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00)
- 2023(12772)
- 2022(11150)
- 2021(10699)
- 2020(9022)
- 2019(20659)
- 2018(20685)
- 2017(39163)
- 2016(21485)
- 2015(24460)
- 2014(23883)
- 2013(23073)
- 2012(21030)
- 2011(18837)
- 2010(18964)
- 2009(17249)
- 2008(16541)
- 2007(14459)
- 2006(12420)
- 2005(10673)
- 学科
- 济(81666)
- 经济(81589)
- 管理(64503)
- 业(61436)
- 企(53089)
- 企业(53089)
- 方法(40488)
- 数学(35152)
- 数学方法(34601)
- 中国(22907)
- 技术(20346)
- 农(20302)
- 财(18854)
- 业经(18536)
- 学(17710)
- 理论(16387)
- 地方(16276)
- 教育(14011)
- 农业(13857)
- 贸(13632)
- 贸易(13623)
- 和(13553)
- 技术管理(13417)
- 制(13228)
- 易(13214)
- 环境(12356)
- 务(12136)
- 财务(12068)
- 财务管理(12049)
- 划(12026)
- 机构
- 大学(295544)
- 学院(290732)
- 管理(120292)
- 济(110868)
- 经济(108336)
- 理学(105243)
- 理学院(104087)
- 管理学(101954)
- 管理学院(101423)
- 研究(94413)
- 中国(68002)
- 京(63048)
- 科学(60141)
- 财(48646)
- 所(46132)
- 业大(44014)
- 农(43742)
- 中心(42460)
- 研究所(42263)
- 江(41443)
- 范(40140)
- 北京(40100)
- 师范(39822)
- 财经(39533)
- 经(36038)
- 院(34874)
- 州(34319)
- 农业(34073)
- 师范大学(32062)
- 经济学(31902)
- 基金
- 项目(205353)
- 科学(162493)
- 研究(151781)
- 基金(147595)
- 家(127902)
- 国家(126806)
- 科学基金(110093)
- 社会(94057)
- 社会科(89075)
- 社会科学(89051)
- 省(82182)
- 基金项目(78582)
- 自然(72282)
- 教育(71065)
- 自然科(70689)
- 自然科学(70676)
- 自然科学基金(69369)
- 划(68735)
- 编号(62050)
- 资助(60723)
- 成果(50369)
- 创(46757)
- 重点(45604)
- 部(44562)
- 课题(43261)
- 发(43180)
- 创新(42797)
- 大学(39808)
- 项目编号(38992)
- 科研(38883)
- 期刊
- 济(116240)
- 经济(116240)
- 研究(86697)
- 中国(58821)
- 管理(45400)
- 学报(45311)
- 教育(43857)
- 科学(42297)
- 农(38822)
- 财(35389)
- 大学(35235)
- 学学(31786)
- 农业(27727)
- 技术(27487)
- 融(21285)
- 金融(21285)
- 业经(19401)
- 经济研究(18623)
- 科技(18416)
- 财经(18293)
- 图书(18037)
- 技术经济(15610)
- 经(15514)
- 业(15113)
- 问题(14507)
- 理论(14379)
- 实践(13398)
- 践(13398)
- 策(13220)
- 统计(13105)
共检索到4213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贤金
日前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是我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基础所在,也是科技创新人才的摇篮。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对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也为研究型大学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确立了新的坐标定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龚克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第1期撰文指出,研究型大学的科技创新要突破如下边界:(1)教学和研究的边界。教学比较强调面向理论,强调理论的系统性,传授知识的成熟性和稳定性:研究往往是面向问题的,是不成熟的,问题的解决是不预知的。这就造成了教学与研究在方法上、理念上的一系列不同.要突破这样的边界,从研究的角度来讲,应该更强调它对基础原理的阐明。通过研究和问题的解决过程,加深学生对于基本原理的理解,是"穷究学理"式的研究。还应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焦磊 谢安邦
重视跨学科研究已成为世界知名研究型大学的共性特质。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跨学科研究活动发端较早,但其发展进程中受到了传统院系组织架构的阻碍。为突破发展壁垒,美国研究型大学以解决复杂性问题为逻辑起点,创新性地构建了"托管式""独立建制式""矩阵式""学院内嵌式"和"无学科边界式"五种跨学科学术组织形态。这种跨学科组织的构建思想和实践经验值得我国研究型大学借鉴。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围绕科技创新是研究型大学的生命线,论述了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大学科技园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与环境支撑等四个问题。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研究型大学 生命线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苏洋 赵文华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有科技创新中心作为策源地和发动机,研究型大学对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具有支撑和引领作用。本文重点阐述了纽约市研究型大学服务纽约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发展路径。纽约市依托研究型大学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研究型大学更好地服务我国城市和区域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纽约市 科技创新中心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顾秉林
各国研究型大学虽各具特色,但创新是研究型大学共同具备的普遍特征。在我国高等教育的重大转变期,我国的研究型大学惟有立足国情,勇于创新,才能开创发展的新局面。结合清华大学的实际,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努力方向和基本措施。
关键词:
创新 发展 研究型大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姜澄宇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所引发的重大创新导致全球的生产力发生了根本变革,从而使得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现在,全球86%的研发投入、90%以上的发明专利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这些国家及其跨国公司凭借科技优势和建立在科技优势基础上的国际规则牢牢把持着国际产业分工的主动权。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决定国家间科技乃至经济竞争成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江莹,龚岚
本文分析了研究型大学和知识创新的含义,论述了研究型大学在知识创新中的源头作用,并探讨了其成因,以期研究型大学在知识创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知识创新 源头作用 优势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梁彤 李驹
基础研究是一切科学活动的基础,是实现由科学发现到科学技术发明转化的最重要环节,也是实现由科学技术到生产力转化的基础。与世界各国不同的是,美国的基础研究主要由其研究型大学来承担,并取得丰硕成果。本文力图以历史发展的眼光对基础研究在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予以考察。
关键词:
美国 研究型大学 基础研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沁平
自主创新能力三大要素:创新人才、创新体系、创新文化新学科形成的两种方式:分解派生和会聚融合学科会聚型科技平台的管理要有利于发挥四种聚合力量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文化环境尤其重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万钢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毅,吴贵生
通过技术集成合理而有效地利用已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并在技术集成的基础上创新,是我国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提出以技术集成为基础的构架创新框架,然后分别对杭州锅炉厂和华北制药进行案例研究,最后提出一些管理建议。
关键词:
技术集成 构架创新 集成创新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吴雪萍 袁李兰
创新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美国研究型大学以丰富的跨学科课程为基础,以"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为保障,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搭建创新学习平台并完善激励机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借鉴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经验,我国研究型大学可从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探索产学研融合培养模式,深入开展创业教育,搭建良好学习平台四个方面不断创新研究生培养机制。
关键词:
美国研究型大学 研究生 创新人才培养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祖超 王甲旬
美国研究型大学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积累的经验主要有:注重教育衔接、加强文理渗透、重视教学创新、优化育人环境、拓宽培养途径、完善激励机制等。其主要特色为:秉承"有益于组织和个人"的教育理念、创建"各具特色"的多种培养模式、培育"实现个人价值"的创新文化、坚持制度创新和"与时俱进"的改革等。我国可借鉴美国的经验,在制度创新、培养途径、特色模式、育人环境等方面改进和加强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科技创新人才 培养研究型大学 美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