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56)
- 2023(13670)
- 2022(11979)
- 2021(11457)
- 2020(9644)
- 2019(22306)
- 2018(22251)
- 2017(42700)
- 2016(23836)
- 2015(27034)
- 2014(27178)
- 2013(26379)
- 2012(24332)
- 2011(22009)
- 2010(22255)
- 2009(20259)
- 2008(19699)
- 2007(17352)
- 2006(15410)
- 2005(13462)
- 学科
- 济(91497)
- 经济(91398)
- 管理(69468)
- 业(66429)
- 企(54886)
- 企业(54886)
- 方法(44700)
- 数学(39084)
- 数学方法(38427)
- 农(25544)
- 中国(24307)
- 财(22446)
- 学(21015)
- 业经(19604)
- 技术(18902)
- 地方(17830)
- 理论(17455)
- 农业(17377)
- 贸(16679)
- 贸易(16674)
- 易(16203)
- 制(15303)
- 教育(14858)
- 和(14723)
- 环境(14432)
- 策(14141)
- 务(13734)
- 财务(13654)
- 财务管理(13630)
- 银(13063)
- 机构
- 大学(340251)
- 学院(335585)
- 管理(134101)
- 济(129313)
- 经济(126328)
- 理学(116729)
- 理学院(115409)
- 管理学(112953)
- 研究(112577)
- 管理学院(112359)
- 中国(80710)
- 京(72504)
- 科学(71638)
- 财(58337)
- 所(56817)
- 农(54661)
- 研究所(52058)
- 业大(51595)
- 中心(50237)
- 江(49223)
- 范(47156)
- 财经(46907)
- 师范(46763)
- 北京(45995)
- 农业(42837)
- 经(42695)
- 院(40854)
- 州(40011)
- 师范大学(37600)
- 经济学(37521)
- 基金
- 项目(231521)
- 科学(182213)
- 研究(169972)
- 基金(166646)
- 家(144950)
- 国家(143737)
- 科学基金(123363)
- 社会(104428)
- 社会科(98909)
- 社会科学(98880)
- 省(91259)
- 基金项目(87995)
- 自然(81627)
- 教育(80224)
- 自然科(79735)
- 自然科学(79717)
- 自然科学基金(78236)
- 划(77347)
- 编号(70126)
- 资助(69814)
- 成果(58123)
- 重点(51985)
- 部(51207)
- 课题(49150)
- 发(48802)
- 创(48414)
- 创新(44990)
- 大学(44346)
- 科研(44080)
- 教育部(43771)
- 期刊
- 济(138946)
- 经济(138946)
- 研究(100139)
- 中国(63914)
- 学报(53947)
- 科学(49740)
- 农(49386)
- 管理(48504)
- 教育(47556)
- 财(41832)
- 大学(41541)
- 学学(37897)
- 农业(35020)
- 技术(31757)
- 融(26373)
- 金融(26373)
- 业经(22602)
- 财经(21907)
- 经济研究(21732)
- 图书(19554)
- 经(18622)
- 科技(17868)
- 问题(17821)
- 技术经济(17696)
- 业(17665)
- 理论(16059)
- 版(15533)
- 统计(15225)
- 现代(14979)
- 实践(14885)
共检索到4880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何建坤 孟浩 周立 吴玉鸣 李应博
研究型大学的技术转移对于推进一个国家与民族的自主创新与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的关键是向企业转移创新能力,研究型大学的"四大创新平台"是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发展与实现大学向企业进行创新能力转移的有效支撑,研究型大学与企业紧密合作并向企业转移创新能力,有利于提升大学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以及科技创新能力,也有利于提升大学的社会声誉与影响。大学科技园是整合大学优势资源、营造创新环境、凝聚创新人才、实现研究型大学向企业转移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研究型大学、政府、企业、中介机构都应围绕研究型大学创新能力转移来开展技术转移工作。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技术转移 创新能力转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孟浩 周立 何建坤
研究型大学如何有效服务国家自主创新战略,是政府、专家、学者近期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在分析了研究型大学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型大学创新能力转移的必要性,提出研究型大学创新能力转移的新概念,分析了它与技术转移的区别,设计了相应的判别标准,提出研究型大学创新能力转移的政策建议。这为进一步的研究型大学创新能力转移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转移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何建坤 史宗凯
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研究型大学开展社会服务、推进技术转移的主要形式 ;比较了中外研究型大学在技术转移中模式的差异 ,对其原因进行了探讨 ;最后分析了研究型大学在开展技术转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 ,提出了需要注意和规范管理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技术转移 社会服务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海军 张悦 张文耕 张学敏
技术转移是将社会科技资源转化为实体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渠道不畅、技术转移绩效不高、大学科技成果成功产业化"最后一公里"问题凸显。基于现实需求和研究缺口,构建组织模块化对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收集我国38所研究型大学样本数据,采用SPSS 24.0和AMOS软件进行结构方程路径分析,论证和检验组织模块化对于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组织模块化对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技术创新能力在组织模块化与技术转移绩效之间起显著中介作用;知识共享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组织模块化独立性、响应性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上,其对组织模块分工性与技术创新能力关系的影响作用不显著。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海军 张悦 张文耕 张学敏
技术转移是将社会科技资源转化为实体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渠道不畅、技术转移绩效不高、大学科技成果成功产业化“最后一公里”问题凸显。基于现实需求和研究缺口,构建组织模块化对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收集我国38所研究型大学样本数据,采用SPSS24.0和AMOS软件进行结构方程路径分析,论证和检验组织模块化对于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组织模块化对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技术创新能力在组织模块化与技术转移绩效之间起显著中介作用;知识共享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组织模块化独立性、响应性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上,其对组织模块分工性与技术创新能力关系的影响作用不显著。
[期刊] 预测
[作者]
刘岩芳 张庆普 韩晓琳
大学知识转移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大学内部知识转移,大学—大学知识转移,大学—企业知识转移,大学与其他机构的知识转移。本文对研究型大学与企业间知识转移的一般过程进行了详细阐述,构建了研究型大学—企业知识转移的一般过程模型,并对知识转移中的主要障碍因素进行了剖析,针对这些障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企业 知识转移 障碍研究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冯培恩 陈子辰 杨树锋 陈慰浙
本文分析了国际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时代特征,研究了我国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生教育所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我国研究型大学应从国际竞争环境和现实社会需求出发,先行一步将研究生教育的重点从注重规模的扩张转移到注重结构的调整,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上来,并提出了我国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目标、思路和策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应博 周立 何建坤
基于创新型国家的特征,文章阐述了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的内涵、基本方式以及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进而系统地分析了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技术转移的主要形式,探讨了研究型大学国际技术转移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作用表现。最后提出了促进研究型大学国际技术转移的建议。
关键词:
国际技术转移 研究型大学 创新型国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德鑫 金蕾莅 林成涛 王轶玮
基于2005年至2015年的相关数据,探究我国顶尖研究型大学工科博士毕业生初次职业选择趋势。结果显示,与其他学科相比,工科博士毕业生选择学术职业的比例占50%以上,另有近一半的毕业生选择到企业和党政机关等非学术职业单位就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此外,在学术职业和非学术职业内部,其职业选择也呈现出分化的趋势。建议设置多元化的工科博士培养目标与质量评价标准,建立更符合工科特点的博士生培养模式,促进博士生教育与职业发展的有效衔接,以鼓励博士生为职业多元化做好准备。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焦磊 余宜荣
以我国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作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代表,从组织发展趋势、聚焦领域等方面分析跨学科研究组织的建设现状,从组织目标、组织形态、组织管理维度剖析其组织建制。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建设存在数量不足、质量参差、建制形式不灵活、管理机制薄弱等问题,因此,我国研究型大学应制定专门的跨学科发展战略规划,拓展多元化的组织形式,建立完备的制度保障体系。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跨学科研究组织 组织建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小绪
我国大学技术成果转化率低的瓶颈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大学应创建市场化运行的技术转移机构,以解决当前用行政手段运营市场行为的职能缺失与错位问题。技术转移机构可作为大学资产经营公司下属的专业从事技术资产运营的平台,以此理顺大学内部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同时注重培养专业化技术经纪人队伍,增加技术推广应用的评价手段,用合同方式约定技术成果的运营权,从国际化视野来运营专利技术等,从而全面提高大学技术成果的转化率。
关键词:
大学技术转移 技术转移机构 转移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京京 朱正茂
首先指出了在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过程中,存在着教学科研功能失衡和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层次定位不当两个问题;其次分析了在本科生教育过程中,教学与科研之间存在着良性互动关系,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之间也存在着同生共进的关系;最后提出了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的建设对策。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本科生 教育 科研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惠琴 彭方雁
首先阐述了学科团队、集群创新等概念;其次,根据研究型大学的特征与内涵,从资源集中、学科综合、职能多样、文化宽松等方面分析了学科团队集群创新的优势;最后,从发展规划、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环境氛围等角度提出了学科团队向集群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学科团队 集群创新 研究型大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谷平 徐晓霞
研究型大学参与教师教育不仅顺应国际发展趋势,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研究型大学凭借其强大的学科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参与教师教育。尽管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通过建立制度保障体系,合理定位,形成办学特色,加强与中小学、师范院校及其他高等学校的沟通与合作等途径与方法,研究型大学可以为促进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培养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师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教师教育 对策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银霞
本文着眼于美国研究型大学科研不端行为的研究,探讨分析了科研不端行为的概念以及研究型大学中科研不端行为的特点,并讨论了联邦政府和以科研诚信办公室为主的科研管理机构在处理科研不端行为时所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