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86)
2023(12654)
2022(10700)
2021(9890)
2020(8426)
2019(19284)
2018(18983)
2017(36571)
2016(19876)
2015(22236)
2014(21923)
2013(21634)
2012(20334)
2011(18558)
2010(18874)
2009(17701)
2008(18133)
2007(16712)
2006(14292)
2005(12952)
作者
(59010)
(49631)
(49551)
(47195)
(31840)
(23872)
(22341)
(19057)
(18630)
(17897)
(16978)
(16762)
(15995)
(15818)
(15654)
(15361)
(14952)
(14559)
(14486)
(14349)
(12310)
(12178)
(12004)
(11433)
(11229)
(11151)
(11086)
(10850)
(10104)
(10024)
学科
(84102)
经济(84013)
(61208)
管理(60600)
(51856)
企业(51856)
方法(40377)
数学(34526)
数学方法(34159)
(22435)
中国(21746)
(21457)
(19845)
技术(18899)
业经(18357)
(16869)
(15812)
贸易(15803)
理论(15305)
(15282)
(15126)
银行(15088)
(14963)
金融(14960)
地方(14523)
(14440)
(14177)
财务(14155)
财务管理(14125)
农业(14058)
机构
大学(298471)
学院(294979)
(124189)
经济(121683)
管理(113475)
研究(100242)
理学(98078)
理学院(96939)
管理学(95297)
管理学院(94713)
中国(76028)
(62138)
科学(61130)
(58803)
(51357)
(50585)
财经(47254)
研究所(46688)
中心(45625)
(44945)
业大(43630)
(42954)
农业(39992)
经济学(39646)
北京(38876)
(38288)
师范(37898)
经济学院(35920)
(35479)
财经大学(35408)
基金
项目(194463)
科学(154642)
基金(143240)
研究(139666)
(125815)
国家(124797)
科学基金(106929)
社会(90322)
社会科(85706)
社会科学(85682)
基金项目(75688)
(75676)
自然(69598)
自然科(68120)
自然科学(68091)
自然科学基金(66981)
教育(65186)
(64296)
资助(58040)
编号(54574)
(45334)
成果(44960)
重点(44264)
(44013)
创新(41622)
(41269)
课题(38303)
教育部(37904)
国家社会(37796)
科研(37404)
期刊
(134232)
经济(134232)
研究(87434)
中国(57057)
学报(48477)
(46607)
科学(44906)
(44778)
管理(42526)
大学(36284)
学学(34268)
教育(31495)
农业(29782)
(29463)
金融(29463)
财经(24620)
技术(24617)
经济研究(22153)
(21248)
业经(20891)
问题(17750)
(16875)
技术经济(16212)
科技(14987)
(14817)
(14674)
商业(14219)
理论(14123)
统计(13819)
(13399)
共检索到4350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强  汪波  吕荣胜  
破坏性创新是通过推出一种性能更差、结构更简单、价格更便宜的产品而创造一个全新市场的创新模式,其本质是延续性创新与市场需求之间矛盾转换的结果,是市场效应在技术创新领域的体现。延续性创新在产业初期能拉动消费需求的增长并使之偏离其自然需求曲线,而当延续性创新所产生的高端产品性能对消费需求拉动失效时,破坏性创新出现并随之开始另一维度的延续性创新,破坏性创新调整了延续性创新的方向并与之交替出现。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丁金辉  张玉利  王革  
产业中的领导者被新进者取代式的破坏性创新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案例方法分析创新者如何实施低阶破坏性创新与新市场破坏性创新;市场领导者如何对抗应对这两种破坏性创新。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平  
破坏性力量总是推动着新的发展浪潮,因为它可以促使很多的人购买和消费。"破坏性创新"是企业探寻未来的利润源泉,在激烈的竞争中谋生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士倜  闵宗陶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然而不同企业在创新类型的选择上并不是随意的。维持性创新是对现有主流市场上产品性能改进做出的贡献,而破坏性创新是立足于低端市场并对主流市场具有破坏性的创新行为。在比较分析了成熟企业与新企业在进行破坏性创新方面的不同特点后,认为成熟企业更适于维持性创新,而破坏性创新则是新企业的优先选择。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郁培丽  石俊国  窦姗姗  
从消费者角度,将Lancaster产品特征模型引入到破坏性创新企业市场进入的研究中,对破坏性创新企业的市场进入进行分析,基于消费者的偏好特点,分析最优消费行为,并据此研究破坏性创新企业能否成功进入的问题,然后从产品设计、定价策略、广告策略三方面对破坏性创新产品可能颠覆市场的企业策略行为进行分析,对直接从企业角度探讨破坏性创新的现有理论进行补充,加深对破坏性创新作用机理的认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晓霞  
破坏性创新理论将创新分为维持性创新与破坏性创新。在对我国农村零售业态的现状及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破坏性创新理论提出我国农村零售业态演变是维持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结合的观点,维持性创新途径是对传统业态的改造和发展超市等新型业态,破坏性创新途径是发展廉价商店和网络商店。最后,针对我国农村零售业态进行维持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的困难提出解决对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臧树伟  李平  
从破坏性创新的视角对后发企业市场进入问题开展研究的理论文献相对比较分散,因而系统且全面地综述已有的研究文献显得格外必要。本文首先对破坏性创新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回顾;然后依次从破坏机理、成长路径、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后发企业通过破坏性创新进入市场的理论研究进行了梳理;最后针对现有文献研究的不足提出了几点颇具潜力的研究方向。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李纯  张毅  李秋  
传统建筑设计类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技术革新平稳性与未来市场不确定性的问题,本文从破坏性创新理论视角出发,提出建筑设计类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思路:内生方面包括顶层意识更新与组织架构调整;外生方面包括生态圈营建与市场探索,并结合实践案例具体阐释,希望为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借鉴。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林春培  余传鹏  张振刚  
现有破坏性创新分类主要聚焦于新产品或新服务在价值提供方式以及它们对现有市场侵蚀方式方面的差异,忽略了侵蚀的目标市场性质差异及其可能对企业产生的影响,而在创新实践中企业对于创新变革的认知判断往往影响其战略决策。因此,基于企业认知视角,将破坏性创新分为面向全新市场、面向竞争对手市场以及面向自我市场3种类型,并基于Govindarajan&Kopalle等的测量研究及相关理论分析,结合中国本土制造企业的实际访谈,设计了3种破坏性创新测量量表,最后,以中国制造企业为调查对象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包含面向全新市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蔡建华  倪自银  
破坏性创新战略的成功应用,必须围绕破坏性创新产品价值主张制定业务成长计划和商业运作模式,构建具有持久竞争力的高绩效价值网,在此过程中,互补性资产起决定作用。在破坏性创新商业化过程中互补性资产决定着创新绩效的获取能力,互补性资产的创新为破坏性创新构筑了更多的产业壁垒,增强了对破坏性创新保护力度,构建了竞争优势的持久性。在价值网构建过程中,产品价值来源与价值网的绩效决定于互补性资产活动的开展与整合,而价值属性排序和衡量标准又为互补性资产选择提供了依据,价值网的特性为互补性资产活动能力提出了要求,进而完善和提升了互补性资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林春培  潘亚丽  赵冠希  余传鹏  
组织心理惯性被认为对企业破坏性创新具有抑制作用,但其作用机理尚未得到充分阐释。基于组织心理和权变视角,利用316份中国制造企业问卷调查数据,实证研究组织心理惯性对企业破坏性创新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组织心理惯性负向影响企业自我替代能力和破坏性创新;自我替代能力正向影响企业破坏性创新,并在组织心理惯性和企业破坏性创新之间的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环境动荡性负向调节组织心理惯性与破坏性创新之间的关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雪滢  傅利平  聂江  
在当前国际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的形势下,自主品牌已成为一国经济实力的体现。依靠传统维持性创新自主品牌很难实现跨越式发展,文章从技术和市场有效结合的破坏性创新视角,探索自主品牌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径。进一步通过理论及实际案例分析得出基于破坏性技术和蓝海市场战略有效整合的破坏性创新是自主品牌跨越式发展的路径选择。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烨  
对破坏性创新的市场进入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破坏性创新的目标市场不一定是边缘客户,还有可能来自于原有主流市场上的客户,集中阐述了破坏性创新产品的市场进入的多种方式。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军  
破坏性创新是创造新市场的有效工具。本文分析了破坏性创新的特征,剖析了破坏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之间的差异。破坏性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突破性产品创新都是企业可以采用的破坏性创新途径,但它们最终创造的市场特征不同,关联企业需要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林春培   赖秀梅   朱晓艳   余传鹏  
新兴顾客导向的企业关注并满足新兴顾客群体的隐性期望与需求,注重探索新的技术和市场知识,促进破坏性创新的产生。基于知识搜寻视角,本文探究新兴顾客导向对企业破坏性创新的影响机理。本文运用315份中国制造业企业调查数据实证研究发现:新兴顾客导向作为企业挖掘潜在顾客的战略导向,是影响企业开展破坏性创新活动的关键驱动因素,而外部知识搜寻是新兴顾客导向促进企业破坏性创新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通过外部技术和市场知识搜寻,新兴顾客导向可以对外向型破坏性创新间接地发挥正向促进作用;通过外部技术知识搜寻,新兴顾客导向只对内向型破坏性创新发挥促进作用。本文还发现,新兴顾客导向对于企业进行外部技术和市场知识搜寻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外部知识搜寻与破坏性创新之间呈现非线性的关系;外部技术与市场的联合搜寻能够促进企业将破坏性创新产品引入外部市场,有利于外向型破坏性创新的实施。本文探索了新兴顾客导向对企业外向型破坏性创新和内向型破坏性创新的差异化影响机制,揭示出外部知识搜寻在其中的作用机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