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54)
2023(13705)
2022(12026)
2021(11242)
2020(9231)
2019(21154)
2018(21290)
2017(40557)
2016(21987)
2015(24778)
2014(24427)
2013(23917)
2012(21694)
2011(19608)
2010(19396)
2009(18123)
2008(16943)
2007(14620)
2006(12775)
2005(10640)
作者
(61072)
(50632)
(50150)
(47613)
(32014)
(24367)
(22814)
(19858)
(19212)
(17947)
(17330)
(16801)
(15862)
(15589)
(15464)
(15341)
(15070)
(14827)
(14286)
(14276)
(12555)
(12261)
(12107)
(11605)
(11423)
(11354)
(11108)
(11102)
(10126)
(10100)
学科
(83953)
经济(83857)
(59946)
管理(58811)
(45177)
企业(45177)
方法(36285)
(35795)
数学(31307)
数学方法(30928)
农业(23915)
中国(22323)
业经(21626)
(20108)
地方(20040)
(18123)
(15406)
(14472)
贸易(14464)
理论(14101)
(13975)
(13228)
环境(13199)
技术(12554)
教育(12108)
(11783)
(11763)
银行(11747)
(11735)
财务(11669)
机构
学院(300726)
大学(298281)
管理(120591)
(112415)
经济(109679)
理学(105217)
理学院(104061)
管理学(102198)
管理学院(101680)
研究(96419)
中国(71254)
(62846)
科学(61613)
(52919)
(49690)
业大(47355)
(47046)
中心(44786)
(43497)
研究所(43039)
(42076)
师范(41742)
农业(40138)
财经(40116)
北京(38934)
(36388)
(36007)
(35183)
师范大学(33435)
经济学(32127)
基金
项目(212291)
科学(166527)
研究(158661)
基金(152021)
(131122)
国家(129928)
科学基金(112214)
社会(98668)
社会科(92977)
社会科学(92955)
(84941)
基金项目(81991)
教育(72478)
自然(72287)
自然科(70560)
自然科学(70547)
(70416)
自然科学基金(69240)
编号(67658)
资助(60870)
成果(54287)
重点(46817)
(45904)
(45609)
课题(45575)
(44277)
创新(41080)
项目编号(40504)
科研(40173)
大学(39385)
期刊
(127818)
经济(127818)
研究(84857)
中国(57613)
(53665)
学报(47144)
科学(44365)
管理(40924)
教育(36558)
农业(36385)
(36212)
大学(36056)
学学(33781)
技术(25780)
业经(25520)
(23524)
金融(23524)
经济研究(18616)
财经(17752)
图书(17631)
问题(17030)
(16079)
(15596)
科技(15219)
(15056)
理论(14355)
资源(14014)
现代(13563)
实践(13438)
(13438)
共检索到4298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徐钰彬  李斌  
乡村振兴背景下,多元主体参与城乡协作,但目前乡村建设仍是以“自上而下”为主,易造成资源配置不当、村民需求得不到满足等问题。文章基于参与式行动研究,以传统村落L村为例,运用问卷、访谈及图绘等方法,分析了乡村更新过程中参与主体的角色转换、工作内容、参与方式及相互作用。文章指出,研究团队转变为更新过程的组织者、协调者;村民不是被动接受方案,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建议者,研究团队与村民相互支持形成较均衡的协作机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兆峰   张青松  
乡村振兴与转型发展背景下,以有机更新视角探索旅游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演变过程与发展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旅游驱动下中国传统村落发展的一般规律。通过参与式观察、文本分析、GIS空间分析等研究方法,借鉴有机更新理论,并以湖南省十八洞村为例,深入探讨旅游型传统村落有机更新过程与机制。研究发现:①基于旅游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困境识别和乡村振兴内在发展需求辨识,提出旅游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由物质空间更新、社会网络和谐、文化基因延续局部更新到整体更新的实践路径;②2013—2022年,十八洞村人居环境物质空间由产业单一、设施欠缺、环境污损向宜业、宜居、宜游转变;社会网络由关系网络断裂、社会秩序失衡向有机秩序传承、权力场域协调转变;文化基因由文化景观破碎、传承主体流失向聚落“双修”和文化“双创”转变;③十八洞村人居环境有机更新过程中,主体培育、动力激活、党建引领、政策保障、创新驱动机制协同,推动人居环境由单向局部更新转向多维整体更新,扎实筑牢了乡村振兴的空间、社会、文化基础。
[期刊] 档案学研究  [作者] 何思源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传统村落日渐凋零,越来越多的传统村落面临着消失和被破坏的窘境,住建部等国家各部委对此给予高度重视,要求各地尽快建立传统村落档案。本文在对传统村落和传统村落档案进行科学界定的基础上,从归档范围和收集方法两个角度探讨传统村落档案的收集工作,并提出传统村落建档应当遵循突出特色、尊重联系、注重调研、辨伪存真与结构优化等基本原则。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文琼  
民族杂居村落中的选举竞争表现为以民族支系为情感导向的行为选择,民族支系作为村庄治理结构影响着村庄自治的运行。本文以广西马村为研究对象,以族群认同为视角,考察民族支系在村委会选举中的表现,分析导致村委会选举中民族支系竞争的原因,构建村民自治法治语境中各民族支系竞争的规范路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贾娜尔   王倩  
传统村落作为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乡村风貌。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传统村落研究与保护成为了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传统村落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极高的研究价值,但也面临着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一背景下,我们需要了解传统村落研究的现状和热点,以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叶建平  朱雪梅  林垚广  王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重大决策部署。以粤北古村石塘为例,探讨如何以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活化利用为抓手,通过传统村落的微更新系统实践,以点撬面,促进人、文、地、产、景的多维度发展,从而推动村镇社区全面复兴。为中国广大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积极案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婉玲  
乡村旅游,是当代富起来的中国人首选的一种旅游方式,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更是国内外旅游爱好者最爱的乡村游。如何让世人享用到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感受到中国乡村旅游浓厚的文化底蕴,根据波特产业集群化发展理论,结合开平碉楼与村落设施的实际情况,拟研究政府主导下乡村旅游新模式的发展对策与措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文剑钢  戴嘉瑜  
传统村落中的公共空间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空间类型,既是村民活动交往的重要场所,又是传承、展现本土文化的重要载体。然而在过去快速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功能和形态却显得千篇一律,缺乏新意,无法满足现代生活的多样化需求。研究基于有机更新理论与特色建设方法,以湖州和孚镇荻港村为面板,解析传统村落在公共空间中的更新实践,探讨村落公共空间特色营造的有效途径,活化村落人文资源,保持村落可持续发展。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高阳  陈东田  刘丽昀  曹庆义  张永超  
以大汶口镇山西街村为例,以相对完整的传统村落格局及建筑风貌为基础,通过现场调研实证、资料信息搜集、综合分析的方法对其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现状进行评价,剖析其文化价值。在文化保护视野下明确点、线、面相结合的传统村落建筑保护与更新策略,以实现文化保护与传统建筑建设的共赢。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沈费伟  刘祖云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导农村土地利用的直接调控手段,也是实现和推动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步骤。在实地调研浙北D村土地利用规划模式基础上,研究发现浙北D村的村民参与型土地利用规划模式注重提升村民参与的层次、增加参与的人员以及拓展参与的方式,通过组织支持、制度建设和能力培养等方面的保障来实现参与规划编制的绩效。尽管如此,村民参与型土地利用规划也面临着村民规划知识理解程度不高、村民参与方式不够完善、村民自利性威胁村庄公共利益、规划编制程序繁琐低效等问题。未来需要从提高村民对于规划知识的理解、健全村民参与规划的方式、规划的制定秉承公共利益的理念和缩减并优化规划编制流程四方面来完善村民参与型土地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菁  叶云  翁雯霞  
传统村落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构成,合理有效的开发是对传统村落资源保护的重要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村落资源开发与保护面临许多现实困境,一些传统村落资源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正在逐渐消失。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如何将传统村落资源开发与乡村环境建设、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聪  王军  
一些传统村落依靠自身资源,在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呈现不同的特点。论文运用村落空间纵横向、行为与环境关系比较方法,对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聚落空间及韩城市西庄镇党家村聚落空间进行比较研究。在分析两村发展历程及村落空间的基础上,归纳了两者在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乡村旅游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根据两村各自特点,总结出“物化传承”类型传统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精神传承”类型传统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吉林  刘水良  周春山  
以社会—生态系统相关理论为指导,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PRA)及其工具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下张家界4个中国传统村落农户适应类型、适应驱动因子和适应机制。研究发现:(1)农户产生旅游专营、旅游主导、旅游参与、务工主导、工农均衡和务农主导6种生计适应类型,参与旅游农户比例低,务农和务工不同程度地成为了传统村落农户的生计策略之一;(2)影响农户适应效果的主要适应因子有6个,即农户家庭劳动力总量、户主学历、房屋面积、家庭存款、邻里关系和种植面积,均为生计资本指标;(3)传统村落社会—生态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冯柯  王美达  吴存华  
探讨建立适合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措施体系,为改善村落空心化探索可行性路线及有效的解决方法。选择以北戴河村为研究对象,分析该村落现状和建筑特色并对村中不同的院落形式进行分类与分析。提出了文化引领的美丽乡村建设策略,解释了"设计富民"的内涵与策略,给出了"设计富民"策略三原则,即"由外到内转向由内到外;找准特色避免同质化;立足未来做在当下"。"设计富民"在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中是一条与文化相结合的经济可行性的策略,为当下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一种以文化为驱动力的新方法新思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白淑军   张雅迪  
传统村落是自然与文化遗产的重要物质载体,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发力点,近几年片区式保护利用成为传统村落振兴与保护利用的重要指引和有效方法,冀中南国家级传统村落数量大、空间集聚性高,具有开展片区式保护利用的地域优势。立足于乡村振兴目标和对冀中南传统村落进行片区式保护利用的基本判断,从内生动力与外部驱动力两个维度深入分析其现实困境,针对性地提出冀中南传统村落乡村振兴与片区式保护利用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