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42)
2023(13961)
2022(11817)
2021(11387)
2020(9317)
2019(21508)
2018(21676)
2017(40244)
2016(22522)
2015(25574)
2014(25277)
2013(24164)
2012(22022)
2011(19779)
2010(20070)
2009(17820)
2008(17216)
2007(15038)
2006(13153)
2005(11416)
作者
(60842)
(50188)
(49862)
(47639)
(32015)
(24203)
(22677)
(19713)
(19249)
(17995)
(17342)
(16782)
(15946)
(15809)
(15578)
(15227)
(15137)
(15028)
(14357)
(14325)
(12544)
(12499)
(11964)
(11565)
(11425)
(11212)
(11173)
(11065)
(9983)
(9956)
学科
(76639)
经济(76559)
管理(63991)
(60367)
(52060)
企业(52060)
方法(34627)
数学(29285)
数学方法(28890)
中国(26500)
教育(23582)
(20865)
技术(20557)
(19003)
业经(18821)
(18770)
理论(18522)
地方(16960)
(15155)
农业(13820)
(13643)
贸易(13633)
(13349)
(13220)
技术管理(13092)
教学(12554)
环境(12215)
(11938)
财务(11873)
(11860)
机构
大学(304369)
学院(300148)
管理(119059)
(109177)
经济(106318)
理学(103421)
理学院(102225)
管理学(100448)
管理学院(99873)
研究(99653)
中国(68159)
(66312)
科学(61655)
(49226)
(48799)
(48781)
师范(48445)
(44745)
研究所(44606)
中心(44457)
业大(42717)
北京(42655)
(42188)
财经(39583)
师范大学(39519)
教育(39462)
(36540)
(36421)
技术(36404)
(36024)
基金
项目(207256)
科学(164520)
研究(159578)
基金(146240)
(125893)
国家(124676)
科学基金(107599)
社会(97366)
社会科(91973)
社会科学(91948)
(83589)
教育(79554)
基金项目(77773)
(71346)
自然(68657)
编号(67659)
自然科(67084)
自然科学(67069)
自然科学基金(65859)
资助(58647)
成果(56639)
课题(49261)
重点(47094)
(46976)
(46217)
(45199)
创新(42973)
项目编号(42009)
教育部(40385)
(40032)
期刊
(119215)
经济(119215)
研究(94867)
中国(68672)
教育(66746)
管理(44413)
学报(43771)
科学(41362)
(37785)
(36006)
大学(34310)
技术(31210)
学学(30553)
农业(26995)
(21581)
金融(21581)
业经(20046)
经济研究(18203)
财经(18185)
图书(17753)
职业(16872)
科技(16405)
(15466)
(14718)
(14463)
论坛(14463)
问题(14397)
理论(14120)
技术经济(14103)
(13246)
共检索到4425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卫  
认为研究生、导师和培养环境这三个要素在研究生教育中均具有双重性,阐述了研究生教育协同式创新的三项理念:和谐理念、激发理念和多赢理念;将研究生的创新活动梳理为八个环节;指出把握研究生教育在需求、规模和质量关系的主要原则;提出研究生教育机制(包括培养机制、投入机制、招生机制、评价机制)改革和营造立体型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思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廖霄梅  魏锋  
教学研究型大学具有教学和科研并重,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并举,重点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等特点,优化教学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教学研究型大学需要结合政府、生产企业、科研机构、技术成果应用单位和用人单位等经济主体,在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基础上,全面整合优势资源,构建以政策为引导,产业应用和企业为导向,学校为主体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蕾  王凤芹  
"政、校、生、企"多维协同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是指在政府政策引导下,高校构建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学生依托高校资源开展项目研究和自主创业,创业成功后回馈高校和地方政府。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机制、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探索、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建设和搭建创业平台,在构建"政、校、生、企"多维协同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上进行了大胆探索。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许硕  李靖  
文章分析总结了国外科研机构与大学的科教协同创新模式和特点,阐述其对于我国建立大学与科研机构协同创新网络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建立符合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教育内在规律的科教融合机制的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传毅  陈东  赵丽娜  
依据SWOT的分析框架,当前美国研究生教育存在着研究生修业年限过长、辍学率过高等劣势,面临着非学术劳动力市场需求增大的机遇以及资金投入相对缩减的威胁。为保持领先优势,美国大学、政府和产业界三方进行分工协作共同支持美国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大学、政府和产业界在提高研究生教育地位、加强政府资助以及与产业界共建科技中心等多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治国  
网络化协同创新,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各种行为主体(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等组织及个人)在交互作用与协同创新过程中,彼此建立起各种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创新的正式或非正式关系的总和。网络化协同创新需求驱动的研究生教育机制,有助于发挥师资资源的协同效应、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适应网络化协同创新需求驱动的研究生教育需求,应建立多主体参与和协调机制、探索科技质量导向的评价机制、完善研究生创业创新支持机制、推动研究生教育资源深度融合。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徐亚清  王文利  王怡然  
协同学是由德国著名物理学家H·哈肯于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后期创建的一门新兴的跨学科理论。它以突变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现代科学理论为基础,采用了统计学和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在汲取耗散结构理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完全不同性质的大量子系统是通过怎样的合作才在宏观尺度上产生空间、时间或功能结构的。协同学揭示了各种系统和现象从无序到有序转变的共同规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试运用协同学中开放与非平衡态、竞争与协同、序参量与伺服等观点,就如何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作一初步探讨。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汉能  秦小明  林宇  关志强  
介绍了广东海洋大学与中共湛江市委组织部合作开展以"科技兴市、实践育人、活力党建"为主题的研究生社会实践项目,形成了"二元驱动、四方参与"协同培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模式。指出该模式是我国在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开展"协同育人""实践育人"和"校地合作"的有益探索,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梅鹏  刘根节  
开放式创新突破了传统封闭式创新拘囿于只利用企业内部资源创新和商业化的局限,是指充分利用企业内外部资源进行创新和商业化的过程。文章先对开放式创新与封闭式创新模式作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借助IBM和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两个案例对开放式创新的实践进行了分析。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闵富红  吕晏旻  田恩刚  
从国内外已有的校企联合培养经验出发,整合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及南瑞集团公司的优质资源,针对南瑞学院电气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提出落实"双师型"培养模式、丰富专业培养方案、完善日常管理制度及优化奖惩体系等4项具体举措。构建"培养学生、助力企业、解决就业三位一体"的创新培养方案,为进一步完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积累经验。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荣斌  王辉  
良好的运作效果为科研机构者及高校在知识创新协同中所关注。通过对协同运作效果的评估,可以使科研机构和高校清楚在知识创新协同中自身的科技优势,选择合适的创新协同模式。本文从研究水平与贡献、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三维度构建知识创新协同模式的运行效果指标体系,以层次分析法为指标设置权重,运用灰关联分析法进行效果评估,并借助实例演示为知识创新协同模式运行效果提供一个较客观和公平的评估模式。该评估模式可以为科研机构与高校进行协同创新决策提供依据,并可以作为科研机构在订立标杆学习目标的参考依据之一。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谢日安  戴吾蛟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问题。以布尔迪厄场域理论为基础,聚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阐述了研究生教育场域中资本属性、主体互动、惯习培养与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关系。以中南大学“五场协同”创新实践为例,从课程场域、项目场域、平台场域、竞赛场域、交叉创新场域出发,提出了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实践路径,介绍了取得的实践成效,试图为研究生教育研究与实践提供一个分析和诠释的新视角,并为新时期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带来启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孙崇文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招生数量和在校生规模连年递增,培养质量也有所提高,但研究生教育机制和培养模式却存在诸多弊端,如办学体制改革进展缓慢,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均落后于时代潮流,与社会的联系处在比较被动的局面,国际化程度也较低。为此,当前迫切需要推进体制创新,加快高校、研究机构、企业“协作式”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以此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本期刊发的三篇文章围绕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有关话题展开,希望能引发您更多的思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瑞峰  牟春梅  
研究生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到整个院校的物质层面这个大系统,而且和研究生本身及研究生之间的相互联系也是密不可分的。然而,很多院校在编制和设计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方案时,往往只注重前者,而忽视了后者。我们认为,工科院校的研究生教育不仅仅要重视学校这个大环境、大系统,还应关注研究生本身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文章主要以协同学理论为依据,探讨工科院校研究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合群  张筠  
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借助研究生参与导师课题研究这个平台,在协同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基于协同理论,本文认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由课题引导、导师指导和学生研究三个子系统共同构成,通过真情实景的研究训练,三者协同作用才能达到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