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47)
- 2023(13567)
- 2022(12011)
- 2021(11521)
- 2020(9561)
- 2019(22289)
- 2018(22331)
- 2017(41750)
- 2016(23098)
- 2015(26270)
- 2014(26620)
- 2013(25708)
- 2012(23345)
- 2011(20891)
- 2010(21188)
- 2009(19267)
- 2008(18488)
- 2007(16456)
- 2006(14284)
- 2005(12444)
- 学科
- 济(84685)
- 经济(84593)
- 管理(70930)
- 业(65389)
- 企(56940)
- 企业(56940)
- 方法(41764)
- 数学(35685)
- 数学方法(35085)
- 中国(24121)
- 农(21494)
- 财(21106)
- 技术(20264)
- 学(19692)
- 业经(19660)
- 理论(18923)
- 地方(17234)
- 教育(15731)
- 制(14932)
- 和(14931)
- 农业(14519)
- 务(13998)
- 财务(13919)
- 财务管理(13885)
- 贸(13809)
- 贸易(13795)
- 环境(13642)
- 易(13352)
- 技术管理(13259)
- 企业财务(13110)
- 机构
- 大学(319717)
- 学院(317071)
- 管理(127889)
- 济(115263)
- 经济(112330)
- 理学(110932)
- 理学院(109680)
- 管理学(107299)
- 管理学院(106716)
- 研究(99042)
- 中国(73108)
- 京(68673)
- 科学(64495)
- 财(53026)
- 所(48766)
- 江(47452)
- 业大(47310)
- 农(46453)
- 中心(45858)
- 范(44720)
- 研究所(44381)
- 师范(44314)
- 北京(43659)
- 财经(42581)
- 州(39323)
- 经(38540)
- 技术(36650)
- 院(36463)
- 农业(36150)
- 师范大学(35327)
- 基金
- 项目(217665)
- 科学(170869)
- 研究(162052)
- 基金(154218)
- 家(133090)
- 国家(131902)
- 科学基金(114339)
- 社会(98202)
- 社会科(92866)
- 社会科学(92841)
- 省(88162)
- 基金项目(82103)
- 教育(77209)
- 自然(75348)
- 自然科(73615)
- 自然科学(73603)
- 划(73382)
- 自然科学基金(72229)
- 编号(68176)
- 资助(63906)
- 成果(55911)
- 创(48576)
- 重点(48413)
- 课题(47832)
- 部(46671)
- 发(45514)
- 创新(44498)
- 项目编号(42574)
- 大学(42423)
- 科研(41165)
- 期刊
- 济(125623)
- 经济(125623)
- 研究(93706)
- 中国(65708)
- 教育(50983)
- 学报(49089)
- 管理(48330)
- 科学(44743)
- 农(41445)
- 财(40526)
- 大学(38106)
- 学学(34161)
- 技术(31829)
- 农业(29295)
- 融(23315)
- 金融(23315)
- 图书(21886)
- 业经(21712)
- 财经(19501)
- 经济研究(19115)
- 科技(18161)
- 经(16551)
- 技术经济(16363)
- 理论(15700)
- 问题(15613)
- 业(15429)
- 实践(14754)
- 践(14754)
- 书馆(14728)
- 图书馆(14728)
共检索到4640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况立艳
对于一个创新系统来说 ,激励原始创新 ,提供创新条件 ,培育创新人力资源 ,传播创新知识成果是最主要的创新要素 ,而研究型大学之所以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科学创新的主体正是因为它是一个最能涵盖这几个因素的系统。本文从系统的观点来剖析研究型大学的科学创新 ,并试图构建一个合理高效的研究型大学科学创新系统的范式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科学创新系统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欧进萍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研究型大学的社会角色、责任与使命,正确处理好大学、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短期任务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对促进我国大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始从注重规模和数量向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发展模式转变,正在从高等教育大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焦磊 谢安邦
重视跨学科研究已成为世界知名研究型大学的共性特质。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跨学科研究活动发端较早,但其发展进程中受到了传统院系组织架构的阻碍。为突破发展壁垒,美国研究型大学以解决复杂性问题为逻辑起点,创新性地构建了"托管式""独立建制式""矩阵式""学院内嵌式"和"无学科边界式"五种跨学科学术组织形态。这种跨学科组织的构建思想和实践经验值得我国研究型大学借鉴。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志强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作为学术权力领域的重要参与者,研究型大学内部的知识生产与外部系统间的知识流动过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模式2"、"学术资本主义"、"国家创新系统"等概念框架的出现纷纷解释了研究型大学的知识生产与更加跨学科、多元化、网络化的创新系统之间的关系。美国研究型大学所具有的开放性与竞争性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与其他主体之间的知识流动,在专利申请、技术转移、合作研究等过程中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外溢、扩散等现象,不仅对研究型大学的创新绩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体现了研究型大学内部知识生产变革的轨迹。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董金华 刘凡丰
本文简要分析了高校跨学科研究的动力和阻力,然后讨论国内外大学在开展跨学科研究时的若干组织策略,如设立学校层面的跨学科办公室、采取矩阵式的组织结构、采取处延式发展策略。笔者建议,各方要允许"小"科学的存在,大学要努力创造促进学者交流的物质条件,以及优先发展跨学科的研究生教育项目。
关键词:
跨学科研究 组织策略 研究中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议政,吴贵生
自我国引入国家创新系统(Nationalinnovationsystem下称“NIS”)的概念以来,国内对其研究虽注入了极大的热情,但整体来说,我国对NIS的研究基本还处于概念介绍阶段,而对国家创新系统的概念、包含的内容和边界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论。本...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陈新艳
从合作关系建立、用户信息环境构建、信息素养联合培养、嵌入式学科情报研究等四个方面探讨了研究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创新个性化服务的途径,提出了通过优化学科馆员工作团队和分工协作机制深化学科馆员服务工作的思路。
关键词:
学科馆员 个性化服务 研究型大学图书馆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惠琴 彭方雁
首先阐述了学科团队、集群创新等概念;其次,根据研究型大学的特征与内涵,从资源集中、学科综合、职能多样、文化宽松等方面分析了学科团队集群创新的优势;最后,从发展规划、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环境氛围等角度提出了学科团队向集群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学科团队 集群创新 研究型大学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仁真 陈学敏
作者分析了研究型大学的特点,认为研究型大学都持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追求真理,学术至上;学术自由,高度自治;以人为本,尊重师生;注重研究生教育和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凸显大学个性,注重办学特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江育恒 赵文华
大学与城市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议题。近年来,美国西雅图市通过实施创新政策和人才政策,发挥产业集群效应,促进清洁能源产业发展,逐渐成为新兴的综合性科技创新中心。作为西雅图创新网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华盛顿大学凭借自身优势学科和科技实力,培育创新文化,积极推动协同创新,极大地推动了西雅图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其成功经验值得我国研究型大学借鉴。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创新型城市 创新网络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易勇
利用ESI数据库,运用科学计量学中能量评估技术对我国"985工程"中37所大学的科研能量及效率进行评估,得出三个结论:一是"985工程"大学的科研能量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二是"985工程"大学之间科研能量和效率存在着较大差异;三是科研能量与科研效率之间存在着强相关关系,我国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有质量的增长战略。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龚克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第1期撰文指出,研究型大学的科技创新要突破如下边界:(1)教学和研究的边界。教学比较强调面向理论,强调理论的系统性,传授知识的成熟性和稳定性:研究往往是面向问题的,是不成熟的,问题的解决是不预知的。这就造成了教学与研究在方法上、理念上的一系列不同.要突破这样的边界,从研究的角度来讲,应该更强调它对基础原理的阐明。通过研究和问题的解决过程,加深学生对于基本原理的理解,是"穷究学理"式的研究。还应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沁平
自主创新能力三大要素:创新人才、创新体系、创新文化新学科形成的两种方式:分解派生和会聚融合学科会聚型科技平台的管理要有利于发挥四种聚合力量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文化环境尤其重要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向兴华 杜娟
指出如何更好地提升师资队伍的水平和充分发挥师资队伍的作用是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认为创新基层学术组织形式,以杰出领军人物为核心,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以博士、硕士研究生为生力军,构建和加强一流创新团队建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系统分析了一流创新团队的内涵、特征和建设原则,进而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建设一流创新团队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
学科建设 研究型大学 一流创新团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