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74)
2023(9284)
2022(7931)
2021(7496)
2020(6249)
2019(13871)
2018(13743)
2017(26626)
2016(13952)
2015(15372)
2014(14586)
2013(14469)
2012(13537)
2011(12036)
2010(12074)
2009(10845)
2008(10720)
2007(9673)
2006(8198)
2005(7162)
作者
(37932)
(31671)
(31324)
(29752)
(20252)
(15180)
(14181)
(12026)
(11864)
(11294)
(10690)
(10561)
(10142)
(9992)
(9718)
(9472)
(9187)
(9134)
(9127)
(9018)
(7773)
(7613)
(7526)
(7246)
(7087)
(7072)
(6907)
(6882)
(6298)
(6283)
学科
(57304)
经济(57259)
(45019)
管理(42574)
(38877)
企业(38877)
方法(22002)
数学(17945)
数学方法(17782)
技术(17708)
业经(15688)
中国(15279)
(15206)
地方(14836)
(12518)
技术管理(12373)
(12320)
产业(11506)
(10957)
银行(10944)
(10480)
农业(10323)
(10258)
(10125)
贸易(10115)
(9943)
金融(9941)
理论(9813)
(9771)
(8557)
机构
学院(189103)
大学(186340)
(80777)
经济(79209)
管理(75832)
理学(65441)
理学院(64705)
研究(63946)
管理学(63879)
管理学院(63475)
中国(48611)
(39158)
科学(37645)
(35386)
(31074)
中心(29648)
(29079)
(28622)
财经(28241)
研究所(28152)
业大(26362)
(25590)
经济学(24392)
(24231)
北京(24217)
师范(24011)
(23742)
(23417)
农业(22299)
经济学院(21983)
基金
项目(129432)
科学(104193)
研究(96599)
基金(94025)
(81422)
国家(80731)
科学基金(70881)
社会(62810)
社会科(59731)
社会科学(59720)
(52951)
基金项目(50811)
自然(45040)
自然科(44082)
自然科学(44071)
自然科学基金(43381)
教育(43304)
(43180)
编号(37699)
资助(36354)
(33340)
创新(30147)
成果(29748)
(29502)
重点(28919)
(27932)
课题(26803)
国家社会(26021)
(24951)
(24867)
期刊
(89501)
经济(89501)
研究(56217)
中国(40199)
管理(31170)
(27576)
科学(26343)
(25856)
学报(25459)
教育(20922)
大学(19778)
(19196)
金融(19196)
学学(18540)
农业(17587)
技术(17394)
业经(15665)
经济研究(14652)
财经(13822)
(12226)
问题(11808)
科技(11771)
(10670)
技术经济(10659)
现代(9296)
(9248)
商业(9232)
(8951)
论坛(8951)
(8281)
共检索到2837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王家宝  刁雅钰  陈玮玮  王志良  于晓宇  
破坏性创新对新兴产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新进入者通过破坏性创新使在位者陷入"创新者窘境",在逐渐成为市场新主导者的同时,自身也面临着被新的技术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所替代的威胁,从而陷入"破坏性创新者窘境"。从破坏性创新的视角来看,新进入者经历的这一"创新窘途",同时也是新兴产业竞争优势的构筑过程。本研究以破坏性创新理论为基础,探讨了新兴产业竞争优势构建机制,将新兴产业的破坏性创新过程分为初始破坏、加速破坏、趋同及重塑四个阶段。以网约车行业为例,探讨了产业层面的破坏性创新过程,发现网约车行业的竞争优势构建经历了外围市场切入、主流市场入侵、主流市场重构等一系列过程。研究结论对新兴产业竞争优势构筑有重要启发意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海霞  张治河  
本研究从破坏性创新概念本质分析出发,对破坏性创新形成机理和发生的市场条件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以苹果公司独特的商业模式为案例研究新兴技术产品商业化过程。研究发现,苹果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成功嵌入了破坏性创新战略,通过挖掘潜在消费者群体、创新价值主张、重置价值链、完善利润保护机制,不断拓展现有市场和占领新兴市场,最终成功颠覆主流市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丁金辉  张玉利  王革  
产业中的领导者被新进者取代式的破坏性创新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案例方法分析创新者如何实施低阶破坏性创新与新市场破坏性创新;市场领导者如何对抗应对这两种破坏性创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贺  
共享出行以相对便宜的价格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灵活、高质量的出行服务,惠及大量有出行需求的乘客,引起政府、原有主流企业出租车行业的极大关注。Christensen教授的破坏性创新理论可以为我们分析共享出行对出租车行业的影响,以及出租车行业在新模式竞争下如何维持自身优势或找到新的竞争优势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共享出行已经具备了目标市场破坏、低价格入侵和破坏性技术优势的破坏性创新关键特征,对传统出租车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所以,传统出租车行业应该积极做出响应,从提高延续性创新的角度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林春培   赖秀梅   朱晓艳   余传鹏  
新兴顾客导向的企业关注并满足新兴顾客群体的隐性期望与需求,注重探索新的技术和市场知识,促进破坏性创新的产生。基于知识搜寻视角,本文探究新兴顾客导向对企业破坏性创新的影响机理。本文运用315份中国制造业企业调查数据实证研究发现:新兴顾客导向作为企业挖掘潜在顾客的战略导向,是影响企业开展破坏性创新活动的关键驱动因素,而外部知识搜寻是新兴顾客导向促进企业破坏性创新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通过外部技术和市场知识搜寻,新兴顾客导向可以对外向型破坏性创新间接地发挥正向促进作用;通过外部技术知识搜寻,新兴顾客导向只对内向型破坏性创新发挥促进作用。本文还发现,新兴顾客导向对于企业进行外部技术和市场知识搜寻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外部知识搜寻与破坏性创新之间呈现非线性的关系;外部技术与市场的联合搜寻能够促进企业将破坏性创新产品引入外部市场,有利于外向型破坏性创新的实施。本文探索了新兴顾客导向对企业外向型破坏性创新和内向型破坏性创新的差异化影响机制,揭示出外部知识搜寻在其中的作用机理。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沈志渔  孙婧  
破坏性创新的"差异化"及"低成本"的特点能够开辟出新的发展机遇,深入透视客户需求。本研究基于深刻的理论分析,结合企业实践,构建起新兴企业破坏性创新模式的过程机制。破坏性创新是新兴企业实现颠覆性成长的可行路径,对破坏性创新路径和机理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价值,同时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建宇  
处于市场主导地位的在位企业常常会为了保持自身竞争优势而强化其核心能力,从而使其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加强,然而这一竞争力是建立在企业现有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基础之上。当新进入企业在利用破坏性创新对主导企业的主导市场实施破坏时,主导企业的前述行为无意识的成为企业竞争力弱化的推手。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黄韦华  向吉英  
本土产业发现并利用产业技术能力演化过程中出现的破坏性创新机会,以低端破坏进入主流市场,颠覆行业竞争规则,取代原有技术成为新的行业标准,从而推动本土产业升级和技术跨越。本文以深圳手机产业为例,研究本土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嵌入和发展的特征、破坏性创新的过程以及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平  
破坏性力量总是推动着新的发展浪潮,因为它可以促使很多的人购买和消费。"破坏性创新"是企业探寻未来的利润源泉,在激烈的竞争中谋生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黄蕙萍  刘雅婷  
本文以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为基础,根据波特"钻石模型"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认为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但前景看好,并从提升科研设施水平、重视人员培养、运用领先市场战略、提升企业技术水平、营造良好竞争环境、发展产业集群、完善融资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黄韦华  
本文通过对VCD产业和山寨手机产业的案例比较分析,发现VCD产业的发展经历了破坏性创新的完整演化过程,而山寨手机产业的破坏性创新仍处于机会识别阶段,需要经历破坏性创新产品性能的持续改进和市场选择。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山寨手机产业的发展路径和政府产业政策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苏启林  
本文对Christensen创立的破坏性创新理论进行了梳理,对其理论背景、分析框架、数学模型及实证研究进行了一个全方位的描述。破坏性创新作为目前世界主流管理理论尽管在中国受到了不应有的忽略,但相对于Porter的竞争理论,更适合于中国国情的研究。本文最后运用破坏性创新理论,对“中国制造”的未来产业成长选择之路进行了预测。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姜南  
[目的/意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专利的关系密不可分,有必要对我国省域知识产权保护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利竞争优势进行分析。[方法/过程]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产权保护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竞争优势发展关系的假设,采用统计和回归分析对我国各省域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竞争优势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结论]我国省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对大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利竞争优势产生积极影响,但对某些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竞争优势影响不明显甚至有负向影响。省域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利竞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黄胜忠  余凤  
本文以小米手机为研究案例,探寻弱势后入者如何进入市场并克服竞争劣势成功立足市场。小米公司通过高性价比的分离市场侵入方式、互联网直销手机的营销模式以及基于社区互动的互联网研发模式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不仅成功进入了智能机领域,而且有效克服了成本与品牌劣势,并通过顾客参与感的培养使目标顾客群体不断向主流消费者扩展,创新了分离市场侵入主流市场的路径,最终立足于主流市场,为市场后入者侵入和冲击在位企业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简泽  谭利萍  吕大国  符通  
在一个马克思—熊彼特的视角下,本文考察了市场竞争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利用中国加入WTO以后部分产业非关税壁垒取消引起市场竞争环境变化提供的自然实验,本文得到以下结果:通过促进扩展边际上更多的企业投资于R&D和集约边际上创新型企业R&D投入密度的上升,市场竞争推动了企业层面R&D投入的增加;企业层面R&D投入的增加促进了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进而通过技术进步推动了企业实际利润的增长;基于以创新利润为基础的市场选择机制,市场竞争压缩了低技术企业的市场份额,甚至将它们逐出市场。这些结果表明,在技术变迁的过程中,市场竞争具有两面性:创造性和破坏性。通过创造性,市场竞争推动了微观层面的技术升级;通过破坏性,市场竞争推动了市场份额从低技术企业向高技术企业转移,进而通过再配置效应推动了总量层面的技术升级。因此,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常态下,以培育竞争性市场为核心的产业政策应该成为当前推动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重要政策工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