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08)
- 2023(11765)
- 2022(10060)
- 2021(9640)
- 2020(8072)
- 2019(18649)
- 2018(18288)
- 2017(36294)
- 2016(18894)
- 2015(20604)
- 2014(20017)
- 2013(19595)
- 2012(17760)
- 2011(15815)
- 2010(15362)
- 2009(14020)
- 2008(13115)
- 2007(11641)
- 2006(10240)
- 2005(8679)
- 学科
- 济(81599)
- 经济(81504)
- 业(62776)
- 农(52228)
- 管理(50099)
- 企(39488)
- 企业(39488)
- 农业(35237)
- 方法(34542)
- 数学(31369)
- 数学方法(30981)
- 业经(23343)
- 地方(20448)
- 财(19980)
- 中国(19055)
- 制(17203)
- 贸(14488)
- 贸易(14480)
- 易(14120)
- 农业经济(12658)
- 发(12656)
- 体(12559)
- 收入(11726)
- 学(11572)
- 银(11187)
- 银行(11178)
- 技术(11080)
- 环境(10932)
- 行(10704)
- 务(10653)
- 机构
- 学院(255096)
- 大学(247499)
- 济(108398)
- 经济(106455)
- 管理(105576)
- 理学(92742)
- 理学院(91866)
- 管理学(90361)
- 管理学院(89899)
- 研究(77957)
- 中国(61722)
- 农(58315)
- 京(49028)
- 科学(46622)
- 财(46444)
- 农业(44046)
- 业大(42929)
- 中心(40306)
- 江(38077)
- 财经(37533)
- 所(36815)
- 经(34455)
- 研究所(33477)
- 经济学(32554)
- 范(32462)
- 师范(32201)
- 经济管理(30890)
- 州(30108)
- 经济学院(29612)
- 北京(29086)
- 基金
- 项目(181825)
- 科学(145520)
- 研究(135600)
- 基金(134304)
- 家(115642)
- 国家(114553)
- 科学基金(100689)
- 社会(89506)
- 社会科(84446)
- 社会科学(84425)
- 省(73370)
- 基金项目(72540)
- 自然(63846)
- 自然科(62398)
- 自然科学(62384)
- 自然科学基金(61278)
- 教育(60824)
- 划(58868)
- 编号(55969)
- 资助(52684)
- 成果(42417)
- 部(40645)
- 发(40199)
- 重点(39826)
- 创(38164)
- 国家社会(37360)
- 课题(36257)
- 创新(35575)
- 人文(35564)
- 教育部(35163)
- 期刊
- 济(121056)
- 经济(121056)
- 研究(67082)
- 农(62910)
- 中国(47358)
- 农业(42833)
- 学报(36553)
- 科学(36056)
- 管理(34501)
- 财(34243)
- 大学(29992)
- 学学(28851)
- 业经(28572)
- 融(25454)
- 金融(25454)
- 技术(22012)
- 教育(20381)
- 业(19940)
- 问题(17651)
- 财经(17449)
- 经济研究(16365)
- 农业经济(15357)
- 农村(15345)
- 村(15345)
- 经(14926)
- 版(14186)
- 资源(13035)
- 世界(12954)
- 经济问题(12773)
- 技术经济(12221)
共检索到3644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方航 张靖娜 陈前恒
网络购物行为研究中,研究主体多为城市居民或大学生,把农村居民作为研究主体非常罕见。农村居民不仅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解码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网络购物和销售行为,对提升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福利具有重要政策意义。基于一个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大样本微观调查数据,分析了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网络购销现状,运用Heckman两步法研究了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网络购销次数的决定因素。研究发现,10.25%的被调查农村居民具有网络自主购物或网络销售的经历,其中,具有网络自主购物行为比例(10.15%)远高于网络自主销售行为比例(0.89%),具有网络代购和代销行为的比例分别为16.05%、0.91%。距最近快递点距离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进行网络自主购销的可能性和次数具有显著负面影响,解决物流服务体系进村"最后一公里"问题有助于促进农村居民的网络购销行为。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黄瑞芹
来自湖北省丹江口市、郧县和河南省淅川县3个贫困县的3145户农村居民问卷调查数据显示,中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社会网络资本是一种较封闭的传统型乡村网络。中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社会网络资本关系种类比较单一;无论情感性社会网络资本还是工具性社会网络资本,亲缘关系依然是主要构成;中国现代农村社会依然存在差序格局,但家庭中占支配地位的轴心从传统的纵向亲子关系转变为横向的夫妻关系,不仅妻子而且包括妻子一方的亲戚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
贫困地区 社会网络 社会资本 差序格局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玉梅 陈志钢
本文利用贵州省3个行政村的农户跟踪调查数据,分析了惠农政策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收入流动性比较强,其中,低收入组农村居民有较大的机会移动到中收入组和高收入组。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实施的惠农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低收入组居民向上流动,从而减少长期贫困和促进长期平等。目前惠农政策对收入流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直接增加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收入,帮助低收入组居民向上流动,而间接影响比较有限,即通过增加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进而实现向上流动的影响比较小。尽管贫困地区低收入居民有较大的向上流动机会,但他们的收入彳艮不稳定,容易从中收入组和高收入组重新回落到低收入组。政府应...
关键词:
收入流动 惠农政策 农村居民 贫困地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冷晨昕 陈前恒
通过构建一个简单的经济理论模型,分析互联网金融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福利影响,研究认为农村贫困地区发展互联网金融能够有效地降低传统金融服务中的交易成本,缓解金融排斥,增加农村居民的福利。基于中国22个省区19个国家级贫困县和山东、福建和广东的43个行政村645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8.5%的被调查农村居民使用了第三方支付,鲜有农村居民使用过众筹和P2P进行融资;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非农就业程度和家庭人均收入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是否使用第三方支付具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贫困地区 农村居民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曾鸣
文章利用CGSS2015年数据,构建西部农村居民文化贫困多维指标,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文化多维贫困的影响,并采用PSM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使用互联网显著降低了西部农村居民文化贫困发生的概率,并且互联网使用对不同文化贫困类型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作用机制显示,互联网使用通过提高西部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和认知能力,科学合理安排上网时间的路径来降低文化贫困的发生率。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永丽 李青原
基于甘肃省贫困村调查数据,在综合考虑自选择、内生性与异质性问题的基础上,运用TE与IVQTE模型研究了互联网使用对贫困地区农户收入的影响,并对互联网在贫困地区充分发挥作用的门槛进行了识别和测度,以得到贫困地区充分利用互联网增收和减贫的路径。研究发现:(1)互联网使用能够显著提高农户的收入,纠正内生性偏误后农户使用互联网的边际收益高达1.25;(2)互联网使用对收入低分位点农户的影响大于收入高分位点,即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研究发现其对贫困户的收入促进作用更大,是贫困户增收的有效途径;(3)互联网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存在门槛,当家庭互联网普及率和网络费用提高到一定值后,其对农户收入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然而,仍有21.8%的贫困户与3.3%的非贫困户未能达到最低门槛值,且贫困户在门槛值附近的分布水平劣于非贫困户,因此互联网对部分贫困群体的收入效应难以充分发挥。
关键词:
互联网 贫困地区 农户收入 门槛 减贫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于敏
本文从收入流动视角研究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个体动态收入特征,运用收入流动矩阵法测量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流动情况;研究结果显示:贫困地区农村居民长期贫困程度小于年度贫困,收入流动减缓了长期贫困程度,但贫困户即使脱离贫困,但脆弱性较强,返贫概率较大,其未来几年的平均收入仍较低;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流动的风险更大,收入缺乏稳定性,贫困地区贫困农户收入向上流动的概率较高,有利于贫困人口相对收入位置上升,有利于贫困户脱贫。
关键词:
收入流动 动态贫困 绝对收入 相对收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应恒 杨宗之
全面促进消费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引领,而充分挖掘互联网经济时代下农村地区的消费潜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农村居民相对于城市居民收入水平较低,消费习惯不同外,受消费环境约束比较大。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大大改变了农村居民的消费环境,也必然影响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通过2019—2020年"特色农产品市场和农村居民消费专项调查项目"获取的江西省739个农户调查数据,基于家庭互联网使用和农村居民群体内部差异视角,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工具变量法(IV)和无条件分位数回归法(UQPE),研究了互联网使用对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1)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家庭各类消费均存在正向促进作用;(2)互联网使用对发展享乐型消费的促进作用优于基础生存型消费,其中对中低收入家庭基础生存型消费的提升作用较为明显,对中高收入家庭发展享乐型消费影响更为显著;(3)使用互联网能显著提升60岁以下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中老年用户更倾向于通过互联网满足其基础生存需求,中青年用户对于通信、娱乐等新型消费显现出更高的消费倾向。最后,文章提出进一步促进农村地区互联网信息化普及的必要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永丽 徐腊梅
本文基于2017年对甘肃省15个贫困村1735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了互联网使用对西部贫困地区农户家庭生活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有助于提高农户家庭的消费水平,优化消费结构;特别有助于降低教育成本,增加农户家庭教育支出;互联网使用对贫困户消费水平提升的促进作用大于非贫困户,从而有助于缩小农村内部差距;互联网使用有助于降低西部贫困地区农户的交易成本,拓宽消费渠道,优化市场环境。因此,提高西部贫困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继续贯彻落实“互联网+农村”的相关政策,普及互联网使用,是实施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手段。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公茂刚 王学真 高峰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粮食获取能力的影响因素,得出的主要结论有:中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粮食获取能力还较低,其发展变化的趋势也较为不利;粮食获取由自行生产和市场购买两方面构成,但自行生产占主要地位;对自行生产能力影响最大的是土地投入,其次是资产性投入,灌溉用水的影响不明显;粮食购买能力主要受粮食价格影响,收入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贫困 农村居民 粮食 获取能力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陈前恒 林海 吕之望
本文使用中国中西部7个省15个县120个贫困村庄和1 80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研究了村庄民主与农户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使用生活满意度法估计村庄民主的货币价值。村庄民主发育程度对农户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把非贫困户和贫困户分开进行估计发现,村庄民主发育程度对非贫困户的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村庄民主发育程度对贫困户的幸福感没有显著的影响。IV结果表明,村庄民主发育程度每增加1个百分点带来的幸福感的增加相当于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18.47个百分点带来的幸福感的增加。
关键词:
村庄民主 主观幸福感 生活满意度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裕雄 肖海峰 张婧
本文基于2005年国家级贫困县农村居民入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收入、消费环境、消费观念以及人口学特征等因素对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居民所在村通公路会增加农民的消费支出;家庭规模的扩大会导致居民消费支出的减少;如果居民家庭中有成员在城市工作,其消费观念的变化会导致其消费支出发生变化;在我国贫困地区,汉族居民的消费支出水平高于少数民族居民;家庭结构对居民消费支出亦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改善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措施,包括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加快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关键词:
贫困地区 农村居民 居民消费 影响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洪秀 庄天慧
本文以西南民族贫困地区的36个村665户农户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农户的防灾减灾认知及其对防灾减灾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认为,上述地区农户的防灾减灾认知普遍薄弱,未采取有效防灾或良好减灾行为;农户的防灾减灾意识、农户对自然灾害危害的感知、农户经济实力以及政府的防灾减灾措施对农户防灾减灾行为的影响较大,同时表明农户防灾减灾知识及技能有待提升。建议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增强农户减灾应灾能力、转变农户增收方式、完善防灾减灾体系。
关键词:
农户 防灾减灾 认知 行为 影响因素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艳丽 刘政
普及互联网是现代农村的重要标志,对于农民增收和预防返贫具有时代意义。立足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选取不同贫困线测度贫困脆弱性,考察互联网嵌入对农村居民贫困脆弱性的影响与机制。研究发现,与没有互联网接入的农户相比,使用互联网的农村居民贫困脆弱性更低;在控制内生性、考虑样本选择性以及排除核心变量测度偏误之后,该结论始终稳健显著,说明互联网是助力中国巩固脱贫攻坚和预防农村居民返贫的重要工具。就机理而言,社会资本是互联网嵌入助力农村居民降低贫困脆弱性的主要中介渠道,借助互联网社交工具,农村居民在就业、创业以及农机设备利用上更有优势,因此,推动了农户摆脱脆弱贫困陷阱。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谭清香 张斌
本文利用2013年辽宁、宁夏、江苏、江西和贵州五省(区)农户调查数据,全面分析了农村居民住房条件、住房满意度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村居民住房满意度明显受到住房质量的影响,即使在控制了人口学特征、家庭特征、周边环境因素以及区域特征之后,住房质量仍然对农村居民住房满意度产生了正向影响,说明不同背景的农村居民对住房满意度具有相似的理解,各地区之间农村居民住房满意度具有可比性。同时,改善农村整体生活环境是提高农村居民住房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推进农村社区环境改善时,政府部门需要特别关注落后地区和经济困难群众的住房及其周围环境状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