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93)
- 2023(16657)
- 2022(14866)
- 2021(13840)
- 2020(11822)
- 2019(27516)
- 2018(27681)
- 2017(52688)
- 2016(29444)
- 2015(33643)
- 2014(34521)
- 2013(33846)
- 2012(31384)
- 2011(28235)
- 2010(28571)
- 2009(26177)
- 2008(26034)
- 2007(23574)
- 2006(20312)
- 2005(17851)
- 学科
- 济(114517)
- 经济(114381)
- 管理(81990)
- 业(76329)
- 企(63098)
- 企业(63098)
- 方法(54867)
- 数学(47500)
- 数学方法(46899)
- 农(31977)
- 中国(29824)
- 财(29570)
- 学(27679)
- 业经(24977)
- 地方(24044)
- 制(23018)
- 理论(21698)
- 农业(20976)
- 贸(20416)
- 贸易(20409)
- 易(19732)
- 和(18838)
- 务(18698)
- 财务(18607)
- 财务管理(18549)
- 银(17723)
- 环境(17692)
- 银行(17642)
- 企业财务(17442)
- 技术(17010)
- 机构
- 学院(421868)
- 大学(421600)
- 管理(161035)
- 济(158151)
- 经济(154171)
- 研究(141016)
- 理学(138709)
- 理学院(137060)
- 管理学(134340)
- 管理学院(133595)
- 中国(103774)
- 科学(92844)
- 京(91156)
- 农(77396)
- 所(73735)
- 财(73307)
- 业大(68611)
- 研究所(67270)
- 中心(64742)
- 江(64707)
- 农业(61070)
- 财经(58235)
- 范(57495)
- 北京(57487)
- 师范(56855)
- 经(52573)
- 州(52251)
- 院(50969)
- 技术(49341)
- 经济学(46227)
- 基金
- 项目(284308)
- 科学(219236)
- 研究(205359)
- 基金(200150)
- 家(175837)
- 国家(174300)
- 科学基金(147054)
- 社会(123344)
- 社会科(116512)
- 社会科学(116475)
- 省(114969)
- 基金项目(106744)
- 自然(97496)
- 教育(96383)
- 划(96283)
- 自然科(95117)
- 自然科学(95086)
- 自然科学基金(93334)
- 编号(86416)
- 资助(83485)
- 成果(70957)
- 重点(64126)
- 部(61306)
- 课题(60890)
- 发(60413)
- 创(58161)
- 科研(54649)
- 创新(54245)
- 计划(53262)
- 大学(52701)
- 期刊
- 济(176394)
- 经济(176394)
- 研究(120172)
- 中国(85231)
- 学报(73888)
- 农(69305)
- 科学(64295)
- 财(57353)
- 管理(56050)
- 教育(54174)
- 大学(54131)
- 学学(50643)
- 农业(47397)
- 技术(39200)
- 融(32685)
- 金融(32685)
- 业经(30014)
- 财经(27189)
- 经济研究(27132)
- 业(24858)
- 图书(24453)
- 经(23157)
- 问题(22877)
- 版(21587)
- 技术经济(20666)
- 科技(20545)
- 理论(19901)
- 统计(19179)
- 商业(19112)
- 业大(18859)
共检索到6170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华森
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要体现综合性、导向性、科学性、务实性和激励性原则,其一级指标可以概括为思想道德素质、学科专业素养、社会实践能力和身心健康程度四个方面。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必须制度化、规范化,建立预警机制和通报机制,以更好地发挥评价效能。
关键词:
研究生 综合素质 评价体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沈少博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占据时代主流的形势下,日趋激烈的国力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研究生教育承担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端人才的重要任务,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是提高人才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此背景下,设计合理的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搭建研究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助力平台,对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根据研究生教育理论和培养实践对构建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确定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对高校研究生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并获取有效数据,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对研究生综合素质进行评分,以期实现以素质评分促质量提高,以等级评价促方法改进的研究目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沈少博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占据时代主流的形势下,日趋激烈的国力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研究生教育承担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端人才的重要任务,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是提高人才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此背景下,设计合理的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搭建研究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助力平台,对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根据研究生教育理论和培养实践对构建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确定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对高校研究生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并获取有效数据,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模型,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金海燕 林伟连
通过关键要素调查法和专家问卷法筛选,确定了研究生素质教育评估的二级指标及其权重,从而初步建立了用以评估研究生培养单位素质教育成效的指标体系。
关键词:
研究生 素质教育 评估 指标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国桢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对其行为的塑造和自身素质的养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就目前高职学院存在的评价主体单一、内容简单和指导不够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构建高职学生多元化、多面化、多样化综合评价体系的原则和实行综合评价体系的基础条件。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生 综合评价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军
文章在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提出了构建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对策和建议,即健全科学全面的评价标准和内容,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方法多样化,以生为本、促进评价资源的有效利用。
关键词:
高职学生 综合素质 评价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青建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以准确、全面地评价学生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针对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存在的内在缺陷,外语系在学院"管为基础、引为主导"的工作思路指引下,按照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初步创建了引导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引导学生全面协调发展方面初见成效。
关键词:
评价体系 缺陷 引导型 构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杰 李晗
如何全面、客观、科学地评价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高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针对这一问题,文章首先根据德菲尔法和专家咨询法,构建了一套比较适用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这一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一组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了评价。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武正林 朱建国 张莉
文章阐述了国内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研究状况与趋势,并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提出了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的理念和原则,以及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成。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综合素质 评价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乐天 刘殿红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其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界定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高职学生评价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职学生综合素质AHP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方法,从学校、学生和企业3个层面对评价结果的应用给出了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学生 AHP 综合素质评价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裴劲松 张影强
针对现行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世界其他国家现有的研究成果,主张通过理论创新来提高现行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理论。笔者试图从综合素质考评理论中的考评内容体系和考评方法两方面进行探索:从考核的理念出发提出激励引导和考核咨询并重;从考核方法出发,提出KPI和心理测量并举,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通过考核周期的变更,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真正做到考核与反馈结合。并主张管理工作的人性化,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对具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不是歧视,而是正确的疏导和指导,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素质教育 测评理论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熊进
探析用人单位对电大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德识能绩”核心标准。方法:采用“开放教育毕业生人才质量评价体系”(20项评价指标和1项综合素质)由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做现实评价,采用SPSS对其做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用人单位对电大毕业生的品德评价核心标准是敬业精神和进取精神,知识评价核心标准是专业适度和知识宽度,能力评价核心标准是实践能力(工作胜任、实践动手、知识应用、合作协调、组织管理),业绩评价核心标准是工作效率和工作业绩;这些核心标准在评价男女毕业生时呈现显著差异。结论:20项人才质量指标是用人单位评价电大毕业生质量的一个全面标准;但用人单位对电大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核心标准集中于7项:敬业精神、进...
关键词:
电大毕业生 质量评价 核心标准 素质教育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军 万星火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研究生对培养机制的满意度、当前教育体制和培养模式是否适应要求及诸多培养环节的效果等情况,分析了相关因素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并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义彬
高等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历史重任,在重视培养学生优秀的专业素质的同时,非专业素质的培养不容忽视,这将直接影响到人才的质量。构建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建立健全评价和反馈机制,将对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关键词:
综合素质 专业素质 非专业素质 培养体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芮明珠
以“五育”为导向的综合素质体系构建是符合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针对高职学生成长特点,以“五育”为导向,紧扣综合素质培养重点、顶层设计保障评价体系构建、合理设置评价内容,量化评价过程、统一评价标准以及实现数字化改革迭代升级等路径,促进学生“五育”全面发展。文章为高职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提出了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