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35)
- 2023(12268)
- 2022(10643)
- 2021(10408)
- 2020(8292)
- 2019(19504)
- 2018(19433)
- 2017(36629)
- 2016(20538)
- 2015(23409)
- 2014(23459)
- 2013(22500)
- 2012(20305)
- 2011(18149)
- 2010(18252)
- 2009(16192)
- 2008(15426)
- 2007(13309)
- 2006(11384)
- 2005(9721)
- 学科
- 济(74944)
- 经济(74863)
- 管理(54946)
- 业(50016)
- 企(42324)
- 企业(42324)
- 方法(38208)
- 数学(33577)
- 数学方法(32989)
- 中国(20281)
- 农(19714)
- 业经(16790)
- 财(16601)
- 理论(16553)
- 学(16459)
- 地方(15191)
- 教育(14764)
- 农业(13354)
- 和(12566)
- 贸(12131)
- 贸易(12122)
- 技术(11984)
- 环境(11868)
- 易(11750)
- 制(11572)
- 教学(11504)
- 务(10770)
- 财务(10702)
- 财务管理(10685)
- 划(10597)
- 机构
- 大学(277613)
- 学院(275378)
- 管理(109739)
- 济(98918)
- 经济(96481)
- 理学(96162)
- 理学院(95056)
- 管理学(92928)
- 管理学院(92434)
- 研究(87415)
- 中国(61423)
- 京(58888)
- 科学(56704)
- 财(43602)
- 所(42805)
- 业大(41871)
- 农(41308)
- 范(40603)
- 师范(40261)
- 中心(39618)
- 研究所(39405)
- 江(39382)
- 北京(37366)
- 财经(35784)
- 州(33013)
- 经(32569)
- 技术(32407)
- 师范大学(32385)
- 院(32192)
- 农业(32166)
- 基金
- 项目(195457)
- 科学(152886)
- 研究(146640)
- 基金(137838)
- 家(119060)
- 国家(117984)
- 科学基金(101678)
- 社会(88148)
- 社会科(83330)
- 社会科学(83307)
- 省(78754)
- 基金项目(73207)
- 教育(71184)
- 自然(66424)
- 划(66095)
- 自然科(64869)
- 自然科学(64859)
- 自然科学基金(63597)
- 编号(62297)
- 资助(57211)
- 成果(51123)
- 课题(44094)
- 重点(43838)
- 部(42463)
- 发(41109)
- 创(40984)
- 项目编号(38505)
- 大学(38469)
- 创新(37817)
- 科研(36994)
- 期刊
- 济(103628)
- 经济(103628)
- 研究(80519)
- 中国(53786)
- 教育(49241)
- 学报(43474)
- 管理(39420)
- 科学(39034)
- 农(37700)
- 大学(33979)
- 财(31217)
- 学学(30469)
- 技术(27599)
- 农业(27068)
- 融(18505)
- 金融(18505)
- 业经(17866)
- 图书(17646)
- 经济研究(16203)
- 财经(16149)
- 科技(14205)
- 业(13611)
- 经(13609)
- 理论(13473)
- 问题(13264)
- 职业(13225)
- 技术经济(12867)
- 实践(12698)
- 践(12698)
- 版(12535)
共检索到3911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左崇良
通识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和课程实施模式的结合体。我国研究型大学移植了美国通识教育理念,但在通识课程实践中却存在四大误区:通识课程目标不明,课程内容杂乱,课程实施不力,评价标准缺失。与此相对应,走出困境也有四条路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砚清
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体现出"全人"发展的教育理念,有着各具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模式,其强调的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人文和科学课程的有机融合、课程的国际性和跨学科性的提倡,对我国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
美国研究型大学 通识教育 课程设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崔乃文
现行中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改革的路径选择深受美国模式的影响,其表现是以经典文本教育作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共识,以文理学院和书院作为通识教育的组织与制度支持。然而,经典文本教育与专业教育经由长期实践所形成的认知和思维相冲突;文理学院要么被同化为精英专业学院,要么无法获得大学组织的制度环境支持;书院制改革则其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造成这些困境的原因在于通识教育改革的路径选择与制度化的本土大学体系相冲突,应在专业教育的框架内探寻二者的契合机制,从而形成通识教育的中国模式。
关键词:
通识教育 制度移植 教育模式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赵蒙成
研究型课程是近来出现的一种新的课程形式 ,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 ,价值取向、开发主体、设计、实施、评价等均与现在的课程有本质区别 ,与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等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研究型课程是课程改革新的增长点 ,尽管在理论和实践中都面临不少困难 ,但必将对我国的课程改革以至教育改革产生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
研究型课程 理论 实践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孔令帅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研究型大学进行了较大规模的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改革是在特定背景下进行的。尽管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同时,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也有着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美国研究型大学 通识教育课程 趋势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恒亮
通识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于上个世纪的40年代才开始引入我国,通识教育的作用一直受到高校的重视。随着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过于精细的专业划分已经打破了知识的完整性,导致大学生知识面的狭窄,以至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变革。当前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尽管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也面临不少困境,这需要教师通过不
关键词:
通识教育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庞国斌
我国大学通识课程建设,长期以来深受美国通识教育发展思想的影响。由于中美教育发展之间的不同与差异,我国当前通识课程建设正在面临着很多误区:自身特色不鲜明,盲目模仿痕迹突出;与通识课程相应的政策和制度保障不力;通识课程的目标尚有待完善;对通识课程中的核心课程重视程度和开发不够。我国当下对通识教育本真涵义的体认尚需进一步加强。有鉴于此,我国通识课程建设的整体思路亟需全面转换和科学确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通识课程 误区 藩篱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大学本科通识教育实践研究”是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陈向明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该课题以北京大学元培计划作为案例,在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探讨“如何在我国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中实施通识教育”的问题。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家勇 朱玉华
大阪大学以"本土生长,全球成长"为主导性教育理念,专门设置大学教育实践中心作为通识教育实施机构,为全校本科生提供为期一年半的通识教育。大阪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内容包括教养教育、言语信息教育、基础研讨课和健康运动教育四部分。大阪大学通识教育任课教师来自全校所有学部,重视师生之间的实质性对话,兼取传统和现代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着重培育学生准确的社会判断力、自由的想象力、立体的网络构筑力及同异文化背景者沟通交流的能力。
关键词:
大阪大学 通识教育 实践模式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于帅
开展研究型审计对基层央行发挥金融管理服务职责具有积极意义。以调查研究的思路和视角开展研究型审计,提出有价值的审计成果,促进被审计单位健康发展,与央行履职价值逻辑高度契合。本文从审计项目、信息化、审计队伍、机制等方面入手,运用态势分析法,分析列举基层央行内审条线的主要内外部优势及劣势,针对性提出基层央行研究型审计实践发展的基本路径。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根顺 王辉
研究型大学具有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的独特优势和便利条件,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是研究型大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客观要求。要进一步提高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坚持精英教育理念不动摇、完善招生制度、改革教学计划、全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努力实现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有效互动、推行"2+1+2"+"X"本—硕—博连读的新型培养模式等。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本科生科研能力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吴易林 吕林海
新自由主义价值正确对自由教育价值自觉的弥补,是美国大学通识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在全球化时代的变革趋向,指引其人才培养目标由“服务美国”向“以服务美国为基础制胜全球竞争”拓展,亦领航着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通识课程的知识组织框架与学习途径朝向整合式、具身化发展。即通过增值学生的人力资本、向学生传递国家价值和强化学生全球化意识,从而触发、促成学生的即时性思考与结构性反思,将塑造全球能力融入通识教育之中。这得益于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对全球化时代美国大学通识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变革及其培养目标拓展的把握,其内在逻辑是两校对“本土”与“全球”关系的妥善处理,及对美国国情、国家发展战略和学生学情特点之关系的积极协调。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蒲波 邱延峻 许军华
大学实行通识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通过文献回顾和分析,阐述行业特色型大学的概念及特征:依附行业发展,凸显行业学科,拥有行业教师,培养行业人才;剖析行业特色型大学开展通识教育的困境:通识教育理念模糊,通识课程教师缺乏,学科结构布局失衡,学生基础知识单一;并提出行业特色型大学开展通识教育的出路:树立校本的通识教育理念,加强通识课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注重拓宽学生的基础知识。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许祥云 张茜
美国研究型大学素来重视对本科生发现问题能力、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理论写作能力、跨学科能力和数据能力等科研核心能力的培养,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化培育与发展路径。其集中体现为融入研究元素的课程设置、贯穿全程的个性化指导、弹性多元的科研活动选择空间、追求卓越的本科生科研管理机制、多方合力的科研资源支持等多个方面。这些实践经验对我国本科生科研能力培育机制的改革完善以及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