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
- 2023(19)
- 2022(16)
- 2021(9)
- 2020(9)
- 2019(18)
- 2018(17)
- 2017(19)
- 2016(13)
- 2015(12)
- 2014(7)
- 2013(10)
- 2012(4)
- 2011(13)
- 2010(12)
- 2009(9)
- 2008(10)
- 2007(5)
- 2006(3)
- 2005(5)
- 学科
- 中国(38)
- 管理(38)
- 业(27)
- 企(27)
- 企业(27)
- 济(24)
- 经济(24)
- 理论(19)
- 教学(18)
- 学法(15)
- 教学法(15)
- 策(15)
- 学(14)
- 教育(14)
- 组织(14)
- 学理(13)
- 学理论(13)
- 工作(13)
- 业经(10)
- 和(10)
- 研究(10)
- 人事(9)
- 人事管理(9)
- 决策(9)
- 经营(9)
- 地方(8)
- 产业(7)
- 农(7)
- 划(7)
- 制(7)
- 机构
- 学院(157)
- 大学(151)
- 研究(55)
- 职业(54)
- 技术(48)
- 管理(45)
- 理学(43)
- 职业技术(42)
- 教育(41)
- 理学院(41)
- 管理学(39)
- 管理学院(39)
- 中国(38)
- 京(37)
- 济(37)
- 经济(36)
- 范(36)
- 师范(35)
- 院(33)
- 州(29)
- 师范大学(29)
- 技术学院(29)
- 科学(29)
- 所(28)
- 研究院(28)
- 江(25)
- 北京(24)
- 财(24)
- 研究所(22)
- 商学(20)
共检索到2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贵春
关于改革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结构的话题,不少高校正在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开展有益的探讨,人们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化。从发展方向看,主要是:通过整体思考设计学院、系、中心、研究院所等学术组织的目标定位、功能划分与资源配置,逐步形成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教学科研组织模式。本刊将继续关注此话题的探讨,欢迎读者赐教赐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韩群柱
针对地下工程水平方向的贯通误差问题,在精度分析中将贯通点看作两个不同的点,得到其方差 -协方差阵。通过计算它们的相关误差椭圆确定贯通点的贯通误差结果证明,地下控制网的精度比地面控制网的 精度更为重要。
关键词:
地下工程 导线测量 贯通误差 误差椭圆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兰明 王军红
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是实现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推动区域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围绕"什么是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以及"怎样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问题,深入探讨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内部素质结构及外部社会特征,明晰"综合素质高、职业技能精、创新能力强"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同时,在系统总结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系统化、国际化、个性化"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一体化、双导师、三学段、四经历、五位一体"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
技术技能人才 高端化培养 贯通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郑广成 朱翠苗
比照国外职业教育成功经验,剖析中高本教育体系衔接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要求,按照职业人才规格层次,与高等教育互融互通,构建了中高本现代职业教育衔接体系,对中高本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贯通思路和方法进行说明,最后给出了中高本现代职业教育制度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与改革途径,形成了"多层立交、互融贯通"衔接框架体系和保障措施,为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高本 多层立交 互融贯通 衔接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孙进 郭荣梅
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的融通是指两个教育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转换和衔接的通道,或它们在课程、教学和资格证书等教育要素上得到结合或融合。德国曾长期存在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相隔离的问题,但经过数十年的改革,已探索出三种主要的融通模式:双向贯通,指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之间存在着转换与衔接的通道;交叉结合,指将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的教学要素进行结合;趋同融合,指开发整合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的跨领域课程,代表着融通发展的最新趋向。德国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的融通具有形式多和程度深的特征。教育决策者的宏观引导、国家资格框架等相关制度建设、利益相关者的密切合作、高质量的科研支持是推动这一发展的主要因素。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效民 刘磊
文章通过国家和上海市发布的相关文件呈现上海市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的开展背景,阐述了这种培养模式的基本设想,分析了校级层面的实施主体应该肩负设计、管理和监控三大使命,提出了履行三种使命的指导理念,并重点分析了上海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的校级层面实践路径。
关键词:
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 校级层面 实践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加鹏飞 高婷婷 梁伟豪
“中高本”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是职业院校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实践探索,是帮助职业院校学生提高职业素质以及就业竞争力的积极尝试。基于“中高本”职业教育贯通培养“三坚持”“两提升”的内在逻辑,分析“中高本”职业教育贯通培养存在政策机制失范、多元主体协同失调、招考评价失准、课程体系衔接失序四个方面的现实困境,进而提出“中高本”职业教育贯通培养优化策略,即建立明晰的政策框架、搭建政校企互联平台、创建统一的招考评价机制、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
关键词:
“中高本”贯通培养 逻辑 困境 策略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赵捷 刘宁
中巴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贯通将对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货物贸易运输环节产生巨大冲击。文章依据中国与中巴经济走廊沿线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数据,引入预计贸易增长空间与极限贸易增长空间两个测度指标,结合回归分析与反事实分析方法测算中巴经济走廊贯通将造成的经济效应。研究结果显示:运输距离对中国与伙伴国贸易活动的抑制作用明显,伙伴国人口总量与区域贸易协定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上具有"非对称"特征;中国进出口贸易均面临典型的非效率问题,其中进口层面的效率问题更为突出;中巴经济走廊贯通将使中国出口与进口的预计贸易增长空间提升19.4%与10.1%以上,若进一步释放现有贸易环境的潜力,中国出口与进口的极限贸易增长空间将分别得到26.3%~263.6%与14.6%~779.7%的提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必定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赵捷 刘宁
中巴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贯通将对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货物贸易运输环节产生巨大冲击。文章依据中国与中巴经济走廊沿线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数据,引入预计贸易增长空间与极限贸易增长空间两个测度指标,结合回归分析与反事实分析方法测算中巴经济走廊贯通将造成的经济效应。研究结果显示:运输距离对中国与伙伴国贸易活动的抑制作用明显,伙伴国人口总量与区域贸易协定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上具有"非对称"特征;中国进出口贸易均面临典型的非效率问题,其中进口层面的效率问题更为突出;中巴经济走廊贯通将使中国出口与进口的预计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余为 郭海敏
培养造就创新型高层次人才,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就中国目前的情况而言。企业为技术创新中心,高校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中心,研究院所为科学创新的中心.三者相互独立.联系不够紧密,"产"、"学"、"研"三者的分离成为制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高耀 陈洪捷 沈文钦
以贯通式培养模式为关键切入点来构建博士生教育的分流与淘汰机制,既有助于克服现有机制的"重口号、难落实"问题,而且将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关键节点的质量控制落到实处,对推动由"入口戴帽"向"出口戴帽"转变的学术型博士生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新机制的总体思路是贯通培养,过程分流;弹性设计,双向选择;节点把控,重在落实。大口径和灵活多样的招生录取办法,博士生与导师(组)之间的动态过程选择,高效、灵活且多样的经费资助模式,多部门协同联动的动态管理和就业派遣顺畅化是改革的关键举措。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乐 曾德贵
鉴于传统仓库布局方法不能同时提高仓库面积利用率和减小货物移动总距离的问题,在布局方法的基础上做了改进,通过在仓库下方新增一条货物通道,并对货物存取路径的角度和路径进行建模,力求使货物移动的总路径最短,最后通过在沄桥物流有限公司仓库中的应用,证明了应用改进的布局方法,能够有效缩短货物的移动距离,提高仓库操作效率,降低仓库物流成本,证明了新方法的可用性和有效性。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杜连森
从组织的视野看,产教融合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定位和架构最有利于校企合作的组织关系。借鉴组织社会学的理论框架,梳理分析职业院校和企业组织关系的历史变化发现,在组织内关系阶段,教育和产业有机融合,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在组织间关系阶段,教育和产业相分离,学校和企业呈现浅层次合作。当前阶段实现产教深度融合,需要重新嫁接职业院校和企业的组织联系,使校企关系由组织间关系向组织内关系转化,主要包括三种路径:学校办企业、企业办学校、政府主管机构统领学校和企业。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冯添桂
基层国土资源所处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第一线,直接面对广大群众。这支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法律法规的具体落实和社会稳定。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更好保障人民权益精神贯穿报告始终。因此,在加强基层国土资源队伍建设中,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树立为民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