,麦秸覆盖数量在不超过9.0t/hm2时对夏玉米的产量有提高作用,超过时则出现夏玉米产量降低。从大田试验中采集的麦秸样品的水提液发芽试验中得出,麦秸中水溶性毒素物质随着降雨淋入土壤,其毒性可持续3个月之久。
关键词:
生化他感,麦秸覆盖,玉米,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康轩 黄景 银秋玲 蓝立斌 吕巨智 梁和
以桂薯131为试验材料,进行红薯3种不同栽培方式的比较试验,研究免耕稻草覆盖模式对红薯农艺性状、生理性状、产量、品质以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红薯农艺性状方面,除活苗率外,免耕稻草覆盖的2个处理的蔓长、主茎叶片数、分枝数比传统栽培处理高;在生理性状方面,免耕稻草覆盖的2个处理的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SOD活性、CAT活性比传统栽培处理高;免耕稻草覆盖的2个处理与传统栽培处理相比,能培肥土壤肥力;在产量与品质方面,以免耕稻草覆盖处理的产量最高、大中薯率最高,还原糖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也均比对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闫小丽 薛少平 朱瑞祥 党小选 刘永利
【目的】探讨不同品种冬小麦秸秆、秸秆覆盖量和覆盖方式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于2012年在陕西关中一年两熟典型地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选用小偃22和小偃216 2个冬小麦品种秸秆,设秸秆混入耕层、秸秆带状覆盖、秸秆全面覆盖3种秸秆还田方式,以及4 500,7 500和10 500kg/hm2 3个秸秆还田量,以秸秆不还田为对照,于夏玉米幼苗期和发育中期测定株高、茎粗、次生根数、叶片颜色、单株干质量,并于成熟期测定株高、穗位高及产量构成因素,研究各处理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2012年夏玉米播种后由于较长时期干旱少雨,冬小麦秸秆覆盖的保墒作用大于其化感作用,各秸秆还田...
关键词:
冬小麦 秸秆还田 夏玉米 生长发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