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97)
- 2023(12129)
- 2022(10536)
- 2021(10212)
- 2020(8123)
- 2019(18889)
- 2018(18861)
- 2017(35457)
- 2016(19718)
- 2015(22345)
- 2014(22365)
- 2013(21822)
- 2012(20105)
- 2011(17846)
- 2010(17946)
- 2009(16141)
- 2008(15727)
- 2007(13758)
- 2006(11895)
- 2005(10278)
- 学科
- 济(71515)
- 经济(71427)
- 管理(54677)
- 业(49660)
- 企(41965)
- 企业(41965)
- 方法(33302)
- 数学(28160)
- 数学方法(27740)
- 农(20337)
- 中国(19847)
- 学(17462)
- 财(17189)
- 业经(16980)
- 理论(15360)
- 地方(15082)
- 制(14138)
- 农业(13507)
- 教育(13312)
- 和(12700)
- 贸(12535)
- 贸易(12525)
- 易(12145)
- 技术(11738)
- 环境(11509)
- 务(11013)
- 财务(10948)
- 财务管理(10926)
- 划(10544)
- 银(10532)
- 机构
- 大学(271945)
- 学院(271054)
- 管理(106472)
- 济(97183)
- 经济(94524)
- 理学(92226)
- 理学院(91158)
- 管理学(89386)
- 管理学院(88903)
- 研究(88860)
- 中国(64593)
- 京(58838)
- 科学(57719)
- 所(44547)
- 财(44275)
- 农(42769)
- 业大(41372)
- 中心(40689)
- 研究所(40646)
- 江(40094)
- 范(38687)
- 师范(38318)
- 北京(37405)
- 财经(35630)
- 农业(33323)
- 州(33308)
- 院(32769)
- 经(32316)
- 技术(32059)
- 师范大学(30872)
- 基金
- 项目(188060)
- 科学(145974)
- 研究(140708)
- 基金(132490)
- 家(114941)
- 国家(113895)
- 科学基金(97135)
- 社会(84235)
- 社会科(79457)
- 社会科学(79437)
- 省(74879)
- 基金项目(70628)
- 教育(66274)
- 自然(63158)
- 划(62881)
- 自然科(61626)
- 自然科学(61611)
- 自然科学基金(60457)
- 编号(59759)
- 资助(54143)
- 成果(49349)
- 重点(42019)
- 课题(41811)
- 部(40585)
- 发(39847)
- 创(39023)
- 项目编号(36924)
- 创新(36167)
- 大学(35545)
- 科研(35496)
- 期刊
- 济(110103)
- 经济(110103)
- 研究(79028)
- 中国(55943)
- 学报(44729)
- 教育(41517)
- 科学(40381)
- 农(39725)
- 管理(38907)
- 大学(33920)
- 财(32539)
- 学学(31420)
- 农业(28155)
- 技术(26018)
- 融(20390)
- 金融(20390)
- 业经(18220)
- 图书(17652)
- 财经(16461)
- 经济研究(16104)
- 理论(14014)
- 业(13973)
- 经(13909)
- 科技(13784)
- 问题(13700)
- 版(13407)
- 实践(13144)
- 践(13144)
- 技术经济(12339)
- 情报(12045)
共检索到3951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雪蓉
人文关怀是研究生培养和导师岗位职责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其意蕴内涵包括:树立以研究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担负给予他人友善与关爱的责任和义务;建立与学生之间的关怀关系;积极自觉的关怀行动等。在实践中,导师应建立并维护师生良好的关系,营造师生共同学习成长的人文关怀氛围,掌握必要的人文关怀知识和技能,以更好地履行人文关怀职责。
关键词:
研究生导师 人文关怀 职责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惠惠 刘晓哲
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新时代对外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用好各类优秀人才,搭建新型媒体平台,为中国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故事 治国理政 国际传播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铁芳
教育学是以个体成人为根本指向的学科,人文品性理当成为教育研究的基本品性。目前,教育研究的整体人文品性尚在生长之中。教育研究的人文诉求必须置于人文社会科学整体人文诉求的框架之中,以提升教育学整体的人文品格。探询教育研究的人文品格,探询教育研究、乃至关乎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的人文意蕴,探询标示着人文科学,或者人文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相区别的根本之所在,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切实而紧迫的问题。
关键词:
教育研究 人文科学 人文意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秦静 朱忠军
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现场工程师发展的重要议题,现场工程师的多元素养需要“双导师”团队给予保障,进行“双导师”团队建设需要以理论与实践并行的目标为导向、科学性与人文性并重的制度来规范、德才兼备的团队文化进行熏陶、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进行支撑,还需要多措并举引领“双导师”团队建设,多维并举推进“双导师”团队建设,校内与校外并重落实“双导师”团队建设,理念与实践并行促进“双导师”团队建设。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现场工程师 “双导师” 建设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林仕尧
阐述了法学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内涵与目标。分析了法学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与问题,指出了法学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与可行的路径。
关键词:
法学硕士研究生 实践能力培养 研究生教育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徐礼平
数字社会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在给研究生教育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研究生导师开展立德树人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冲击。数字社会拓展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在认知、知识、技能和行为等方面的内涵,但也导致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主体地位的边缘化、育人动力的衰减化、育人场域的复杂化以及导生关系的疏离化等实践困境。为此,建议从加强数字社会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主体地位,强化数字社会导学环境的合理规制和制度设计,强化数字社会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主体职责,缩短数字社会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等方面入手,不断增强数字社会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实效。
关键词:
数字社会 立德树人 导生关系 研究生教育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芳
社会高速发展变革对大学生的意识观念造成了极大冲击,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也为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社会发展新时期对创新实践型人才的需求催生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质量提升的现实需求,将人文关怀与其深度融合能够促进教学成效的大幅提升,为社会培养大批优质人才。由刘玉萍编著、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将人文关怀理念注入高职教育体系进行融合研究,在深度评析人文关怀的基础上揭示了思政教育的本质,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高职学生思想观念完善进步与校园氛围的全面改善提供了现实指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欧阳丽
“课程美育”是广泛挖掘课程中的美育元素进行审美教学的教育实践活动。高职院校的“课程美育”,有着“以美育人”的工具性、“全面发展”的目的性和“显隐结合”的载体性。结合高职院校新时代“大国工匠”人才培养需求,依据美育规律,以工匠精神为核心来实施高职院校“课程美育”,引导工匠精神根植于心、外化于技、持之于行。遵从课程作为教育性经验的规律,从“内生融入”的教学设计、“协同联动”的教学组织、“师生共鸣”的教学策略、“增值发展”的教学评价等实践路径,实施“课程美育”。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创高质量美育新格局,落实“五育并举”的教育治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
课程美育 以美育人 工匠精神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宜江 朱家存
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义务教育普及化、均衡化发展实践的总结与提升。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不仅是价值引领式发展和学校优质特色化发展,也是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均衡发展义务教育蕴含着丰富的实践价值:关注县域推进同时,更加突出省级统筹;在采取保护型、补偿型政策举措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发展型举措;兼顾义务教育发展外延式评价,更加注重内涵式评价;持续促进义务教育内部均衡,更加注重调适义务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
均衡发展义务教育 教育质量 教育政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樊志远 孙云舒
大食物观是党和国家立足于新发展阶段,对人民群众的食物来源、食物种类、食物供给、食物摄取和食物保障的系统性认识和创新性论断,回答了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食物“从哪里来”“有什么”“由什么提供”“获取什么营养”以及“怎样持久保障”的问题。大食物观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迫切需要,体现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考量,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选择。深入贯彻大食物观的实践要求,要在顶层设计上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在食物供应上处理好“总量”与“结构”的关系,在食物消费上处理好“丰富”与“节约”的关系,在科技支撑上处理好“研发”与“推广”的关系,在市场建设上处理好“国内”与“国际”的关系。
关键词:
大食物观 食物消费 食物安全 农业强国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雷世平 乐乐
"课程劳育"是指通过主动挖掘各类课程的劳动教育元素,采取融入、渗透形式,对学生进行劳动价值观熏陶和引导,是一种隐性灌输的教育活动。从课程本质维度看,"课程劳育"是指任何课程都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都具有劳动教育的功能;从课程内容维度看,"课程劳育"则是指任何课程都包含了具体、生动的劳动教育元素。高职院校"课程劳育"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主阵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亦是确保劳动教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主战场。高职院校有效推进"课程劳育"的路径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全员参与的"课程劳育";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实现全课程渗透的"课程劳育";充分挖掘各类课程资源,实现内容全覆盖的"课程劳育";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实现全过程保障的"课程劳育"。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课题组 唐珂 周武忠
<正>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文化是乡村的根与魂。乡村记忆工程以“传承乡村文脉,留住乡愁记忆”为根本任务,有效推进农耕文化在挖掘保护、记录整理、传承发展等方面的实践创新,让优秀中华农耕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瑰丽华彩。系统实施乡村记忆工程,需要准确把握两个方面问题。一是乡村记忆工程是什么、为什么?要科学界定其内涵,深刻理解实施乡村记忆工程的重大意义。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郑忠梅
导师是研究生的信仰之师、学问之师、品行之师。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学术逻辑意蕴在于:导师和研究生是致力于寻求真理的学术共同体、致力于恪守学术道德的道德共同体、致力于实现创新人才培养使命的命运共同体。遵循其意蕴旨归,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学术逻辑的实现理路在于:以导师的学术忠诚唤醒研究生的学术激情、当好学术传导人;以导师的学术操守涵养研究生的学术格局、当好学术训导人;以导师的学术心态优化研究生的学术生态、当好学术引导人。
关键词:
铸魂育人 立德树人 学术逻辑 研究生导师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孙健 臧志军
在我国从研究生教育大国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过程中,省级统筹不仅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加强省级统筹是我国在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探索中权衡集权与分权利弊而作出的理性选择。研究生教育省级统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有利于形成省域特色、理顺主体关系、服务区域发展及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认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省级统筹总体处于探索阶段,在职责权限、法律法规、组织架构等方面存在实施掣肘,有必要以明确职责权限为关键,以更新法律法规为保障,以完善组织架构为重点,设计省级统筹优化路径,形成中国特色研究生教育省级统筹新格局。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尚晶
职业教育技术文化作为产教双主体交互融合而催生的一种新文化,是技术观念文化和技术实践文化的合一,其样态分别表征为工匠精神和产教融合。技术文化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发挥理性表达和实践指引作用,赋予职业教育以价值追求,凸显其作为类型教育的内在性、精神性的独特之处。然而,由于技术文化历史断层与现实错位致使人们对职业教育存在认知偏差,进而出现产教融合适应性疏离等问题,需要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以耦合协同、异质同形的职业教育实践观重塑职业教育技术文化:从内生动力角度主张走向技术实践共同体,增强职业教育双主体适应性;从外生发展角度形塑实体嵌入的工匠精神技术观念文化;从共生同构角度倡导产教“异质同形”的技术实践文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