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01)
- 2023(10992)
- 2022(9750)
- 2021(9155)
- 2020(7749)
- 2019(18062)
- 2018(18031)
- 2017(34724)
- 2016(18974)
- 2015(21472)
- 2014(21297)
- 2013(21048)
- 2012(19033)
- 2011(16808)
- 2010(17164)
- 2009(15600)
- 2008(14604)
- 2007(12343)
- 2006(10560)
- 2005(9057)
- 学科
- 济(75482)
- 经济(75410)
- 管理(54642)
- 业(50671)
- 企(43310)
- 企业(43310)
- 方法(40859)
- 数学(35668)
- 数学方法(35145)
- 中国(18835)
- 财(18050)
- 农(17597)
- 学(16338)
- 业经(15717)
- 地方(14490)
- 理论(14177)
- 技术(12701)
- 贸(12138)
- 审计(12134)
- 贸易(12127)
- 农业(11973)
- 环境(11884)
- 务(11837)
- 和(11829)
- 财务(11767)
- 易(11751)
- 财务管理(11698)
- 制(11185)
- 企业财务(11122)
- 划(10618)
- 机构
- 大学(263784)
- 学院(262921)
- 管理(109607)
- 济(100185)
- 经济(97949)
- 理学(96889)
- 理学院(95869)
- 管理学(93928)
- 管理学院(93464)
- 研究(81315)
- 中国(58855)
- 京(56030)
- 科学(52488)
- 财(45080)
- 所(40182)
- 业大(40090)
- 农(39205)
- 财经(37550)
- 中心(37073)
- 研究所(36655)
- 江(36356)
- 北京(34525)
- 经(34254)
- 范(33800)
- 师范(33498)
- 农业(30743)
- 州(30077)
- 院(29865)
- 经济学(29312)
- 商学(28635)
- 基金
- 项目(189116)
- 科学(149065)
- 基金(137447)
- 研究(137061)
- 家(119485)
- 国家(118518)
- 科学基金(102946)
- 社会(85168)
- 社会科(80837)
- 社会科学(80814)
- 省(74781)
- 基金项目(73669)
- 自然(68943)
- 自然科(67359)
- 自然科学(67349)
- 自然科学基金(66078)
- 教育(64142)
- 划(62441)
- 资助(57631)
- 编号(56165)
- 成果(44236)
- 重点(41982)
- 部(41512)
- 创(39494)
- 发(38883)
- 课题(38384)
- 创新(36684)
- 科研(36494)
- 教育部(35882)
- 大学(35450)
- 期刊
- 济(100558)
- 经济(100558)
- 研究(74467)
- 中国(49212)
- 学报(41148)
- 管理(38240)
- 科学(37676)
- 农(34132)
- 财(33341)
- 大学(31074)
- 教育(30184)
- 学学(29274)
- 农业(24575)
- 技术(23792)
- 财经(17034)
- 融(16960)
- 金融(16960)
- 经济研究(16864)
- 业经(16579)
- 经(14359)
- 图书(13989)
- 科技(13398)
- 技术经济(13086)
- 理论(13039)
- 问题(13008)
- 业(12509)
- 统计(12288)
- 实践(12228)
- 践(12228)
- 资源(11659)
共检索到3644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晏维龙 李曼
研究型审计思维的提出对审计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审计人才教育模式也要随之改变。基于审计业务人员和审计管理者两类审计人才分析了研究型审计人才的个体效应,从岗位前、岗位中两个阶段分析了研究型审计人才的教育效应,从国家政策、审计实务单位和审计教育机构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关建议,认为在研究型审计思维下,我国应该培养具有强烈问题意识、掌握哲学+科学的研究方法和高效分析手段、拥有更强研究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审计人才,实现岗位前、岗位中的全过程人才教育,国家政策、审计实务单位、审计教育机构应该通力合作,共同促进研究型审计人才的培养,提高审计层次和水平,使审计能够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更好地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希
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教育改革的先导。清华大学通过全校教育思想的大讨论,在一系列教育思想观念上取得了共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清华大学把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定位为:加速建立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骨干人才。为达此目标,清华大学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关键词:
高等教育创新 研究型大学 人才培养体系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秦荣生
研究型审计是一种新的审计方式,是通过研究用审计理论和方法指导具体的审计实践。实施研究型审计是新时代审计履职的需要,是贯彻落实审计政治性要求的需要,是审计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把握审计规律性的需要,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其目的是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实施研究型审计的路径主要有:围绕审计主责主业实施研究型审计,研究型审计应贯穿审计工作始终,聚焦重大审计项目、注重审计整改成效、采用数字审计技术、锤炼审计人员能力都应实施研究型审计等。实施研究型审计应守正创新,从事研究型审计应有“大气”“正气”“勇气”“傻气”的研究作风。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张冬霁
研究型审计是一种理念,它强调在审计工作中注重调查研究。任何一个部门、任何一项工作都离不开调查研究,离开调查研究就得不到正确的结论,就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马朝杰 马敬佩
研究型审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认识的深化。做实研究型审计需要重新认识审计实践,从“检查、监督”扩展至“检查、研究、监督”。做实研究型审计需要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构审计目标、重新评估审计人员的分工和独立性要求,完善审计证据收集、分析、判断、总结过程中的分工协作关系。在研究型审计中,审计主体应结合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做好审计证据链的重构,破解监查要求对研究型审计的约束;做实研究型审计,一方面应促使被审计对象的工作简约化、规范化,解放其生产力,实现审计工作与被审计工作的有机统一;另一方面应不断优化审计工作和被审计工作流程,实现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有机统一。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谢志华 范文昕
实务界和学术界对研究型审计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但研究型审计的本质特征到底是什么、现在为什么要搞研究型审计、怎样进行研究型审计,还需要从审计的内在本质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文章认为研究型审计不是一种新的审计类型,开展审计工作就必然需要研究,任何类型的审计业务都需要进行研究。研究型审计的提出是审计发展的阶段性产物,通过组织化、全员化、全程化、程序化、常态化的审计工作或业务研究,以区别过去相对自在自为地对审计工作或业务的研究。文章进一步丰富了研究型审计的内涵和实现路径。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任书坤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正处在逐步完善过程中,这既给社保审计提出监督与保障民生政策落实、资金安全有效运行的高要求,同时也提出了深入分析和反映体制、机制层面存在的问题,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晏维龙 庄尚文
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在新发展阶段,国家审计聚焦主责主业,既需要发挥查错纠弊的批判性功能,更需要全面深入揭示问题产生的体制机制原因,推动相关规定的优化乃至制度的改进。开展研究型审计不是简单机械式地对照相关规定去查找和提出问题,而是深入研究党和国家重大政策方针出台的背景、战略意图和改革目标,更加关注审计对象的历史沿革、发展状况、所处环境、同类主体情况等,注重总结提炼、本质揭示、总体把握、发展应变和价值升华,适应了新时代国家治理对国家审计需要,通过信息保障和知识积累机制、结果公开和信任增进机制、共性判断和制度改进机制,不断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建议审计机关将研究型审计的新理念和新模式贯穿审前、审中和审后阶段,不断提升审计的效率性和效果性;建议审计教学科研机构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面向研究型审计的需要大力建设审计智库。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冯弋洋 宋夏云 杨丽霞
研究型审计以审计资源的最佳配置为目的,主要以问题探究为导向,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对审计全过程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旨在提高审计计划管理的效率与效果,进而推进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预算执行审计作为国家经济监督重要手段,有利于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本文将研究型审计模式和预算执行审计相结合,对研究型审计模式的概念、技术特征和预算执行审计的目标、内容进行讨论,并提出了研究型审计模式在预算执行审计中具体的运作流程和应用保障。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宋夏云 许多多
在全面注册制背景下,上市公司鱼龙混杂,部分上市公司会通过财务舞弊来达到编制虚假财务数据或侵占资产等非法目的,尤其是关联方交易财务舞弊具有难以发现且风险较高的特点。研究型审计模式具有以审计事项的特征分析为起点,以提高审计效率为导向等技术特征,能够通过宏观视角较好发现潜在关联方交易财务舞弊,发挥审计动态监管和分析预警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型审计模式的技术特征,阐述了研究型审计模式在关联方交易审计中的运作流程及实施保障,以期为审计人员提供一种更好发现关联方交易财务舞弊的新路径。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刘娜娜 刘仑
本文结合担保业务工作特点,从审计的理念思路、组织方式、审计重点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探索形成以研究型审计为抓手,创新数字化审计模式,构建“四库”的审计思路,以期为担保行业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农业信贷担保 研究型审计 内部审计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侯金平
研究型审计是新时代对审计工作的新要求、新使命,是实现审计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当下审计理论和实务界探讨的热点话题,但相关探讨主要集中在国家审计层面,在内部审计领域鲜有提及。文章按照研究型审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顺序,首先通过文献回顾总结提炼出研究型审计的内涵与特征,从内部审计开展研究的现状分析研究型审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其次,在阐述内部审计开展研究的逻辑机理基础上,以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为例,从审前、审中和审后三个阶段探讨研究型审计的实践应用路径。最后针对现阶段的难点问题,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对策建议,力图抛砖引玉,以期为内部审计领域推进研究型审计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进而服务组织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静 秦心恬
在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的基础上,开展研究型审计是推动审计工作转型的重要途径。实务中开展研究型审计要求审计人员转变审计思维,将“研究”融入审计全过程。通过深化现有研究型审计理论研究,从思维层次与范围两个维度重构研究型审计思维体系:在微观层面运用逻辑性思维解决具体审计问题,揭示风险隐患,运用大数据思维拓展研究型审计技术方法;在中观层面运用系统性思维满足研究型审计的结构化特征与全覆盖需求;在宏观层面运用宏观性思维升华研究型审计成果。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许斌
通过开展研究型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有效评价绩效指标实现情况,为组织提供更加客观、权威的评估结果。本文探索通过用户画像技术开展研究型审计,让审计人员更全面地了解审计对象行为特征,为组织决策提供专业支持,并以高等学校内部审计为研究对象,结合其主要办学指标,构建高校内部审计对象画像标签体系,拓展研究型审计实施方式,更好地推动实现内部审计增值。
关键词:
画像技术 高校 标签体系 内部审计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静 秦心恬
在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的基础上,开展研究型审计是推动审计工作转型的重要途径。实务中开展研究型审计要求审计人员转变审计思维,将“研究”融入审计全过程。通过深化现有研究型审计理论研究,从思维层次与范围两个维度重构研究型审计思维体系:在微观层面运用逻辑性思维解决具体审计问题,揭示风险隐患,运用大数据思维拓展研究型审计技术方法;在中观层面运用系统性思维满足研究型审计的结构化特征与全覆盖需求;在宏观层面运用宏观性思维升华研究型审计成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