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89)
- 2023(11062)
- 2022(9704)
- 2021(9465)
- 2020(7836)
- 2019(18480)
- 2018(18245)
- 2017(35159)
- 2016(18906)
- 2015(21668)
- 2014(21389)
- 2013(21260)
- 2012(19468)
- 2011(17709)
- 2010(17307)
- 2009(15725)
- 2008(15095)
- 2007(12726)
- 2006(10961)
- 2005(9625)
- 学科
- 济(77599)
- 经济(77512)
- 管理(51691)
- 业(48300)
- 企(39665)
- 企业(39665)
- 方法(37326)
- 数学(32864)
- 数学方法(32568)
- 中国(22332)
- 农(19376)
- 财(17458)
- 学(16237)
- 贸(16233)
- 贸易(16223)
- 业经(15864)
- 易(15859)
- 地方(13667)
- 制(12858)
- 农业(12769)
- 和(12500)
- 环境(12224)
- 理论(11830)
- 技术(11386)
- 教育(11362)
- 银(11091)
- 银行(11059)
- 融(10646)
- 金融(10645)
- 行(10605)
- 机构
- 大学(270357)
- 学院(265481)
- 济(111762)
- 经济(109647)
- 管理(107817)
- 理学(94294)
- 理学院(93267)
- 研究(92355)
- 管理学(91869)
- 管理学院(91400)
- 中国(68564)
- 京(58128)
- 科学(55935)
- 财(47714)
- 所(45490)
- 研究所(41958)
- 中心(40391)
- 财经(39443)
- 农(39125)
- 业大(38207)
- 北京(37393)
- 经(36245)
- 范(35222)
- 师范(34961)
- 江(34752)
- 经济学(34231)
- 院(33446)
- 经济学院(30934)
- 农业(30713)
- 财经大学(29695)
- 基金
- 项目(186936)
- 科学(147523)
- 研究(138135)
- 基金(137735)
- 家(119733)
- 国家(118803)
- 科学基金(101902)
- 社会(87983)
- 社会科(83384)
- 社会科学(83362)
- 基金项目(73335)
- 省(69188)
- 自然(65602)
- 自然科(64094)
- 自然科学(64080)
- 自然科学基金(62941)
- 教育(62695)
- 划(59472)
- 资助(57059)
- 编号(55407)
- 成果(45261)
- 部(42716)
- 重点(41319)
- 发(39323)
- 创(38549)
- 课题(37614)
- 教育部(36954)
- 国家社会(36544)
- 创新(35981)
- 大学(35733)
- 期刊
- 济(116146)
- 经济(116146)
- 研究(80415)
- 中国(46574)
- 学报(40897)
- 科学(38999)
- 管理(38440)
- 农(35280)
- 财(33430)
- 大学(31148)
- 教育(29154)
- 学学(29096)
- 农业(25596)
- 技术(21515)
- 融(19934)
- 金融(19934)
- 经济研究(19533)
- 财经(18925)
- 业经(17024)
- 经(16159)
- 问题(15300)
- 图书(14692)
- 业(13657)
- 理论(13343)
- 贸(13193)
- 科技(12843)
- 世界(12838)
- 技术经济(12768)
- 实践(12058)
- 践(12058)
共检索到3778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崔之元
研究当代中国政治的新动向崔之元近年来,海内外关于当代中国政治的研究有不少新成果。本文不拟对有关文献进行全面的综述,而是从四个方面有选择地将若干重要进展介绍给读者。这四个方面依次是:高层政治,基层政治,现代史反思和政治哲学。(1)高层政治近来研究中国高...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岩
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在扬弃了中外政治哲学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呈现出科学性与阶级性的辩证统一、价值理性对工具理性的批判性超越、革命性本质与政治性导向深刻鲜明的本质特征,蕴含了从政治人性预设到科学人学观研究基点、政治理性与政治道德分立互补、政治价值诸范畴主体架构和政治正义崇高遵循的基本研究图式,包含了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中国优秀传统政治文化、西方政治哲学合理因素、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经典文本、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政治智慧等内容要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话语体系。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明明
当代中国政治史研究是历史学与政治学科际整合的体现之一,既吸纳了政治学与历史学两大学科的学理资源,又经历了新兴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动员,对于理解和解释当代中国社会政治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从历史与政治、规范与经验、文化与权力、时间与结构、逻辑与证据五个方面讨论当代中国政治史研究的学科脉络、研究视角和问题意识。
关键词:
政治史 文化 权力 时间 结构 逻辑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游宇 王正绪
学术界对政治信任来源的解释一直存在着文化主义和制度主义两种路径。文章试图将其整合进一个互动与修正的政治信任的中观理论分析框架中。文章认为,是否强调传统价值或现代化条件下的自由民主或后物质主义价值,是影响个人对政治体制和机构产生信任的基础性条件。这种基础性条件是由宏观社会文化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塑造的。而对制度和机构的绩效评价,则是根据微观的个人、经济、社会、政治信息作出的。具有价值倾向的个人对各类政治信息进行加工、优先排序与调试,形成了对政治体制和机构的信任。文章在横向上区分特定性与弥散性的政治信任,并利用"亚洲民主动态调查"第一波和第三波数据,对理论假设加以检验。实证结果基本支持了互动与修正政治...
关键词:
政治信任 制度主义 文化主义 中观理论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佃来
建构当代中国本土政治哲学,是哲学界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一项尤为紧迫的、亟待推进的重大课题。这一课题的推进和完成程度,在很大意义上取决于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和把握程度。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展开,是建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历史与逻辑起点及坐标系。这一坐标系为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建构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路线图。根据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应是以“打通古今”为视野的、以人民为价值主体的、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当代中国哲学理论。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这三重规定性,能够从根本上超越西方政治哲学的既定理论范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志平 周志平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万绍红
共和主义的一些理念、制度设计思路与社会主义政治哲学、中国既存的政治文化传统存在某种程度的耦合,这些理念、制度设计思路或者其具体形式可以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一定程度的有益借鉴,增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绩效。具体表现为共和主义民主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启示,共和主义法治理论对中国法治建设的作用,共和主义公益理论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内在活力的驱动。
关键词:
共和主义 中国政治体制 改革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薪喜
文章从文化论角度分析了世俗价值观与自我解放价值观对中国政治信任的影响。在维泽尔"自我赋权"的理论框架下,"物质资源"、"智力资源"、"信息资源"通过自我解放价值观的中介作用影响着政治信任。基于"世界价值观调查"2012年中国区的调研数据,文章发现个人生活条件对政治信任的直接效应更加明显,但通过自我解放价值观的中介效应仍近似存在;受教育程度通过两个价值观变量的部分中介效应对政治信任产生负作用;现代信息获取方式直接对政治信任产生负作用;传统信息获取方式通过世俗价值观的中介效应对政治信任产生正向作用。世俗与自我解放价值观均对政治信任产生负作用,其中,世俗价值观的影响更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吴宣恭
建设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必须通过理论辨析,重新明确研究对象和任务,学习和运用《资本论》的重要基本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制理论,掌握好政治经济学主线,特别要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关系、经济规律和社会主要矛盾"二重化"的基本特点,创新理论结构和体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务勇
当代中国政治改革的发生过程,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就是政治制度的供给过程,而政治制度的供给主体一般情况下应该是政府,政治制度供给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政府提供政治制度安排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政治制度的引进与吸收;二是政治制度的创新。
关键词:
制度供给 公共产品 制度变迁 制度创新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胡洪彬
公共图书馆是推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维护公民基本权利,为实现社会和谐与稳定奠定根基。公共图书馆推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有其特殊的运作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为推进中国政治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当前依旧还存在许多困境,在完善当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中,各级政府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积极转变发展观念,加强对公共图书馆的投入力度,完善治理机制,积极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为公共图书馆推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提供保障。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杨雪冬
话语体系是价值、知识以及各种诉求赖以有效表达的形式、方式和方法等组合。社会的利益多元化和文化制度多样性,导致了话语体系的分化。就哲学社会科学诸学科而言,尽管都以发现普遍性和一般性为根本目标,但是受社会历史条件限制,在不同历史阶段和制度文化环境下,会有具体的表现形态。话语体系也不例外。以政治权力和政治制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政治学尤其如此,深受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肖滨
1979年3月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指出:"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1)由此开始,中断多年的中国政治学开始得以恢复重建。显然,这一事实不能仅仅理解为杰出而开明的政治领袖为当代中国政治学获得新生打开了机会之窗,而更应该视为改革开放为重新恢复的中国政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徐彬
干部个体化是在吸收和借鉴西方个体化理论基础上提出来的一个命题,既是一种用以描述改革开放前后干部思想政治与行为的理论构建,也是一种已经现实地反映和影响着广大干部思想政治与行为的变迁过程。干部个体化无时无刻不在重塑政治与社会关系,有可能会在干部的内心主观世界形成一场重构运动并反过来撼动和迫使我们党的的组织、制度、意识形态等传统规范和客观世界朝着某种新的方向发展。基于此种考虑,文章把干部视为"社会生活规范的人"、"干部制度规定的人"和"自我个体约束的人"的综合性个体,充分研究干部个体化的社会性、制度性和个体性的宏观、中观和微观三重政治逻辑,并对干部个体化的未来价值进行研判与定位,以期能够改变就干部制...
关键词:
干部个体化 政治逻辑 系统整合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临达
当代中国国家治理有其相对完善的政治美学逻辑,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科学合理性之中包含着政治美学逻辑的有力支撑。国家治理在政治美学维度的合理配置,使得当代中国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实现宏观政治整合合理性、微观政治组织合理性,以及未来政治规划合理性。政治美学维度的成功安排,是当代中国开创"中国之治"的中国特色之"智"。深入分析和挖掘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政治美学逻辑,是对中国道路和中国方案的美学升华,为人类的发展和制度的创制贡献力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