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93)
- 2023(12783)
- 2022(11248)
- 2021(10606)
- 2020(8900)
- 2019(20558)
- 2018(20493)
- 2017(39686)
- 2016(21516)
- 2015(24472)
- 2014(24604)
- 2013(24216)
- 2012(21928)
- 2011(19686)
- 2010(19721)
- 2009(18279)
- 2008(18029)
- 2007(15879)
- 2006(14044)
- 2005(12537)
- 学科
- 济(82368)
- 经济(82245)
- 管理(70266)
- 业(63957)
- 企(55439)
- 企业(55439)
- 方法(38154)
- 数学(32389)
- 数学方法(31980)
- 财(25490)
- 农(21393)
- 中国(20976)
- 业经(20067)
- 制(19885)
- 学(18181)
- 务(16746)
- 财务(16670)
- 财务管理(16637)
- 企业财务(15849)
- 理论(15604)
- 地方(15330)
- 和(14173)
- 农业(13946)
- 贸(13899)
- 贸易(13891)
- 技术(13836)
- 体(13662)
- 环境(13525)
- 易(13506)
- 银(13415)
- 机构
- 大学(311909)
- 学院(308067)
- 管理(125481)
- 济(118942)
- 经济(116182)
- 理学(108510)
- 理学院(107357)
- 管理学(105519)
- 管理学院(104946)
- 研究(98831)
- 中国(73159)
- 京(66418)
- 科学(60512)
- 财(58592)
- 所(48512)
- 财经(46463)
- 中心(45225)
- 农(45209)
- 业大(44988)
- 江(44691)
- 研究所(43833)
- 经(42090)
- 北京(41980)
- 范(40075)
- 师范(39704)
- 州(36398)
- 院(35892)
- 农业(35189)
- 经济学(35017)
- 财经大学(34666)
- 基金
- 项目(210459)
- 科学(165624)
- 研究(155915)
- 基金(152972)
- 家(132056)
- 国家(130962)
- 科学基金(113469)
- 社会(97191)
- 社会科(92045)
- 社会科学(92023)
- 省(81618)
- 基金项目(81514)
- 自然(74082)
- 自然科(72351)
- 自然科学(72337)
- 教育(71986)
- 自然科学基金(71036)
- 划(68433)
- 编号(64383)
- 资助(63091)
- 成果(53426)
- 部(46625)
- 重点(46324)
- 课题(43694)
- 创(43603)
- 发(43170)
- 制(41339)
- 项目编号(40663)
- 创新(40645)
- 教育部(40475)
- 期刊
- 济(130381)
- 经济(130381)
- 研究(91336)
- 中国(57682)
- 学报(47917)
- 管理(47262)
- 财(46140)
- 科学(42997)
- 农(41122)
- 大学(36567)
- 教育(35179)
- 学学(33947)
- 农业(28290)
- 技术(27534)
- 融(25391)
- 金融(25391)
- 财经(22742)
- 业经(20815)
- 图书(20082)
- 经济研究(19864)
- 经(19241)
- 问题(16850)
- 理论(16775)
- 实践(15508)
- 践(15508)
- 科技(15145)
- 情报(14398)
- 技术经济(14312)
- 现代(14029)
- 版(13977)
共检索到4495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郑志刚
在隐藏信息的逆向选择模型下,本文证明中国目前很多大学普遍采用的单一普通硕士项目不利于识别具有高研究偏好的申请人;而同时提供"硕博连读"项目和普通硕士项目将有助于大学识别致力于学术研究的申请人。硕博连读项目因此不仅是高质量优秀科研人才的培养模式,而且是重要的信息甄别机制。学制设计因而成为中国大学实现培养学术人才、提高学术声誉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连友 罗帅
信息不对称引致逆向选择是信息经济学的重要观点。然而,实证研究对此提出挑战,学者们仅在部分保险市场发现逆向选择,还有大量市场出现正向选择或不相关选择。非逆向选择现象引起学界对传统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反思,通过修正理论假设重新审视保险市场运行。学界研究表明,在双向信息优势、多维异质性和不完全风险分类假设下,保险市场可能出现逆向选择、正向选择或不相关选择。非逆向选择问题研究形成对传统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拓展与完善,同时得到大量实证研究支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梁大鹏 齐中英
本文在Stiglitz和Weiss的信贷配给(Credit-rationing)理论框架下,建立了企业资产抵押贷款过程中“逆向选择”的生成机理模型,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银行在“逆向选择”情况下采用的信贷策略,提出通过资产证券化来降低“逆向选择”造成的商业不良资产比例和减少银行惜贷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
抵押贷款 逆向选择 金融创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宗煜 徐红琳
招聘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过程中,招聘企业和应聘者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不对称信息。本文从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角度出发,重点研究招聘工作中非对称信息的产生原因,建立招聘中的逆向选择问题的分析模型,从而为系统性地解决招聘工作低效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恒煜
通过简单介绍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生平,比较系统的评述其经济学理论:阿克洛夫提出了信息不对称情况下,逆向选择导致“柠檬市场” 的出现;斯彭斯的信号传递模型和斯蒂格利茨的信号甄别模型对信息不对称市场的改善机制。
关键词:
不对称信息 逆向选择 信息传递 信息甄别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贡文伟 李虎 葛翠翠
制造商对废旧产品的回收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逆向供应链的实施和协调。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和甄别博弈的显示性原理,探讨不对称信息下逆向供应链契约设计问题。分别基于政府不参与逆向供应链运作、政府对制造商实施奖励、政府对制造商实施奖惩三种前提,建立决策模型,得到不同模型下制造商提供给零售商的契约设计策略。三种契约比较分析显示:政府不参与逆向供应链运作或者政府对制造商废品回收实施奖惩时,制造商提供给零售商的线性支付最小,此时制造商提供的契约最为有利。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晟
本文分析了技术创新中大量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及其带来的逆向选择问题。技术创新逆向选择模型表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可能将高实力水平企业"驱逐"出技术市场,降低了技术市场上供给方的总体技术水平,使得大量企业忽视重大技术创新,而更倾向于进行低水平和渐进式的技术创新。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信息不对称 逆向选择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林毅夫 潘士远
本文构建了一个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来分析质量信息的不对称对知识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影响。模型的结论表明:质量信息的不对称不但会导致最终产品市场的萎缩,而且会降低知识产品的定价,减少研发的投入,从而阻碍一国知识增长。由于知识增长率决定了一国的长期经济增长率,所以质量信息的不对称对知识创新的阻碍将对一国经济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会降低一国的社会福利水平,因此,社会会内生出一些制度安排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促进一国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逆向选择 经济增长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肖冲 谢铁军
针对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逆向供应链系统,研究了制造商的激励机制。首先研究对称信息条件下集中及分散模式的供应链,求出制造商和零售商以及供应链整体的收益;其次研究了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零售商成本为私人信息时,制造商激励机制问题,并推导出激励机制的解析表达式。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模型,结果显示,激励机制设计提高了供应链整体收益。
关键词:
不对称信息 逆向供应链 博弈 激励机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石明明
在稳定性偏好、理性与均衡假设下,基于欧几里德确定性空间,人类的交换行为可以简化为简单的需求-供给耦合问题,但现实世界商品交易过程存在着复杂的结构。通过将交易过程中"需要的双重一致性"耦合问题模型化,本文构建了流通机制概念模型,分析了它的三大特征:交易双方的偏好结构以及了解这种结构的交易成本、处理这种偏好信息的过程以及交易实现、保障交易有效实施的制度环境。流通机制下任何个体行为的理性均衡等价于激励相容的协调机制,这一机制的内在结构可以表现为业态及生产-流通-消费的动态反馈,流通机制与生产、消费两侧的结合界面通过威廉姆森的交易费用分析框架确定。本文通过一个典型的镶嵌在特定社会结构中、政府主导型产业...
关键词:
流通 偏好搜寻 机制设计 激励相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本江 徐晨 周雄伟
针对电子市场中一个再制造商和一个销售商(回收商)组成的二级逆向供应链,分信息对称、只有努力信息不对称即只存在道德风险、努力和能力信息都不对称即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并存三种情况,文章讨论了电子产品逆向供应链的契约设计问题,厘清了各种情形下再制造商与回收商的最优契约构成。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梅强 秦默 顾振伟
首先从信息经济学角度回顾了西方担保理论的重大进展,然后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三个角度展开研究。结果得出:银行贷款利率、担保机构调查费用、担保比例与企业投资项目成功概率均不是单调关系;而担保比例、贷款利率、再担保比例与担保机构以及再担保机构的期望也不是单调关系。结果证明了信用担保市场存在逆向选择,反担保、担保比例和再担保比例能够减轻逆向选择问题的程度,保证担保资金的安全。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再担保 逆向选择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贡文伟 汪国映 李虎
以博弈论为研究方法,分析由一个制造商和两个零售商构成的二级逆向供应链,在再制品市场需求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基于政府不参与逆向供应链运作、政府分别对制造商和零售商废旧品回收进行奖励的三种情形,建立决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参与能使回收量和整个逆向供应链系统的期望利润增加;政府对零售商实施奖励措施时回收效果更加明显。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邱海永 周晶
以博弈论为研究方法,对由零售商和制造商组成的逆向供应链的定价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在回收成本信息对称和信息不对称情况下逆向供应链中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定价策略,得出了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制造商承担更大的风险。因此制造商需要防范回收成本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文章进一步给出了制造商的信息甄别合同,通过合同制造商可以降低由回收成本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闵杰 徐小禹 欧剑 曹宗宏
考虑由一个合同制造商(Contract Manufacturer, CM)和一个原始设备制造商(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 OEM)组成的二级供应链,CM在为OEM代工的同时,也引入自己的品牌与OEM竞争。在OEM能够获取消费者质量偏好信息的前提下,分析不同信息结构和CM高质量入侵行为对供应链成员定价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1)CM入侵总是对自身有利,而对OEM不利。(2)信息不对称始终损害CM的利益,但只有在CM入侵且高低偏好市场之间的差异较大时才损害OEM的利润。(3)若真实市场偏好较高,且不掌握信息的CM对市场信心较弱,则OEM产品的定价能使所有消费者的需求都得到满足。(4)提高代工产品的质量在CM不入侵或者信息对称下对CM有利,而其余情况下是否有利与CM销售成本有关。进一步讨论了消费者偏好信息的作用,发现多数情况下OEM不获取消费者信息对自身更有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