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27)
2023(10273)
2022(9051)
2021(8682)
2020(7237)
2019(16912)
2018(16793)
2017(31784)
2016(17704)
2015(20085)
2014(20078)
2013(19668)
2012(17954)
2011(16109)
2010(16027)
2009(14113)
2008(13559)
2007(11535)
2006(9993)
2005(8528)
作者
(50724)
(41943)
(41659)
(39694)
(26704)
(20132)
(18838)
(16812)
(16029)
(14888)
(14502)
(13995)
(13304)
(13227)
(12906)
(12900)
(12723)
(12541)
(11842)
(11831)
(10687)
(10292)
(10059)
(9513)
(9462)
(9454)
(9306)
(9187)
(8557)
(8314)
学科
(63993)
经济(63921)
管理(49242)
(45705)
(38375)
企业(38375)
方法(31296)
数学(26952)
数学方法(26621)
中国(17727)
(17387)
(15388)
(15301)
业经(14660)
理论(13970)
地方(13567)
教育(11955)
(11646)
农业(11629)
技术(11344)
(11137)
(10742)
贸易(10734)
(10391)
环境(10254)
(9941)
财务(9881)
财务管理(9864)
研究(9418)
(9408)
机构
大学(244662)
学院(242260)
管理(98647)
(88566)
理学(86396)
经济(86254)
理学院(85377)
管理学(83784)
管理学院(83352)
研究(79162)
中国(55478)
(52717)
科学(51710)
(39635)
(39281)
(38979)
业大(38350)
研究所(36468)
中心(35350)
(34645)
(34183)
师范(33881)
北京(33323)
财经(31903)
农业(30741)
(29091)
(29050)
(28460)
技术(28113)
师范大学(27356)
基金
项目(172944)
科学(135188)
研究(127613)
基金(123100)
(106975)
国家(106030)
科学基金(91156)
社会(77113)
社会科(72859)
社会科学(72838)
(69298)
基金项目(66470)
自然(60564)
教育(60476)
自然科(59148)
自然科学(59134)
(58164)
自然科学基金(58042)
编号(53411)
资助(50487)
成果(43156)
重点(38709)
(37635)
课题(37443)
(36390)
(36249)
创新(33690)
项目编号(32979)
科研(32977)
大学(32583)
期刊
(95668)
经济(95668)
研究(70324)
中国(49822)
学报(40245)
教育(37201)
科学(36353)
(35128)
管理(34937)
大学(30318)
学学(27991)
(27426)
农业(25282)
技术(22635)
(15957)
金融(15957)
业经(15839)
图书(15286)
财经(14385)
经济研究(14323)
科技(13075)
(12792)
理论(12430)
(12090)
问题(11820)
实践(11714)
(11714)
技术经济(11313)
情报(11188)
(10985)
共检索到3449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彭远奎  张薇  雷稚蔷  
对国内外高校学术交流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学术交流在研究型大学建设及学科发展、提高导师水平和责任感、出创新性成果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出政策保障、规范管理、平台建设、特色推广和氛围营造等有益做法,切实发挥学术交流在高水平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黄萍  
采用行为研究方法,多角度比较和分析了研究生公外基础英语课程对研究生学术交流技能的培养,并探讨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研究结果表明,互动学习是激发研究生学习英语积极性的根本;有目的地指导学生互动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学术写作能力和学术交流的积极性。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娜  高绍金  
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各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已经到了“高薪难觅”的程度。高质量地培养技能人才是亟待探讨的问题。比较各国技能人才培养的渠道,使我们认识到工学结合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桂萍  
讨论了“任务教学法”的概念,分析了这种教学法对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培养的作用,并介绍了通过让博士生给英语科技论文作者写电子邮件交流专业信息的真实性交际任务,培养博士生的英语交际能力的个案研究。结果表明,将“任务教学法”应用于博士生的英语教学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真实性交际活动不但可以促进博士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提高专业交际能力,还可以起到加强专业素质教育的作用。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白庆中  蒋展鹏  李英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的质量是一个学校的学术水平和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清华大学“八五”事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清华大学事业发展的总目标是建设成为世界第一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规划中还提出要健全研究生培养制度,加速实现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基本上立足于国内的战略目标。为建成世界第一流大学,培养出高质量的研究生,除了抓好研究生的重点课程建设和科研论文工作外,几年来,我们还在研究生中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对全面提高研究生的业务能力、增强相互了解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郑永廷  张静  
我国高校德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优良的传统,是我国高校的优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帮助学生自觉发展,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沈秋红  邵荣  
文章从高校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剖析当前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生教育"产教研融合"的培养理念,并从学术性与专业性融合、学科交叉与社会需求融合、科学引导与自主学习融合、教学目标与企业标准融合、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融合等方面探索其实施路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吕淼华  罗树明  颜丙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吕改玲  蔡琼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的学科是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基础,是研究生教育的载体。建立学科基础相关、内在联系紧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学科群,对学科的发展、科学研究的开展,尤其是对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永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作为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一项重要任务,旨在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多种类型优秀工程师,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满足科学技术和工程应用国际化要求。无疑,这是对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梦卿  罗冠群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高水平技能人才培养的重任。为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技能精湛、素质优良,基本满足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队伍,推进"技能中国行动",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技能中国,职业院校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三全育人、知行合一与工匠精神的培育。须以经济发展为导向,围绕产业升级转型需求,探索乡村振兴战略下的职教方案,激发技能人才的创新活力,提高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须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进一步完善产教融合机制,在"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背景下,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高水平技能人才培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邹吉权  刘晓梅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高职教育提出新要求,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新需求,学生成长成才对优质教育提出新诉求,所有这些,都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然而,人才培养体系至今没有明确的概念和准确的界定,尚未搭建出清晰的框架,人才培养体系的要素、结构以及运行机制尚不明确,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的特点、功能尚不清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顾此失彼的现象。必须基于系统科学构建高职人才培养体系,明晰人才培养体系的结构要素和运行机制,强化人才培养过程的开放性和整体性,大力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创新职业能力清单化、课程模块化、教材活页化、团队结构化的人才培养机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经南  李慧  
不同思想和信仰,不同思维和行为方式,不同文化和制度习惯,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磨合、发生碰撞、擦出火花、促进创新、催生融合。●我们实行通识博雅教育与跨学科教育科研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且是在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环境中加以实践。●这种培养模式促使学生具有广博的知识,跨学科、跨专业的思维能力,并致力于利用自己的智慧来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宁滨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在分析高水平特色大学培养创新人才的时代意义和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观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重点讨论了高水平特色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策略和途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章建跃  朱国仁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既是科研中心,又是高水平人才培养中心,这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设站条件和发展科学与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需要所决定的。不仅如此,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还是科研中心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中心统一的机构。其目的是既要促进科学发展,又要培养高水平人才。博士后科研人员既是科研工作者,又是受教育者,教育的过程是寓于科研过程之中的。科研与高水平人才培养实际上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对于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博士后科研人员,充分认识到这些,是十分必要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