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85)
2023(7006)
2022(5825)
2021(5434)
2020(4394)
2019(9858)
2018(9234)
2017(18667)
2016(9781)
2015(10679)
2014(10515)
2013(10314)
2012(9728)
2011(8703)
2010(9392)
2009(9111)
2008(8008)
2007(7216)
2006(6712)
2005(6183)
作者
(25689)
(21163)
(20830)
(20204)
(13448)
(10081)
(9650)
(8230)
(7998)
(7817)
(7216)
(6923)
(6827)
(6772)
(6687)
(6662)
(6182)
(6097)
(5993)
(5992)
(5338)
(5115)
(5006)
(4950)
(4862)
(4842)
(4639)
(4618)
(4234)
(4226)
学科
(34904)
经济(34865)
(30101)
管理(29218)
(25811)
金融(25811)
(23663)
企业(23663)
(23436)
银行(23433)
(22826)
中国(18759)
(13817)
(13359)
方法(12046)
(12039)
中国金融(11133)
数学(10904)
数学方法(10745)
地方(10417)
农业(9321)
(8997)
财务(8963)
财务管理(8953)
业经(8923)
(8618)
企业财务(8603)
(8017)
贸易(8007)
(7860)
机构
学院(131041)
大学(127541)
(59639)
经济(58304)
管理(49490)
研究(45099)
中国(43229)
理学(41364)
理学院(40973)
管理学(40424)
管理学院(40168)
(31082)
(25891)
财经(23437)
中心(23434)
科学(22987)
(21686)
(21229)
(21049)
(20719)
银行(20376)
(19458)
(19203)
研究所(19140)
金融(19100)
经济学(18927)
(18829)
人民(17436)
财经大学(17367)
(17258)
基金
项目(80277)
研究(63889)
科学(63830)
基金(58050)
(48496)
国家(47997)
科学基金(41825)
社会(41205)
社会科(39249)
社会科学(39242)
(31412)
基金项目(29220)
教育(28806)
编号(26936)
(25915)
自然(24593)
资助(24507)
自然科(24056)
自然科学(24051)
自然科学基金(23632)
成果(23107)
课题(18811)
(18667)
(18154)
重点(17950)
(17795)
(17096)
国家社会(16894)
项目编号(16524)
(16501)
期刊
(68261)
经济(68261)
研究(44453)
(34453)
金融(34453)
中国(28352)
(23381)
管理(19002)
(18793)
科学(14643)
学报(14363)
教育(14313)
大学(12075)
农业(11741)
财经(11640)
学学(11403)
经济研究(11090)
业经(10884)
技术(10725)
(9948)
问题(8308)
(7896)
国际(7884)
理论(7645)
实践(6924)
(6924)
现代(6450)
世界(6249)
(6008)
论坛(6008)
共检索到2168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新宇  
金融危机之后,一度被视作经济增长新引擎和重要技术救市手段的新能源产业,竟然爆发出产能过剩问题。其关键在于新能源的环境价值以及环境政策的缺乏。在新能源的环境价值得到承认的前提下,其长期需求的确是旺盛的,现有产能与之相比,不是过剩,而是不足;但是,如果缺乏适当的政策承认并实现其环境价值,其需求就无法充分释放,相形之下,其产能就显得过剩了。所以,要破解该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应当从充实和完善相关的环境政策入手。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晓枫  
当前,人类社会正面临着由金融危机引发经济危机的考验,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和科技革命: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推动引发了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以电子、航空航天和核能等技术突破为标志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华民  刘芬华  唐松  赵丹妮  
金融危机不过是经济周期运行过程中纠正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不均衡状态的一种极端方式,当以常态待之。从宏观层面来看,金融危机对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最急迫问题在于短期内的就业困境,而缓解就业压力的关键是中小企业的基业常青。从微观层面分析,本轮金融危机导致了出口型中小企业的出口订单的缩减,这是由于外部需求不足所引发的。因此,解决问题的最简捷路径应该是中小企业产品市场从国外到国内的转换。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可以帮扶中小企业渡过金融危机,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融资难是中小企业的常在表征,全球皆然,并非某区域经济个体表征,金融危机只不过是加重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却非问题根源。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政府以及金融业界创造了多元化工具,但其根本还在于小企业主动的信用积累,外生力量可以治标但不能治本。小企业信用集群理念可以帮助小企业加速其信用积累。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欧阳志刚  史焕平  
本文针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特征,使用阈值协整方法扩展现有的货币需求模型,度量后金融危机时期的货币供给过剩及其对通胀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调节效应,并进而设定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揭示货币供给过剩对通胀与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主要结论为:2009年第三季度以后,我国货币供给过剩且过剩幅度快速增加,其中名义M1过剩12.56%,名义M2过剩11.31%。2009Q3—2010Q3我国处于货币供给过剩机制下,在该机制下,央行谨慎地实施从紧货币政策,从紧货币政策对通胀和经济增长的调节效应相对较强。货币供给过剩对通胀和经济增长的冲击在前2年为正值,在随后近3年为负值。这说明我国现阶段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必须谨慎,...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宝仁,韩笑  
韩国金融危机后 ,金大中政府开始对韩国经济进行全面而彻底的调整 ,已表现出健康发展的新契机。但同时也应注意到 ,此次经济改革过程中韩国取得的成绩仅是阶段性的 ,在韩国经济体系中至今仍存在着许多不稳定因素 ,影响经济发展 ;而政府在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尤其是联合债权银行对产业结构和大企业结构进行调整时 ,许多做法也似乎有悖于经济市场化的根本主张 ,使人感到有重蹈越权覆辙之虞。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邱琳  
中国和美国是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的两大经济模式的典型。在2007年前后的金融危机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在两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上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危机前,受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影响,美国宏观调控不力是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而我国在政府主导下的频繁调控保证了经济的稳定增长。危机爆发后,中美两国各自的货币、财政政策都发生了重大转变。这种转变恰恰反映了两国在政府与市场关系上的调和,进而对各国的危机应对政策和未来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启示、借鉴作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吴云松  
金融危机和汇率政策吴云松(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210093)自90年代以来,欧洲、墨西哥、东南亚相继发生了金融货币危机,危机给这些国家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去年的东南亚危机中,以泰国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的汇率制度遭到了冲击,最终被迫采取了浮动汇率制,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骏  唐晋荣  
政府决策部门对潜在风险经过哪些途径和节点进而大规模传染扩散,事先如何降低系统性风险的爆发概率,事后该如何干预等还需要投入力量进行深入研究在近期的相关课题研究中,我们选取了上世纪90年代日本资产泡沫危机、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2009~2012年欧债危机、2015年中国A股异常波动五次重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钱敏  张江洋  
地区间发展目标的一致性、地区间竞争策略的同质化、地区间竞争缺乏协调性是形成产能过剩的根源。地区间竞争引致的地方保护阻碍了中央政府治理产能过剩的进程。当产能过剩治理达到短期目标、市场实现短期均衡后,新一轮地区间竞争又会形成新一轮产能过剩,由此产能过剩治理陷入困局。因此,治理产能过剩的当务之急是:中央政府充分发挥计划机制功能,而非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破解产能过剩治理困局的长效机制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央政府要调整地方政府目标,规范和协调地区间竞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路妍  
本文阐述了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银行业的影响,提出中国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应借鉴美、英、欧盟金融监管改革的新经验,在新形势下积极进行政策调整,重构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框架,完善中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加强跨境金融机构监管,增强政府处理金融危机的能力,积极加强与国际金融组织和各国金融监管机构的协调与合作,以保证中国的金融安全。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华杰  史丹  
金融危机对我国海外能源投资造成了深远影响。对2009-2016年我国海外能源投资状况的统计分析显示,投资规模和增速在波动中增长,投资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权益投资占比不断下降。在后金融危机环境下,我国海外能源投资具有多元化、从逆全球经济周期向顺全球经济周期转变、"一带一路"动能显著、能源价格影响增加等特点。面临着趋紧的国际投资环境、投资收益较低、海外无序竞争的问题,要推动海外能源投资健康发展,国家层面要适应后金融危机国际环境,投资主体层面要提高风险意识和管理水平。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震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不仅使国际市场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一度萎缩,同时也使能源产品的价格经历了一个"过山车"般的变化,从而推动了国际能源战略格局重新洗牌。对中国来说,金融危机后的国际能源新格局在给我们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创造了良好机遇。面对金融危机后的新形势,中国政府和能源企业果断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对内进一步深化能源体制改革与能源结构调整,对外积极实践"新能源安全观",通过扩大和深化国际能源合作,稳步推进国家能源安全战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常旭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沿海地区经济改革步伐不断加快,招商局集团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成长为在香港有一定影响力的多元化、集团化企业。但由于横向盲目多元化和纵向多级法人化,也逐渐累积形成了不少问题。虽然招商局领导层早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对企业发展战略和管理制度进行了初步调整,但突如其来的亚洲金融危机又使它陷入流动性危机的困境,招商局不得不全力应对危机和进行全面的战略调整。这一时期招商局的艰辛探索,不但使集团转危为安,而且为它在新世纪的发展储备了动能。对这一历史过程进行考察,既为国企改革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案例,也有助于理解企业战略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高晓华  赵志君  
本文根据国际宏观经济形势的特点,把2008年以来的宏观政策分成协调一致的共识、各自为政的分歧和迫不得已的新一波宽松三个阶段,考察了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和宏观政策演化。通过经济基本面、政府赤字、货币政策的变化趋势,本文提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五个特征。本文认为,在经济增长减速和政府赤字和债务率居高不下且趋势性上升的背景下,凯恩斯主义的扩张性财政政策难以为继,宽松货币政策将利率压低至零甚至负值是一种常态现象,从而实际利率长期为负,储备货币的竞争性贬值是不得已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