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41)
2023(14540)
2022(12751)
2021(12001)
2020(10117)
2019(23209)
2018(23080)
2017(43516)
2016(24117)
2015(27094)
2014(27214)
2013(26479)
2012(24435)
2011(21944)
2010(22197)
2009(20489)
2008(20175)
2007(17994)
2006(15834)
2005(14078)
作者
(68786)
(57262)
(56896)
(54194)
(36534)
(27591)
(25755)
(22376)
(21790)
(20670)
(19695)
(19327)
(18323)
(18162)
(17630)
(17498)
(17225)
(17142)
(16397)
(16309)
(14394)
(14218)
(13785)
(13044)
(13005)
(12788)
(12772)
(12628)
(11609)
(11343)
学科
(86973)
经济(86842)
管理(77181)
(71277)
(62244)
企业(62244)
方法(38879)
数学(32578)
数学方法(32102)
(25574)
中国(24848)
(23329)
(22460)
业经(21440)
技术(20554)
(20211)
理论(18603)
地方(16824)
(16165)
财务(16092)
财务管理(16057)
企业财务(15233)
(15205)
银行(15154)
农业(15084)
(15063)
(15062)
贸易(15049)
(14737)
教育(14615)
机构
大学(339646)
学院(336868)
管理(133047)
(127478)
经济(124255)
理学(114689)
理学院(113379)
管理学(111354)
管理学院(110733)
研究(110521)
中国(81625)
(73132)
科学(68970)
(61865)
(55326)
(51956)
(51156)
中心(50176)
研究所(50004)
业大(49576)
财经(48594)
北京(46326)
(45847)
师范(45424)
(44005)
(41192)
农业(40361)
(40306)
技术(37876)
经济学(37361)
基金
项目(227747)
科学(178924)
研究(169658)
基金(162945)
(141138)
国家(139889)
科学基金(120574)
社会(104662)
社会科(98976)
社会科学(98951)
(90544)
基金项目(86668)
教育(79744)
自然(78166)
自然科(76350)
自然科学(76332)
(75697)
自然科学基金(74965)
编号(70015)
资助(66430)
成果(58275)
重点(50913)
(50764)
(49953)
课题(49296)
(47453)
创新(46674)
(44356)
项目编号(43652)
大学(43269)
期刊
(145057)
经济(145057)
研究(101603)
中国(73896)
学报(53908)
管理(51772)
教育(49252)
科学(48987)
(48403)
(47593)
大学(41546)
学学(38445)
农业(32863)
技术(31603)
(28180)
金融(28180)
财经(23954)
业经(22902)
经济研究(21439)
(20426)
图书(19176)
科技(18411)
问题(17804)
(17232)
理论(16729)
技术经济(16338)
(16068)
实践(15325)
(15325)
现代(14985)
共检索到5045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倪瑛  
新世纪以来,研究生培养中的学术创新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重视。基于此,本文首先在阐释学术创新与学术创新能力内容的基础上,指出学术创新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而后分析了造成当前我国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的几种因素,最后,本文指出要从课程设置、教学管理、质量评价和学术文化环境等方面入手来构建学术创新机制、提高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何振才  
"2011计划"是国家继"985工程""211工程"之后高校又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协同创新机制由此进入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点。在分析协同创新机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优势对高校的研究生教育产生的深远影响基础上,提出依托协同创新机制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模式。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仕龙  王海峰  
新时期,我国正处于推动自主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阶段,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国家发展需要有一大批能够满足创新型国家需要的科技创新人才来承担起建设重任。适应社会需要的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科技活动中最主要影响因素,我国科研机构开展研究生教育具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培养出创新能力强、综合性高的优秀人才。以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教育为例,从需求分析、特色优势、政策措施等方面探讨了什么样的培养机制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创新人才的成长,从而为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斌鹏  张迎春  
本文将过程控制理论引入到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从培养目标的设定、课程体系的构建、培养方案的实施及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控制的具体实施进行了全面论述,对如何建设一个基于过程控制的工科研究生的质量保障体系进行探索,为实现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监控和优化,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春华  沈美庆  周晓  王军  
在确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传统的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创新环境的建立、教学改革的深入、培养方式的优化和创新基地的成立等四个方面分析了现代的研究生创新培养机制,合理规避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风险。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高法文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近日正式启动。这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精神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第一个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同时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第一个法学教育教学改革专门计划。这项计划由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共同组织实施,旨在通过教育与法律实务部门协同合作,顶层构架人才培养蓝图,整合优质法学教育资源,推动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提高法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何伟  邵云飞  刘磊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协同创新活动能够得以健康发展的基础,它也是开展协同创新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借鉴发达国家典型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分析现阶段我国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结合电子科技大学太赫兹协同创新体的案例,提出在协同创新机制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措施,为我国高校协同创新活动的健康开展提供支持。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胡天石  
在信息经济背景下,科技的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机遇与挑战,协同创新成为科技创新的主旋律。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实践证明,高校作为高端人才和科技创新的主要阵地,在促进协同创新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成为协同创新的重要结合点。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有关产学研研究、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侯士兵  沈延兵  沈燕明  
针对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普遍存在就业引导教育缺失等问题,认为将就业引导教育融入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需要坚持理想信念导向,推进全员育人,创新科学的就业引导理念;需要坚持全程育人导向,覆盖课堂内外,构建新型的就业引导体系;需要坚持实践育人导向,强化责任培养,打造丰富的职业实践体系;需要坚持协同育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构筑优质的就业服务体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吴照云  
讨论了学术创新的一般形式;指出研究生要取得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应具备必要的学科前沿知识、研究方法知识、跨学科知识和研究论文写作知识;认为我国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不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知识结构的不合理;指出要提高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需要转变教育观念,调整课程设置,加强导师的指导作用,完善教育教学监控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任凯歌  黄菊  
如何提高研究生学术规范认识和学术道德水平是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比较突出的问题。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学术规范意识的概念,分析了培养研究生学术规范意识的必要性,探讨了如何建立研究生学术规范意识的培养机制。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孙健  
阐述了协同创新思想的来源,分析了协同创新视角下研究生培养中的制约因素,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探讨了优化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路径,认为可以从跨学科协同创新、跨组织协同创新与跨国界协同创新入手,最终实现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庞鑫培  
对当前国内外高校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状况进行分析,探讨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存在的不足,提出由"学思结合"的教学模式、"知行统一"的科研方式、"因材施教"的培养形式构成的三维"立体化"的培养机制。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缪园  刘栩凝  杨颖  
对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涵义进行了探析,勾勒了研究生培养机制体系的构建,探讨了研究生培养机制与培养模式的关系,并由此总结提出了有关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初步思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任新钢  
高校党建工作不仅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政治和组织保证,而且是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党建工作要与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相结合,要以育人为中心,建立长效的党建育人机制,这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客观需要,也是高校党建育人工作的必然要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