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55)
- 2023(3811)
- 2022(3154)
- 2021(3167)
- 2020(2605)
- 2019(6165)
- 2018(5791)
- 2017(10864)
- 2016(5584)
- 2015(6573)
- 2014(6169)
- 2013(6326)
- 2012(6010)
- 2011(5666)
- 2010(5370)
- 2009(5024)
- 2008(4853)
- 2007(4011)
- 2006(3524)
- 2005(3321)
- 学科
- 济(28474)
- 经济(28444)
- 管理(13705)
- 方法(13203)
- 业(12661)
- 数学(12535)
- 数学方法(12496)
- 中国(11270)
- 企(9283)
- 企业(9283)
- 贸(8483)
- 贸易(8478)
- 易(8410)
- 农(6268)
- 财(5664)
- 制(5318)
- 关系(5188)
- 出(4991)
- 银(4871)
- 银行(4870)
- 行(4793)
- 融(4488)
- 金融(4488)
- 业经(4260)
- 环境(4227)
- 发(4167)
- 出口(4136)
- 出口贸易(4136)
- 口(4136)
- 学(3937)
- 机构
- 大学(84617)
- 学院(81079)
- 济(46692)
- 经济(46278)
- 研究(35094)
- 管理(29559)
- 中国(28953)
- 理学(25478)
- 理学院(25188)
- 管理学(25006)
- 管理学院(24851)
- 财(19073)
- 京(18782)
- 科学(17698)
- 所(17173)
- 经济学(16716)
- 财经(15842)
- 研究所(15808)
- 经济学院(15111)
- 经(14923)
- 中心(14656)
- 北京(12762)
- 院(12458)
- 财经大学(12171)
- 科学院(11228)
- 农(10977)
- 研究中心(10424)
- 社会(10074)
- 范(9686)
- 师范(9628)
- 基金
- 项目(54203)
- 科学(44175)
- 基金(43652)
- 研究(39939)
- 家(38748)
- 国家(38532)
- 科学基金(32458)
- 社会(29039)
- 社会科(27746)
- 社会科学(27743)
- 基金项目(22153)
- 自然(19122)
- 自然科(18741)
- 自然科学(18736)
- 资助(18530)
- 自然科学基金(18460)
- 教育(17574)
- 省(15827)
- 中国(15824)
- 划(15204)
- 部(14476)
- 国家社会(14078)
- 编号(13382)
- 教育部(12803)
- 重点(12462)
- 发(11782)
- 人文(11474)
- 成果(11215)
- 重大(11204)
- 创(11041)
共检索到1248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何亚东 李丹
2002年开始,低消费、高投资、高出口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失衡的代名词。这种结构失衡的背后实际上是长期困扰我们的"高储蓄"难题,中国宏观经济几乎所有问题都可归因于此。本文作者客观、理性地分析了我国"高储蓄"难题形成的原因,并提出:打通生产、流通、分配等"上游"环节的制约瓶颈,摆脱"消费制约型"增长模式,以及中国参与全球竞争要从"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逐步转型,在GNP框架内扩大外需的内涵,从根本上破解"高储蓄"难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胡江华
为加强资源配置、创新金融产品、优化金融服务,进一步提升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人民银行印发了《关于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持续推进储蓄国债下乡,推动提高农村地区国债发行额度分配比重,引导金融机构将储蓄国债发行额度向农村地区适度倾斜。深入推进农村地区国债宣传工作,拓展销售渠道,让更多农民群众“足不出户”享受购债便利。
关键词:
储蓄国债 欠发达地区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秉国
针对"农民购买储蓄国债相对困难"这一情况,2012—2013年,中国国债协会先后三次邀请财政部国库司和人民银行国库局,以及协会部分单位会员的有关负责人共同组成调研组,赴湖南省、湖北省和江苏省的4个市(州)、5个县(市)、6个乡镇、20多个一线储蓄网点进行了调研。一、调研地区农村储蓄国债投资意愿及现状1.农村地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储蓄国债销售情况良好。据邮政储蓄银行湖南分行统计,该行从2008年至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朝晖 何建武 蒋周文 王书伟
高的储蓄率,高的储蓄投资转化率,有利于经济增长。但高的储蓄率,低的储蓄投资转化率,则不利于经济的增长。在目前,我国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低下,且改善时间较长的前提下,降低储蓄率,扩大需求是短期内发挥我国经济增长潜能的一个理性选择。
关键词:
高储蓄率 低转化率 非平衡增长 资本积累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晖
居民储蓄心态坚挺 ,消费意识淡薄 ,除了其本身的规律外 ,缺乏对居民储蓄具体化、系统化、立体化的分析 ,引起政策和舆论导向的偏差是强化居民储蓄动机的重要因素。现阶段 ,居民储蓄行为背后是保守而沉重的个人负担动机 ,安全、预防、未来消费等储蓄动机的强化抑制了居民的当期消费。要想达到刺激消费的目的 ,必须弱化储蓄动机 ,而弱化储蓄动机必须增加收入 ,特别是增加绝大多数普通劳动者的收入 ,切实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 ,提高他们的收入预期和信心 ,同时 ,减少居民的未来支出负担 ,增加财政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投入 ,增加政策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关键词:
储蓄 政策导向 舆论导向 收入预期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孙晓光 陷艳婷
一、传统观念的影响。一直以来,我国居民都把银行储蓄作为理财的手段,而对于其他投资产品还不太熟悉。二、居民收入仍然较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我国居民的人均收入不高,贫富分化严重,先富起来的只是少数,近10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增长幅度不如GDP增幅。上半年全国总工会一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吴晓根
关于高储蓄的思考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吴晓根当前,我国的储蓄存款迅速增加,但在高储蓄的背后,存有高通胀,名义利率难以抵补物价的上扬,实际利率长期处于负值现象。这种在实际利率为负值背景下的高储蓄,究竟是忧是喜,不得不令人深思。一、我国储蓄的特征近十几年来,尤...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天宇
2008年以来中国国民储蓄率持续下降,而现有文献对此现象还缺乏足够的解释。本文利用2008—2016年资金流量表数据,分解了居民、企业和政府部门对国民储蓄率下降的贡献。研究发现,企业和政府部门对国民储蓄率下降的贡献较大,居民部门对国民储蓄率下降的贡献较小。进一步分析发现,国民储蓄率的下降可归因于居民储蓄动机的变化、企业支付劳动报酬和红利支出的增加、政府社会福利支出的增加和政府消费的刚性上升。由于剩余劳动力减少、社会发展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上述导致国民储蓄率下降的因素都将是长期趋势。为了对冲储蓄率下降带来的经济增长压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需要由投资驱动型转变为消费驱动型。这就需要对有关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政策的着力点应放在扩大消费和改善投资效率上。
关键词:
储蓄率 资金流量表 可支配收入 储蓄倾向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扬 殷剑峰 陈洪波
本文探讨了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并存的现象。文章认为:人口红利、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改革,是造成中国经济“三高”的实体经济因素和体制因素,这些因素并不能由宏观经济政策予以调整。文章最后提出了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的改革对策。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陈洪波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波
1994年全国商品零售物价指数和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与上年相比一直在20%左右的高位上徘徊,进入1995年以来仍是居高不下,经济学家认为,这次通货膨胀的程度和持续的时间是改革开改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按一般经济规律讲,通胀势必降低实际利息率,影响居民的储蓄偏好,甚至造成储蓄存款从金融机构的大量流出,冲击市场。然而,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继军 马野青
本文从人口年龄结构与人口流动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经济内外部失衡的成因。一方面,人口抚育负担的持续下行,助长了国内的高储蓄,考虑到个体的储蓄重心要滞后于投资需求,结果呈现结构性的国民储蓄大于国内投资;另一方面是人口的跨地区、跨行业流动实现了劳动力配置的帕累托改进,提高了劳动者收入,但囿于人口流动背景下风险因素的增加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滞后,预防性储蓄凸显。消费不足、储蓄过度必然对外部市场形成压力,贸易收支呈现结构性顺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冯彦明 李翠
中国居民的高储蓄率早已引起各界的关注。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影响居民储蓄率的常规变量的回归分析得出结论: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是造成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根本原因。因此,应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大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加大二次分配中居民福利的占比、降低基尼系数,启动消费,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储蓄率 消费率 收入分配 基尼系数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周小川
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来自两大重要来源,一是高的储蓄率,二是改革开放的不断前进陆续释放了以前被旧体制所压抑的经济效率。中国统计储蓄率的指标过去用的是积累率——各项投资积累(包括固定资产积累和流动资产积累,但不包括折旧)占国民收入(MPS统计体系中的国民生产净值,未包括大部分第三产业的服务净值和折旧)的比重。改革以前的6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的积累率平均大约为28.2%。80年代以来,积累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尹志超 路晓蒙
本文利用2002—201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微观数据,从企业产权视角研究了中国企业的高储蓄率问题。本文发现,非国有上市公司储蓄率显著高于国有上市公司。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迅速是公司高储蓄率的重要原因,非国有上市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也使公司的储蓄率显著增加。此外,本文发现,受融资约束影响的非国有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率也明显较高,这和公司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一致。本文的研究为理解中国企业的高储蓄率问题提供了新的证据。
关键词:
企业储蓄 产权性质 净利润 融资约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