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61)
2023(3505)
2022(3167)
2021(2793)
2020(2390)
2019(5261)
2018(5244)
2017(10117)
2016(5372)
2015(6038)
2014(5867)
2013(5830)
2012(5455)
2011(4905)
2010(4929)
2009(4390)
2008(4288)
2007(3823)
2006(3356)
2005(2957)
作者
(15265)
(12925)
(12805)
(12182)
(7919)
(6059)
(5779)
(4942)
(4785)
(4628)
(4241)
(4209)
(4057)
(3913)
(3857)
(3855)
(3815)
(3789)
(3582)
(3509)
(3168)
(3148)
(3103)
(2891)
(2848)
(2838)
(2813)
(2662)
(2617)
(2573)
学科
(25594)
经济(25582)
(18485)
管理(18135)
(15100)
企业(15100)
环境(9449)
方法(9375)
产业(8281)
(7620)
数学(7510)
数学方法(7440)
地方(7254)
业经(7219)
技术(6427)
(6042)
中国(5513)
农业(5411)
(5171)
结构(5026)
(4825)
地方经济(4751)
(4481)
规划(4359)
环境规划(4146)
(3834)
理论(3802)
产业结构(3672)
(3608)
(3595)
机构
学院(78798)
大学(76434)
(35523)
经济(34953)
管理(32425)
理学(28581)
理学院(28323)
管理学(27905)
管理学院(27788)
研究(25445)
中国(17990)
(15587)
科学(15254)
(13982)
(12238)
中心(11657)
(11535)
(11495)
财经(11438)
研究所(11210)
业大(11038)
经济学(10842)
(10304)
经济学院(9877)
(9779)
师范(9681)
北京(9580)
(9321)
(9254)
经济管理(9151)
基金
项目(56230)
科学(45560)
研究(41943)
基金(40764)
(35169)
国家(34881)
科学基金(30757)
社会(28222)
社会科(26969)
社会科学(26960)
(23406)
基金项目(22179)
自然(18988)
(18673)
自然科(18486)
自然科学(18483)
自然科学基金(18150)
教育(17860)
编号(16383)
资助(15609)
(13925)
(12778)
重点(12716)
成果(12223)
(12000)
国家社会(11960)
创新(11888)
发展(11671)
(11500)
课题(11203)
期刊
(39615)
经济(39615)
研究(20544)
中国(15129)
管理(12329)
科学(11051)
(10952)
学报(10615)
(10434)
大学(8360)
学学(8046)
业经(7560)
农业(7528)
技术(7269)
教育(6670)
经济研究(6079)
财经(5743)
问题(5406)
(5154)
科技(4905)
技术经济(4637)
资源(4476)
(4337)
金融(4337)
商业(4134)
(3879)
现代(3841)
(3760)
统计(3552)
经济问题(3497)
共检索到1117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傅帅雄  
随着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东部地区因资源约束、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多重压力,陆续向内陆地区转移传统技术与产业。转移的产业主要以工业为主,工业作为三次产业中污染排放量最多的产业,其转移过程也伴随有污染的转移,对生态环境原本就相对脆弱的中西部地区造成较大影响,客观上造成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下降的矛盾日益尖锐。产业结构升级与环境能力的矛盾是我国工业布局和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障碍和问题,需要综合的破解思路和解决方案。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石磊  刘伟明  
本文拓展了陈钊的模型,解释了"腾笼换鸟"和"承接转移"其实并不矛盾,只是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理性选择"。政府应该对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政策,改变当前绩效考核方式,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涛  
文章从环境承载力的角度研究湖北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探讨其两者的关系对湖北省发展的重要意义,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侧重探讨了湖北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对其环境承载力的影响。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骆桢  
在弗雷等人构建的单部门实物量模型基础上引入劳动价值论,用以分析技术构成提高导致价值构成提高的条件。研究发现,技术构成提高能否表现为价值构成提高,取决于技术进步的类型。而技术进步的类型背后所体现的是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分析得出,有机构成提高导致利润率下降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表现。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手段的矛盾应从属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爱珠  
人的一生都要经历幼年、壮年和老年阶段。随着经济和科学发展,人类的寿命越来越长,致使老年阶段也越来越长,因而养老就成了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客观需要。养老涉及到者年人口和青年人口之间的代际关系和代际矛盾。代际关系和代际矛盾在任何社会中都存在,只不过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和与此相适应的不同养老方式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不同的解决办法。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宋来敏  
从经济环境、生产环境、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四个维度选取28个指标构建了较为全面的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部地区产业转移承接地的环境承载力问题。以中部地区皖江城市带为例,综合使用熵权法与时序加权法对2013—2018年皖江城市带八市的环境承载力水平进行动态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动态趋势变化来看,皖江城市带环境承载力的动态发展趋势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规律性,综合评价值表现为波动上升趋势,与经济环境承载力呈现出较强的一致性,且地区间的差异逐渐缩小;从时序加权综合评价结果来看,不同地区的环境承载力具有分级特征。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提高产业转移承接地环境承载力水平的优化措施。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任栋  王琦  郭建军  
统计指数分析法是社会经济统计学的一种重要分析方法。但是,指数体系分析中可能出现的绝对数分析和相对数分析之间的矛盾问题,一直未能从理论上真正得到解决。本文从指数体系分析中矛盾现象的剖析入手,在回顾西方指数的偏误和检验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对数和绝对数关系的数学分析,得出了指数权偏误是指数体系矛盾现象的根源以及马埃指数近似地满足因子互换测验等重要结论。由此构建了基于马埃指数的"均值加权指数体系",并通过理论证明和实证分析,论证了"均值加权指数体系"的科学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曾湘泉  李晓曼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趋缓,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复杂。就业的区域性结构矛盾与就业群体的能力结构矛盾并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质量堪忧;就业公共服务能力还难以满足相关群体日益增长的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既是对中国较低的就业质量导致各种就业问题的回应,也是新时期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的需要对就业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基于此,我们可在把脉当前就业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春光  徐元国  屈时雨  
在阐述承接产业转移情境对探讨城市综合承载力意义的基础上,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三个方面确定了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城市综合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时序全局因子分析的方法,对2003—2014年河南18个省辖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评价;通过提取4个全局公因子,对城市综合承载力的时序动态演进与地理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南城市在时间维度上基本呈现出综合承载能力逐渐改善的状态,而且各年度间变化的趋势基本不变;而在空间维度上则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区位差异性,地理空间上分布较为不均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春光  徐元国  屈时雨  
在阐述承接产业转移情境对探讨城市综合承载力意义的基础上,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三个方面确定了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城市综合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时序全局因子分析的方法,对2003—2014年河南18个省辖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评价;通过提取4个全局公因子,对城市综合承载力的时序动态演进与地理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南城市在时间维度上基本呈现出综合承载能力逐渐改善的状态,而且各年度间变化的趋势基本不变;而在空间维度上则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区位差异性,地理空间上分布较为不均衡。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徐勇  张雪飞  周侃  王传胜  徐小任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和对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而超载成因分析既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技术方法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制定超载区域限制性政策的基础。本文在搭建超载成因分析总体框架、阐述关键因素识别和成因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梳理总结了陆域/海域基础和专项评价结果以及综合预警超载成因分析的要点,进而在京津冀地区进行了实证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导致京津冀地区资源环境超载的因素涉及自然、发展和管理各个类别,但关键因素的作用程度及其组合叠加状况在基础评价结果、专项评价结果和综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徐勇  张雪飞  周侃  王传胜  徐小任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和对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而超载成因分析既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技术方法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制定超载区域限制性政策的基础。本文在搭建超载成因分析总体框架、阐述关键因素识别和成因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梳理总结了陆域/海域基础和专项评价结果以及综合预警超载成因分析的要点,进而在京津冀地区进行了实证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导致京津冀地区资源环境超载的因素涉及自然、发展和管理各个类别,但关键因素的作用程度及其组合叠加状况在基础评价结果、专项评价结果和综合预警超载成因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形和气象等自然条件是导致超载的基础原因;人口和产业过度集聚以及低端产业、能源消费结构等发展类因素是超载的首要原因;内海净化能力差和海域生态退化、海岸开发强度大综合导致了海域生态环境超载;现行的资源环境管理政策尚不具备有效遏制和解决资源环境超载的能力。既有的超载成因分析框架、方法及要点可供各省、市、自治区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借鉴。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解振明  
安徽省统计局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部分汇总资料表明:1987年安徽人口出生率为18.92%,与1981年(人口普查结果)的18.73%相比略有上升,1986—87年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2.27,与1981年的2.77相比下降了0.5。出现了一方面是出生率回升,另一方面是总和生育率下降的矛盾现象。本文仅就现有的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建中  
产业转移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是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使得企业的比较优势发生变化,使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某些产业向其他国家或地区转移的现象或过程。就我国而言,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我国产业转移的趋势、产业转移的力度都在加大,反映在现实中就是越来越多的企业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相应的,这些中西部地区便成为产业转移的承载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郭进  徐盈之  
基于生态承载力视角,以长三角—皖江城市带为例,将生态承载压力、生态承载弹力和产业转移流强度三者相结合,对长三角—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长三角产业大规模地向皖江城市带转移对皖江城市带各承接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皖江城市带各承接区的生态承载压力和生态承载弹力均具有不断增强的趋势;合肥应当有选择地承接资源依赖型的产业入驻,马鞍山应当有选择地承接环境依赖型的产业入驻,皖江城市带其他七个承接区均可以同时承接资源依赖型和环境依赖型的产业入驻,应当通过政策引导成为未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