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76)
- 2023(18677)
- 2022(16335)
- 2021(15413)
- 2020(13136)
- 2019(30577)
- 2018(30754)
- 2017(57888)
- 2016(31847)
- 2015(36155)
- 2014(36412)
- 2013(35515)
- 2012(32534)
- 2011(29377)
- 2010(29655)
- 2009(27470)
- 2008(27041)
- 2007(23941)
- 2006(20841)
- 2005(18215)
- 学科
- 济(125670)
- 经济(125522)
- 管理(93880)
- 业(89703)
- 企(76111)
- 企业(76111)
- 方法(61000)
- 数学(53081)
- 数学方法(52287)
- 中国(33614)
- 农(33455)
- 财(32658)
- 业经(28088)
- 学(28002)
- 制(24727)
- 地方(24221)
- 技术(23844)
- 理论(23116)
- 农业(22149)
- 贸(21820)
- 贸易(21807)
- 易(21150)
- 务(20042)
- 财务(19950)
- 财务管理(19900)
- 和(19882)
- 银(19335)
- 银行(19277)
- 企业财务(18818)
- 融(18508)
- 机构
- 大学(453936)
- 学院(449513)
- 管理(177515)
- 济(176077)
- 经济(172120)
- 理学(153902)
- 理学院(152176)
- 管理学(149041)
- 研究(149003)
- 管理学院(148226)
- 中国(109519)
- 京(96826)
- 科学(94363)
- 财(80947)
- 所(75106)
- 农(74431)
- 业大(68959)
- 研究所(68642)
- 中心(68102)
- 江(66548)
- 财经(64546)
- 范(61370)
- 北京(61278)
- 师范(60770)
- 经(58571)
- 农业(58421)
- 院(53904)
- 州(53660)
- 经济学(52359)
- 师范大学(48990)
- 基金
- 项目(306661)
- 科学(240683)
- 研究(222565)
- 基金(220733)
- 家(193112)
- 国家(191307)
- 科学基金(164134)
- 社会(138176)
- 社会科(130842)
- 社会科学(130804)
- 省(121354)
- 基金项目(116714)
- 自然(108262)
- 自然科(105782)
- 自然科学(105752)
- 教育(105056)
- 自然科学基金(103827)
- 划(102201)
- 资助(91792)
- 编号(91334)
- 成果(74741)
- 重点(68653)
- 部(67320)
- 创(65524)
- 发(64566)
- 课题(63529)
- 创新(60718)
- 科研(58755)
- 大学(58346)
- 教育部(57669)
- 期刊
- 济(189256)
- 经济(189256)
- 研究(131216)
- 中国(88814)
- 学报(73532)
- 农(66440)
- 科学(66166)
- 管理(65361)
- 财(62751)
- 教育(59785)
- 大学(56246)
- 学学(51705)
- 农业(45728)
- 技术(42270)
- 融(35183)
- 金融(35183)
- 业经(31118)
- 财经(31092)
- 经济研究(30224)
- 经(26595)
- 图书(25511)
- 业(24935)
- 问题(24396)
- 技术经济(23043)
- 科技(22794)
- 统计(22175)
- 版(21710)
- 理论(20967)
- 策(20836)
- 商业(19631)
共检索到6573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志强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作为学术权力领域的重要参与者,研究型大学内部的知识生产与外部系统间的知识流动过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模式2"、"学术资本主义"、"国家创新系统"等概念框架的出现纷纷解释了研究型大学的知识生产与更加跨学科、多元化、网络化的创新系统之间的关系。美国研究型大学所具有的开放性与竞争性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与其他主体之间的知识流动,在专利申请、技术转移、合作研究等过程中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外溢、扩散等现象,不仅对研究型大学的创新绩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体现了研究型大学内部知识生产变革的轨迹。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超 武华维 赵燕清 许海云 方曙
[目的/意义]知识内容扩散强度的研究对于把握知识向技术、产业转化程度,有效推动创新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文章立足于创新过程,明确创新过程的3个创新活动环节,将论文、专利、产品说明书分别作为3个创新环节的知识内容反映载体,同时引入"场论"构建基于创新全过程的知识扩散模型。然后,结合万有引力定律,借鉴引力模型构建知识内容的扩散强度分析模型。最后,以东部地区中成药产业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知识向应用研究扩散的强度高于向产业应用扩散的强度,一方面说明中成药产业技术以科学理论为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也说明中成药技术尚未在产业中得到充分应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赵中建 卓泽林
为进一步深化研究型大学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而推动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2013年7月,在美国140多位研究型大学校长联名推动下,美国商务部发布了《创新与创业型大学》报告,其主要通过促进学生创新和创业、鼓励教师创新和创业、积极支持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校企合作,参与区域与地方经济发展等路径来推动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来实现大学科技与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构建和谐的国家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研究美国研究型大学实施创新创业的多样化路径,对于破解我国大学在协同创新方面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美国 创新创业 路径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龙跃
为探讨知识创新的扩散机理,在Lotka-Volterra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知识创新扩散模型,分别探讨了竞争系数、扩散速度、初始状态等因素对扩散过程的影响作用。数理建模与仿真实验表明:知识创新扩散过程与竞争系数、扩散速度、初始状态等紧密相关,其中竞争系数直接影响知识创新扩散的最终均衡状态,扩散拐点与竞争系数、扩散速度和初始状态都相关,由此,提出了建立用户参与创新机制、多源扩散机制等,以推动知识创新的快速扩散和尽快达到扩散均衡。
关键词:
知识创新 扩散模型 仿真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况立艳
对于一个创新系统来说 ,激励原始创新 ,提供创新条件 ,培育创新人力资源 ,传播创新知识成果是最主要的创新要素 ,而研究型大学之所以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科学创新的主体正是因为它是一个最能涵盖这几个因素的系统。本文从系统的观点来剖析研究型大学的科学创新 ,并试图构建一个合理高效的研究型大学科学创新系统的范式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科学创新系统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程鹏飞 刘新梅
从创新扩散的视角,利用35个国家的互联网数据研究了影响互联网扩散速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上网价格、人口密度及电信设施发展程度会对扩散速度产生显著影响,但城市化水平对互联网扩散速度的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
创新扩散 互联网 国际比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维双 刘涛
对技术创新扩散环境进行了界定和分类,并就环境因素对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技术创新扩散轨迹的不稳定性的结论。在此基础上,从环境因素的影响入手,分别对基本的Bass模型和扩展的Bass模型进行了修正,并对新模型的性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技术创新扩散 扩散环境 扩散模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谢荣见 孙剑平
本文分析了产业集群创新环境与知识链的内涵,在产业集群创新环境下,基于知识获取、知识整合、知识共享、知识应用和创新知识链,研究企业内及企业间知识扩散过程,分析知识扩散程度的影响因素及成本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知识扩散方式,揭示了产业集群创新环境与知识管理理论的相互作用关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志强 卓泽林 姜亚洲
大学在美国国家创新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的基础研究成为创新的源泉,大学内部的知识与技术转移则为创新的生成奠定了基础,大学与产业部门间愈加紧密的合作创新机制则有效地形成了创新网络,耦合了不同性质的创新主体,大学为主的科技园则充分地实现了知识、技术、观念在实践层面的扩散。
关键词:
美国 大学 创新系统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吕春燕 孟浩 何建坤
自主创新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在界定研究型大学及国家自主创新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型大学的实际,分析了研究型大学在国家自主创新体系中成为自主创新的源泉、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供集成创新成果等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自主创新 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强 李仕明 杨鸿谟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黄玮强 庄新田 姚爽
创新合作网络是产业集群内部主体为适应创新复杂性的一种自组织涌现,创新合作网络结构决定了网络功能并进而影响发生于网络上的集群知识扩散过程。建立基于创新合作网络的知识扩散模型,在具有不同拓扑结构特征的规则网络、随机网络、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上,运用仿真方法研究集群知识扩散规律。将知识扩散效率与创新合作关系距离相联系,考虑知识的全局扩散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具有无标度特征的创新合作网络能最大限度地提升集群知识扩散深度、知识扩散速度、整体知识水平增长效率以及具有最高的知识资源配置效率,创新合作网络中存在空间聚集的集群主体间倾向于具有相近的知识水平。最后给出促进最优创新合作网络安排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琳 应洪斌
文章应用系统仿真的方法基于无标度网络结构研究了网络效应和口碑效应对新产品扩散的影响,并分析了网络效应与产品复杂性对新产品扩散的交互影响。根据仿真结果,全局网络效应和产品复杂性对新产品的扩散规模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全局网络效应和产品复杂性对新产品的扩散速度具有微弱的交互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春景
本文通过相关数据库分别对香港科学知识生产、技术知识生产以及技术创新绩效进行考察,并通过与世界其它最具竞争力的中小型经济体的比较研究,探讨香港创新系统的知识生产机制与产业创新绩效之间的相关性。
关键词:
香港 知识生产 创新绩效 分析评价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锟
近年来,作为传统Bass模型的替代方法,复杂系统仿真在创新扩散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评价复杂系统仿真在创新扩散研究中应用的演进脉络和局限性,提出了融合复杂系统仿真和实证检验的创新扩散复合研究方法。该复合方法的成功实施将有助于提升企业创新商业化的成功率。
关键词:
Bass模型 复杂系统仿真 创新扩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