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31)
2023(13281)
2022(11807)
2021(11358)
2020(9597)
2019(22799)
2018(23180)
2017(44148)
2016(25043)
2015(28739)
2014(29477)
2013(28718)
2012(26538)
2011(23950)
2010(24113)
2009(21918)
2008(21714)
2007(19327)
2006(16577)
2005(14516)
作者
(71389)
(59393)
(59284)
(56610)
(37720)
(28599)
(27233)
(23492)
(22564)
(21318)
(20322)
(19721)
(18711)
(18681)
(18586)
(18553)
(18276)
(17699)
(17014)
(16939)
(15001)
(14648)
(14368)
(13531)
(13490)
(13336)
(13251)
(13173)
(11954)
(11877)
学科
(95141)
经济(95045)
管理(67685)
(64328)
(53095)
企业(53095)
方法(48979)
数学(43139)
数学方法(42674)
中国(27816)
(25602)
(24875)
(23205)
教育(22993)
业经(19387)
地方(19110)
理论(18636)
(17474)
贸易(17470)
(16929)
农业(16891)
(16215)
财务(16145)
财务管理(16108)
(15597)
(15169)
企业财务(15033)
技术(15026)
环境(14271)
(12842)
机构
大学(356876)
学院(351646)
管理(136969)
(132350)
经济(129138)
理学(119382)
理学院(117990)
研究(116741)
管理学(115827)
管理学院(115184)
中国(80599)
(76854)
科学(74486)
(59494)
(59437)
(57418)
研究所(54663)
(54310)
业大(54114)
师范(53905)
中心(52626)
(51723)
北京(49093)
财经(48395)
农业(45367)
师范大学(43899)
(43839)
(41826)
(41698)
教育(40794)
基金
项目(238945)
科学(187061)
研究(178083)
基金(169486)
(146622)
国家(145313)
科学基金(123598)
社会(107607)
社会科(101643)
社会科学(101613)
(95175)
基金项目(90753)
教育(87796)
(81405)
自然(80964)
自然科(78973)
自然科学(78951)
自然科学基金(77510)
编号(75907)
资助(70343)
成果(63261)
重点(54254)
(54025)
课题(53674)
(51160)
(49218)
教育部(46413)
项目编号(46300)
科研(45849)
创新(45667)
期刊
(139607)
经济(139607)
研究(106448)
中国(67750)
教育(63328)
学报(55976)
(50909)
科学(50351)
(45687)
管理(45567)
大学(42188)
学学(38390)
农业(35473)
技术(33777)
(24382)
金融(24382)
业经(23294)
财经(22828)
经济研究(21765)
(19328)
图书(19134)
问题(18659)
(18395)
技术经济(17252)
理论(17032)
(16175)
科技(16115)
实践(15823)
(15823)
职业(15445)
共检索到5032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卢晓东  
依据高等学校职能和会计科目管理区分成本对象,根据配比原则可将高等学校成本分为教育成本、科研成本、社会服务成本和“杂项成本”四类。在确定“杂项成本”、科研成本和各类奖助学金不属于研究生教育成本之后,我们发现目前国内课程学习阶段的研究生生均教育成本与本科生接近,没有倍数差别,可以按1:1考虑;研究阶段研究生生均教育成本为0。如果采用成本补偿理论作为学费定价的理论基础,按同样补偿比例研究生和本科生学费应当基本接近。比较研究支持了这一结论。此外,成本分析表明生均教育成本并不一定随教育级别的提高而提高,研究生教育成本可能低于本科生教育成本。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董玲  畅斌  
从2002年开始国家发改委开展对全国高校教育成本审核,其目的之一是为政府价格监管部门制定合理的教育收费提供科学依据。从宏观经济管理角度看,进行教育成本核算,不仅关系到高校合理收费问题,更关系到制定政府对高校的财政支持政策,建立科学的教育资金补偿机制。因此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务方面进行探索研究,为进行高校教育成本审核和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夏茂林  
分析了美国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及研究生资助体系的特点,讨论了其对我国的启示:应最广泛地调动多元主体参与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根据居民承受能力、实际发生成本和预期收益等实行灵活多样的收费标准;通过完善的资助体系来解决教育机会均等问题。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玲  曲世友  
本文分析了美国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主体、特点及相应的保障机制,提出我国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应确定合理分担比例、实行分段收费和完善资助体系等政策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裴庆祺  姬红兵  
认为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应的资助体系是否完善有效。基于这样的认识,从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对教育公平的影响入手,探讨资助体系的完善。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罗建文  周红康  
一、高校研究生教育成本的结构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研究生教育成本就是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因而研究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沈延兵  费毓芳   陶德坤  
分析了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制度给研究生就业带来的机遇和困难;提出了改革奖学金制度、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加强创业教育、引导择业观、加强产学研合作等相应的对策。
[期刊] 会计之友(中旬刊)  [作者] 孟丽青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教育成本成为政府、学校和个人关注的焦点,高校教育成本的有效核算和管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高校运用作业成本法的作业流程,并通过具体案例,论证了作业成本法在我国高校应用的优越性。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张万朋  
中等职业教育实行成本分担是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从而保证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较好选择。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成本分担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丁颖  胡静  
近年来,日本研究生教育领域为提高质量和国际化,进行了引人注目的变革。本文从研究生教育收费、拨款和资助三方面分析指出,研究生教育重点化、强调大学财政自主权、逐步减少日常性经费拨款、加大竞争性科技经费投入、加大研究生资助力度等日本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特征。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曲世友  
本文以研究生教育成本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高校收费水平的分析,阐述我国现行研究生成本分担机制主体,即政府、高校和学生(家庭)之间的主体定位以及作用,从继续扩大政府财政对高等教育的供给、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鼓励企业和社会的捐赠助学、高校有限度的负担部分成本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完善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丁雪梅  
结合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体系,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重点从完善研究生教育机制和转变观念的角度出发,将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及研究生奖学金制度的建立作为一个整体,阐述了研究生教育实行成本分担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成本分担等问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邓朴  石正义  冯文全  
目前,我国招收研究生的数量和规模已居世界前列,对于教育经费和成本分担的改革也迫在眉睫。依据相关的公共产品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以及教育成本分担理论,我国现阶段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的多元化已具备可行性。通过对研究生教育的分类,其教育成本分担模式为政府负担基础设施和部分培养经费,学校和导师负担部分培养经费,用人单位分担部分教育成本,个人和家庭负担生活费用。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孟东军  褚超孚  
在勾勒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历史演变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的现状和分担的主体,进而构建了我国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框架模型。为解决研究生教育经费紧缺,保障研究生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初步设计了我国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体系发展三阶段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华静  蒋笑莉  
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可以缓解教育经费紧张,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但成本分担的顺利实施关键在于相应的政策和制度的确立、配套和完善。笔者从生源报考冷热程度入手分析,提出研究生成本分担标准核定要兼顾学科门类的观点,并对此举的意义、可行性做了分析,旨在共同探讨更为合理的成本分担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