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16)
2023(13308)
2022(11512)
2021(10610)
2020(8998)
2019(20625)
2018(20592)
2017(39041)
2016(21570)
2015(24490)
2014(24485)
2013(24096)
2012(21999)
2011(19813)
2010(20104)
2009(19160)
2008(19319)
2007(17881)
2006(15635)
2005(14279)
作者
(61036)
(51080)
(50831)
(48693)
(32439)
(24350)
(23478)
(19729)
(19063)
(18448)
(17206)
(17045)
(16238)
(16076)
(15922)
(15883)
(15754)
(15117)
(14967)
(14631)
(12653)
(12609)
(12295)
(11804)
(11573)
(11465)
(11443)
(11335)
(10313)
(10106)
学科
(79441)
经济(79321)
管理(74361)
(65712)
(57125)
企业(57125)
方法(35342)
数学(29532)
数学方法(29209)
(28859)
(23090)
(22854)
中国(21524)
业经(19654)
(18972)
财务(18913)
财务管理(18855)
企业财务(17777)
(16210)
(15807)
银行(15777)
(15723)
贸易(15717)
(15289)
理论(15175)
(14830)
农业(14688)
(14569)
地方(14409)
(13860)
机构
学院(304644)
大学(302417)
(120233)
经济(117326)
管理(117134)
理学(98196)
理学院(97091)
研究(95646)
管理学(95495)
管理学院(94868)
中国(76972)
(63612)
(63238)
科学(57441)
(49496)
(48569)
(48280)
财经(48159)
中心(46071)
(43293)
研究所(43107)
业大(42562)
北京(39840)
(39323)
(38724)
师范(38326)
农业(37789)
经济学(36903)
财经大学(35409)
(34224)
基金
项目(191130)
科学(149155)
研究(143887)
基金(136129)
(116831)
国家(115797)
科学基金(99365)
社会(89474)
社会科(84580)
社会科学(84554)
(76124)
基金项目(71697)
教育(67796)
(63190)
自然(62853)
自然科(61349)
自然科学(61331)
编号(61164)
自然科学基金(60225)
资助(55409)
成果(50835)
重点(42986)
(42347)
课题(42096)
(40379)
(40305)
(39537)
创新(37603)
(37465)
项目编号(37465)
期刊
(141675)
经济(141675)
研究(90446)
中国(65634)
(55089)
管理(46257)
学报(44733)
(44348)
科学(40713)
教育(36509)
大学(34191)
学学(31846)
(31000)
金融(31000)
农业(28958)
技术(28366)
财经(24517)
业经(24157)
经济研究(21583)
(21083)
问题(17960)
(16929)
财会(16365)
图书(15827)
(15308)
技术经济(15047)
会计(14868)
理论(14779)
(14601)
商业(14406)
共检索到4693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凯更  吴国基  
目前,信托所具有的破产隔离功能尚未被破产法律实务界充分关注。本文分析了破产管理人在处理信托的委托人、受益人和受托人作为债务人时,应如何对上述主体的固有财产与信托财产进行准确区分,进而推动信托破产隔离机制的实现。本文建议,在我国现阶段尚未落实信托登记制度的情况下,破产管理人应将调查重点放在信托财产初始形态与后续变更形态之间的关联转换方面,对在信托运用过程中以不同财产形式出现的信托财产进行准确认定。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杨其琛  展凯莉  
随着我国居民财富的积累和超高净值客户的增加,使得家族信托行业作为信托行业回本溯源、蓬勃兴起的一片蓝海。家族信托是金融业回归实体经济的代表,在税收筹划、财富管理和破产隔离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功能,本文仅就家族信托的破产隔离功能这一角度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解读,并结合国内外信托法对此问题的规定进行比较和借鉴,探讨实现家族信托破产隔离功能的法律障碍,以期对我国完善家族信托破产隔离功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法律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金新强  
我国以信托的形式来充当资产证券化的特殊目的载体。但是将信托运用于ABS中时存在破产隔离失效的风险,这一风险主要源于信托在引入我国之后发生了异化。在立法上,我国《信托法》对信托的定义违背了其本义。在实务中,资产支持证券的分级进一步影响了信托关系的法律效力。同时,信托与资产证券化之间也存在不兼容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根本要求是加强受托人主动管理的职能,以防止信托沦为通道工具。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志成  赵永兵  
被证券化资产信用的独立性是资产证券化的本质特征,而"破产隔离"和"真实销售"是实现其本质特征的最基本环节。在"破产隔离"中,特殊目的载体是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的中心。特殊目的载体的组织形式不同,它所达到的"破产隔离"效果也就不尽相同。应对资产证券化中特殊目的载体采用公司组织形式的"破产隔离"效果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的法律环境,对其法律成本进行探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欣  
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的信托相关法律规定对信托破产隔离职能的界定,在此基础上,提出破产隔离职能尚不完善的观点,并将信托的托管与基金托管进行比较后,提出将基金独立托管人制度引入到信托托管中,可以有效控制信托中的道德风险。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吴凌畅  
资产证券化制度设计中所欲达到的"破产隔离"状态,使得原始权益人向SPV转让拟证券化资产时须做到"真实出售"。但在信托模式下,需要构建一种"对价他益信托",才能同时满足信托法和破产法对财产转移的要求。但无疑,此种架构与信托基本法理相互冲突。所以,"信托独立性"与"破产隔离"的天然契合,是一种亟待祛魅的幻象。在此基础上,须重构资产证券化的公司模式,解决好"能否仅以债权出资设立公司"、"股权众筹的可行性与政策红线"及"子公司能否向母公司回购自身股份"三个问题,为今后的研究及实践铺平道路。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付立新  
2013年以来全国破产重整案件的收结案数高位运行,以DIP模式重整的公司更是达总数的一半以上。然我国《破产法》仅第七十三条的原则性规定难以迎合实践中对DIP模式规则群的需求,其对DIP重整模式中的管理人定位不明确导致重整中债务人、管理人之间权责不明拉低了重整成功率,增加了制度运行成本。以信托的视角重新审视管理人的身份有利于廓清其权利义务,封闭的破产财产实质上为信托财产,在管理人模式中,管理人即为信托法律关系中的受托人,债权人为信托受益人享有信托权益。但在DIP模式中,债务人自行管理信托财产,其当然为破产财产信托受托人,履行信义义务。信托监察人仍需履行依照完整的依托文件对受托人的忠实、注意和公平义务进行监督,从而有利于管理人更好地帮助公司重整成功、脱离困境。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鲁小江  
资产证券化是企业融资的一种工具,它的发展有赖于破产隔离机制的有效发挥。破产隔离机制不仅给资产证券化的各个参与者带来了收益,而且还提高了资产运营的效率。目前,中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迅速。中国的资产证券化是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完全破产隔离,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这也是本文要探讨的核心问题。破产隔离制度的法律定义与评价标准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马宁  郁琳  
相较于其所承担的责任风险而言,我国破产管理人可享有的权益明显处于不对称状态,为有效分散其正当职业风险,须构建独立的管理人责任强制保险,并尽快拟定标准的保险条款。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黄贤华  
回顾我国两部破产法的立法与实施,从行政介入的角度看,大致经历了1986年破产法下行政主导的政策性破产和2006年现行破产法下府院协调两个阶段。企业破产所衍生的社会问题属于政府应提供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因此府院协调成为现阶段办理破产的客观需要和基本经验。由于府院协调机制由破产实践"倒逼"产生,未在国家法律层面对破产配套制度作出设计,基于行政权与司法权固有特质不同,府院协调机制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存在问题。企业破产一方面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另一方面又离不开政府的公共服务,故而办理破产需要引入经济法思维,破产管理人作为中介组织,是联结国家与市场的重要力量,对府院协调机制起着重要的弥合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蒋国艳  
破产管理人参与破产程序的全过程,具体管理破产程序中的各项事务,是破产程序中一个最重要的组织机构。我国破产法在破产管理人制度方面存在一些缺陷。文章结合我国现行立法的规定,认为我国破产管理人制度应在破产管理人的选任、任职资格、报酬及责任等方面进行完善,使破产程序的目的得以顺利实现。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通常认为,所谓"居住隔离",是指城市居民由于职业、收入、文化水平、生活习惯或者种族、宗教等因素,特征相类似地聚居于特定地区,而不相类似的则彼此分开,产生隔离作用,形成居住空间的分异。我国自1990年代末的住房体制改革以来,商品房已成为住宅市场的主体。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社会各阶层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在城市居住空间上,不同阶层的居住隔离现象变得愈加明显。一方面,城市化浪潮下,城市流动人口不断增加,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朱家谊  乔汉青  
自2005年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开始试点以来,虽中途因全球金融危机等原因叫停,但自2012恢复发行至2015年3月末,我国已成功发行171单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约5245亿元。其中,仅2014年发行数便高达95只,发行规模更超过3200亿元。随着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对资产证券化注册制的正式开启及相关监管措施的更加灵活,2015年,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预计将实现跨越式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剑锋  徐万肖  吴京  
本文将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破产隔离条款采用与否的现象差异理解为追求交易成本之和最小化过程中的合约选择问题。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第一,信息披露制度越完善,原始权益人选择破产隔离条款的概率越高,并由此带来交易成本的下降;第二,与高信用和低信用两类主体相比,破产隔离更有利于降低中等水平信用主体的交易成本。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蒋敢  
由于我国的破产及其配套制度尚不完善,破产管理人在处理破产业务过程中遭遇到很多争议事项,尤其是涉税事项,由于直接影响债权人受偿率,处理不好,很容易遭到质疑。本文就笔者在破产实务操作中亲历的涉税争议事项探讨如下。一、关于账实不符的问题处理接受债权申报时,对于发现破产企业于破产清算申请被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前发生的账实不符情况,管理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