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47)
2023(12482)
2022(9758)
2021(8441)
2020(6716)
2019(14789)
2018(14376)
2017(27877)
2016(14708)
2015(16312)
2014(16242)
2013(16338)
2012(15358)
2011(13646)
2010(14093)
2009(13352)
2008(13371)
2007(12249)
2006(11225)
2005(10668)
作者
(43458)
(36276)
(36265)
(33909)
(23281)
(17210)
(16251)
(14107)
(13782)
(13104)
(12347)
(11968)
(11945)
(11601)
(11401)
(10992)
(10740)
(10505)
(10334)
(10311)
(9063)
(9040)
(8780)
(8404)
(8300)
(8178)
(8106)
(8028)
(7237)
(7159)
学科
(82902)
经济(82821)
(77120)
(70786)
企业(70786)
管理(59541)
业经(32576)
方法(27184)
(25578)
(24562)
中国(22124)
地方(21254)
农业(19460)
数学(19229)
数学方法(19150)
(18763)
财务(18748)
财务管理(18730)
企业财务(17743)
技术(17486)
(15210)
(14509)
(14308)
(13451)
(13043)
贸易(13030)
理论(12769)
(12747)
(12604)
产业(12390)
机构
学院(223867)
大学(215003)
(101501)
经济(99725)
管理(89836)
理学(75632)
理学院(74883)
研究(74376)
管理学(74133)
管理学院(73688)
中国(60377)
(47713)
(45903)
科学(41298)
(37008)
财经(36715)
(36583)
(36438)
中心(33941)
(33187)
研究所(32671)
经济学(30505)
北京(29277)
(29133)
业大(28979)
农业(28217)
经济学院(27573)
(26810)
财经大学(26617)
(26593)
基金
项目(137543)
科学(110600)
研究(105693)
基金(99433)
(84483)
国家(83589)
科学基金(73955)
社会(70157)
社会科(66735)
社会科学(66722)
(56354)
基金项目(51793)
教育(46102)
(44422)
自然(44243)
自然科(43258)
自然科学(43251)
编号(42787)
自然科学基金(42561)
资助(39210)
(36072)
(33903)
成果(33733)
(32304)
重点(30514)
发展(30105)
(29583)
国家社会(29531)
(29479)
课题(29448)
期刊
(125793)
经济(125793)
研究(69674)
中国(48783)
管理(40687)
(40530)
(35890)
科学(28023)
学报(26615)
农业(24827)
(24278)
金融(24278)
业经(23647)
技术(22780)
大学(21412)
教育(20948)
学学(20305)
经济研究(19726)
财经(18863)
(16451)
问题(15901)
(15182)
技术经济(14518)
(12579)
商业(12498)
世界(12407)
现代(12220)
经济管理(11690)
财会(11516)
国际(11035)
共检索到3588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斌  李舟  
以2018年财政部关于"研发费用单列"的修订为研究契机,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研发费用呈报位置变动对企业研发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研发费用单列"后,企业间研发费用投入的差距会成为增加研发费用的动机,差距越大的企业会在政策之后增加更多的研发费用,该现象在竞争程度高和非高科技行业中更加显著。进一步,本文还识别了企业是通过真实投入研发费用达到其增加的结果,而不是对披露结果进行数字操纵,同时,过度投入研发费用还会削弱其对企业的积极影响,不仅会降低单位研发费用的价值含量,还会加剧信息不对称。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强  赵先进  
文章选取2011—2019年企业净利润处于亏损边缘的上市企业数据,从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和削减成本费用两个角度分析战略调整是否能改善企业绩效,并进一步探讨企业融资能力和企业所在行业发展状况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并不能改善企业当期绩效,相反会降低企业当期绩效,但是本年增加的研发投入能改善第三年的企业绩效,即存在滞后性;削减成本费用能显著改善当期的企业绩效,但不存在惯性效应;企业融资能力和行业发展前景对企业战略调整的业绩效应产生了显著的调节作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袁玎   吕碧君   胡凯  
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否改善研发信息披露质量、减少研发操纵行为,是数字经济时代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临的重要问题。以2012~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研发操纵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抑制研发操纵行为。机制分析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是通过提升内部控制质量、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从而对研发操纵行为发挥治理效应。此外,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于研发操纵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操纵动机更强的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研发操纵向下调整风险的企业和分析师关注度较低的企业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还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能通过抑制研发操纵提升创新产出水平、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董松柯  刘希章  李娜  
如何将数字化赋能于企业研发创新行为中,实现“数字化+创新”的转型升级,是数字经济下推动经济高质量转型的关键。本文以企业“创新投入高而TFP较低”的现象为切入点,以企业对研发投入的操纵行为为落脚点,实证考察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研发操纵的影响、传导机制与经济后果。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有助于降低企业进行研发操纵的概率,并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果仍然成立。在不同的数字化转型方式与企业科技禀赋下,上述结论具有异质性。机制分析表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提高供应链合作的开放程度、降低交易成本与缓解降低信息不对称等方式,降低企业研发操纵的概率。对于经济后果,企业数字化转型既能直接影响创新绩效与生产效率,同时也能通过降低研发操纵的策略性行为而间接改善由此所产生的创新绩效和生产效率下降问题。本文不仅为经济体系所存在的“创新投入较高而TFP较低”的现象提供了可能的解释与解决路径,还为改善企业操纵研发投入的制度迎合行为以及促进产业政策有效实施,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微观依据。以数字化转型降低企业研发操纵行为,优化企业创新布局与生产绩效,对于实现数字化驱动下的高质量经济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孟元   杨蓉  
本文基于2014-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结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这一产业政策的实施,运用群聚估计检验企业是否借助研发操纵以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在此基础上,以各地区大数据管理机构改革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数字政府对企业研发操纵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中存在较为明显的研发操纵现象。然而,数字政府建设显著抑制了企业研发操纵。原因在于,数字政府建设有效地提升了政府对企业研发操纵的监管能力。此外,在非国有企业、互联网和新闻媒体监督难以发挥作用的样本中,数字政府抑制企业研发操纵的作用更强。本文为政府在数字时代更好发挥产业政策的作用提供理论和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吴斌  沃鹏飞  陈锋  
一、研究背景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需要有效的制度红利支持,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指导下,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成为激励企业创新、实现产业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手段之一。从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演变历程来看(表1),其执行力度和普适性皆在不断提升。国内研发税收激励政策对驱动与促进企业研发创新产生的积极影响已经得到较多的共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魏文君   李黎  
文章以2012—2021年非金融业企业数据为样本,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杠杆操纵的影响、异质性特征以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降低企业杠杆操纵水平,并且主要通过覆盖广度与使用深度发挥效用;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在高控股股东股权质押、高战略差异度、高科技行业以及低分析师关注度的组中,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杠杆操纵具有更显著的负向影响;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具有资源效应与治理效应特征,即通过缓解企业融资困境、提高企业治理能力的方式抑制杠杆操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卫华   刘一霖   潘简  
企业创新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而研发操纵导致的税收激励扭曲和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下降已引起高度关注。文章以2012—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管理者能力对研发操纵和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者能力的提升能够显著抑制研发操纵行为,由于研发操纵能够显著降低企业创新质量,因此高能力管理者能够通过抑制研发操纵推动企业创新发展。进一步研究显示,在我国实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背景下,不同的管理者能力对于研发操纵的抑制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低能力管理者更可能存在机会主义倾向。随着我国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的逐步深入,管理者能力对于研发操纵的机会主义倾向能够得到显著遏制。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苑泽明  王培林  富钰媛  
研发操纵是指管理层忽略研发事实而对研发会计科目进行主观操纵的行为,对企业创新绩效以及外界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活动均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如何对其进行治理成为亟待研究的现实问题。在改革开放“文人下海潮”的推动下,上市公司聘任具有学术经历的高管成为了我国资本市场独特的经济现象。基于这一现实背景,本文以2008—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讨论了高管学术经历对企业研发操纵的影响。结论显示:(1)高管学术经历对企业研发操纵水平具有显著抑制作用;(2)当企业所处地区税收征管力度较弱、自身内部控制质量较差时,具有学术经历的高管对研发操纵的治理效果更为显著;(3)进一步研究显示,高管学术经历能够通过削弱研发操纵提升企业创新效率。本研究工作拓展了高管学术经历的研究范畴,从高管经历的视角丰富了研发操纵问题的相关研究,同时也为鼓励科研人员投身实业的相关政策提供了微观经验证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尹钧惠  盖瑶  孙浩然  
基于人口统计断层理论,以2009—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公司董事会治理角度研究董事会断裂带对研发操纵的影响。结果发现:董事会断裂带与研发操纵呈显著U型关系;内部控制正向调节董事会断裂带与研发操纵的U型关系;市场化程度正向调节董事会断裂带与研发操纵的U型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董事会断裂带与研发操纵的U型关系在非国有企业、股权集中度较高、盈利和经营业绩较好的企业中更为显著。结论可为优化企业董事会结构、提升公司内部治理能力以及强化政府监管职能提供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卫华   刘一霖   潘简  
企业创新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而研发操纵导致的税收激励扭曲和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下降已引起高度关注。文章以2012—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管理者能力对研发操纵和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者能力的提升能够显著抑制研发操纵行为,由于研发操纵能够显著降低企业创新质量,因此高能力管理者能够通过抑制研发操纵推动企业创新发展。进一步研究显示,在我国实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背景下,不同的管理者能力对于研发操纵的抑制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低能力管理者更可能存在机会主义倾向。随着我国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的逐步深入,管理者能力对于研发操纵的机会主义倾向能够得到显著遏制。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玉明  刘晗  李双  邢超  
“金税三期”工程作为一种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来提高税务部门对企业经营状态的精准掌握与分析的数字化税收征管工具,深刻影响着企业的经营行为。借助我国金税三期工程分批试点的准自然实验,本文基于2008—2019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检验了数字化税收征管对企业研发操纵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税收征管对于抑制企业研发操纵行为具有显著影响,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有效。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税收征管通过提高企业信息透明水平、发挥规范治理作用两项机制抑制了企业研发操纵行为。调节效应分析表明,管理层存在短视主义情境下不利于抑制企业的研发操纵行为,而管理层积极语调蕴含信息,有助于抑制研发操纵。本研究丰富了企业研发操纵领域的影响因素识别研究,同时也为数字经济背景下政府部门监管方式创新、数字化税收征管的微观经济后果的探讨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玉明  刘晗  李双  邢超  
“金税三期”工程作为一种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来提高税务部门对企业经营状态的精准掌握与分析的数字化税收征管工具,深刻影响着企业的经营行为。借助我国金税三期工程分批试点的准自然实验,本文基于2008—2019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检验了数字化税收征管对企业研发操纵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税收征管对于抑制企业研发操纵行为具有显著影响,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有效。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税收征管通过提高企业信息透明水平、发挥规范治理作用两项机制抑制了企业研发操纵行为。调节效应分析表明,管理层存在短视主义情境下不利于抑制企业的研发操纵行为,而管理层积极语调蕴含信息,有助于抑制研发操纵。本研究丰富了企业研发操纵领域的影响因素识别研究,同时也为数字经济背景下政府部门监管方式创新、数字化税收征管的微观经济后果的探讨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何如桢  
本文基于2015―2020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考察资本市场创新型监管交易所问询中“非研发类年报问询函”对企业研发操纵偏好的溢出影响。研究发现,相比未收函公司,收到非研发类年报问询函的公司研发操纵偏好显著下降。机制检验表明,非研发类年报问询函可以通过强化媒体监督,约束收函企业寻租行为,进而抑制企业研发操纵偏好。进一步地,非研发类年报问询的问询次数、问题数量以及企业回函天数越多时,上述治理效果越强;且对于分析师覆盖水平较低以及市场化水平较低地区的企业,非研发类年报问询的治理效应更明显。本文的研究不仅为交易所问询溢出效应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有效抑制企业研发操纵、助力产业政策有效实施提供了证据与启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喻彪   杨刚   王沙力  
数字金融发展能否助力企业实质性去杠杆是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使用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的相关数据,基于数字金融发展的资源效应与信息效应,考察了其对企业杠杆操纵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降低企业杠杆操纵程度,这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以及提升企业信息透明度等途径加以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发展降低企业杠杆操纵的效应在传统金融发展水平较好和金融监管强度较高的地区中更为显著。为此,政府相关部门要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金融监管等方面进一步规范和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要主动进行数字化变革,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企业要充分利用数字金融打破外部融资障碍,赋能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