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48)
2023(15171)
2022(13028)
2021(12257)
2020(10169)
2019(23309)
2018(23265)
2017(43529)
2016(24180)
2015(27207)
2014(27368)
2013(26335)
2012(24068)
2011(21666)
2010(21672)
2009(19780)
2008(19049)
2007(16673)
2006(14442)
2005(12486)
作者
(68530)
(56984)
(56566)
(53781)
(36140)
(27375)
(25765)
(22384)
(21739)
(20336)
(19540)
(19108)
(18107)
(18033)
(17524)
(17410)
(17025)
(16971)
(16320)
(16159)
(14145)
(14094)
(13851)
(12980)
(12722)
(12639)
(12636)
(12436)
(11403)
(11333)
学科
(93774)
经济(93676)
管理(71629)
(65130)
(55950)
企业(55950)
方法(43675)
数学(37931)
数学方法(37364)
中国(25744)
(23033)
地方(22078)
(21317)
(21173)
业经(20632)
技术(20065)
理论(18320)
(16790)
教育(15461)
农业(15424)
(15318)
环境(14844)
(14578)
贸易(14569)
(14067)
(14060)
银行(14020)
(13729)
金融(13720)
(13600)
机构
大学(335065)
学院(331608)
管理(132458)
(124660)
经济(121774)
理学(115525)
理学院(114156)
管理学(111790)
管理学院(111165)
研究(109871)
中国(79637)
(71458)
科学(71006)
(55801)
(54743)
(52765)
业大(50818)
研究所(50311)
中心(49271)
(48555)
(46627)
师范(46172)
财经(44982)
北京(44968)
农业(41328)
(40905)
(40846)
(39575)
技术(37308)
师范大学(37067)
基金
项目(234633)
科学(185096)
研究(171912)
基金(168150)
(146917)
国家(145670)
科学基金(125385)
社会(106703)
社会科(101004)
社会科学(100978)
(94352)
基金项目(89132)
自然(82326)
教育(80791)
自然科(80464)
自然科学(80445)
(79377)
自然科学基金(78917)
编号(70288)
资助(68859)
成果(57399)
重点(52746)
(51904)
(50651)
(50048)
课题(49972)
创新(47748)
科研(44628)
大学(44453)
项目编号(43534)
期刊
(132881)
经济(132881)
研究(96991)
中国(68151)
学报(54535)
教育(49546)
管理(49397)
科学(49209)
(47062)
大学(41614)
(40586)
学学(37933)
农业(33010)
技术(30790)
(24445)
金融(24445)
业经(22517)
经济研究(21109)
财经(20864)
图书(19303)
科技(18873)
(17777)
(17368)
问题(16873)
技术经济(16402)
统计(15482)
(15342)
理论(15311)
(15217)
资源(14538)
共检索到4812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何建坤  李应博  
文章从国外研究型大学与区域创新体系协同演进的相关研究着手,分析了两者协同演进的趋势。系统研究了首都区域创新体系的发展状况、目标定位及特征。详细分析了研究型大学在首都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以及研究型大学与首都区域创新体系互动关系。文章最后给出了促进两者协同演进的对策建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沈红  
本文根据美国研究与开发(R&D)体系经费的投入方向、基础研究活动和科技成果形成的密集程度,详细地分析了美国研究型大学在R&D体系中的“集结点”作用,说明研究型大学是美国R&D体系中的特殊群体。这对我国当前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有借鉴意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彭绪庶  张宙材  
基于区域经济体系效能概念内涵界定,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效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兼具纵横向比较的方法,测算2012-2020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区)创新体系效能指数。研究发现:自中共“十八大”以来,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下,各省(市)创新体系效能都有不同程度提高,总体保持上升态势。30个省域可以划分为4个梯队,创新体系效能分层基本固化,但省域空间分布呈现创新分化加剧和创新极化增强的重要特征与发展趋势;基本形成东部创新引领、中部创新崛起的空间分布格局,东中部与东北、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徐祖广  
1发展知识经济必须建设高效、有序、充满活力的国家创新体系当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一种新的经济形式———“知识经济”已捷足先登,并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所谓“知识经济”是区别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一种新型的以知识为基...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吕春燕  孟浩  何建坤  
自主创新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在界定研究型大学及国家自主创新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型大学的实际,分析了研究型大学在国家自主创新体系中成为自主创新的源泉、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供集成创新成果等方面的作用。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贺俊  陶思宇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最初几乎全部依赖国外技术支援到依靠归国科学家和自力更生建立起相对独立的工业创新体系,由改革开放初期的技术引进到本土企业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在市场应用过程中不断形成再创新能力和正向设计能力,再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企业原始创新能力的形成,中国工业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后发国家技术赶超路径。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的背后是中国工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日臻完善,由改革开放前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导到企业主体地位逐步提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有企业主导到改革开放初期的跨国公司技术转移成为主要的技术来源,再到后来不同所有制企业开展多元化的创新竞争,特别是民营企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能力的显著提升,中国逐渐形成了内生、自主的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当然,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中国工业技术创新仍然任重道远,针对技术标准、基础软件、核心零部件和复杂生产装备等仍受制于人的问题,应加快推进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云  张孟亚  翟晓荣  杨亚宇  
基于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的概念界定和分类,本文从创新政策工具的视角,对“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的政策文本进行收集和编码,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和政策文本量化的方法,研究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政策主体、结构及功能的协同关系。结果表明:政策主体表现为四类部门之间的协同关系,政策结构协同性不足,政策功能协同性不足。在对上述问题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十四五期间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政策协同的思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苏屹  姜雪松  雷家骕  林周周  
区域创新系统是一个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复杂社会系统,其主要包含创新主体子系统、创新资源子系统、创新环境子系统三个部分,并具有非线性、不确定性、自组织性、涌现性等复杂性系统特征,传统的还原论和线性处理方法无法全面地解决这一问题。借鉴B-Z反应这一非线性化学反应,选择创新效果、创新潜力、创新配置三个状态变量隐喻B-Z反应中的三种主要物质,外界综合投入指数隐喻B-Z反应的控制参数,三个状态变量的调整参数隐喻B-Z反应中的反应速率,构建区域创新系统协同演进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从演进阈值增减性来看:近一年的发展中,黑龙江、江苏、广东、广西、海南、贵州、甘肃、宁夏、青海9个省级行政区的阈值增大,说明经过一年的发展,9个省级行政区域相对于上一年远离了区域创新系统的演进点。另一方面,从演进阈值大小来看:创新能力较强省份和创新能力较弱省份的区域创新系统的阈值趋于两极化,创新能力较强省份的阈值部分极大,部分极小;创新能力较弱省份也出现了同样的状况。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创新系统的三个状态变量(创新效果、创新配置、创新潜力),从增强创新效果、优化创新配置、提升创新潜力三个方面提出促进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的协同发展对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宇英  
基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理论,通过研究目前国内典型产业集群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做法,借鉴其成功经验,结合广东专业镇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实际情况,提出推动广东专业镇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的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魏政福  高璐  翟子瑜  
中国正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亟待加快从要素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而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经济全球化、创新国际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将给区域发展带来深远影响。本文重点探讨区域开放协同创新的必要性,分析当前区域创新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构建区域开放式协同创新体系的战略任务。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应博  何建坤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志义  
人才培养体系,可以说是一个被经常使用,但没有准确界定或定义的概念。其含义往往取决于被引用的目的:或者被看成是一组要素,或者被看成是一种结构,或者被看成是二者的结合;或者被看成是静态的,或者被看成是动态的,或者被看成是二者的结合。我们借助于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郑文江  俞佳敏  黄璐  陈璐怡  
基于驱动因素、合作层次以及创新模式3个角度,构建区域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的三维分析框架,分析区域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并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香港的区域科技协同创新体系为例,阐述三维分析框架对战略规划和政策制度的参考意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贠兆恒  潘锡杨  夏保华  
随着大科学、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区域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城市间的协同互动,都市圈日益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积极推动创新型都市圈协同创新体系建设,不仅是新时期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建设创新型省份和创新型国家的有效途径。在界定了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剖析了创新型都市圈协同创新体系的基本构成,主要包括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和协同方式三个部分;并从自组织机制、耦合机制、网络驱动机制和协调机制四个方面研究了创新型都市圈协同创新体系的实现过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