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73)
2023(18009)
2022(15376)
2021(14506)
2020(12045)
2019(27996)
2018(28127)
2017(53139)
2016(29448)
2015(33332)
2014(33629)
2013(32651)
2012(29890)
2011(27261)
2010(27818)
2009(25652)
2008(25254)
2007(22404)
2006(20149)
2005(18353)
作者
(84166)
(70069)
(69630)
(66234)
(44740)
(33524)
(31639)
(27233)
(26739)
(25246)
(23855)
(23815)
(22522)
(22435)
(21763)
(21435)
(20721)
(20614)
(20078)
(20035)
(17823)
(17344)
(17000)
(16020)
(15755)
(15701)
(15653)
(15637)
(14216)
(13789)
学科
(118800)
经济(118650)
管理(84989)
(79407)
(66685)
企业(66685)
方法(49551)
数学(42427)
数学方法(41681)
中国(35379)
(32111)
(29335)
业经(28543)
地方(27380)
(26785)
(25040)
理论(21889)
农业(21230)
(20192)
银行(20147)
(19771)
贸易(19754)
技术(19510)
(19354)
(19341)
金融(19337)
(19112)
(19090)
(18659)
环境(18318)
机构
大学(415966)
学院(412218)
(162141)
管理(159316)
经济(158379)
研究(142331)
理学(136308)
理学院(134716)
管理学(132032)
管理学院(131277)
中国(106600)
(90737)
科学(87294)
(77721)
(72061)
(66633)
研究所(64965)
中心(63714)
(63338)
业大(60214)
财经(60117)
北京(58280)
(58163)
师范(57648)
(54402)
农业(51578)
(51474)
(51205)
经济学(47888)
师范大学(46405)
基金
项目(272074)
科学(213883)
研究(202735)
基金(194326)
(168618)
国家(167151)
科学基金(143407)
社会(125758)
社会科(119110)
社会科学(119078)
(107771)
基金项目(101747)
教育(95480)
自然(92092)
(90497)
自然科(89962)
自然科学(89943)
自然科学基金(88267)
编号(84237)
资助(80836)
成果(70679)
重点(61288)
(60358)
(59731)
课题(59710)
(56806)
创新(52832)
大学(51886)
项目编号(51686)
教育部(51456)
期刊
(187103)
经济(187103)
研究(130316)
中国(91907)
学报(63930)
教育(62560)
管理(62067)
(61908)
(59421)
科学(58783)
大学(49951)
学学(45444)
农业(42665)
技术(38739)
(38494)
金融(38494)
业经(30950)
财经(29587)
经济研究(29327)
(25335)
图书(24255)
问题(23742)
(22444)
技术经济(20189)
科技(20173)
理论(19896)
(18866)
现代(18456)
统计(18257)
实践(18061)
共检索到6359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马万华  
在关于研究型大学建设的研究中,人们更多把目光集中在政府的科技政策、经费投入、办学自主权、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这些因素对研究型大学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大学知识生产模式的变化、专业应用学科的生成和学术研究的多元发展机制。研究型大学之所以能够常盛不衰,与其知识生产和学科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总是能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捕捉到新的知识增长点,从而把握学术发展前沿,引领社会发展。本文试图从知识生产模式和学术发展机制上探讨研究型大学既能灵活多样又保持自身学术传统的原因。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郑晓齐  王绽蕊  
基层学术组织是大学这一组织履行其学术职能的核心,是大学各项学术管理制度的最终落脚点,是大学的基本组成单位。目前,形式多样是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首要特征。学系、研究所代替教研室成为我国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主体,国家实验室、科技创新平台、创新团队等新型基层学术组织形式不断涌现,教研室进一步瓦解,一些尚存的教研室也大都风光不再,行政职能大大萎缩。加强与政府、产业部门的合作,致力于基层学术组织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创新,建立更为开放、灵活的基层学术组织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成为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改革的重要方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冒荣  赵群  
科学研究被引入大学的第一次学术革命 ,造就了研究型大学。此后科学研究这一大学(主要是研究型大学 )的社会职能逐步走向职业化和专业化 ,从“小科学”步入“大科学” ,研究型大学也由此在今天成为新知识与新经济的策源地 ,以致人们提出大学正经历着把经济发展也引为学术使命的第二次学术革命。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朱冰莹  董维春  
大学的知识生产受学术逻辑与市场逻辑的影响,分别要求以学术为本与适应社会需要。随着大学内外部制度环境变化,知识生产的契约关系及大学学术观内涵的改变,使大学知识生产传统的学术逻辑亦发生改变,变化后的学术逻辑与市场逻辑既有二元对立也有交叉融合,且二者在持续的交互作用中实现大学知识生产模式变革的逻辑平衡。要在回应学术逻辑的基础上兼顾市场逻辑,"学术性企业"将成为除传统大学类型之外大学发展的新向度;形成连续一体化的多维度制度安排,大学将与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等主体构成"四重螺旋"创新体系的知识生产新范式。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耿益群  
学术职业在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历程中处于核心地位,也受到研究型大学各种院校制度的影响与制约。学术职业的内涵随着研究型大学职能的演变而变化,研究型大学在对学术职业人员的学术职责进行规范的同时也赋予其一定的学术权利。研究型大学中特有的关于学术职业人员的职责和权利的制度,以及保证学术职业人员学术自治的一些院校制度等对学术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志玲  
伴随经济全球化、知识社会、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学术商业化的快速传播,知识生产模式开始转变,成为影响研究型大学优势学科建设的重要动力。新知识模式在应用语境、跨学科、非线性和网络式方面的多重变化,引发了英美等国外研究型大学学科培育模式的一系列变革。相比较而言,对于仍然是以传统单一学科模式为主导的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来说,这种以跨学科和以问题为中心的新模式,正深刻影响着我国优势学科培育的价值取向、理论系统、组织建制和质量评价。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郑晓齐  王绽蕊  
美国研究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是以学科为基础的独立的、自主的学术组织。其组织规模主要根据教学科研任务的需要来决定。其内部管理以教授统治为主,采取的是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机制。总结和归纳美国研究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现状与改革动向,对于探讨我国研究型大学未来的改革重点与方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沈晓雨  
研究型大学教师由于持续的教学与科研冲突,教学发展面临有效性与合法性双重困境。在此背景下,美国研究型大学打破教与学的二元对立,实现从传授范式到学习范式的教学变革,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理念。在教师教学发展目标与内容维度,美国研究型大学将教师教学发展和学生学习发展相结合,帮助教师掌握校本化的课程设计能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能力以及前沿的教学技术。在教师教学发展方式维度,以非正式发展项目作为正式项目的补充,通过融入数字化与信息技术、建设教师—学生学习共同体,助推教师发展关键教学技能。为保证教师教学发展有效性,美国研究型大学引入教学发展项目评估,以学生学习效果作为主要评估工具,为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不断注入活力。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险峰  
以政府规制为主要特征的产业节能管理模式经历了计划管理、立法管理和综合管理三个发展阶段,促进了产业部门节能目标的实现,也面临着节能效率与经济效率难以同时提升的效率困境。政府规制模式中存在的管理目标冲突、管理行为冲突和政策工具冲突是产生效率困境的重要原因。多元治理模式以管理主体多元化、管理机制多维化、管理工具多样化和节能行为内生化为基本特征,是降低政府规制模式管理冲突风险和实现节能与经济双效率提升的创新型制度安排。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海宁  李湘健  
教学研究型大学既承担着本科教学的重要任务,又要开展一定的科学研究活动。通过分析教学研究型大学实践教学的特点,探讨对教学研究型大学实践教学的多元化模式的建构问题。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陆正飞  
什么是会计学术研究?什么是会计学术期刊?会计学术研究和学术期刊在推动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这些在我国近十年间似乎已成为颇有争议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方面的争议?笔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蔚  周杰  段远源  
随着研究型大学教学体系的建立,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发生了新的变化,建立符合研究型教育理念的教学评估运行机制,才能进一步推动教学质量提高。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清华大学在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中的思考和实践,通过对研究型大学教学质量标准的深入分析,建立了适应研究型大学教学特点的学生评教体系,以及多模式、个性化教学评估系统,以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推动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志强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作为学术权力领域的重要参与者,研究型大学内部的知识生产与外部系统间的知识流动过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模式2"、"学术资本主义"、"国家创新系统"等概念框架的出现纷纷解释了研究型大学的知识生产与更加跨学科、多元化、网络化的创新系统之间的关系。美国研究型大学所具有的开放性与竞争性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与其他主体之间的知识流动,在专利申请、技术转移、合作研究等过程中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外溢、扩散等现象,不仅对研究型大学的创新绩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体现了研究型大学内部知识生产变革的轨迹。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宝存  张金明  
知识生产模式和以高深知识生产与应用为核心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着密切联系。以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为分析视角探索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发展与变革,由此发现知识生产模式1背景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以研究者为核心培养目标,培养过程以制度化学科为中心,培养主体仅限于大学内部,学术共同体决定培养质量标准。知识生产模式由模式1向模式2的转变引发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变革,研究生培养目标强调应用属性,培养过程中跨学科特点突出,多部门协同培养研究生,利益相关者参与制定培养质量标准。知识生产模式3的出现再次引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变革:研究生培养目标走向多元化;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渗透超学科教育理念;不同培养主体间注重合作与交流;公民社会参与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俞蕖  刘波  
研究型大学是在现代科学研究组织化的过程中崛起的,组织制度是其组织化的主要体现。不同国家的研究型大学的组织制度存在差异,以德国和美国为典型代表,从19世纪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到20世纪美国成为新的科学中心,大学的组织制度差异对科学中心的转移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型大学的学术岗位制度是其组织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重点分析了德国和美国两种不同的学术岗位制度,从制度移植和理念变革等方面对研究型大学学术岗位制度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进而为国内高校的学术岗位制度改革提供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