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92)
2023(13953)
2022(12153)
2021(11422)
2020(9522)
2019(21945)
2018(21931)
2017(41538)
2016(23197)
2015(26397)
2014(26579)
2013(25947)
2012(23942)
2011(21798)
2010(22027)
2009(19965)
2008(19180)
2007(16929)
2006(14976)
2005(13290)
作者
(67045)
(55630)
(55360)
(52356)
(35534)
(26844)
(25216)
(22013)
(21382)
(20002)
(19086)
(18762)
(17779)
(17773)
(17096)
(17050)
(16512)
(16482)
(15934)
(15884)
(13920)
(13906)
(13508)
(12667)
(12519)
(12519)
(12422)
(12348)
(11319)
(10981)
学科
(95888)
经济(95800)
管理(61968)
(59112)
(47799)
企业(47799)
方法(41906)
数学(36466)
数学方法(35917)
中国(28781)
(25673)
地方(24640)
业经(21310)
(20295)
(19486)
农业(17372)
理论(16743)
(16606)
(15799)
贸易(15785)
教育(15681)
(15221)
(15048)
技术(15044)
环境(15020)
(14405)
银行(14364)
(14161)
金融(14160)
(13863)
机构
大学(326205)
学院(322201)
管理(126635)
(124053)
经济(121009)
研究(111774)
理学(109341)
理学院(108021)
管理学(105722)
管理学院(105144)
中国(80863)
(71263)
科学(70751)
(56664)
(54897)
(53444)
研究所(51606)
中心(49898)
业大(49117)
(48144)
(46636)
师范(46203)
北京(45874)
财经(43726)
农业(41475)
(40674)
(39757)
(39680)
师范大学(37130)
经济学(35719)
基金
项目(220063)
科学(172543)
研究(162305)
基金(156494)
(135918)
国家(134702)
科学基金(115415)
社会(99634)
社会科(94260)
社会科学(94236)
(88321)
基金项目(82825)
教育(76439)
自然(75399)
(74160)
自然科(73655)
自然科学(73640)
自然科学基金(72239)
编号(67340)
资助(65540)
成果(55589)
(50192)
重点(49449)
课题(48005)
(47905)
(45714)
创新(42342)
大学(42068)
科研(41707)
项目编号(41122)
期刊
(141618)
经济(141618)
研究(99302)
中国(70204)
学报(51670)
(49288)
教育(49275)
科学(47264)
管理(47107)
大学(39739)
(38877)
学学(36044)
农业(34932)
技术(29484)
(27021)
金融(27021)
业经(24150)
经济研究(21892)
财经(20420)
图书(19813)
问题(17812)
(17780)
(17327)
科技(16679)
技术经济(15857)
理论(15412)
统计(14373)
(14355)
现代(14278)
实践(14258)
共检索到4849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沈红  
随着社会发展对大学需求的增加,大学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的经济社会、科学技术、高等教育发生了重大变革,对大学的改革与创新带来了挑战。研究型大学、创业型大学、创新型大学和新兴大学的出现及发展,促进了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形成。新型研究型大学呈现出坚持培养学生为未来的创新者,坚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开发性研究,坚持跨学科有组织的知识生产模式,坚持创新力、引领力和合作力的协同等特征。新型研究型大学继承和创生了研究型大学的基因,基于研究型大学但又不同于既有的研究型大学,不以出生“新”为划界标准,而以多种办学模式的“小众”归于研究型大学的大类之中。创新力、引领力和合作力之间的相生相长,循环运作,形成了新型研究型大学快速成长的力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易红郡  
德国柏林大学开创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大学思想 ,对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国无疑是最大的受惠国之一。依照本国国情与德国大学的办学模式 ,美国一方面对原有的英式传统学院进行改革 ,增设研究生课程 ;另一方面也尝试着创立新的研究型大学 ,以进行科研和培养研究生为主。1 876年创办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是美国第一所真正的研究型大学 ,标志着研究生教育在美国高等学校中的正式确立。霍普金斯大学创办的成功为美国传统大学的变革和其它新型大学的建立树立了榜样。那么 ,美国现代研究型大学是如何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呢 ?本文试图对此作些探讨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郑永平  党小梅  吴荫方  孟宪飞  
本文从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角度讨论了专利工作与学校发展的关系。文章认为,专利精神是现代人才需要培养的重要素质,专利工作是高校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专利产业化是高等学校服务于社会的重要方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贾永堂   李洁  
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持续发展须致力于组织创新。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组织内部结构及能动性因素,更取决于外部环境尤其是制度环境与大学的相互塑造。结合知识生产方式变革理论与组织创新理论,构建新知识生产条件下新型研究型大学持续发展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大学组织创新空间构建与突破性组织系统创新构成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以知识生产方式变革为中介条件影响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持续发展。打破结构惯性、战略与认知惯性,确立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独特身份是进行组织创新的前提。实现基于知识-试验进路的突破性组织系统创新路径包括:为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持续发展优化制度环境,构建组织创新空间,从而促进高效的组织试验和有效的知识积累,以推动新型研究型大学的组织创新与持续发展。大学组织要加强识读制度环境和创新空间的能力,一是确定性空间,二是客观存在的可能的自主探索空间,三是专门的特殊试验空间,从而形成制度环境与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共生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沈红  
新型研究型大学已在国内兴起,相关研究不少,但在某些理论问题和建设成效的研究上仍显不足。首先辨析如新、型、内在特征、持续发展等主要概念;研究新型研究型大学体现在教学、科研、服务三项职能上的内在特征:培养学生为创新者,开展三导向下的三类研究,以培养的创新者和三类研究成果贡献社会;然后分析新型研究型大学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如创新者的培养过程有待贯通,以战略为导向的开创研究尚未推动,社会服务并未起到引领作用,大学内外部都难以坚持办学初心;最后提出,将培养创新者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成为“国之重器”落实到科研行动中,将办学初心融入世界一流大学的日常建设里,作为新型研究型大学持续独特的战略与策略选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卢晓中   张倩  
新型研究型大学作为回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而出现的新生事物,受到国家和地方愈来愈多的重视。研究型大学共同的核心要素是研究性。通过案例研究和文本编码分析发现,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的要素特征包括突破传统体制机制、锚定特定科学研究领域并开展有组织科研、着力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以及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并提供优质社会服务。新型研究型大学要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不忘初心、遵循规律,突出体现在守正创新,包括在科技创新领域发挥“国之重器”的作用,创新学科交叉融合,探索基层学术组织变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的要素特征所体现的错位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传统研究型大学改革的方向,最终这两类研究型大学发展将“殊途同归”,并成为未来研究型大学发展的新样态。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郑晓齐  赵世奎  黄照旭  徐明慧  贾涛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研究型大学教育的主体,研究生教育的水平和质量成为研究型大学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的重要标志。在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紧缺的情况下,要推动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有必要进行本科生与研究生教学管理的一体化改革和学位学制改革, 构建多样化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实行社会化管理与分工,加强团队建设。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鑫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活动的开展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有了很大的发展。本科生科研活动作为教育改革重要的措施之一得以不断扩展和完善,并且日益融入美国研究型大学以研究为本的本科教育体系改革之中。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军仪  
20世纪下半叶,部分美国研究型大学突破大学的传统职能,向为知识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创业型大学转变。美国创业型大学以发展高科技、孵化新产业为目的,以创新和开放的积极姿态与政府、产业界建立新关系,进而促进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分析美国创业型大学的内涵、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典型特征,便于我们了解创业型大学对知识经济的重要意义,并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雪飞  
分析了美国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历史战略,并在深入研究30所美国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教育战略规划和相关报告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当前美国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战略。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发伸  
研究生教育是在本科生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最高层次的高等教育。当一个新的学校(或专业)刚刚建立的时候,必须把主要力量放在本科生教育上,逐步完善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等,努力捉高本科生的培养质量。经过这一阶段之后,学校及其所属院系应当不失时机地强化科学研究工作,更多地鼓励教师承担科研课题,走向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主战场。有了坚实的本科生教育和科研工作基础,有了科研经费和指导教师队伍的保障,高等教育向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发展不仅成为可能,也是客观需要。不仅如此,当本科生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形成一定规模、达到一定水平后,...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胡海岩  
阐述了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提出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研究生教育应是高水平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核心。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实践探索。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别敦荣  康宏  
经过20余年的持续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研究型大学要培养科学大师,也要培养工业企业技术研发英才。发展研究生合作教育既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研究型大学走向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和工业繁荣的重要手段。发展研究生合作教育应当理顺校企关系,建立完善的合作教育机制;加大研究生教育制度改革力度,创造有利的制度环境;加强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造就大批企业高级研发人才;开展“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建设一支能够胜任合作教育的导师队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