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84)
2023(16247)
2022(13898)
2021(13460)
2020(11108)
2019(25924)
2018(26218)
2017(48848)
2016(27227)
2015(30814)
2014(30888)
2013(29485)
2012(26626)
2011(23934)
2010(24572)
2009(22118)
2008(21811)
2007(19236)
2006(16874)
2005(14955)
作者
(74645)
(61745)
(61485)
(58607)
(39415)
(29729)
(28037)
(24157)
(23611)
(22385)
(21246)
(20736)
(19828)
(19604)
(18950)
(18800)
(18555)
(18414)
(17795)
(17701)
(15492)
(15303)
(14866)
(14202)
(14033)
(13849)
(13804)
(13742)
(12528)
(12249)
学科
(96213)
经济(96090)
管理(77795)
(72307)
(63010)
企业(63010)
方法(44190)
数学(37639)
数学方法(36870)
中国(28715)
(26232)
(24911)
业经(23610)
(22403)
理论(22176)
(21319)
技术(21264)
地方(19375)
教育(19151)
农业(17108)
(16507)
(16355)
(16354)
贸易(16338)
银行(16304)
(15851)
(15487)
教学(15246)
(15129)
(15086)
机构
大学(367331)
学院(364469)
管理(142752)
(134718)
经济(131182)
理学(122514)
理学院(121095)
研究(118905)
管理学(118545)
管理学院(117864)
中国(88288)
(79391)
科学(74164)
(64363)
(59165)
(56381)
中心(54148)
(54090)
研究所(53419)
(53159)
师范(52719)
业大(52529)
北京(51022)
财经(50132)
(46159)
(45407)
(43663)
技术(42998)
师范大学(42184)
农业(41604)
基金
项目(243264)
科学(190439)
研究(183984)
基金(171176)
(147435)
国家(146089)
科学基金(126060)
社会(111453)
社会科(105319)
社会科学(105288)
(98055)
基金项目(90010)
教育(88707)
(81810)
自然(81234)
自然科(79349)
自然科学(79333)
编号(78286)
自然科学基金(77871)
资助(70893)
成果(65405)
课题(55676)
重点(54550)
(53454)
(52701)
(51189)
创新(49112)
项目编号(48453)
大学(47327)
教育部(45667)
期刊
(153800)
经济(153800)
研究(113096)
中国(83266)
教育(64869)
学报(55694)
管理(55095)
科学(50394)
(49964)
(49116)
大学(43668)
学学(39047)
技术(36809)
农业(33920)
(30789)
金融(30789)
业经(25846)
图书(24682)
经济研究(23752)
财经(23588)
(20176)
科技(19214)
问题(18649)
(18129)
技术经济(17821)
理论(17690)
职业(17476)
书馆(17005)
图书馆(17005)
(16908)
共检索到5544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周叶中  夏义堃  宋朝阳  
以武汉大学研究生跨学科培养实践为基础,通过研究生跨学科培养特区建设,大胆探索并客观分析跨学科导师团队合作指导方式改革、跨学科招生方式改革、跨学科培养方法改革、跨学科课程共享平台建设以及跨学科奖助体系、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和学位授予等改革的具体路径与实施效果,进而形成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元芳  夏尊铨  傅白白  
科技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呼唤跨学科研究生培养。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跨学科培养研究生的实践和初步成果对于推动跨学科研究生培养 ,发展高层次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我国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是整个研究生教育体系中的一种补充模式 ,积极探索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新体制 ,培养跨世纪的复合型人才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谢利民  
作者在对以往高师院校“学科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培养状况与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根据 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要求,重点介绍了在“课程与教学论”硕士专业开展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的改革实验,阐述了在研究生培养目标、专业课程、培养方式等方面的具体改革实验工作,及其阶段 性,效果和体会。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黄飞   刘心报   吴红斌   解光军   王磊   季斌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主渠道,是主动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路径,办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对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具有重大意义。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合肥工业大学以培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目标,探索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两融合、三并用、六协同”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梁传杰   刘韩星   官建国   付承菊  
结合高校国际协同培养研究生存在的认知偏差、体制机制障碍、有效模式缺乏等共性问题,武汉理工大学国际化示范学院对人才培养模式等进行了整体制度设计,开展了实行流入流出竞争机制、优化国际化人才选拔制度,探索多元人才联培形式、创建国际化支撑教育平台,汇聚校企世界高端人才、打造国际化优秀导师团队,搭建国际交流六大平台、营造国际化浓郁文化氛围等具体实践。认为高校在国际协同培养人才方面的改革走向是:培养理念迈向国际化、本土化融通,培养对象实施普惠式、多元化延伸,培养资源实行自主性、系统化转换,培养制度实现层级化、差异化发展转变。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雯  李健强  于嘉林  张宏彦  
介绍了中国农业大学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情况,即面向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培养能够胜任与引领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按照"拓展培养平台,创新培养模式,推进国际合作"的总体改革思路推进落实各项改革任务,探索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于书洁  史长丽  于嘉林  李健强  吕艳  
说明了对博士生实施跨学科实验室轮训的意义和作用,介绍了2007~2008年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跨学科实验室轮训的实践探索和体会,指出采用这种方法在博士生培养中取得的成效。认为构建跨学科实验室轮训的培养体系并建立与之配套的管理运行模式,是培养博士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传喜  郭攀  
跨学科(专业)生源研究生与本专业生源研究生在知识结构、能力特点、逻辑思维等方面有很大不同。文章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会计学院、商学院跨学科(专业)生源的硕士研究生(学术型)为例,在分析目前招生和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相关培养模式和经验,从七个方面提出了建立有我国(校)特色的跨学科(专业)生源硕士研究生(学术型)培养模式的具体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何德忠  方祯云  张素荷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是时代赋予研究生教育的历史使命,是评价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在研究生教育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必须树立质量意识,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以重庆大学的研究生教育为例,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于书洁  史长丽  于嘉林  李健强  吕艳  
介绍了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生命科学学科群研究生培养改革专项"试点一年来的初步实践和体会。认为基于科技创新平台的学科组织结构的构建,也就是基于交叉学科的学科群等人才培养环境的变化及其相应的培养机制改革的有益尝试,是新形势下系统提升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钟世镇  徐达传  刘大庸  
探索人体解剖学跨学科培养博士生模式钟世镇徐达传刘大庸科学发展的规律,既是高度分化又是高度综合。学科的发展总是走向边缘、走向交叉,不断出现新兴学科。近期博士学位授权点的设置和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评选规定中,充分表达了鼓励学科间横向联合,促进新兴学科发展的导...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再明  
以中国矿业大学"十一五"研究生教育发展与改革规划为基础,对重构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实践进行初步分析与探讨,在对潜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现代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趋势,提出了以学科专业集群为新的培养平台,全面深化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优化、科研基本素质养成、创新能力培养、综合能力测评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创新改革,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优秀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姜兆华  姚忠平  赵力  龙军  孙秋  尹鸽平  
介绍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学科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基于应用型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职业化高端人才,以技术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进行应用型研究生课程设置,构建了模块式课程体系;搭建了化工实验平台,建立了校内外实践基地,以确保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条件与质量;针对"双导师制"培养模式,采取了适应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学位论文管理措施等。目前应用型研究生培养工作逐步走向正轨,形成了学科、企业和学生多赢的局面。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颖伟  鹿雪文  
转变学生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课程内容随着科学发展而不断变化,有利于研究生掌握学科前沿动态。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的核心是进一步完善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机制。研究生教育是继本科教育之后的高一级教育,处于高等教育体系中最高层次。当前,以培养高层次人才为己任的研究生教育在全世界范围内备受瞩目,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数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高等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程翠玉  
介绍了山东大学致力于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优秀人才的措施,即积极推进以"一个学生、两个导师、三种经历"为重点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实施,通过开放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和一系列创新举措的实施,构筑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开放式研究生培养体系,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