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23)
2023(14537)
2022(12468)
2021(12039)
2020(9828)
2019(22570)
2018(22223)
2017(42169)
2016(22733)
2015(25794)
2014(25236)
2013(24867)
2012(22789)
2011(20749)
2010(20543)
2009(19056)
2008(18433)
2007(16011)
2006(14045)
2005(12250)
作者
(63834)
(52926)
(52606)
(50020)
(33621)
(25237)
(23938)
(20807)
(20017)
(18701)
(18061)
(17916)
(16723)
(16675)
(16303)
(16149)
(15738)
(15370)
(15104)
(14977)
(13020)
(12876)
(12542)
(12039)
(11776)
(11706)
(11663)
(11469)
(10516)
(10434)
学科
(91609)
经济(91427)
管理(66385)
(61684)
(52587)
企业(52587)
方法(42196)
数学(35182)
数学方法(34798)
中国(28260)
(24097)
业经(21406)
(21178)
(20403)
技术(18300)
(17845)
贸易(17833)
(17389)
理论(17168)
地方(16820)
(16623)
(16405)
农业(15675)
环境(14591)
(14389)
银行(14351)
教育(13791)
(13768)
(13415)
金融(13413)
机构
大学(325074)
学院(319033)
(131351)
经济(128696)
管理(127686)
理学(110870)
研究(110740)
理学院(109615)
管理学(107811)
管理学院(107225)
中国(82793)
(70271)
科学(67106)
(58015)
(54372)
研究所(49811)
中心(49002)
财经(47080)
(46445)
北京(45250)
业大(45159)
(44206)
(44114)
师范(43765)
(43073)
(40110)
经济学(40071)
农业(36186)
(36023)
经济学院(36011)
基金
项目(221134)
科学(175289)
研究(164605)
基金(162149)
(140837)
国家(139651)
科学基金(120142)
社会(106401)
社会科(100157)
社会科学(100130)
基金项目(85573)
(83016)
自然(75978)
教育(75278)
自然科(74235)
自然科学(74219)
自然科学基金(72912)
(70945)
编号(66007)
资助(65890)
成果(54542)
(49864)
重点(49231)
(47380)
(46816)
课题(45485)
创新(44274)
国家社会(44227)
教育部(43300)
大学(41947)
期刊
(140851)
经济(140851)
研究(98049)
中国(62288)
学报(49520)
管理(47896)
科学(47023)
(42453)
(42347)
教育(40043)
大学(38241)
学学(35286)
农业(30111)
技术(27729)
(25199)
金融(25199)
经济研究(23253)
财经(23097)
业经(21189)
(19832)
图书(19136)
问题(18159)
科技(16383)
(16215)
技术经济(15751)
理论(15327)
(14927)
(14490)
世界(14446)
现代(14094)
共检索到4679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雍涛  
今年年初,我读了张定鑫教授《实事求是哲学系统:当代中国逻辑》(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感到值得向读者推荐。其一,书名。所谓"当代中国逻辑",指引领、主导中国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系统。这里所说的"实事求是哲学系统",不仅包括由毛泽东奠定基础的"实事求是"思想,而且包括邓小平将它系统化而形成的实事求是哲学体系。这个"哲学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胡鞍钢  毛捷  魏星  
科斯指出,中国的成功源于"实事求是"。文章认为,"实事求是"是当代中国的决策哲学,是有关如何科学地认识中国,如何科学地改造中国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它既区别于西方的实用主义哲学,区别于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也区别于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形成于中国革命、改革与建设的独立探索,是既有传承又有超越的中国理论。"实事求是"的思想地位,不仅在政治文件中得到确认,更在实践中得到贯彻,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最大程度地实现决策的"实事求是"。经验研究的结论显示,什么时候"实事求是"实现得好,决策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反之就可能遭受挫折。实用主义不能解释中国。坚持决策的"实事求是"是中国的持续成功之道。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殷丽霞  
中国在建设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过程中,通过继承马克思主义哲学,并在社会发展中践行伟大的实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内涵,其是通过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观点来大力发展与践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践行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开展的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的思想在实践过程中发生了主题的转变,从发展中的斗争哲学转变为社会主义建设哲学,哲学思想在社会发展中从根本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是哲学思想的进一步深化。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任新民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历史方位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社会历史进程中时间空间交错形成的坐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客观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国际环境,社会主要主要矛盾及全面从严治党形势等多个方面所面临的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的重大问题所形成的科学认识。历史方位的演变不是一个主观臆想,是一个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发展过程,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变化的结果,是社会合力的结果。对历史方位的判断,是一个思维认识运动的过程,是一个对社会历史客观具体现象抽象、判断、推理的辩证过程。对历史方位的认识,是认识中主客体之间的辩证统一,这种关系在认识改造社会历史变迁中,就表现为理论逻辑与社会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关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吕娉婷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经济发展就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习近平经济思想有着内在的逻辑结构和鲜明特质,包含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意蕴,这正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所在,更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理论的自信所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郇庆治  
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将生态问题的思考纳入政治思维的范畴,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方法,分析和研究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既可从环境政治学领域获得理论和方法的支持,也能在研究论域、视角等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进而更深入地探究和把握新时代生态文明的理论特质和实践特征。在政治哲学视域下阐释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探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策略,必须以政治的立场与高度,以哲学的视角和深度,立足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特征及其政治政策意涵,研究和掌握其理论体系和实践逻辑。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叶冬娜所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一书正是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视域出发,试图在研究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与策略的核心议题上有所突破,为在政治哲学视域下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郇庆治  
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将生态问题的思考纳入政治思维的范畴,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方法,分析和研究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既可从环境政治学领域获得理论和方法的支持,也能在研究论域、视角等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进而更深入地探究和把握新时代生态文明的理论特质和实践特征。在政治哲学视域下阐释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探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策略,必须以政治的立场与高度,以哲学的视角和深度,立足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特征及其政治政策意涵,研究和掌握其理论体系和实践逻辑。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叶冬娜所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一书正是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视域出发,试图在研究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与策略的核心议题上有所突破,为在政治哲学视域下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熊亮  
唯物史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内核,实践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成主线,唯物辩证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认识工具,世界历史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价值意义。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四重维度,既可以深入考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蕴、本质、旨趣和规律,又有助于整体性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更可以为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规律提供历久弥新的哲学思维和认知路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杨晓玲  
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新时代的文化自信,从对象来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逻辑意蕴,既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又是科学性与先进性的统一,并通过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价值逻辑的内在融合,彰显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与自豪,成为构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笃定前行的精神力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宋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其中体现了深刻的民生思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从战略高度来审视民生发展,把民生发展建立在文明发展的基点上;二是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来审视,注重民生发展的主体维度、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三是在发展民生主线上,突出就业、市场经济、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四是在发展民生的方略上,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探索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红杰  
实践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和发展的理论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应遵循实践唯物史观的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针对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制度完善要求,着重研究制约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化解机制、落实新发展理念和优化经济结构的具体路径、更好实现公有产权的途径和机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以及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功能耦合等问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上成为统一的整体。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乔惠波  张凯  
全面准确地分析和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全貌和重大意义,需要从其基本内涵出发,对其学理逻辑和实践进路进行深入分析。学理逻辑包括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逻辑起点,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主线以及由发展理念、制度创新、发展思路、工作方法构成的逻辑框架;实践进路是理论指导经济发展的具体途径,是由领导主体、发展依据、实践指向等构成的实践场景。文章明晰学理逻辑,发现实践进路,以期在未来通过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不断完善这一思想。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钟君  
马克思主义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内容和根本遵循。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才能真正推动中国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最鲜活、最科学、最有效的中国理论。在深刻变革的时代,解决中国问题不能简单套用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也不能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更不能简单套用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和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没有现成的理论和教科书可用,一切刻舟求剑、照猫画虎、生搬硬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松龄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来的一个重要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视资本的作用、发展价值生产和商品交换,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财富的增长,因而能够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所有制形式创新,构建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的制度安排,能使劳动者分享剩余价值,共同富裕,因而能够维护劳动者的根本利益,保障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不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社会主义概念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