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39)
- 2023(10051)
- 2022(8894)
- 2021(8709)
- 2020(7099)
- 2019(16843)
- 2018(17022)
- 2017(31340)
- 2016(17965)
- 2015(20390)
- 2014(20764)
- 2013(19850)
- 2012(18054)
- 2011(16243)
- 2010(16273)
- 2009(14294)
- 2008(13581)
- 2007(11694)
- 2006(10227)
- 2005(8778)
- 学科
- 济(60410)
- 经济(60345)
- 管理(46044)
- 业(42400)
- 企(35838)
- 企业(35838)
- 方法(30086)
- 数学(26054)
- 数学方法(25729)
- 教育(22423)
- 中国(20825)
- 学(16216)
- 农(15938)
- 财(14657)
- 理论(14640)
- 业经(13772)
- 地方(12338)
- 制(11360)
- 技术(11322)
- 贸(11076)
- 贸易(11072)
- 和(10933)
- 易(10739)
- 农业(10492)
- 环境(9679)
- 教学(9568)
- 务(9409)
- 财务(9351)
- 财务管理(9337)
- 发(8916)
- 机构
- 大学(245457)
- 学院(239941)
- 管理(94450)
- 济(83707)
- 理学(82670)
- 理学院(81672)
- 经济(81375)
- 研究(80519)
- 管理学(80159)
- 管理学院(79703)
- 京(54065)
- 中国(52062)
- 科学(51113)
- 范(41565)
- 师范(41301)
- 所(39926)
- 财(37114)
- 研究所(36776)
- 教育(36078)
- 业大(35480)
- 中心(35254)
- 北京(34990)
- 江(34912)
- 农(34751)
- 师范大学(33954)
- 财经(30499)
- 技术(29488)
- 院(29450)
- 州(28594)
- 经(27774)
- 基金
- 项目(168320)
- 科学(133030)
- 研究(129523)
- 基金(118432)
- 家(101883)
- 国家(100893)
- 科学基金(86417)
- 社会(77110)
- 社会科(72714)
- 社会科学(72694)
- 省(67301)
- 教育(66368)
- 基金项目(63457)
- 划(58409)
- 自然(56324)
- 编号(55866)
- 自然科(54970)
- 自然科学(54956)
- 自然科学基金(53933)
- 资助(48441)
- 成果(47038)
- 课题(40811)
- 重点(38389)
- 部(38324)
- 发(36216)
- 创(35203)
- 项目编号(34443)
- 教育部(33396)
- 年(33225)
- 规划(32486)
共检索到3452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姜尔林 马桂敏 戚蕊 曹贵平
分析了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广泛存在的“零淘汰”现象的根源及其弊端,指出了实行淘汰制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淘汰制 “零淘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良 丛杭青
研究生淘汰制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层次人才。当前的淘汰制实施成效不显,缘由淘汰制定位失偏所致,根本原因是学籍制等体制机制上的障碍。为化解此难题,应引入岗位制。在岗位中,人力资源、知识资源、经济资源得到了统一。岗位目标、责任与权利的统一确保了岗位的效率与公平的协调。以岗位制为导向构建研究生分流与退出制,以取代淘汰制,同时尝试建立与研究生分流与退出制相匹配的各项制度。
关键词:
岗位 分流 退出 研究生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宋朝阳
从现实出发,分析得出通过招生计划补偿降低研究生培养过程淘汰成本、提高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的具体思路,对研究生招生计划补偿的原则、淘汰补偿机制设计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招生计划综合淘汰补偿机制设计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
研究生招生 淘汰补偿 机制设计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顾纪生 郭林艳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在经历了初期“繁荣”之后,目前已进入市场化淘汰时期。文章首先指出我国证券基金逐渐露出的若干淘汰信号,进而从内外部(即主客观)两大方面分别审视其淘汰成因,最后落脚到详尽拟定反淘汰对策上来。文章首开证券基金淘汰与反淘汰问题的研究,不仅是为理论创新,更是为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依据。
关键词:
基金 证券(投资)基金 淘汰 反淘汰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雪 袁本涛
针对博士生淘汰制在我国未能严格落实的问题,以40所美国一流研究生院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美国实行博士生淘汰制的经验是:以研究生学术进展评估制度作为基础,并通过评估进行质量预防和改进;具有合理的善后措施以及配套的高校制度、研究生招生体制和高等教育系统体制。结合我国现实并借鉴美国经验,为我国推进博士生淘汰制改革提出建议。
关键词:
博士生淘汰制 博士生质量 体制改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高耀 陈洪捷 沈文钦
以贯通式培养模式为关键切入点来构建博士生教育的分流与淘汰机制,既有助于克服现有机制的"重口号、难落实"问题,而且将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关键节点的质量控制落到实处,对推动由"入口戴帽"向"出口戴帽"转变的学术型博士生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新机制的总体思路是贯通培养,过程分流;弹性设计,双向选择;节点把控,重在落实。大口径和灵活多样的招生录取办法,博士生与导师(组)之间的动态过程选择,高效、灵活且多样的经费资助模式,多部门协同联动的动态管理和就业派遣顺畅化是改革的关键举措。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董保华 李干
"末位淘汰"作为一种人力资源的管理形式,其本身是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机制,如果员工与管理者都抵制这种制度,市场自然会将其淘汰。法律只是一种底线性的规定,应当给其留下空间。司法应启用其本身的纠偏机制,去对待"末位淘汰"运行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保证这项制度的公平合理。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何凡兴
是否在企业中实行末位淘汰,可能是近年来在人力资源领域争论最多的话题之一。本文阐述了有关末位淘汰的六个方面的问题,并且对有关争论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当然,一篇文章不可能终结对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的讨论。我们将继续关注有关的不同观点。——编者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江国粹
随着各类教育资源的建设,给学习者和教育者提供了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平台上的很多资源已经陈旧,优质资源又进不来。对教育资源采取竞争淘汰制的管理手段,可以促进资源的动态循环更新发展,建立高效优质的资源环境。
关键词:
高职教育 竞争淘汰制 优质资源 共享平台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何浩然 夏静文 关雯琦 林斌斌
本文通过构建实验室实验引入现实社会中常见的淘汰式惩罚机制,探究该机制对团队合作行为的影响。在引入淘汰式惩罚机制的重复公共品博弈中,每位团队成员均能观察到其他成员每轮对公共品的贡献,且每4轮获得一次永久性淘汰其他成员的投票权利。当某成员被不少于半数的其他成员投淘汰票后会被逐出团队,意味着其将不能再参加后续博弈轮次并获得收益。研究表明,各团队均有成员使用该惩罚机制淘汰其他团队成员,从而在重复合作过程中不断提高团队的人均贡献并将其维持在较高水平。成员的个人贡献低于团队人均贡献的相对程度越大,其被惩罚的概率就越大。贡献高于团队人均水平的成员比贡献低于人均水平的成员更愿意实施惩罚。在撤掉该惩罚机制后,之前形成的高水平合作未能继续维持。
关键词:
淘汰 惩罚 合作 公共品博弈 实验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邵建利
调整和淘汰落后产能与劣势企业,大力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企业是工业园区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上海工业园区内不少产业在调整与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中正面临着"二次创业"的局面。本文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上海工业园区在调整与淘汰落后产能中的存在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工业园区 落后产能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赵希男 陈周坤 苏奕文
国内外主要的评标方法是从综合评价的角度来选择优秀的投标人,忽略了中标人的劣势可能隐含的风险;最优秀的投标人应该是不能顺利完成工程建设的风险最小;不能顺利完成工程建设的风险常常取决于投标人的"短板"。本文提出基于识别个体劣势来发现投标人"短板"的方式,并依此形成一种"短板"淘汰式评标方法。本方法主要由整体挑剔和挑剔个体两个环节构成:通过整体挑剔,按照工程的目标价值取向,客观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对投标人进行排名;通过挑剔个体,剔除"短板"短的个体。本文还模拟了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水源地堤防工程的评标。理论和模拟表明本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并能够降低工程的履约风险。
关键词:
评标方法 短板淘汰 个体劣势 客观评价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谦
介绍了南京大学在博士生教育综合改革中构建弹性分流淘汰机制的做法,选择博士资格考核环节作为突破口,在实施过程中既充分给予博士生机会又严格执行制度,形成正向激励。弹性分流淘汰机制实现了通过压力传导激励博士生充分发挥潜能,促进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双提升的目的,稳妥实现了主动、被动两种分流淘汰方式,增进了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的效果。在对前期探索实践的思考中获得全面建设分流淘汰机制的经验,促进了博士生教育质量的提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所谓"逆淘汰",简言之,即指坏的淘汰好的,劣质的淘汰优胜的,小人淘汰君子,平庸淘汰杰出等现象。肖舒楠在《中国青年报》(8月18日)撰文说,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公众感觉当前社会"逆淘汰"现象普遍,不仅仅在经济学界存在"逆淘汰"现象,当下社会"富二代"、"拼爹"等词语的流行,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人才逆淘汰"机制的存在。什么样的人容易在"逆淘汰"中获胜?是有权有钱有背景的人;其次是喜欢投机、使用计谋的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