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61)
2023(9578)
2022(7889)
2021(7434)
2020(6379)
2019(14506)
2018(14140)
2017(26806)
2016(14488)
2015(16202)
2014(16090)
2013(15910)
2012(14825)
2011(13569)
2010(13536)
2009(13119)
2008(13208)
2007(11731)
2006(10273)
2005(9711)
作者
(40098)
(33603)
(33490)
(32002)
(21479)
(15906)
(15188)
(13016)
(12861)
(11791)
(11589)
(11191)
(10852)
(10820)
(10766)
(10485)
(10020)
(9860)
(9626)
(9318)
(8410)
(8111)
(7971)
(7683)
(7606)
(7589)
(7434)
(6988)
(6629)
(6588)
学科
(61939)
经济(61846)
管理(46048)
(43768)
(35126)
企业(35126)
方法(28154)
数学(25616)
数学方法(25425)
中国(21435)
(20565)
(18359)
(14400)
贸易(14390)
(14263)
(14168)
(14094)
银行(14086)
(13470)
(12846)
金融(12844)
(12812)
财务(12789)
财务管理(12759)
企业财务(12240)
业经(12122)
(11798)
(11275)
保险(11184)
体制(10150)
机构
大学(213156)
学院(207589)
(100478)
经济(98860)
管理(79810)
研究(75182)
理学(67791)
理学院(67062)
管理学(66154)
管理学院(65742)
中国(63901)
(51053)
(44959)
财经(39705)
科学(39465)
(36724)
(36365)
中心(33504)
经济学(33462)
研究所(32831)
经济学院(30085)
财经大学(29954)
(29535)
北京(29310)
(28271)
(27370)
业大(24961)
(23789)
师范(23592)
商学(22880)
基金
项目(134302)
科学(108412)
基金(103848)
研究(98224)
(90143)
国家(89514)
科学基金(77344)
社会(67920)
社会科(64680)
社会科学(64666)
基金项目(53503)
自然(48355)
自然科(47282)
自然科学(47269)
自然科学基金(46497)
(46272)
教育(44594)
资助(43768)
(40729)
编号(36228)
(33032)
(30889)
成果(30575)
重点(30429)
国家社会(30180)
教育部(29191)
中国(28498)
人文(27451)
(27402)
(27254)
期刊
(107645)
经济(107645)
研究(71367)
中国(43061)
(40304)
管理(31449)
科学(28594)
学报(28373)
(28190)
金融(28190)
(25389)
大学(23003)
学学(21858)
财经(21042)
经济研究(18426)
(18033)
农业(16735)
技术(15575)
(15541)
教育(15473)
国际(14791)
问题(14612)
业经(13114)
世界(12821)
技术经济(10370)
统计(10358)
(9830)
理论(9555)
(9277)
会计(9111)
共检索到3270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杨娇辉  王伟  谭娜  
针对当前中国OFDI的"制度风险偏好"问题,本文基于2003-2014年中国OFDI区位分布的流量数据,从国际资本流动的视角,使用面板分位数模型考察东道国制度风险与中国OFDI区位分布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OFDI区位分布的所谓"制度风险偏好"并不是绝对的,当使用相对制度质量指标,并且控制东道国资本密集度与自然资源丰富程度的影响后,"制度风险偏好"消失,并呈现出与主流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完全相符的风险规避特征。因此,"制度风险偏好"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OFDI更多地流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自然资源更为丰富的区域造成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娇辉  王伟  王曦  
针对当前我国OFDI区位分布风险偏好是悖论还是假象的问题,本文在引入EIU国家风险指标的基础上,讨论我国OFDI区位分布与东道国国家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OFDI表现出的风险偏好特性实际是一个假象,该假象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外直接投资的比较优势以及对自然资源的渴求导致的,具体表现如下:在回归方程中加入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控制变量之后,我国OFDI与东道国国家风险之间的显著正相关关系消失。进一步的子样本回归也验证了此观点。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岳咬兴  范涛  
自2003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FDI)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其中,亚洲作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聚集地,截至2011年末,该地区投资存量已占总量的七成以上,其境外企业覆盖也为各洲最高。区位选择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战略决策,国内外近年来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问题已从最初的传统经济因素转向制度性因素。本文基于2003-2011中国对亚洲26个主要国家及地区的直接投资数据,通过制度环境因素与不同动机FDI的交互作用,发现:(1)两国制度环境差距较东道国制度环境的作用更加重要;(2)中国FDI总体偏向于与自身制度环境差距较大且制度环境较差的国家或地区,但与自身制度环境差距较小的国家更加吸引中...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邵宇佳  刘文革  陈红  
由于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存在制度适应成本,东道国与母国之间的制度距离会对企业OFDI产生负向影响。基于2003—2015年中国对140个国家和地区OFDI的分析表明:中国企业的OFDI具有明显的市场寻求动机和战略资源寻求动机,其中,市场寻求型OFDI表现出显著的互补效应,战略资源寻求型OFDI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挤出效应;东道国与中国的制度距离会通过投资动机影响中国企业OFDI的区位选择,即倾向于向制度距离较小的国家和地区进行OFDI,且制度距离会弱化市场寻求型OFDI的互补效应和战略资源寻求型OFDI的挤出效应。站在企业角度来看,中国企业在进行OFDI时并不具有"制度风险偏好",而是表现出"制度风险规避"特征:选择对其自身发展来讲制度风险较小(制度距离较小)的目标市场进行OFDI。因此,中国应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提升国内制度质量,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并增强企业的制度适应能力,以有效减小制度距离对企业OFDI区位选择的约束,进而优化OFDI区位分布,提高OFDI效益和质量。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池建宇  方英  
文章基于2003~2011年中国对65个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考察了东道国的经济与政治法律制度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中国对市场经济体制不太健全的非OECD国家的直接投资显著高于具有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OECD国家,东道国政治法律制度质量对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时,倾向于进入那些市场经济不发达但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同时投资行为又以市场为导向,力图规避政治风险,体现了入世以后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新动向。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丽丽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进入东道国市场的风险偏好与规避问题,研究发现,整体上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会选择风险相对较低的市场,表现出明显的风险规避特征。东道国经济和金融风险显著降低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能性,但政治风险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的影响并不显著。私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国家风险反应较为敏感,而国有企业对东道国的国家风险的反应并不明显。基于此,中国对外投资企业应科学评估东道国国家风险和政治风险,政府应该给予对外投资企业风险提示和政策支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鲁明泓  
国际直接投资(ForeignDirectInvestment,简称FDI)及其载体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国际直接投资的地域分布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北美和西欧吸引了全球国际直接投资的60—70%,拉丁美洲和东亚、南亚吸引了余下份额...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祁春凌  邹超  
基于经济自由度指数、全球政府治理指数以及荷兰学者Hofstede的国家文化指数,全面构建了东道国经济、法治和文化制度的评价指标,利用2003-2009年我国在51个东道国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数据,考察了东道国正式与非正式制度、正式与非正式制度距离对中国OFDI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OFDI受到制度因素的驱动,具有显著的"弱效制度"规避和"强效制度"寻求动机。具体来看,东道国较高的经济制度和法治制度质量对我国对外投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东道国正式制度质量越是优于我国,越能吸引我国的投资。非正式制度方面,东道国华裔关系资产对我国的投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非正式制度距离(文化距离)会对我国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振林  黄凯  
以"一带一路"沿线47个国家为样本,分析了制度距离对中国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制度距离对中国直接投资几乎无影响,而法制制度距离则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在采用Ward系统聚类分析法将经济制度距离差异分为大、小两组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既存在明显的惯性特征即前期投资会显著影响当期投资,又遵循着出口导向型投资,而且还倾向于投资那些汇率估值较低、基础设施更完善、劳动产出更高的国家或地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谢孟军  
文章把衡量东道国政治风险的相关指标嵌入D-S区位选择模型为实证分析构建微观基础,利用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91.36%的52个国家或地区1996~2013年统计数据,实证研究了政治风险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使用随机效应和系统广义矩估计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回归分析,验证了传统结论的正确性,同时认为我国OFDI偏好于政治风险小的国家或地区,发达国家庞大的市场规模和稳定的政治环境对我国OFDI有较大引力,追求发展中国家较低的工资水平是我国OFDI的重要动机之一。我国OFDI的区位选择不仅要考虑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更要考虑东道国政治层面的影响因素,实证结论可以为我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提供科...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罗伟  葛顺奇  
本文在异质性水平型跨国公司理论的基础上,引入资本需求构建出适宜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区位分布的理论模型。使用2003—2009年中国对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FDI存量数据的经验分析支持模型的相关预测,即中国FDI存量倾向于流入市场规模大、工资水平低、贸易成本高,以及FDI和出口的固定成本差异程度小的国家和地区。估计结果在子样本分析和各种检验中均保持稳健。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王永中  赵奇锋  
本文基于2004~2013年中国对115个国家的直接投资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国家风险和投资动机对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本文结论为:(1)东道国的政治风险、经济风险、金融风险变量的估计系数均显著为负,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上偏好政治、经济和金融风险较高的国家。(2)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上具有明显的市场寻求和资源寻求动机,以及一定程度的战略资产寻求动机,但效率寻求动机不明显。分国家类型看,中国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具有明显的市场寻求、资源寻求和战略资产寻求动机,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除市场寻求动机显著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方方  赵永亮  
本文通过构建扩展的企业异质性模型框架,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重点分为贸易引致型与水平型,利用中国10 126个企业样本经验考察OFDI区位分布的决定影响。结果显示:企业贸易成本和投资成本分别成为贸易引致型和水平型OFDI的阈值变量;生产率越高的企业越倾向于高层次的水平型OFDI;在区位分布上,贸易引致型OFDI倾向于亚洲,水平型OFDI倾向于非洲、拉美与大洋洲,而在欧美地区的差异不明显。实证发现:贸易引致的OFDI对区位市场的制度环境较敏感(青睐于低风险市场);在投资固定成本要求较高的区位,企业更倾向于放弃直接贸易型OFDI而转向间接的贸易服务型OFDI;国家战略(或资源)型的央企OF...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丽丽  林花  
笔者从投资动机的角度研究制度对区位选择的影响,选取55个东道国、5年275个观测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相对于市场寻求型与战略资产寻求型的企业,我国资源寻求性企业在区位选择上对制度因素的重视程度最低。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局限性和企业自身的原因,我国市场寻求型与战略资产寻求型企业对某些制度因素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宗芳宇  路江涌  武常岐  
双边投资协定是两国政府为了促进和保护双边投资签署的协议。作为特定的联系两国的双边制度因素,双边投资协定给企业提供了不同于国家制度环境的保护,因而对企业的投资区位决策产生影响。本文建立了关于双边投资协定、东道国制度环境与母国制度对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投资区位选择作用的研究框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2003年至2009年对外直接投资的数据,本文有三点发现:首先,双边投资协定能够促进企业到签约国投资;其次,双边投资协定能够替补东道国制度的缺位,对于促进企业到制度环境较差的签约国投资的作用更大;此外,双边投资协定还能够弥补母国制度支持的不均衡性,对于帮助非国有企业到签约国投资有着显著的积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