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40)
- 2023(14919)
- 2022(12329)
- 2021(11255)
- 2020(9111)
- 2019(20649)
- 2018(19923)
- 2017(37844)
- 2016(20090)
- 2015(22418)
- 2014(21936)
- 2013(21998)
- 2012(20857)
- 2011(19180)
- 2010(19026)
- 2009(17419)
- 2008(17065)
- 2007(15026)
- 2006(13582)
- 2005(12663)
- 学科
- 济(101235)
- 经济(101152)
- 业(57672)
- 管理(55208)
- 企(42395)
- 企业(42395)
- 方法(38717)
- 数学(34547)
- 数学方法(34360)
- 中国(30938)
- 农(28501)
- 地方(25480)
- 业经(22018)
- 贸(20323)
- 贸易(20309)
- 农业(20165)
- 财(20051)
- 易(19756)
- 技术(18912)
- 学(17759)
- 制(16323)
- 融(15557)
- 金融(15557)
- 银(15547)
- 银行(15495)
- 环境(15357)
- 地方经济(15247)
- 行(15049)
- 产业(14830)
- 发(14759)
- 机构
- 学院(297512)
- 大学(296626)
- 济(138391)
- 经济(136252)
- 研究(113704)
- 管理(110721)
- 理学(95116)
- 理学院(94010)
- 管理学(92673)
- 管理学院(92123)
- 中国(86448)
- 科学(68023)
- 京(64207)
- 所(58741)
- 财(58437)
- 农(57776)
- 研究所(53633)
- 中心(50037)
- 财经(46678)
- 业大(46490)
- 农业(45546)
- 经济学(44370)
- 江(43562)
- 经(42804)
- 北京(41234)
- 院(40388)
- 经济学院(40224)
- 范(37756)
- 师范(37253)
- 科学院(35489)
- 基金
- 项目(200949)
- 科学(159051)
- 基金(148131)
- 研究(142215)
- 家(132467)
- 国家(131426)
- 科学基金(110896)
- 社会(95638)
- 社会科(91066)
- 社会科学(91052)
- 基金项目(77455)
- 省(76895)
- 自然(70023)
- 自然科(68464)
- 自然科学(68447)
- 自然科学基金(67309)
- 划(65455)
- 教育(62904)
- 资助(60622)
- 编号(53067)
- 发(49770)
- 重点(46197)
- 部(44979)
- 创(42841)
- 国家社会(41822)
- 成果(41527)
- 创新(40312)
- 发展(39829)
- 展(39227)
- 教育部(38137)
- 期刊
- 济(152021)
- 经济(152021)
- 研究(91526)
- 中国(62806)
- 农(53344)
- 学报(51026)
- 科学(47495)
- 管理(42167)
- 财(41801)
- 大学(38207)
- 农业(37086)
- 学学(36354)
- 融(29508)
- 金融(29508)
- 经济研究(26930)
- 教育(26455)
- 技术(26296)
- 业经(24517)
- 财经(23759)
- 业(20933)
- 经(20767)
- 问题(20653)
- 贸(18184)
- 技术经济(17287)
- 世界(17012)
- 国际(16583)
- 科技(15226)
- 统计(14396)
- 商业(14027)
- 版(13607)
共检索到4557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有为 徐康宁
本文采用永续盘存法(PIM)测算了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研发资本和物质资本存量,并利用扩展 Cobb-Douglas 生产函数模型对高技术产业研发资本与生产率增长的关系、研发资本产出弹性的行业差异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表明:研发资本累积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贡献,其贡献水平有提高趋势。就细分行业而言,通讯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制造业和电子类制造业的研发资本产出弹性相对较高。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胡亚茹 陈丹丹
传统索洛余值法关于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测算未剥离R&D资本体现型技术进步。为了克服由此产生的高估"真实"TFP增长率和低估要素配置结构效应问题,本文以SNA2008和CSNA2016中R&D资本化核算改革为契机,基于资本服务理论和引入R&D资本的扩展CD生产函数,测算R&D资本并解决重复计算问题,重构基于增加值生产可能性前沿函数的TFP增长率分解框架,据以探究中国高技术产业的TFP增长内在动力,并对要素配置的"结构红利假说"进行再检验。研究发现:总体上,技术效应是高技术产业TFP增长的主导来源,但要素配置的"结构红利"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趋势上,高技术产业TFP增长的技术效应呈上升趋势,而要素配置结构效应呈下降趋势,尤其是2012年以后的经济新常态阶段结构效应表现为"结构负利";从要素角度看,R&D资本配置的结构红利在逐期上升但份量较小,劳动配置结构效应起主导作用;从行业角度看,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是技术效应的主要影响行业,而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是要素配置结构效应的主要影响行业。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推进中国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选择提供了有价值的政策参考。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燕萍 彭峰
本文采用DEA方法测算了我国省际高技术产业的生产率及其分解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并运用动态面板GMM方法对国际贸易、自主研发与高技术产业生产率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998-2009年间,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出现了下降趋势,但其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显著。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国际贸易并没有促进其生产率增长,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主要来源于持续的自主研发,而立足于自主研发途径的技术吸收也促进了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因此,在研发设计新产品过程中,高技术产业应具备生产中间产品的能力,减少对中间产品进口的依赖。促进高技术产业生产率增长主要取决于研发投入,但在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应注重通过管...
关键词:
国际贸易 自主研发 生产率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罗来军 李军林 姚东旻
本文使用微观层面的企业数据,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发现资产增长、人力资本、企业利润、企业规模对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资本劳动比、企业存货起明显的负向作用,外国直接投资等变量几乎不起作用。研发投入、银行贷款与政府补贴的实证结论与人们的正常预期不同,研发投入对生产率要么不起作用、要么起负向作用,银行贷款与政府补贴对生产率起着扭曲与阻碍作用,中国的一些特殊情况导致了上述结论。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生产率 LP半参数方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同斌
本文在新增长理论的框架下构建了研发投入非对称效应与生产率分解的理论模型,选取门限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中国高技术产业中研发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差异化影响。研究结论表明,随着研发投入的积累,中国高技术产业生产率增速逐渐下降,并且研发存量对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呈现先减弱后增强的影响,研发投入的生产率悖论特征凸显。研发存量对技术效率的提升效应总体显著,同时,也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效应。技术进步方面,研发投入没有促进基础科学的突破性进展、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高技术产业创新的难度增大和风险上升,导致研发累积的同时,高技术产业技术进步增速下降,技术进步增速下降也是高技术产业中全要素...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伟 李淑贞
本文通过对贸易理论的评价、总结与整理,提出了出口促进产业生产率提高的三个机理:规模经济效应、出口学习效应和要素重新配置效应。在此基础上,利用1998—2004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相关数据,验证了高技术产品出口对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技术产品出口对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并不十分明显。最后对实证结果进行了解释和原因分析,同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出口 高技术产业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戴魁早
基于1995~2008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的行业面板数据,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各行业TFP进行测算和分解。在考虑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引进、资本强度、企业规模和产权结构的条件下,实证考察R&D资本投入和R&D人力投入对TFP、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影响。结果发现,不仅R&D资本投入对TFP、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R&D人力投入对TFP和技术进步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R&D人力投入与技术效率存在负相关关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大鹏 朱迎春
本文应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计算了1996—2009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分解,通过对高技术产业2002年前后各效率变化的对比分析,探讨了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深层因素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实证结果表明:(1)2002年后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率的快速下降。同时技术效率变化取代技术进步成为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主导因素。(2)高技术产业发展已由单纯追求技术创新向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转变,但技术创新能力差,关键技术自给率低是目前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瓶颈。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万宜超 刘廷廷
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增长新常态,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供给侧改革大背景下,融资结构是否适合现阶段产业发展?何种融资结构更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提升?本文以高技术产业为例,首先用索罗余值法对高技术产业生产率增长率进行测算,然后探讨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影响。分析表明两种融资方式均通过资本产生正向作用,且直接融资贡献约为间接融资的5倍。因此,笔者认为在推动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进程中,应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关键词:
融资结构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高技术产业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邵海燕 卢进勇 杨杰
对外商直接投资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了内资企业的生产率,现有的研究尚无统一定论。本文运用中国高技术产业行业层面数据检验了外商直接投资对内资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外资促进了内资企业的生产率增长。进一步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较少的行业,内资企业研发资本投入的增加导致生产率的增长越快;外商直接投资较多的行业,内资企业增加研发人力投入会加快生产率的增长越快。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德辉 杜明泽 于卓熙
基于我国1998—2019年高技术产业分行业及不同所有制的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实证分析我国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演进特征,并从偏向性技术进步角度分析不同所有制分行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差异性。研究发现:技术进步是我国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偏向性技术进步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起到促进作用;部分行业的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的匹配状态不理想,过多的劳动力要素投入不利于高技术产业技术进步;不同所有制之间的技术进步要素偏向性有一定差异,外资及港澳台企业资本推动明显。因此,应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技术与要素禀赋的匹配水平、加强资本投入、完善技术转化体制等方面切实提高我国高技术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同斌 李金凯 周浩
在经典知识创新函数的基础上加入地理因素,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的"中心-外围"理论设置空间权重矩阵,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知识溢出和协同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技术效率提升与技术进步的影响。结果发现:研发存量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总体显著,但研发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研发存量较低也导致了部分地区"研发生产率悖论"现象的出现。大多数地区知识溢出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并不显著,在中心与外围省份之间,高技术产业中技术差距的过大和过小都不利于知识的溢出。东部各区域内中心与外围省份之间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进而实现区域内技术进步的协同创新;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则由于研发资源匮乏、"政产学...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沛罡 毛培 赵金龙
描述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劳动力和资本要素结构、要素生产率及其演进情况,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解构要素生产率增长,分别检验了生产要素跨行业、跨省区和跨所有制流动对生产率增长带来的结构性贡献。研究发现,劳动力和资本跨行业流动均产生了“结构红利”;劳动力和资本跨省区流动均产生了“结构负利”;劳动力跨所有制流动产生了微弱的“结构红利”,资本跨所有制流动产生了“结构负利”。“结构负利”的产生具有如下启示:合理减少行政干预,释放高技术产业生产要素的流动活力,破除高技术产业融资的地域与所有制歧视,逐步建立统一的高技术产业劳动力市场。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结构红利 生产率 偏离-份额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施海燕 宣勇 唐根年
促进高技术产业集聚良性发展,必须关注集聚效果,从投入产出两方面构建集聚度指标研究产业空间分布,结果显示中国高技术产业空间分布呈现"两极化"特征,东部沿海高技术产业处于高度集聚状态。全国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显著,其中技术效率改进作用大,而技术进步作用较小。结合两方面,检验东部高技术产业集聚度提高与生产率改进的关系,发现东部高技术产业集聚度提高与产业生产率改进存在长期均衡,但短期内集聚度提高对生产率改进作用不显著,显示集聚过度迹象。典型地区研究表明,当前发展模式下,广东和江苏高技术产业短期内出现集聚非经济迹象,上海为集聚适度。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集聚 适度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广瑜 史占中 赵子健
本文利用2001—2011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企业规模、市场集中度、产权结构等因素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规模与创新产出呈倒U型关系,市场集中度与创新产出具有正向关系。在中国高技术产业中,由于企业规模较小和市场分散,不利于企业的创新。从产权角度看,国有资本对创新产出的正向促进作用不显著,外商资本与港澳台资本对创新有负向作用,法人资本与个人资本对创新表现出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