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06)
- 2023(12713)
- 2022(11118)
- 2021(10667)
- 2020(8968)
- 2019(20767)
- 2018(20871)
- 2017(38908)
- 2016(22225)
- 2015(25522)
- 2014(25775)
- 2013(24612)
- 2012(22437)
- 2011(20126)
- 2010(20225)
- 2009(18228)
- 2008(17569)
- 2007(15408)
- 2006(13379)
- 2005(11472)
- 学科
- 济(79350)
- 经济(79254)
- 管理(60923)
- 业(54424)
- 企(46086)
- 企业(46086)
- 方法(39644)
- 数学(34539)
- 数学方法(33956)
- 中国(22677)
- 农(20664)
- 学(19626)
- 财(18982)
- 理论(18304)
- 业经(17105)
- 教育(16040)
- 地方(15875)
- 制(14639)
- 农业(13446)
- 和(13432)
- 技术(13038)
- 贸(12727)
- 贸易(12722)
- 易(12315)
- 环境(12218)
- 教学(12033)
- 务(11975)
- 财务(11894)
- 财务管理(11869)
- 银(11730)
- 机构
- 大学(303825)
- 学院(300318)
- 管理(117622)
- 济(107565)
- 经济(104868)
- 理学(102225)
- 理学院(100990)
- 研究(99412)
- 管理学(98703)
- 管理学院(98150)
- 中国(70298)
- 京(65504)
- 科学(65056)
- 农(50598)
- 所(50226)
- 财(48917)
- 业大(47939)
- 研究所(46146)
- 中心(44643)
- 江(44638)
- 范(43242)
- 师范(42802)
- 北京(41400)
- 农业(39759)
- 财经(39438)
- 院(36798)
- 州(36308)
- 技术(36266)
- 经(35859)
- 师范大学(34146)
- 基金
- 项目(210953)
- 科学(164395)
- 研究(155207)
- 基金(148788)
- 家(130078)
- 国家(128937)
- 科学基金(110014)
- 社会(92812)
- 社会科(87653)
- 社会科学(87625)
- 省(85461)
- 基金项目(78843)
- 教育(75008)
- 自然(73111)
- 划(72022)
- 自然科(71426)
- 自然科学(71409)
- 自然科学基金(70029)
- 编号(65134)
- 资助(62326)
- 成果(54132)
- 重点(47494)
- 课题(46772)
- 部(45618)
- 创(43997)
- 发(43960)
- 大学(40756)
- 创新(40707)
- 科研(40302)
- 项目编号(40197)
- 期刊
- 济(114666)
- 经济(114666)
- 研究(87797)
- 中国(63694)
- 学报(52027)
- 教育(51748)
- 农(45486)
- 科学(44989)
- 管理(43121)
- 大学(39615)
- 财(36093)
- 学学(35884)
- 农业(31991)
- 技术(28872)
- 融(20840)
- 金融(20840)
- 业经(19307)
- 图书(18954)
- 财经(18272)
- 经济研究(17727)
- 业(16783)
- 科技(15800)
- 经(15492)
- 问题(14585)
- 版(14429)
- 理论(14214)
- 技术经济(13838)
- 职业(13836)
- 业大(13683)
- 统计(13578)
共检索到4376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志义
人才培养体系,可以说是一个被经常使用,但没有准确界定或定义的概念。其含义往往取决于被引用的目的:或者被看成是一组要素,或者被看成是一种结构,或者被看成是二者的结合;或者被看成是静态的,或者被看成是动态的,或者被看成是二者的结合。我们借助于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继刚 李小北
如何将科研强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以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目标,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是我国研究型大学面临的严峻挑战。四川大学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离校后,重新审视和研究学校的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力图把好的经验和做法固化下来,建立和完善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着力构建研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郑家茂 潘晓卉
本科人才培养只有突出"培养目标的精英性、教学活动的研究性、价值追求的创新性、培养活动的实践性、培养模式的开放性",突出在研究中学习,实现教学与科研的融合,才能凸显研究型大学在人才培养上的独特优势,实现其培养高水平人才的本真价值。这也是我们在构建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时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东南大学为了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目标,坚定不移地走以创新为主导的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希
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教育改革的先导。清华大学通过全校教育思想的大讨论,在一系列教育思想观念上取得了共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清华大学把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定位为:加速建立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骨干人才。为达此目标,清华大学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关键词:
高等教育创新 研究型大学 人才培养体系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向荣 李蔚 段远源
清华大学根据自身的办学理念、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战略目标和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在"985工程"一期本科教育教学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制定了二期人才培养项目规划和实施方案,并经过四年的实际建设,进一步加强了创新型的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
“985工程” 人才培养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天来 张茂仁 段玉玺 袁玲
沈阳农业大学针对自身的定位和发展目标,进行了系统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通过凝练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构建了具有教学研究型农科院校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并取得了成效。
关键词:
教学研究型 农科院校 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郑家茂 张胤
研究型大学不仅要具备高水平的科研,还必须具有高水准的人才培养。只有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充分体现出精英性、研究性、创新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特征,才能够凸现出研究型大学在人才培养上的独特优势,实现其培养高水平人才的本真价值。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一川
一、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研究型大学如何在由科研、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等构成的多层次教育与研究体系中切实保障和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是当今研究型大学共同面对的一个难题。按笔者的初步理解,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目前正遭遇三大“对手”、两大“矛盾”、一大“陷阱”的挑战(当然远不止这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金创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这样的人”,它是教育思想观念、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模、培养途径等多方面的有机结合整体,涉及师资建设、课程设计、教学方式方法和质量监管等各个过程环节。以突破旧的人才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大中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吴敏生
大学的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和社会服务三大主要功能同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度日益提升,成为当今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近年来,国家和地方重点大学特别是列入“985工程”和“211”工程的重点高校,基本上按照研究型和教学研究型两种发展模式进入转型期。大学转型过程必然伴随着三大主要功能的不断拓展,这些功能的发挥同构建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的使命密切相关。大学的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芳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组合这种结构的途径和方式,包括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具体的培养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集中体现了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因此,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体现自己的办学理念。一、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理念坚持教学与研究的协调发展。世界一流高校都高度重视本科教学,本科教学始终是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核心任务。教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付景川 姚岚
我国研究型大学在建设过程中,与科研地位迅速上升、成果显著相比,对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视和深入研究不足。研究型大学在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科研与教学地位失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游离、教学管理制度的设计理念与实施成效错位、学科交叉优势尚未发挥等。为不断完善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应建设立足本土的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体系,培育大学精神,建立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学制度设计,进行交叉学科建设与跨学科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本科教育 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韩秀娟
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是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首要任务,开放大学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份子,人才培养仍是其办学的首要目标和根本任务。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改革,开放大学明确了职业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而职业性应用型人才的本质特征是职业能力。依据《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经济发展阶段与人才结构关系理论和生源特点,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开放大学需要构建由专业能力、发展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构成的四维职业能力体系。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郭宝龙 关芳 黄小强 田军
论述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的发展现状,阐明其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提出图书馆应建设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高水平信息资源服务新体系及基本建设思路,使之成为知识的殿堂、学术的殿堂和文化的殿堂;并结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的改革与实践,讨论信息资源服务新体系建设举措。该研究对于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定位及人才培养的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建设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人才培养 信息资源服务 图书情报 图书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