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65)
2023(14936)
2022(12720)
2021(12316)
2020(10188)
2019(23383)
2018(23306)
2017(43329)
2016(23969)
2015(26853)
2014(26405)
2013(25297)
2012(23080)
2011(20826)
2010(20936)
2009(18749)
2008(18024)
2007(15860)
2006(13835)
2005(12066)
作者
(64434)
(53330)
(53056)
(50601)
(34157)
(25706)
(24213)
(20846)
(20520)
(19088)
(18279)
(17818)
(16960)
(16846)
(16578)
(16244)
(15935)
(15896)
(15369)
(15284)
(13363)
(13172)
(12695)
(12380)
(11985)
(11928)
(11847)
(11808)
(10720)
(10585)
学科
(84263)
经济(84176)
管理(68003)
(63601)
(55446)
企业(55446)
方法(37044)
数学(30760)
数学方法(30315)
中国(27836)
(23740)
教育(23570)
(21583)
技术(21508)
(21128)
业经(20051)
理论(19983)
地方(16885)
(14758)
(14442)
贸易(14429)
农业(14410)
(14403)
(13987)
技术管理(13922)
(13215)
财务(13148)
财务管理(13127)
(12713)
(12561)
机构
大学(325804)
学院(319276)
管理(125867)
(118227)
经济(115432)
理学(109339)
理学院(108051)
研究(107887)
管理学(106122)
管理学院(105507)
中国(74155)
(70444)
科学(66971)
(54009)
(52894)
(51456)
师范(51098)
研究所(48394)
中心(47864)
(47489)
(45957)
业大(45654)
北京(44986)
财经(43433)
师范大学(41868)
教育(40757)
(39658)
(39558)
(38339)
技术(37280)
基金
项目(221153)
科学(175654)
研究(168993)
基金(157526)
(136324)
国家(135033)
科学基金(116201)
社会(104159)
社会科(98430)
社会科学(98408)
(87709)
基金项目(83482)
教育(83148)
(75074)
自然(74048)
自然科(72378)
自然科学(72362)
自然科学基金(71071)
编号(70706)
资助(62877)
成果(59808)
课题(50691)
重点(50128)
(49655)
(49516)
(47600)
创新(45497)
项目编号(44445)
教育部(43315)
大学(42089)
期刊
(127155)
经济(127155)
研究(101354)
中国(69354)
教育(66816)
学报(49481)
管理(47090)
科学(45746)
(40871)
(40214)
大学(38464)
学学(34411)
技术(31431)
农业(28747)
(22849)
金融(22849)
业经(20985)
财经(20647)
图书(20355)
经济研究(20336)
(17672)
科技(17356)
职业(16066)
问题(15633)
(15520)
技术经济(15208)
(15145)
论坛(15145)
理论(15141)
实践(14061)
共检索到4722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润洲  
认为不管外在的客观条件是好还是坏,知识创新最终都是研究生自己的事情,其他人是无法替代的。指出研究生知识创新的"自我突围"至少意味着三个相辅相成的要素:一是自我确信,为知识创新提供动力;二是自我在场,为知识创新夯实根基;三是自我外化,为知识创新呈现具相。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润洲  
阐述了研究生创新思维的意识,即从结果上看,研究生的创新思维表现为概念、命题与理论的创新;从过程上看,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则意味着发现问题的批判思维、求解问题的发散思维与论证答案的聚合思维的有机统一。指出了当下研究生创新思维的阻隔,即研究生的创新思维主要遭遇着"无问"的尴尬、"无解"的煎熬与"无路"的迷茫等阻隔。认为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培育需通晓学科历史,学会学术提问;锁定研究问题,发挥人的想象力;绘制概念导图,澄清论证思路。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润洲  
认为研究生的论文写作蕴涵着依次递进的三重意涵:一是独立思考,二是对某(些)问题的创见,三是对某(些)问题创见的系统论证。分析了当下研究生的论文写作呈现出的思想贫困现象,阐述了研究生论文写作中的路径,即坚守为己之学,习得论文结构;学会学术提问,孕育新颖观点;增强自省意识,倾心论文修改。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润洲  
学位论文是颁发学位证书的主要凭证,对学位论文的评价是一项极其严肃认真而又异常复杂难断的工作。好的学位论文评价不仅要坚守创新的评价标准,而且要把创新标准贯彻到问题提出、方法选取、推理论证与结论判别上。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曾利君  
近年来,研究生教育创新的热潮方兴未艾,成效显著,但人文学科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创新却遭遇了种种悖论,主要表现为创新动力的激发与匮乏的矛盾、学术研究的神圣性与功利性的抵牾、创新培养模式的利弊兼有等等。如何走出悖论,从困境中突围,是摆在教育改革者面前的一大课题。笔者对此展开分析与思考,并对突围的可能性路径进行探讨。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润洲  
研究生个案写作是指研究生为了解答某问题运用个案研究方法搜集、分析资料,撰写学位论文的过程及其结果。从价值追求上看,研究生个案写作内在地蕴含着三个依次递进的价值旨趣:事实描述、理论概括与结论外推。指出部分研究生的个案写作存在的问题,即事实描述零乱、理论概括任性与结论外推无章,影响了个案写作的质量与声誉。认为研究生个案写作应遵循基于理论观照的事实描述、基于概念澄清的理论概括与基于总体逻辑的结论外推有机统一的言说逻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莉彬  桑宁霞  
职业教育学是关乎人的生命之学、生存之学与生活之学。现有的职业教育学内涵的揭示存有种种缺陷,职业教育学面临的困境与此有重要关联。引入人权学的视角,将"职业生命"、"职业生存"、"职业生活"等概念引入职业教育学内涵之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职业教育学是以培养"职业人"为目的(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以探索职业生命、职业生活、职业生存技能为规律的学科(教育价值的主要内容);该学科可以有效发展职业生命,和谐职业生活,规训职业生存技能,展现职业的创造价值,维护职业尊严,彰显职业声望(教育价值的意义作用)。新视角的突破意义在于:还原职业教育生命之学的本质,凸显职业教育学生存之学的价值,强化职业教育学生活之学...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润洲  
研究生实证论文写作是指对基于观察、调查与实验得来的经验事实进行归纳、演绎的过程及其结果。与思辨论文写作相比,实证论文写作存在着相对固定的样式。对于研究生而言,实证论文写作的进阶之路包括实证论文像实证论文、实证论文是实证论文与此实证论文优于彼实证论文三个阶段。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润洲  
任何理论皆是人思维建构的产物。对于研究生而言,大多期盼能通过深入学习围绕某主题建构一种属于自己且经得起批驳的理论。而建构一种属于自己且经得起批驳的理论,至少需遵循相应的思维逻辑,即在起点上,从非定义思维走向定义思维;在过程中,从非分解思维走向分解思维;在结果上,从论说思维走向论证思维。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赵军  方子帆  何伟军  
指出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学存在三重危机:经典学科的学科情结和学科取向,使得学界日益丧失学科自信;规训学科新人的制度安排和教育实践的缺失,使得学科建构具有明显的跛足特征;社会建制的泛化和观念建制的滞后,使得学科合法性日益受到质疑。认为要突破研究生教育学的三重危机,首先应基于现代学科理念,开展研究生教育学的学科建构;其次在大学中探索建立研究生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制度,并将其纳入到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中;再次要强化研究生教育学的内外建制,以推动学科组织的合法性再建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侯志军  何文军  王正元  
通过782份有效问卷,调查了研究生导师指导风格对研究生知识共享及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的学科类型存在着不同的导师指导风格和知识共享及创新特征,理工科研究生较多感受到控制型导师指导,而文科研究生较多感受到支持型导师指导;不同的导师指导风格对研究生专业认同、知识共享及创新的影响方式不同,支持型导师指导风格更能有效预测研究生知识共享及创新,而控制型导师指导风格则是更多地通过影响研究生的专业认同进而影响知识共享及创新。认为高校应该从导师指导、研究生专业认同及知识共享等三个方面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教育。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江兴  
德隆对管理者提出了"不能怕得罪人,不能工作扯皮"等8条警示,对不能按期达到经营目标,有工作失误的领导人员,责令其辞职,这一要求的实施,增加了人才队伍的危机感和努力拼搏向上的精神。由于受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以及企业产权不明晰、对市场反应迟钝、人员观念陈旧等企业内部原因,德州德隆(集团)机床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德隆)长期以来一直在困境中徘徊。新的领导班子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姜勇  ?sta Birkeland  刘静  
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出发,建构了基于ALC核心素养的师范类研究生课程方案,主张师范类研究生课程应该是一种培育仁爱之心(Agape)的课程,因而它需要营造一种"相遇"的人生旅程;应该是一种启迪自由之性(Liberty)的课程,因而它需要打造一种"唤醒"的反思氛围;应该是一种熏陶文化之品(Culture)的课程,因而它需要铸造一种"陶冶"的文化之路。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苏利  金辉  龚文超  
如何提高多学科专业研究生协同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热点问题。从团队视角出发,通过对294个在校跨学科创新团队的问卷调查,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对知识共享多样性和复杂性在团队特征与协同创新之间的中介效应以及团队学习能力的调节效应进行研究。实证研究发现:知识共享多样性和复杂性在团队特征与协同创新的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团队学习能力在知识共享多样性与协同创新之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在知识共享复杂性与协同创新之间不具有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守军  
对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存在的自主性缺失问题,从知识论角度进行考察,认为产生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高等教育学科对母体学科和其他学科的依附性以及研究对象的泛社会化;高等教育学科知识生产的非学科化和反学科化;高等教育研究者的“异治性”。为了保持学科的自主性,高等教育研究者应坚守学科立场,具有热心投入社会而不丧失其非功利性精神的远见卓识之品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