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74)
- 2023(13821)
- 2022(12155)
- 2021(11558)
- 2020(9697)
- 2019(22823)
- 2018(22834)
- 2017(43632)
- 2016(24220)
- 2015(27621)
- 2014(28088)
- 2013(27399)
- 2012(25334)
- 2011(23179)
- 2010(23552)
- 2009(21356)
- 2008(20773)
- 2007(18455)
- 2006(16524)
- 2005(14719)
- 学科
- 济(93962)
- 经济(93826)
- 管理(66412)
- 业(62010)
- 企(49962)
- 企业(49962)
- 方法(45382)
- 数学(40255)
- 数学方法(39831)
- 中国(30816)
- 农(25500)
- 财(24582)
- 教育(23114)
- 学(20825)
- 制(20370)
- 地方(19605)
- 业经(19463)
- 贸(18189)
- 贸易(18177)
- 易(17610)
- 理论(17380)
- 农业(16733)
- 技术(15222)
- 银(15137)
- 银行(15097)
- 融(14454)
- 金融(14452)
- 行(14385)
- 务(14275)
- 财务(14209)
- 机构
- 大学(352091)
- 学院(344743)
- 济(134673)
- 管理(132758)
- 经济(131497)
- 研究(116333)
- 理学(115137)
- 理学院(113762)
- 管理学(111887)
- 管理学院(111208)
- 中国(82071)
- 京(76237)
- 科学(69726)
- 财(64916)
- 所(58008)
- 范(53341)
- 师范(52951)
- 研究所(52568)
- 财经(52035)
- 中心(51626)
- 江(50521)
- 农(49847)
- 北京(49291)
- 业大(48137)
- 经(47258)
- 师范大学(43396)
- 院(42138)
- 州(41261)
- 经济学(41230)
- 教育(40267)
- 基金
- 项目(229938)
- 科学(181477)
- 研究(174692)
- 基金(164844)
- 家(142118)
- 国家(140867)
- 科学基金(120268)
- 社会(108328)
- 社会科(102381)
- 社会科学(102358)
- 省(88965)
- 基金项目(87385)
- 教育(86047)
- 划(76928)
- 自然(76668)
- 自然科(74789)
- 自然科学(74770)
- 自然科学基金(73438)
- 编号(73406)
- 资助(68400)
- 成果(62294)
- 部(53224)
- 课题(52433)
- 重点(52188)
- 发(49249)
- 创(47343)
- 教育部(46398)
- 项目编号(45083)
- 人文(44382)
- 大学(44186)
- 期刊
- 济(147298)
- 经济(147298)
- 研究(112055)
- 中国(71039)
- 教育(63408)
- 学报(50838)
- 管理(47807)
- 科学(46881)
- 财(46702)
- 农(44112)
- 大学(39636)
- 学学(35920)
- 技术(31809)
- 农业(30634)
- 融(29478)
- 金融(29478)
- 财经(25698)
- 业经(23287)
- 经济研究(23180)
- 经(21846)
- 问题(19602)
- 图书(17829)
- 理论(17143)
- 技术经济(15708)
- 实践(15621)
- 践(15621)
- 贸(15504)
- 职业(15239)
- 业(15183)
- 科技(15055)
共检索到5108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陈文怡 江莉莉
本文探讨研究生教育扩张后,研究生教育报酬的组成与工资不平等的来源。本文设立大学毕业生与研究生两种劳动市场,并利用台湾"人力运用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发现,研究生教育扩张对于两类劳动报酬均有显著的正向效果。高等教育劳动的工资不平等主要是两类劳动的组内不平等所致;世代效应是各组工资分配不平等的主要来源,惟年轻的研究生世代之不平等效果已减低。基于分配平等的观点,研究生教育扩张于社会整体有利。
关键词:
教育扩张 教育报酬 工资不均度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家新 汤俊雅
认为台湾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在结构上包括构成主体之维的自我评鉴、构成专业之维的系所评鉴、构成过程之维的教学评鉴和构成社会之维的专业认证,并以"政策推动,有规可依""单位主体,多元参与""学生中心,兼顾发展""内外融通,多维整合"为特点。提出应借鉴台湾地区相关经验,优化研究生教育质量观,完善质量保障理念;促进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丰富质量保障架构;强化高校内部质量保障,营造质量保障文化。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质量保障 台湾地区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朱正浩 刘丁己 吕开颜
本文研究了台湾居民对台湾当地休闲旅游的整体质量表现的满意程度。研究结果发现,若单以景点来看,游客对景点的满意度达到中上程度;如果考虑了交通、住宿、餐饮等因素以后,满意程度反而降低。这表明,台湾地区旅游相关配套设施仍有很大的发展与改进空间。
关键词:
旅游质量 服务质量 消费者满意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岚 王馨然
台湾地区技职教育研究生培养秉持实务创新原则,重视高层次技能型人才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台北科技大学技术导向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四个特点:培养目标凸显行业需求与技术导向,课程设置兼顾实践实训与理论创新,产学合作依托多元主体和联合培养,评价考核强调成果应用与科技转化。台湾地区在技职教育研究生培养方面的经验对我国大陆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完善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明确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强化职业教育研究生的培养特色,树立应用能力本位的培养理念;创新产学合作的培养模式,完善产学合作的配套保障措施;构建应用导向的评价体系,鼓励职业教育进行技术创新。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茂森
在我国台湾地区,课程史研究已经成为当前课程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通过对已有研究文献的梳理分析,发现我国台湾地区课程史研究内容范围较为广泛,彰显了课程研究的历史意识、初步形成了研究的学术社群,以及亟待加强课程史研究内容的本土化和研究方法论的完善。借鉴台湾的经验,在今后我国大陆地区的课程史研究中,应着力于形成课程史研究的学术社群、增强课程史研究的解释力、拓展和深化课程史研究的内容、采用多元的课程史研究方法论等。
关键词:
课程史 课程研究 我国台湾地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瑜芳
文章阐述了台湾地区校企合作模式,将台湾地区60年来技职学校与企业之间的24种合作模式归为六大类,即顶岗实习模式、研究开发模式、配合教学模式、员工培训模式、创新育成模式和合作经营模式;分析了台湾地区校企合作模式随台湾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技职教育层次不同而发生变化的过程;剖析了台湾地区产学携手合作计划的运作机制,指出台湾地区校企合作具有明显的官、产、学合作特点,提出"校企合作要搞好,首先必须有政策法规的支撑和资金的支持,然后才是完善校企双方的合作机制,形成多元的校企合作模式,提高校企合作的效率"。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小青 燕淑娟 滕锐
以我国台湾清华大学科技法律研究所与台湾阳明交通大学科技法律研究所为例,聚焦其2000年以来如何培养国际化的科技法律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均主张培养国际化框架下的"理论与实务并重"的科技法律复合型人才;培养对象方面,提供硕博生教育,硕士生阶段分法律组和非法律组,英语能力要求高;培养主体方面,以专任、兼任教师为主,专任教师多数获海外博士学位,重视境内外法律从业资质和经历;培养过程中均设置系统化与个性化的课程体系;培养路径上注重学生学术能力与实务能力的发展;国际化的特色方面,通过双联学位、学分互认、交换生等方式加强与国外大学合作。在案例分析基础上,提出国际化的科技法律硕博人才培养项目设置的构想。
关键词:
国际化 科技法律 研究生培养 项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夏金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台湾地区农业对战后经济的迅速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了社会稳定、经济成长的平衡砝码。其农业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7.07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132.67亿美元;1951年至1988年,农业指数上升72.8,年均增长率达3.44%。与此同时,台湾农业在稳步发展的同时还有力地促进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使台湾地区被誉为著名的亚洲经济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吴开俊 王一博
《大学评鉴办法》作为台湾地区开展大学教育质量评鉴的法律原则和执行依据,对推动本地区建立规范有效的质量评鉴机制,努力确保其教育品质并引导大学依自身发展之需强化自律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分析了当中条款,把握台湾大学教育质量评鉴之运作,以期对我国构建完善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鉴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台湾大学教育 研究生教育 质量评鉴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金诚
台湾地区的制造业和工程技术在亚洲乃至世界都占有一席之地。这与其长期重视高等教育中的工程及科技教育是密不可分的。诚然,就其人口而言,当下台湾地区的大学院校数量已达到饱和状态,但是,为了保持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科技文化事业的长盛不衰,高等教育质量及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建设仍在蓬勃地展开。从2004年开展的大学院校综合评鉴到目前开展得如火如荼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段雄春
工程教育认证制度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互认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工程教育认证已成为国内外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研究的热点。通过对台湾地区IEET认证的实证考察,并依据其成功的经验,对完善工程教育认证制度及其标准、方法和技术,加快推进高等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提出了相应建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琴
台湾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升学渠道畅通,升学方式多元,升学比例逐年攀升,逐步进入升学导向阶段。这一取向是在经济需求、市场驱动、政策鼓励及传统文化观念等诸多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升学渠道的畅通为学生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遇,但也引发一些问题。借鉴台湾职业教育升学导向的成败得失,大陆中等职业教育应坚持大力发展的方针,拓宽生源渠道,加强中高等职业教育贯通,增强对于公民的吸引力。
关键词:
台湾 中等职业教育 升学导向 大陆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璋龙
台湾技职教育历经了肇始、发展、完善和提升四个时期,每个时期的发展变革都与社会特别是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密切相关,教育目标也跟随演进,为行业企业培养了技术人力,支持了台湾经济的发展与转型。21世纪以来,在遭遇少子化、经济全球化与产业升级等冲击,为应对多年来台湾技职教育自身积累的如升学主义、定位趋向模糊等问题,政府开始了技职教育的再造,即围绕培育毕业生的立即就业能力,在改善师生教学环境,强化产学实务连结等方面做文章,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大陆发展职业教育有较多启示。
关键词:
台湾地区 技职教育 历程 再造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慧
我国台湾地区由于国际终身教育思潮的影响和社会发展及民众的要求,80年代以来终身教育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2002年台湾地区《终身学习法》的制定更是对此的显著标识。本文系统梳理台湾地区终身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通过介绍台湾地区最能够全面、系统体现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思想、最具亮点性和指导性的政策——《终身学习法》,从而得出对于大陆终身教育政策的借鉴启示。
关键词:
台湾地区 终身教育 政策 终身学习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