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25)
- 2023(10193)
- 2022(9118)
- 2021(8764)
- 2020(7091)
- 2019(16558)
- 2018(16685)
- 2017(31607)
- 2016(17442)
- 2015(19634)
- 2014(19696)
- 2013(19426)
- 2012(17779)
- 2011(15751)
- 2010(15672)
- 2009(13924)
- 2008(13315)
- 2007(11213)
- 2006(9636)
- 2005(8340)
- 学科
- 济(64031)
- 经济(63949)
- 管理(47812)
- 业(44321)
- 企(37355)
- 企业(37355)
- 方法(30862)
- 数学(26549)
- 数学方法(26215)
- 农(17324)
- 中国(16765)
- 财(15223)
- 学(15210)
- 业经(14687)
- 地方(14561)
- 理论(12849)
- 制(11869)
- 农业(11615)
- 和(11247)
- 教育(10986)
- 贸(10777)
- 贸易(10768)
- 技术(10566)
- 环境(10468)
- 易(10421)
- 务(9808)
- 财务(9750)
- 财务管理(9730)
- 划(9198)
- 企业财务(9178)
- 机构
- 大学(237893)
- 学院(236081)
- 管理(96317)
- 济(86626)
- 经济(84337)
- 理学(83919)
- 理学院(82972)
- 管理学(81491)
- 管理学院(81070)
- 研究(77471)
- 中国(55574)
- 京(51244)
- 科学(50121)
- 所(38367)
- 财(38282)
- 农(36852)
- 业大(36299)
- 研究所(35279)
- 中心(35192)
- 江(34335)
- 范(32950)
- 师范(32635)
- 北京(32415)
- 财经(31063)
- 院(28705)
- 农业(28690)
- 州(28382)
- 经(28273)
- 技术(26974)
- 师范大学(26565)
- 基金
- 项目(168649)
- 科学(131396)
- 研究(125226)
- 基金(120024)
- 家(104225)
- 国家(103321)
- 科学基金(88628)
- 社会(75381)
- 社会科(71206)
- 社会科学(71187)
- 省(66628)
- 基金项目(64645)
- 自然(58494)
- 教育(58454)
- 自然科(57086)
- 自然科学(57073)
- 划(56172)
- 自然科学基金(56016)
- 编号(52486)
- 资助(48992)
- 成果(42524)
- 重点(37573)
- 部(36656)
- 课题(36407)
- 发(35358)
- 创(35327)
- 创新(32761)
- 项目编号(32347)
- 科研(32099)
- 大学(31816)
共检索到3380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滕明珺 石西昌
通过对本单位八年研究生"三助"活动的分析研究,认为"三助"集研究生向实践学习、强化育人功能和开发人力资源于一身,是一个既能历练综合能力又能培养优良道德品质,还能使研究生通过劳动而获得一定报酬,从而促进学业发展的有益平台,创新了德育形式,完善了育人机制,应当持续推进和推广。指出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评估机制、少数岗位指导者德育工作不到位甚至失范等是"三助"活动深入开展的制约因素。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三助”活动 德育 育人机制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华 迟道才 刘洋 高云
随着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改革,"三助一辅"研究生教育模式作为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受到高等教育界越来越多的重视。结合沈阳农业大学开展"三助一辅"工作实践,"三助一辅"研究生教育模式存在以下不足:因岗位与毕业后就业方向有偏差,研究生参与"三助一辅"工作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受高等教育办学经费影响,参加"三助一辅"工作的研究生待遇与期望值有差距;因参与"三助一辅"研究生教育人员流动性大,相关部门参与度亟待提高;"三助一辅"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影响科学设置各类岗位的合理待遇,因此,加强完善和改进研究生"三助一辅"研究生教育工作模式,必须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将"三助一辅"作为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有效抓手;理顺高等教育的各项管理机制,统筹协调"三助一辅"研究生教育模式;增强"三助一辅"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师生参与度,促进民主管理和科学制定各项政策;完善"三助一辅"研究生教育模式的考核制度,科学规范研究生教育的薪酬制度;完善"三助一辅"研究生教育模式的长效机制,有效拓展多元化经费筹集制度;增强"三助一辅"研究生教育模式的育人功能,促进研究生综合素质提升。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孙强 屈晓婷 吴堤
介绍了如何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对研究生"三助"工作进行有效管理,以及在开发与实践研究生"三助"管理信息系统过程中的体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三助”工作 管理信息系统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程翠玉
研究生收费制度的实施与研究生奖助体系的改革密不可分,实施新的研究生奖助体系是国家根据时代需求提出的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举措。介绍了山东大学通过奖助体系的改革,进一步保障研究生的基本生活和学习,加大各种奖学金的覆盖面,激发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优化各种评价机制,促进研究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研究生 奖助体系 改革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夏泉
作者简要介绍了暨南大学为推动研究生的学术活动,活跃校园学术氛围,激励研究生勇攀科学高峰,创办暨南大学研究生学术研究会及其开展学术活动的实践与体会。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赵群义 毕晓东
作者论述了勤工助学活动对研究生全面成才的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在勤工助学活动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提出了设立专门机构、制定规章制度、发挥导师作用、增设勤工助学岗位等相应对策和具体实践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开展研究生英语课外活动的实践与思考柳虔林在过去的几年里,以我院(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研究生为主体的“研究生英语课外活动”的蓬勃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辅助与促进了我院的英语教学,极大地活跃了英语学习气氛,并由此产生了多方面的“增值效应”。本文首先介绍我院研...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敏 侯喜林 姚志友
介绍了南京农业大学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各类资金,构建了一套以"三个百分百"为特点的"全覆盖、高额度、保生活、促先进"的研究生奖助体系,以期推动包括研究生德育、招生和培养在内的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进程。
关键词:
研究生奖助体系 以人为本 综合改革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梁涛 雷世富 王忠海
回顾了研究生"三助"工作,认为培养机制改革下研究生"三助"工作具有培养、资助及完善补充高校人事管理体制的功能。实现"三助"功能,需要建立健全"三助"工作制度;理顺学校、院系、导师和研究生四者在"三助"工作中的关系;统筹学校资源,多渠道筹措"三助"资金,提高研究生"三助"工作待遇。
关键词:
培养机制改革 研究生 “三助” 资助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沈延兵 张杰 张宗海 曹伟
以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三助”工作状况的调查为依据,推论出完善管理体制、扩大助研规模和提高“三助”报酬应成为未来高校研究生“三助”工作的基本走势,并就此提出了强化“三助”管理体制、完善“三助”工作内容、提高“三助”报酬等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教育部近日下发《关于做好研究生担任助研、助教、助管和学生辅导员工作的意见》。意见称,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将"三助一辅"研究生单纯作为科研、教学、管理的支撑或补充,将"三助一辅"工作单纯作为助学助困渠道等倾向,相关管理还不够科学规范,限制了"三助一辅"作用的充分发挥。意见要求,重视发挥"三助一辅"对研究生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对于如何强化和落实培养单位的主体责任,意见提出,要加强对"三助一辅"工作的统筹协调,保证"三助一辅"岗位提供能力与培养需求相适应,建立完善指导与培训体系。针对如何建立完善管理服务体系,意见明确,要建立开放、公开的聘用制度,分类进行岗位管理和考核,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裴劲松
研究生兼任“三助”工作尽管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产生了积极作用和影响力,但现实状况并不十分理想。作者在分析了研究生兼任“三助”的现状后,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大力开展“三助”工作的积极意义,并就如何加快其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郭萍 唐俊峰
介绍了研究生“三助”工作如何以学校网络为操作平台,实现“三助”工作的网络化管理,以及基于网络的研究生管理工作所带来的新发展。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忠 熊玲 陈小平
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从建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奖助体系和实践教学基地、改革课程设置、争取地方政府支持等方面着手,积极探索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做法。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史耀媛 卢毅
介绍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研究生奖助体系改革中,明确激励创新导向、实施奖助分离政策,统筹校内外资源、分层分类动态资助等具有特色的制度设计,实现了研究生奖助政策的平稳过渡,有力地提高了研究生学习和科研的主动性,并对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提出思考。
关键词:
研究生 奖助体系 探索与实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