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89)
- 2023(8951)
- 2022(7592)
- 2021(7077)
- 2020(5986)
- 2019(13687)
- 2018(13397)
- 2017(26962)
- 2016(14568)
- 2015(16144)
- 2014(15817)
- 2013(15626)
- 2012(14772)
- 2011(13264)
- 2010(13420)
- 2009(12272)
- 2008(12221)
- 2007(10761)
- 2006(9422)
- 2005(8588)
- 学科
- 济(63385)
- 经济(63324)
- 业(43282)
- 管理(43203)
- 企(35145)
- 企业(35145)
- 方法(33285)
- 数学(30571)
- 数学方法(30276)
- 财(18736)
- 农(15843)
- 中国(15590)
- 贸(13391)
- 贸易(13386)
- 易(12968)
- 业经(12102)
- 制(11860)
- 务(11731)
- 财务(11714)
- 财务管理(11692)
- 学(11364)
- 企业财务(11283)
- 银(10946)
- 融(10944)
- 金融(10944)
- 银行(10936)
- 地方(10785)
- 策(10507)
- 行(10432)
- 农业(10364)
- 机构
- 大学(205390)
- 学院(204190)
- 济(91422)
- 经济(89703)
- 管理(80053)
- 理学(69349)
- 理学院(68673)
- 研究(68288)
- 管理学(67596)
- 管理学院(67193)
- 中国(53957)
- 财(44942)
- 京(41398)
- 科学(38497)
- 财经(35713)
- 所(33599)
- 经(32754)
- 中心(32509)
- 农(31409)
- 江(30502)
- 研究所(30165)
- 经济学(29819)
- 业大(27711)
- 经济学院(27175)
- 财经大学(26842)
- 北京(25746)
- 范(24955)
- 师范(24702)
- 农业(24612)
- 院(24569)
- 基金
- 项目(136001)
- 科学(109024)
- 基金(102393)
- 研究(99551)
- 家(88571)
- 国家(87852)
- 科学基金(76190)
- 社会(65704)
- 社会科(62618)
- 社会科学(62605)
- 基金项目(52788)
- 省(50888)
- 自然(48773)
- 自然科(47763)
- 自然科学(47752)
- 自然科学基金(46946)
- 教育(46487)
- 资助(43809)
- 划(43481)
- 编号(39025)
- 成果(32807)
- 部(31940)
- 重点(30264)
- 发(28384)
- 创(28211)
- 教育部(28091)
- 国家社会(27951)
- 人文(27236)
- 性(27008)
- 课题(26787)
共检索到3037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韧 马红旗
本文构建了一个以投资者保护为起点,以国内企业投融资领域的"破坏性成长"现象为重心,最终汇总为宏观货币现象的理论假说,并基于国内上市公司的区域面板数据进行了全方位的实证检验。实证结果验证了国内企业以高负债、高融资、高投资、低回报、低分红为特征的"破坏性成长"现象,由此揭示出宏观货币现象的微观形成机制。落实到实践层面,解决货币政策的两难需要考虑微观层面的制度校正,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规范企业投融资行为能够为宏观政策操作赢得更大的自由度和空间,有利于经济金融体系的平稳转型。
关键词:
投资者保护 破坏性成长 法与金融学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韧
高货币供给和高资金利率同时并存,是中国宏观金融的独有现象,也是困扰理论研究的重大谜题。本文试图脱离就宏观论宏观的传统路径,从微观视角另辟蹊径,借鉴国外法与金融学的研究成果,构建了一个从"投资者保护—微观企业行为—货币使用效率"的逻辑解释链条,认为是投资者保护的相对缺失,导致了企业投融资行为的扭曲和"破坏性成长"现象,降低了资金的配置和使用效率,最终衍生出了高货币供给和高资金利率的同时并存。从这一角度看,完善投资者保护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才是更加有效的解题之道。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文军 黄倩
通过对1990—2009年的中国经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考察了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针对实证分析的结果及目前我国经济实际运行的状况,本文认为货币当局在维持宽松货币政策的同时,应该主要依靠公开市场手段,防止流动性泛滥;应密切关注资产价格,侧重引导市场预期;进行窗口指导,调整产业结构;维持汇率稳定,增强产品出口竞争力。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 两难选择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1994年4月中国外汇调剂市场成立时,汇价是1美元兑换8.7元人民币.随后,亚洲各国(地区)货币普遍出现下跌,唯有人民币不断坚挺.1995年1月已升到1美元兑换8.4元人民币的水平.日本银行界人士估计,今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很有可能突破1美元兑换8.2元人民币的大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国平 王飞
巴西经济增长因加息而受到严重抑制,市场预期持续低迷,巴西央行现行的货币政策陷入两难选择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2009年巴西经济一度出现了负增长,但次年便实现了7.5%的高增长,在全球名列前茅。然而好景不长,自2011年起巴西经济开始步入下行通道,2014年仅增长0.2%,而通胀率却屡屡突破央行设定的上限,滞胀迹象日益明显。多年来,巴西央行一直坚持将稳定通胀作为首要政策目标,不断提高利率以抑制物价水平。2015年1月,巴西央行再次加息50个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俊杰 易宪容
本文基于我国16家上市银行2007~2017年的微观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宏观调控框架在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和抑制经济顺周期波动方面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宏观审慎政策能够降低宽松货币政策环境下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在经济上行期,弥补了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信贷的不足但容易出现政策超调现象。在经济下行期,弥补了货币政策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不足但容易出现政策抵消现象。因此,要在健全货币政策框架、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同时不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促进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以提高双支柱宏观调控框架的有效性、前瞻性与稳健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齐鹰飞
宏观政策终究是在微观世界中传导的,直接利用微观数据分析宏观经济政策效应有助于更准确考察政策动态传导的细节。本文利用中国30个工业两位数行业数据实证分析了货币政策的微观传导机制,发现中国在短期存在货币非中性,货币政策对产出具有显著的短期影响,通货膨胀的动态演变同实际经济相关;数据不支持"流动性效应"的存在,基础货币冲击和利率冲击具有不同的传导渠道;紧缩性利率冲击在短期内反而可能提高通货膨胀率,成本渠道在短期内似乎主导了货币政策传导。这些发现为理解货币传导机制提供了更基础和更丰富的证据,既可以为相关理论模型的检验提供参照标准,也可以为货币政策操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马勇 陈雨露
长期以来,关于经济开放度和货币政策有效性之间关系的研究,不仅缺乏微观基础,而且实证结果也充满争论。本文通过构建开放条件下的新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为考察经济开放度和货币政策有效性之间的动态关系提供了一个基于一般均衡框架的微观基础,并通过模拟分析得出了货币政策有效性随经济开放度提高而下降的基本结论。基于中国1992—2012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中央银行利率变动所引致的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均出现了明显下降。这一结论不仅为模拟分析结论提供了实证支持,同时在不同的模型设定和估计方法下均是稳健的。
关键词:
经济开放 货币政策 有效性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储小俊 刘思峰
本文研究了我国股市微观流动性的影响因素。在假定所有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影响、内生决定的情况下,建立VAR系统,通过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的方法分别讨论了市场收益、波动及货币政策对股市微观流动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对股市流动性并无显著影响,货币政策的松紧、"宏观流动性"的增强或减弱并不必然导致股市微观流动性的增强或减弱;市场的波动对股市流动性也无显著的影响效应,但市场的收益状态却决定着股市微观流动性的强弱。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市场状态 微观流动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章元 段文 程郁
货币政策的产业异质性效应对于制定宏观货币政策和理解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研究多基于宏观数据展开且未达成一致结论。本文首先基于要素密集度差异的利率传导渠道和所有制差异的融资约束渠道分析货币政策对工业和服务业企业的要素投入决策和产出规模的差异性影响,然后使用中关村2001—2012年企业面板数据,采用三重差分法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第一,宽松货币政策会刺激高新技术企业增加资本和劳动投入,进而扩大产出,但对工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刺激作用大于服务业高新技术企业;第二,宽松货币政策提高了高新技术企业资本深化程度,且工业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本深化加深程度更显著,同时其显著降低了工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劳动者报酬份额,但对服务业高新技术企业无显著影响;第三,机制检验表明,这种异质性影响是利率传导渠道和融资约束渠道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的研究与基于加总时间数据及上市公司数据的研究形成互补,研究结论意味着瞄准经济增长率的货币总量控制目标应该与时俱进地考虑经济结构与社会发展目标的转变。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韧 马红旗
本文引入微观法与金融学的研究成果,构建了一个从投资者保护不足,到企业投融资行为扭曲,最终衍生为破坏性成长的理论解释框架,并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和国内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国内投资者保护程度明显不足,由此造成的企业过度投资和投资效率低下引发规模扩张和效益提升的背离,也就是所谓的破坏性成长。因此,经济转型也需要关注微观层面的制度校正,通过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最终约束微观主体的投融资行为,提高资金配置效率。
关键词:
投资者保护 破坏性成长 法与金融学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危慧惠
货币政策决策需要源于实体经济和微观市场的依据。本文从商品期货交易数据出发,对前瞻性泰勒规则再检验,评估了商品期货指数对于目标利率值等静态数据的解释力度。为描述货币政策冲击所带来的实际利率与预期通胀的相对和动态的变化,在筛选和提取货币政策非预期冲击的前提下,度量了基于商品期货交易数据的预期通胀变动的方向、程度及持续期。结果表明,基于商品期货指数能使货币政策传导更好地解释泰勒规则,货币政策非预期冲击对实际利率和预期通胀变动的影响是非持久的,其程度与商品种类和货币政策操作方式有关。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孙巍
本文利用中国的经济数据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对中国货币政策传导股市渠道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和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在中国现阶段货币政策传导在股市渠道的第一个阶段是有效的。但是,货币政策的传导在第二阶段从整体来说并非有效。文中构建的宏观模型和微观模型的结论得到了相互印证,增强了实证结论的可靠性。最后,文章对疏通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股市渠道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传导渠道 股市渠道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彭方平 王少平
本文应用非线性光滑转换面板数据模型,从微观层面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非线性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对公司的投资传导具有显著的非线性效应,我国货币政策在总体上具有微观有效性;非线性效应体现在:当公司利润率处于6.75%左右,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处于中间机制,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效应最弱,而信用渠道效应最强;而当公司利润率小于-12%或大于25%左右,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处于外机制,此时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效应最强,而信用渠道效应最弱;在两机制间,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光滑转换,转换速度为221.467。本文的研究结论支持利率调控优先于信用调控投资的货币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