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51)
- 2023(9711)
- 2022(8660)
- 2021(8261)
- 2020(6903)
- 2019(15965)
- 2018(16100)
- 2017(31208)
- 2016(16905)
- 2015(19015)
- 2014(18937)
- 2013(18604)
- 2012(16894)
- 2011(15081)
- 2010(14830)
- 2009(13387)
- 2008(12833)
- 2007(10968)
- 2006(9545)
- 2005(8115)
- 学科
- 济(64558)
- 经济(64484)
- 管理(51584)
- 业(46490)
- 企(39452)
- 企业(39452)
- 方法(31782)
- 数学(27244)
- 数学方法(26937)
- 中国(17088)
- 农(16783)
- 财(15871)
- 学(15763)
- 环境(14983)
- 业经(14385)
- 地方(13631)
- 和(11677)
- 划(11591)
- 理论(11524)
- 农业(11328)
- 贸(11047)
- 技术(11043)
- 贸易(11042)
- 易(10704)
- 务(10572)
- 财务(10514)
- 财务管理(10496)
- 制(10274)
- 企业财务(9968)
- 教育(9269)
- 机构
- 大学(238692)
- 学院(236018)
- 管理(98943)
- 济(89508)
- 经济(87443)
- 理学(87139)
- 理学院(86145)
- 管理学(84648)
- 管理学院(84238)
- 研究(76456)
- 中国(54725)
- 京(51007)
- 科学(49563)
- 财(39166)
- 所(38158)
- 业大(36430)
- 农(36053)
- 研究所(35153)
- 中心(34280)
- 财经(32441)
- 北京(32180)
- 江(32158)
- 范(31780)
- 师范(31519)
- 经(29550)
- 农业(28283)
- 院(27921)
- 州(26954)
- 师范大学(25671)
- 经济学(25582)
- 基金
- 项目(170339)
- 科学(134025)
- 研究(124040)
- 基金(123976)
- 家(107793)
- 国家(106886)
- 科学基金(92495)
- 社会(77310)
- 社会科(73096)
- 社会科学(73075)
- 基金项目(67156)
- 省(66341)
- 自然(61607)
- 自然科(60132)
- 自然科学(60118)
- 自然科学基金(59028)
- 教育(56193)
- 划(55871)
- 编号(50808)
- 资助(50541)
- 成果(40218)
- 重点(37415)
- 部(37043)
- 发(35593)
- 创(35343)
- 课题(34100)
- 创新(32815)
- 科研(32680)
- 教育部(31705)
- 大学(31689)
共检索到3274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胡焕庸
人是生活在地面上的,因此,研究人口就决不可忘记地理环境对于人口可能发生的影响。 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各地的地理环境千差万别。约占全国面积26%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居民生活主要以牧畜为主。在内蒙与新疆境内,年降水量低于100毫米的沙漠与戈壁占有很大面积,没有其他水源用来灌溉是难以发展农业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康国定 肖鹏峰 周长洪
文章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定量研究了中国0~4岁人口性别比与地理环境特别是海拔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990、2000年中国0~4岁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县(区、市)主要分布在瑷珲—腾冲线以东的地区,而且0~4岁人口性别比与海拔高度存在较高的负相关性。海拔100米以下的县(区、市)0~4岁人口性别比严重偏高,海拔超过3 200米后0~4岁人口性别比开始下降到正常范围,并随着海拔升高呈现继续下降的趋势。可见,地理环境对0~4岁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影响不可忽视,海拔高度越低,0~4岁人口性别比越容易偏高,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环境温度的影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Э.А.阿拉波里 馬志瑞
И.И.伊凡诺夫-欧姆斯基的"历史唯物主义论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书,论述了一些在理论上很重要而在政治上又具有现实意义的论题。人类社会与其周围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在近百年来已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这个问题对于地理学、生物学、历史学和哲学等类科学的实际意义是无庸置疑的。同时,在资产阶级社会学中,曾利用对这个问题的某种解释来论证和辩护剥削阶级的政策。关于地理环境的作用问题,只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中才获得了正确的、科学的解答。斯大林指出:"地理环境当然是社会发展底经常必要的条件之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邓天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敏,安成谋
地理环境在发展浙江集镇市场中的作用李敏,安成谋(浙江教育学院,杭州)(兰州商学院)1浙江省地理环境的特点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用作场地的地球表层空间以及构成这个空间的全部物质能量和信息要素。它包括自然资源环境和人文环境两部分,是人类生产、生活及...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司同 赵厚福
生态地理学是生态学与地理学的交叉性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下属的一个研究分支,其内容包括地理系统的空间分布、地理结构、生态地理要素之间的规律与制衡机制等。近年来,土地沙漠化、水土资源流失等一系列地理环境问题不断加剧,生态环境治理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新前提。想要正确保护生态地理,就必须正确认知生态地理,在这样的共识下,各国也更加注重生态地理学的教育与研究。中国很早以前已经把生态地理的保护列入国家发展的核心项目,明确指出想要建设美丽中国,就必须正确研究生态、管理生态,充分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合理探寻生态地理环境的"公共地理"属性,详细思
关键词:
生态地理学 《生态地理学》 地理环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马静 刘冠秋 饶婧雯
主观幸福感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热点,与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建设宜居城市密切相关。已有大部分文献侧重单一空间尺度的研究,分析社会经济属性和地理环境要素(包括建成环境、社会环境、环境污染)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也有部分研究关注居民日常出行属性和活动特征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探讨长期幸福感与短期幸福感的内在关系。论文对上述研究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与评价,综合考虑地理环境、时空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的复杂关系,构建主观幸福感的理论研究框架,总结时空行为视角下多尺度、多维度地理环境要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以及作用路径,并探讨主观幸福感的时空动态规律以及微观行为机制,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优化居民行为模式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时空行为 地理环境 环境污染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爽,孙九林
虚拟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在计算机三维虚拟空间的映射.是近20年来随着信息技术进步而迅速发展起来的研究领域。“原型黄河”、“模型黄河”、“数字黄河”则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三维可视化技术、现代遥感遥测技术和虚拟地理环境技术的发展而提出来的。通过概述“数字黄河”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探讨了“数字黄河”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自然环境中“原型黄河”各有机组成部分在虚拟地理环境中的表达及行为描述.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环境对黄河具有重要影响的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的计算机表达。以“数字河道模型”为例详细论述了“数字黄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数字河道模型”、“数字流域模型”、“数字水库模型”和“数字河口模型”在虚拟地理环境的表达。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丽娜 张思冲 杨丹 宫晓磊 王明明
鄂伦春族是我国北方特有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鄂伦春自治旗、扎兰屯市、莫力达瓦旗、阿荣旗,黑龙江省的塔河、呼玛、逊克、嘉荫县和黑河市。本文从生态学,环境学,历史地理学角度分析了鄂伦春族在地理环境中的适应性的表现,具体表现为鄂伦春族构建了仙人柱"和"奥伦"的建筑房屋;具备了长达数百年的狩猎文化;独特的桦树皮文化、刺绣、狍皮服饰、葬丧习俗等。
关键词:
鄂伦春族 地理环境 适应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诗图,黄昌富
一、完全否定地理环境的决定作用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观点 “地理环境决定论”产生于十八世纪。它是以法国社会学家孟德斯鸠和德国人文地理学家拉采尔等人提出并加以发展的。其认为,某个国的国家制度、政体、人口素质与分布、人的生理及心理、民族的道德面貌、宗教信仰、法律的性质和风俗等,都是由气候、土壤及人们居住领土的大小等地理环境决定的,地理环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普遍地起着决定性作用。“地理环境决定论”总的来说是片面的和不正确的,特别是把地理环境的作用无限扩大,完全忽视生产方式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灿 李小建
综合运用GIS技术、逐步回归法、LoGIt模型,分析了2009—2012年河南省农业专业村数量结构、空间分布的变化特征,并探究了地理环境对农业专业村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专业村空间分布不均衡,局部地区集聚程度发生变化;农业专业化率随劳动力资源的增加而降低,丘陵、山区农业专业化率比平原区低,村庄区位显著影响农业专业化率;伴随农区发展,农业专业化生产对劳动力资源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丘陵、山地地形对农业专业化率的负面影响减弱,市场因素对农业专业化率的影响凸显;劳动力资源对花卉、蔬菜等劳动密集型的专业村形成具有正面影响,邻近批发市场能提高蔬菜、水果、花卉等市场依赖性强的专业村形成概率,靠近地级...
关键词:
农业专业村 地理环境 河南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兴伟 陈文惠 王林 程永隆
选取福建省内22个受人类影响和自然条件改变均较小的水文站控制流域,应用3S技术,对各流域的面积、河长、河流平均坡度、形状系数、植被覆盖率、流域平均坡度、平均高程、年均降水量等地理环境要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对22个水文站的年最小月流量及多年平均值、变差系数和年极值比进行了统计分析;应用多元回归模型,建立了多年平均年最小月流量与地理环境要素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福建省河流枯水径流量年际变化不大,枯水径流量与流域面积和流域平均坡度显著相关,复相关系数达到0.994;该模型可用于福建省类似条件无资料地区的枯水径流研究。
关键词:
枯水 地理环境要素 多元回归模型 福建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钰娴 王飞 穆兴民
【目的】定量评价影响渭河流域产水、产沙的地理环境要素因子,为渭河流域产水、产沙格局划分及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渭河流域主要支流产水、产沙对年降雨量(P)、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泥沙中数直径(D50)等地带性因子之间的响应机制。【结果】流域产水、产沙模数与以上3种因子之间均存在明显的非线性关系。采用回归分析得到了流域产水、产沙与地带性因子之间的多元回归模型。【结论】建立了渭河流域产水、产沙与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多项式回归模型。
关键词:
地理环境要素 产水产沙 渭河流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