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09)
- 2023(5850)
- 2022(4850)
- 2021(4582)
- 2020(4016)
- 2019(8866)
- 2018(8521)
- 2017(17356)
- 2016(9248)
- 2015(10027)
- 2014(9949)
- 2013(9703)
- 2012(9073)
- 2011(8113)
- 2010(8167)
- 2009(7607)
- 2008(7883)
- 2007(7233)
- 2006(6152)
- 2005(5842)
- 学科
- 济(30505)
- 经济(30461)
- 业(29164)
- 管理(26667)
- 企(22976)
- 企业(22976)
- 银(18938)
- 银行(18793)
- 行(17407)
- 制(16686)
- 方法(16607)
- 数学(14918)
- 数学方法(14799)
- 财(14030)
- 融(11968)
- 金融(11968)
- 险(10853)
- 保险(10761)
- 中国(10562)
- 度(10217)
- 制度(10212)
- 业务(10202)
- 务(9849)
- 财务(9843)
- 财务管理(9824)
- 企业财务(9551)
- 银行制(8545)
- 体(7213)
- 农(7132)
- 体制(6554)
- 机构
- 大学(125383)
- 学院(123797)
- 济(51436)
- 经济(50289)
- 管理(47821)
- 中国(42149)
- 理学(39852)
- 研究(39632)
- 理学院(39451)
- 管理学(38795)
- 管理学院(38566)
- 财(31409)
- 京(25714)
- 财经(24330)
- 银(22661)
- 科学(22510)
- 经(22311)
- 银行(21646)
- 农(21446)
- 中心(20463)
- 行(20079)
- 所(19879)
- 江(18816)
- 财经大学(18702)
- 融(18199)
- 金融(17909)
- 研究所(17693)
- 经济学(17106)
- 农业(16965)
- 业大(16930)
- 基金
- 项目(80054)
- 科学(63275)
- 基金(61164)
- 研究(55942)
- 家(53320)
- 国家(52749)
- 科学基金(45771)
- 社会(37450)
- 社会科(35592)
- 社会科学(35582)
- 基金项目(31846)
- 自然(30372)
- 自然科(29612)
- 自然科学(29600)
- 省(29439)
- 自然科学基金(29135)
- 资助(26478)
- 教育(25135)
- 划(25094)
- 编号(20886)
- 部(18473)
- 重点(17697)
- 性(17388)
- 成果(17329)
- 创(16266)
- 教育部(16181)
- 国家社会(16120)
- 科研(15832)
- 人文(15632)
- 制(15480)
共检索到1965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胡诗阳 尹亮 祝继高
破产法庭是依法稳妥审理破产案件,发挥破产审判职能,完善市场主体救治和退出机制的关键举措。破产司法审理能否有效维护债权人权益直接关系到银行等金融中介的风险,进而对金融市场稳定、社会资源有效配置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2016—2021年中国地方性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设立破产法庭对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破产法庭的设立通过提高司法执行的质效,显著降低了地方性商业银行风险。机制分析发现,一方面破产法庭通过降低公司破产的时间成本和提高破产重整率的途径提高了债权人保护水平,降低了银行风险。另一方面,破产审判案件通过媒体产生的信号作用,影响银行的风险预期进而降低银行风险。横截面分析表明,破产法庭对贷款集中度高和非国有银行的风险抑制作用更显著。此外,破产法庭优化了银行的信贷配置,表现为提高了信用贷款比例,降低了担保贷款比例,提高了对高科技行业的贷款,减少了对房地产行业的贷款,同时还提高了银行的利润效率。本研究为破产司法制度改革的质效评估提供了科学严谨的实证证据,对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金龙
如何加强对债权人的保护是学术界一直在研究的论题,有种观点认为公司的管理者在公司资不抵债时应当由对股东负责转为对债权人负责;公司的主要目的是为股东创造收益,破产的目的是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因此,应当废除公司领域中对债权人的保护,使其尽快回归到专门为债权人服务的破产领域,让公司法和破产法各司其职,使股东利益和债权人的保护得到强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庆君 杨炎明
能源转型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新能源示范城市政策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倾向匹配双重差分模型(PSM-DID)考察能源转型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能源转型提高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且相较于银行信用风险而言,能源转型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影响时效更长。进一步分析表明,能源转型对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会受到地区资源禀赋和技术进步的影响。因此,商业银行应积极关注能源转型风险,完善和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尤为重要。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曹幸仁 赵新杰
在我国经济市场化不断深入的今天,法制建设正在逐步加强,利用法律调整经济关系,维护经济主体的正当权益,已成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因此,加强对法律的研究,增强商业银行法律意识,使法律成为银行规避风险、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了新中国破产法的诞生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实施破产法18年来商业银行债权受到的影响及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即将出台的新《破产法》草案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对商业银行债权带来的影响,并对新《破产法》草案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同时对商业银行依法经营,防范可能的风险提出建议。
关键词:
破产法 商业银行 银行债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陶晓慧 柳建华
有效的债权人保护机制能够减少债权人的逆向选择,有利于债务人取得更有利的债务融资条件。会计稳健性通过信号显示机制,可以降低债权人对违约风险的预期,有利于债务人获得长期债务融资。具体而言,在非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会计稳健性程度越高,就越能获得更多的长期负债;而在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未能发现会计稳健性与长期债务比例之间的显著关系。另外,地区金融发展深度会削弱会计稳健性对长期负债比例的影响。
关键词:
会计稳健性 债务期限结构 债权人保护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光星
商业银行债权是重整程序中债转股的主要标的,加强对重整程序中商业银行债权的保护,不仅是为了维护商业银行自身利益,也是为了避免金融市场动荡并防范由此而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本文在全面检视与债转股有关的本土立法的基础上,借鉴美国破产式债转股的实践经验,分别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着手构建我国破产重整中债转股的商业银行债权保护之进路,以确保商业银行转股目的顺利实现与金融市场稳定。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陶晓慧 柳建华
"资产替代"是股东债权人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在实证分析中通常用过度投资来表示。稳健的会计政策能从事前和事后两方面减少股东和管理层的过度投资倾向,从而减少了债务契约中的资产替代行为,保护债权人的权益。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截面的会计稳健性具有真实的投资效应,抑制了非理性的过度投资倾向。经过分样本的实证检验发现,会计稳健性抑制过度投资的作用只存在于非政府控制的样本中,地方政府控制削弱了会计稳健性保护债权人利益的作用。
关键词:
资产替代 会计稳健性 过度投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怡 龙宗智
文章认为,在我国企业破产案件审理中存在的债权人权益受到不合理侵犯的现象,目前已达到危及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地步。导致这一问题的深层原因是体制上的缺陷,中层原因是法制本身的不完善,表层原因则是执行破产法时有关主体为牟取不正当利益而产生的行为偏差。为此,文章重点论述了改革、完善破产法制的5项具体措施:(1)加强债权人会议职能;(2)改革清算组的组成方式;(3)对破产财产的界定和处置作出合理规定;(4)追究破产违法责任,惩罚破产犯罪;(5)逐步限制破产免责的范围。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重达 尹训东 李阳
在法律权利和执行能力对设立企业银行贷款合同的影响方面,传统研究主要关注债权人权利和财产权保护程度对企业银行贷款利差的影响,然而信贷信息共享可以直接减少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投资人的违约风险,所以笔者创新性地加入了信息共享变量来研究不同国家之间信贷信息共享程度、债权人权利和财产权保护的差别是否会影响所在国借款人的贷款利差。笔者选取2014至2016年间中国借给来自22个国家的借款公司的银团贷款数据,通过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国家的信贷信息共享程度越高,贷款利差越低。其次,不考虑信贷信息共享程度时,所在国债权人权利和财产权保护水平对贷款利差都有显著影响,法律对投资者的保护越好,企业承担的贷款利差越低。然而由于减少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共享这一变量的存在削弱了债权和财产权保护程度与贷款利差之间的负向关系。政策方面,笔者建议以建立信息机构增强信息共享为主,这对"一带一路"经济体有效获得资金支持具有显著意义。
关键词:
信息共享 债权人权利 财产权保护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婷希 项后军
近年来庞大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所蕴含的金融风险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各方的高度重视。基于此,以地方债务给实力较弱的地方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为例,分别从银行的表内信贷渠道以及表外影子银行渠道两方面来研究地方债务对地方商业银行不同风险的影响。结果发现:地方债务的扩张不仅加剧了地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还使地方商业银行承受了较大的信贷风险。同时,表外影子银行渠道的发展也支撑了地方债务的膨胀并对地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产生影响。进而利用动态门限方法还发现,随着地方债务增长规模超过门限值后,地方债务给地方商业银行带来的各类风险均变得更加明显,且存在地区间的差异。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伟明 毛长能
本文基于2007-2021年210家地方性商业银行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多期双重差分法评估附属村镇银行“代理扩张”对地方性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附属村镇银行“代理扩张”显著加剧了地方性商业银行风险承担。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其直接传递方式为合并报表,稳健性检验证实了结论的可信度。机制方面,该效应既通过改变资产配置,也通过激化行业竞争实现。异质性方面,农商银行和中部地区银行风险承担的效应更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陶晓慧
本文以过度投资作为资产替代行为的替代变量,考察债务期限结构在减少股东(管理层)的资产替代行为,促进债权人保护中的作用。研究发现,过度投资的严重程度同负债期限结构正相关,这说明,短期负债通过增加还本付息的压力以及启动重新谈判的机制,有利于抑制股东(管理层)通过资产替代侵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因此,在中国债权人法律保护较弱以及自我保护能力缺乏的背景下,缩短债务期限可以成为减少债务人的机会主义行为、控制违约风险的事前缔约机制,有利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丁俊玮
公司资本制度是中国现行公司法中基础性制度,一直以来都是《公司法》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自从2014年正式颁布公司资本认缴制度后,我国全面放宽了市场准入的规定,使公司成立成本大幅降低,大量资本开始源源不断地涌入市场。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意识到问题,公司资本认缴制度通过多年的实施,债权人保护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优化调整势在必行。鉴于此,本研究主要结合公司资本认缴制度实际,阐述公司资本认缴制度对债权人保护制度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加强债权人保护的措施与建议,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公司资本认缴制度 债权人保护 立法 规范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彦超 姜国华
法律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保护投资者利益是依法治国的重要课题之一。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掏空行为,不仅伤害了中小股东,更伤害了债权人利益。资金占用规模持续上升加剧了债权人与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为了约束大股东行为,债权人会通过引进法律这一外部治理机制解决代理冲突,通过诉讼参与公司治理,保护自身的利益。基于手工整理的中国债务诉讼数据,本文发现,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比例越高,越容易引起债权人诉讼,特别是在债权人对公司控制力较弱时,这一关系更加密切;上市公司被债权人起诉后,从第2年开始,资金占用情况得到抑制,表明法律诉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约束大股东行为,影响公司内部治理,保护债权人利益。
关键词:
债权掏空 诉讼 债权人保护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姜军 申丹琳 江轩宇 伊志宏
本文结合我国提出依法治国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背景,以2007年实施《破产法》和《物权法》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债权人保护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破产法》和《物权法》实施后,在外源融资需求程度大的企业中,企业创新水平显著增强,表明债权人保护水平的提高对企业创新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当企业创新需求较高、公司治理水平较差时,上述关系更为显著;同时,长期借款及商业信用的增加是债权人保护促进企业创新的重要途径。本文的发现为债权人保护与企业创新关系的争议提供了新的证据,
关键词:
债权人保护 企业创新 银行借款 商业信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