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71)
- 2023(17343)
- 2022(14977)
- 2021(14117)
- 2020(11903)
- 2019(27216)
- 2018(27186)
- 2017(51335)
- 2016(28473)
- 2015(32317)
- 2014(31864)
- 2013(31165)
- 2012(28691)
- 2011(25768)
- 2010(26024)
- 2009(23995)
- 2008(23440)
- 2007(20975)
- 2006(18495)
- 2005(16067)
- 学科
- 济(111432)
- 经济(111296)
- 管理(85757)
- 业(79385)
- 企(67813)
- 企业(67813)
- 方法(48179)
- 数学(41216)
- 数学方法(40582)
- 中国(30804)
- 农(30243)
- 财(28363)
- 业经(27042)
- 地方(26836)
- 制(23920)
- 学(23475)
- 技术(22455)
- 理论(20478)
- 农业(19902)
- 和(17916)
- 环境(17618)
- 贸(17600)
- 贸易(17586)
- 务(17344)
- 财务(17258)
- 财务管理(17223)
- 银(16945)
- 银行(16903)
- 易(16883)
- 教育(16722)
- 机构
- 大学(392493)
- 学院(389536)
- 管理(154237)
- 济(150847)
- 经济(147359)
- 理学(133080)
- 理学院(131493)
- 研究(129326)
- 管理学(128950)
- 管理学院(128204)
- 中国(95544)
- 京(84719)
- 科学(79947)
- 财(71335)
- 所(63680)
- 江(62866)
- 农(59580)
- 中心(59117)
- 研究所(57630)
- 业大(56926)
- 财经(55902)
- 范(54153)
- 师范(53679)
- 北京(53110)
- 经(50564)
- 州(50049)
- 院(47739)
- 农业(46121)
- 经济学(44560)
- 师范大学(43156)
- 基金
- 项目(265576)
- 科学(209702)
- 研究(198087)
- 基金(190251)
- 家(164028)
- 国家(162606)
- 科学基金(140883)
- 社会(123999)
- 社会科(117337)
- 社会科学(117306)
- 省(106602)
- 基金项目(101059)
- 教育(92415)
- 自然(90766)
- 自然科(88611)
- 自然科学(88594)
- 划(88153)
- 自然科学基金(86954)
- 编号(81584)
- 资助(77724)
- 成果(67308)
- 重点(59452)
- 部(58079)
- 创(57869)
- 课题(57468)
- 发(56682)
- 创新(53403)
- 大学(50698)
- 制(50456)
- 项目编号(50178)
- 期刊
- 济(170903)
- 经济(170903)
- 研究(118244)
- 中国(85063)
- 管理(59253)
- 学报(59231)
- 教育(56165)
- 财(55252)
- 科学(54499)
- 农(54220)
- 大学(46096)
- 学学(41894)
- 农业(37386)
- 技术(36317)
- 融(32915)
- 金融(32915)
- 业经(28695)
- 财经(27018)
- 经济研究(25969)
- 图书(23864)
- 经(23101)
- 问题(21920)
- 科技(20503)
- 业(19875)
- 技术经济(19266)
- 理论(18089)
- 现代(17732)
- 版(17653)
- 资源(17327)
- 坛(16884)
共检索到5881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林成华 张维佳
在新型国家创新体系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部署的背景下,校地共建研发实体逐渐成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与产业创新互动机制的重要运行载体。本文围绕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与产业创新互动关系、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选取浙江大学衢州“两院”作为校地共建研发实体典型案例,从渠道机制、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和约束机制四方面分析浙江大学衢州“两院”学科建设与产业创新的互动模式并总结其建设经验,即国家需求导向下的产学强强合作、基于产学双元需求的科教分工、依托产学声誉的引资引智平台。针对现有产学互动的供需脱节、消极合作以及人才流失等问题,本文提出需进一步从决策端和行动端角度完善制度规范、依托科研生产一体化链条重塑组织定位、遵循“中心-外围”规律打造有序生态、面向地方需求创新运行模式,以构建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与产业创新的良性互动关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葛盈辉 王竹
回顾了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的缘起,介绍了该评估的标准、程序和特点,并对浙江大学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促进学科建设的实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建筑学 专业教育评估 学科建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韩建立
继续教育是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开展与一流大学相适应的高端继续教育是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界定继续教育培训高端化内涵,结合浙江大学近些年在继续教育培训高端化建设道路上的探索实践,从办学理念、体制保障、战略路径、制度设计等方面分析继续教育培训高端化发展之路。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浙江财经大学自1988年开始与上海财经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0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9年获得首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12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现已初步形成了层次分明、结构完整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浙江财经大学拥有国内唯一的"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博士学位点,由浙江财经大学、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一级学科硕士点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8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示范基地1个。学科建设获得稳步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经济、管理学科为特色,经、管、文、法、哲、理、工、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政府管制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是浙江省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丛杭青 沈琪 陈大柔
人文学科博士论文通常被认为是个人的独自创造,协同意识极其淡漠。将协同创新的思想、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博士论文的研究中,通过对能够提高博士论文创新成果的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从而形成博士论文的协同创新组织方式。博士论文的协同创新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知识资源和管理(制度)资源。通过实证考察和概念分析,提出了交互互动式的协同创新模式。这一模式不同于学界目前所讨论的分工与合作式协同创新模式之处在于,它强调以行为者主导的各资源要素的交互与互动;协同创新系统的内在动力机制是基于目标耦合基础上的共同目标的确定;协同创新系统的三大理念分别是演化、和谐与共赢。
关键词:
博士论文 协同创新 交互与互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宋永华 王颖 李敏 伍宸
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是我国研究型大学走向世界一流的必然抓手和重要战略。基于多年的办学经验,浙江大学发展出国际化"4S发展战略",即"战略性"、"实质性"、"可持续性"、"服务型"。四大战略有机结合、互相支撑,构建起了研究型大学国际化的理论与实践框架,努力提升高校国际化办学水平和国际化层次,从交流参与转变为合作与主导,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做出贡献。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国际化 “4S发展战略”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金融论坛》理事会成员单位常务副院长:金祥荣教授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Academy of Financial Research, Zhejiang University, AFR)是"以省校共建为基础、政产学研结合"模式组建的新型科研平台,被浙江大学确立为国家"985工程"三期"中国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陈云 李飞 邱慧 张颖 方何婷
学科思政是以学科为主体,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过程中强化价值引领和人格塑造,将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深度融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体化育人过程。文章以浙江大学植物保护学科为例,探讨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优秀学科过程中,坚持以学科精神滋养学生、以学科资源培养学生,通过凝聚学科思政育人力量、挖掘学科思政育人元素、打造学科思政育人平台,构建全面协同的学科思政育人机制,创建富有浙江大学植物保护学科特色内涵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融入式的学科思政育人体系,探索可推广的学科思政建设模式路径。
关键词:
优秀学科 学科思政 植物保护学科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红 朱玉奴 缪家鼎
以浙江大学为例,选择中美5所技术创新能力突出的高校为比较对象,引入专利情报分析和对比的方法,从专利分析的8个层面对浙江大学的技术创新特征进行全面细致的阐释,从多个角度揭示浙江大学的技术创新特征,并通过同类院校的对比来发现浙江大学与中美技术创新能力突出的高校之间的具体差异。为从专利角度评价技术创新探讨可行的方法,为客观全面评价高等院校的技术创新能力提供思路。
关键词:
高校 专利情报 技术创新 比较分析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汪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步伐,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并要求,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211工程"和"985工程"大学是我国构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主体力量,不仅承担着推动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重大使命,而且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在新时期我国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转型中,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建立制度化、长效化的教研互动机制,是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红霞 高抒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世界研究型大学的学术组织从单一学科的讲座、院系,发展出跨学科的研究中心等机构。尽管如此,其不懈探索自然和社会规律的知识观和自由探索、不畏权威的学术信念和联系实际的学术传统没有变,因而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的内在逻辑与科学家的创新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谐一致,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三项功能和谐一致。中国研究型大学由于具有不同的知识观传统,因此对学科建设的理解和实践存在偏差,在学术组织、学术信念和学术活动上没有突破"体用两分"的模式。中国研究型大学内涵式建设要循序渐进、分类定位;以服务社会作为科学研究和学科融合的生长点;调整研究机构和院系组织为创新人才成长铺路;以国际化为契...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顾海良
学科建设是研究型大学发展的龙头,对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产生直接影响。加强学科建设管理,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科建设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的实现。当前,在中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的管理中,还存在着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炜 单泠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2015年10月发布世界大学排名,浙江大学工程类专业名列世界第四位。本刊通讯员对中科院院士、浙江大学工学部主任陈云敏教授进行访谈,以期对我国高校建设一流学科的实践有所启迪。记者:从学科整体发展来看,应该如何看待国际大学排行榜?陈云敏:目前国际上有几个主要的大学和学科排行榜。我认为,学校没有必要过于在意排行榜上的指标,而是应该实实在在地去提升学科的真水平。我们应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向兴华 杜娟
指出如何更好地提升师资队伍的水平和充分发挥师资队伍的作用是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认为创新基层学术组织形式,以杰出领军人物为核心,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以博士、硕士研究生为生力军,构建和加强一流创新团队建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系统分析了一流创新团队的内涵、特征和建设原则,进而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建设一流创新团队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
学科建设 研究型大学 一流创新团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