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00)
2023(11004)
2022(9631)
2021(9234)
2020(7801)
2019(18489)
2018(18567)
2017(35946)
2016(19813)
2015(22545)
2014(22772)
2013(22196)
2012(19910)
2011(17909)
2010(18094)
2009(16078)
2008(15441)
2007(13278)
2006(11355)
2005(9727)
作者
(56243)
(46419)
(46282)
(44096)
(29661)
(22330)
(20978)
(18496)
(17759)
(16558)
(16087)
(15506)
(14726)
(14645)
(14351)
(14126)
(14050)
(13928)
(13226)
(13196)
(11695)
(11475)
(11280)
(10610)
(10405)
(10401)
(10290)
(10207)
(9401)
(9206)
学科
(74928)
经济(74850)
管理(54368)
(51206)
(43389)
企业(43389)
方法(39576)
数学(34905)
数学方法(34210)
(19415)
中国(18786)
(16761)
(16652)
业经(16232)
理论(16036)
地方(14274)
(12823)
农业(12740)
(12465)
(12442)
贸易(12436)
教育(12427)
技术(12313)
(12068)
环境(11193)
(10883)
财务(10810)
财务管理(10791)
(10552)
教学(10512)
机构
大学(274051)
学院(273296)
管理(111376)
(100315)
经济(97770)
理学(97634)
理学院(96574)
管理学(94478)
管理学院(94009)
研究(86211)
中国(61201)
(58596)
科学(56148)
(43826)
(42998)
业大(42455)
(42420)
研究所(39570)
中心(38994)
(38801)
(37508)
师范(37170)
北京(37049)
财经(36043)
农业(33182)
(32786)
(32074)
技术(31682)
(31649)
师范大学(29842)
基金
项目(193382)
科学(151129)
研究(141613)
基金(137852)
(119717)
国家(118712)
科学基金(102340)
社会(85428)
社会科(80831)
社会科学(80806)
(77269)
基金项目(73412)
自然(68544)
教育(67769)
自然科(66977)
自然科学(66962)
自然科学基金(65700)
(65004)
编号(59559)
资助(58387)
成果(47763)
重点(43173)
(42080)
课题(41452)
(40298)
(40056)
创新(37379)
科研(37002)
项目编号(36623)
大学(36472)
期刊
(105931)
经济(105931)
研究(76341)
中国(52614)
学报(43535)
管理(40005)
科学(39906)
教育(39583)
(37832)
大学(33066)
(31483)
学学(30829)
农业(27142)
技术(26897)
(17924)
金融(17924)
业经(17847)
经济研究(16403)
财经(16326)
图书(15809)
(14040)
科技(13936)
(13747)
理论(13430)
技术经济(13289)
问题(13069)
实践(12585)
(12585)
(12413)
统计(12325)
共检索到3825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程斯辉  詹健  
“培养什么样的研究生”和“怎样培养研究生”是研究生培养模式蕴含的根本规定性。根据参与研究生培养主体在研究生培养过程诸环节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不同,可以将研究生培养模式划分为政府主导型模式、高校(研究生培养单位)主导型模式、学科专业单位主导型模式、导师主导型模式、研究生主导型模式和社会(用人单位)主导型模式等六种类型。这六种模式各有利弊,但都具有可供高校(研究生培养单位)选择的价值。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黄正夫  易连云  
认为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在建设创新国家战略的时代诉求下自我封闭的局限日益明显,学科壁垒成为研究生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培养的主要障碍。对研究生开放思维、创造人格、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我国高校与科研院所必须弥合理论与实践的鸿沟,打破学科壁垒,突破机制限制,释放创新要素活力,实现培养模式的转换。指出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培养过程,搭建培养平台,探索培养机制,强化质量保障是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转换的基本路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朝阳  崔华华  
培养文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也是进一步繁荣和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需要以及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然而,我国文科研究生教育在创新机制方面还存在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根据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特殊性,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努力加强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程斯辉  王传毅  
探讨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内涵,梳理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对为什么要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加以说明,同时综述了五个方面的观点,对如何进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加以阐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肖国芳  吴松  彭术连  
近年来,上海市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努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与机制的改革,上海交大与宝钢在联合培养研究生方面也做了些有益的探索。笔者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分析“交大-宝钢”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征与机制,得出了几点启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孙崇文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招生数量和在校生规模连年递增,培养质量也有所提高,但研究生教育机制和培养模式却存在诸多弊端,如办学体制改革进展缓慢,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均落后于时代潮流,与社会的联系处在比较被动的局面,国际化程度也较低。为此,当前迫切需要推进体制创新,加快高校、研究机构、企业“协作式”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以此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本期刊发的三篇文章围绕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有关话题展开,希望能引发您更多的思考。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鸿  文辅相  张应强  
本研究以全日制研究生(其中包括博士生)教育质量为切入点,基于研究生培养的现状调查,探究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理论,建构研究生培养的理想模式,探寻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对策。全文分为四个部分。我国研究生培养现状研究。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的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方  
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国家最高学历教育,直接关系着“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为提高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反思了多年培养实践,提出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模式是由思想品德、业务理论、实践能力三个方面组成。通过本模式的方式方法教育培养博士研究生可能达到提高质量之目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胡玲琳  谢安邦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叶宏  
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并存已是国内外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优化其培养模式成为研究生教育研究的热点。本文以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为切入点,着重对两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本质特征及构成要素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比较。旨在建构两种各具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提供一些借鉴。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祁晓庆  
近10年来对于高校研究生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上,这一现象的出现是与我国经济、科技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相适应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体现出注重概念分析,总结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类型,借鉴国外研究成果,重视层次类型分析的特点。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总的研究趋势也是与国际上对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发展的趋势相一致的,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斌  杨文  李子林  
[目的/意义]构建数字时代档案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有利于优化档案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理念、途径、方式和方法,从而增强档案学专业研究生在数字时代的竞争力,更好满足国家档案事业在数字时代的建设与发展需要。[方法/过程]分析数字时代档案工作的新变化及其档案学专业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新环境和新问题;从思想理念、体制机制和过程方式层面,探讨数字时代档案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及优化。[结果/结论]提出基于数字时代的档案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路径,包括更新培养目标、调整培养方向、优化知识结构和创新培养方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秦发兰  胡承孝  
从现行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文献出发,分析了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局限,提出以培养目标为导向划分学术型与应用型两种培养模式,两种模式纵向贯通、横向融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同时梳理出培养目标与理念、培养过程、培养主体、运行方式、运行机制等培养模式组成要素。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盛兵  
我国研究生教育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研究生教育的研究尤以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为重要。以往的研究注重概念分析、总结模式类型、侧重借鉴国外、关注层次类型,但缺乏对研究生培养模式划分依据的重视和研究;在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方面,忽视了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高等教育发展背景相近国家的研究生教育状况; 尚未提出与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急剧扩大的发展现状相适应的有效模式。今后的研究中,要注重划分依据研究,分层次探讨硕士生培养模式与博士生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森  王振华  
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培养评价三部分,以此三要素来对比分析我国与美国的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总结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理出目前我国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落实培养目标,细化落实程序;改革招生入学,强化责任承担;以实践为导向,调整课程与教学;增强培养方式的灵活性,打造导师指导特色;革新培养评价,严格学位授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