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976)
2023(21160)
2022(17869)
2021(16611)
2020(13811)
2019(31651)
2018(31205)
2017(59474)
2016(32401)
2015(36188)
2014(36140)
2013(35930)
2012(33339)
2011(30238)
2010(30481)
2009(28327)
2008(28348)
2007(25216)
2006(22611)
2005(20940)
作者
(93857)
(78219)
(77736)
(73914)
(50054)
(37250)
(35354)
(30350)
(29695)
(28153)
(26897)
(26469)
(25189)
(25084)
(24452)
(23904)
(23120)
(22844)
(22484)
(22385)
(19676)
(19279)
(18884)
(17812)
(17577)
(17511)
(17398)
(17364)
(15834)
(15538)
学科
(137320)
经济(137138)
(108433)
管理(104218)
(93504)
企业(93504)
方法(55842)
数学(45259)
数学方法(44805)
(40799)
中国(40666)
(40527)
业经(37511)
(31552)
地方(29322)
农业(28033)
(26566)
财务(26488)
(26466)
财务管理(26444)
(25911)
贸易(25888)
(25181)
企业财务(25139)
(23793)
银行(23744)
技术(23647)
(23419)
(22863)
理论(22850)
机构
大学(464583)
学院(463959)
(193456)
经济(189373)
管理(180938)
研究(162098)
理学(154302)
理学院(152549)
管理学(150311)
管理学院(149427)
中国(126366)
(100900)
科学(96698)
(92818)
(82268)
(77746)
研究所(74060)
中心(72771)
财经(72330)
(70874)
业大(66456)
(65779)
北京(64629)
(60625)
农业(60502)
师范(60068)
经济学(58552)
(58505)
(56778)
财经大学(53545)
基金
项目(303745)
科学(239920)
研究(225216)
基金(221078)
(192249)
国家(190548)
科学基金(163664)
社会(143920)
社会科(136365)
社会科学(136330)
(117002)
基金项目(115838)
自然(104115)
教育(102083)
自然科(101662)
自然科学(101636)
自然科学基金(99877)
(98350)
编号(91252)
资助(90754)
成果(75663)
重点(67880)
(67787)
(66967)
(64158)
课题(63061)
国家社会(59736)
创新(59457)
教育部(58334)
(58003)
期刊
(223926)
经济(223926)
研究(144848)
中国(98413)
(73616)
(72853)
管理(71831)
学报(70899)
科学(66898)
大学(54536)
教育(52070)
学学(51016)
农业(49997)
(47268)
金融(47268)
技术(40325)
业经(36865)
财经(36664)
经济研究(35443)
(31581)
问题(28861)
(28246)
图书(25151)
技术经济(23671)
(23440)
世界(22232)
现代(21867)
理论(21609)
科技(21362)
(21289)
共检索到7184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玲  
研究目标:面对美国、英国、德国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中国制造2025"进程还要加快,需找到破解阻碍"中国制造"升级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悖论"的路径。研究方法:结合投入产出法和虚拟变量最小二乘法进行经验研究。研究发现:我国要合理引导进口批发零售业、金融业和交通运输仓储业进入制造业产业链;针对生产性服务国内投入,要加快研究与试验发展业、综合技术服务业更快融入制造业产业链;要结合地区特色优势产业打造民族品牌。研究创新:验证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悖论",并通过引入产业链与生产性服务交互项有效破解了悖论。研究价值:为打破地区边界,构建产业链条的破解路径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玲  
研究目标:面对美国、英国、德国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中国制造2025"进程还要加快,需找到破解阻碍"中国制造"升级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悖论"的路径。研究方法:结合投入产出法和虚拟变量最小二乘法进行经验研究。研究发现:我国要合理引导进口批发零售业、金融业和交通运输仓储业进入制造业产业链;针对生产性服务国内投入,要加快研究与试验发展业、综合技术服务业更快融入制造业产业链;要结合地区特色优势产业打造民族品牌。研究创新:验证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悖论",并通过引入产业链与生产性服务交互项有效破解了悖论。研究价值: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洁  李雪源  陈海波  
本文从社会网络分析的基本指标入手,基于投入产出表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行业差异性进行了测度评价,运用聚类分析分别对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和制造业行业进行归类,最后提出提升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富  
文章基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视角,通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中国制造业产业安全从1993年以来呈现波动状态,特别是自2005年以来,中国制造业产业安全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灰色关联分析表明物流业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安全的影响最大,科技、电信和现代商贸业其次,金融业影响最小,分析也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速度非均衡、与制造业融合不深以及生产性服务业高端人才缺乏等问题进一步影响了中国制造业产业安全,为此应大力推进中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密切融合,消除生产性服务业进入壁垒,完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乔均  施建军  
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研究成为了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针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认识理论界一直争议不休。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没有发达的生产者服务业,制造业的比较成本难以下降,生产的专业化程度也难以提高;制造业是生产性服务业产出的主要需求部门,它同时决定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程度及其国际竞争力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昌南  苏婷  
文章选取了生产性服务业各细分行业和制造业中代表性行业8个,采用我国2006~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个体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估计,结果显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对以上8个代表性制造业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金融业对大部分制造业存在促进作用。科学研究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影响为正,而对传统制造业的影响微乎其微。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对制造业影响很小。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焦爱丽  
当前,全球产业结构开始从工业型经济转向服务型经济,并逐渐将服务业发展成为一个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由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系,与制造业成为融合发展态势。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文献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针对文献研究的不足,分析了两者之间的互动机理,构建了两者影响因素的相关模型,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我国促进两者互动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魏亚男  赵晔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法分析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现状,结果表明,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互动的关系,但仍处于初级阶段。未来的发展还需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制造业产业升级,促进二者互动发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何强  刘涛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既体现在专业化分工所致的相互剥离,又显现为差异化优势驱动的相互融合。尽管我国已是制造大国,但与之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仍不发达,而且中低端制造业去产能进程和智能化转型缓慢,成为阻碍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向制造强国的突出短板。为此,需要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促使生产性服务业价值链有效嵌入制造业价值链,加大顶层设计和统计决策制度建设力度,推动形成生产性服务与生产制造协同发展的产业新生态。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何强  刘涛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既体现在专业化分工所致的相互剥离,又显现为差异化优势驱动的相互融合。尽管我国已是制造大国,但与之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仍不发达,而且中低端制造业去产能进程和智能化转型缓慢,成为阻碍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向制造强国的突出短板。为此,需要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促使生产性服务业价值链有效嵌入制造业价值链,加大顶层设计和统计决策制度建设力度,推动形成生产性服务与生产制造协同发展的产业新生态。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孝  冯中越  张耘  
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发展的高级要素,是制造业升级和效率提高的重要源泉。京津冀晋蒙地区是中国的主要经济区域之一,其制造业升级是全国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部分。使用2001—2011年20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对京津冀晋蒙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的结论。同时,从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的角度出发,比较了京津两市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验证将京津两市设立为该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核心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唐晓华  张欣钰  李阳  
研究目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对制造效率的差异性影响。研究方法:采用灰色GM(1,N)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分别测度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间协同演化发展程度以及制造业各子行业TFP的变化情况,运用门槛回归模型分析两产业间协同发展对制造业生产效率影响的差异性作用。研究发现: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间的良好协同发展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影响,但在不同产业规模、发展水平、创新能力的门槛区间内,其两产业间协同效应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呈现非线性特征。研究创新:针对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间互动关系的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张昕  
生产性服务进口不但可以通过改善中间品供给质量和结构促进国内制造业产品质量的提升和产出规模的增长,而且可以通过技术溢出、知识溢出、人力资本溢出效应推动国内制造业技术升级;国内制造业产出增长会通过需求效应带动生产性服务进口规模扩大,国内制造业升级则会通过增加对富含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要素的生产性服务的需求带动生产性服务进口的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从而,形成生产性服务进口对制造业升级的前向推动效应与制造业升级对生产性服务进口的后向拉动效应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双向联动机制。基于WIOT采用投入产出技术分析2000—2014年中国的生产性服务进口与国内制造业的产业关联,结果表明:国内生产性服务投入对制造业发展的前向推动效应远远大于国外生产性服务投入,制造业发展对国内生产性服务业的后向拉动效应也远远大于生产性服务进口;生产性服务进口对中国制造业产出增长和技术升级的前向推动效应显著,且生产性服务进口质量越高对制造业升级的推动效应越强;制造业产出增长对生产性服务进口规模具有后向拉动效应,而制造业技术升级对生产性服务进口质量具有后向拉动效应,且技术密度较高制造业行业对高技术密度生产性服务进口的需求拉动效应更大。因此,要以本土制造业供给质量提升和技术升级为主体,以生产性服务进口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为催化剂,构建国内外产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生产性服务进口+制造业升级"双向联动网络:一是通过扩大市场开放增加国外生产性服务在国内制造业中的投入,尤其要提高"FCB"领域的开放水平以引导和促进国外先进生产性服务要素投入;二是充分挖掘和利用生产性服务进口的技术溢出、知识溢出和人力资本溢出效应,有效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以进一步拉动高质量生产性服务进口。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庆杨  孙秀秀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对于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具有重要意义,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辩证关系,两者不断融合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顾乃华  毕斗斗  任旺兵  
本文介绍了目前理论界流行的四种论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观点,即“需求遵从论”、“供给主导论”、“互动论”和“融合论”。然后,从分工和竞争力两个视角综述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机制。从产业层面看,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能促进经济分工,提高经济效率。从企业微观层面看,制造企业使用生产性服务有利于其提高竞争力。最后,文章对论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实证文献进行了概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