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886)
- 2023(19619)
- 2022(16273)
- 2021(15000)
- 2020(12733)
- 2019(29002)
- 2018(28537)
- 2017(54669)
- 2016(29354)
- 2015(32885)
- 2014(32362)
- 2013(32103)
- 2012(29554)
- 2011(26610)
- 2010(27041)
- 2009(25308)
- 2008(24705)
- 2007(22328)
- 2006(19518)
- 2005(17866)
- 学科
- 济(129143)
- 经济(129013)
- 业(105648)
- 管理(96268)
- 企(93189)
- 企业(93189)
- 方法(54881)
- 数学(45044)
- 数学方法(44511)
- 中国(38142)
- 财(37607)
- 农(37538)
- 业经(36801)
- 地方(29816)
- 融(29322)
- 金融(29318)
- 银(28541)
- 银行(28499)
- 制(27705)
- 行(27493)
- 务(26295)
- 农业(26281)
- 财务(26232)
- 财务管理(26187)
- 企业财务(24871)
- 技术(24550)
- 贸(22920)
- 贸易(22899)
- 理论(22570)
- 易(22218)
- 机构
- 学院(416107)
- 大学(409868)
- 济(176898)
- 经济(173360)
- 管理(165566)
- 理学(141433)
- 理学院(139979)
- 管理学(137788)
- 管理学院(137007)
- 研究(135516)
- 中国(110446)
- 京(85892)
- 财(83466)
- 科学(79866)
- 农(68900)
- 所(67473)
- 财经(65588)
- 中心(65000)
- 江(64731)
- 研究所(60565)
- 经(59486)
- 业大(58781)
- 北京(53935)
- 农业(53755)
- 经济学(53746)
- 州(51674)
- 范(51368)
- 师范(50828)
- 院(48775)
- 经济学院(48567)
- 基金
- 项目(270411)
- 科学(215301)
- 研究(199798)
- 基金(196491)
- 家(169419)
- 国家(167892)
- 科学基金(146742)
- 社会(128655)
- 社会科(122194)
- 社会科学(122164)
- 省(108368)
- 基金项目(103795)
- 自然(93944)
- 教育(92211)
- 自然科(91900)
- 自然科学(91876)
- 自然科学基金(90300)
- 划(89141)
- 编号(81004)
- 资助(79984)
- 成果(64357)
- 发(61712)
- 创(60828)
- 重点(60508)
- 部(59709)
- 创新(56186)
- 课题(56060)
- 国家社会(53113)
- 教育部(51776)
- 科研(51688)
- 期刊
- 济(199437)
- 经济(199437)
- 研究(121952)
- 中国(87356)
- 财(68589)
- 管理(67117)
- 农(63714)
- 学报(57869)
- 科学(56427)
- 融(50478)
- 金融(50478)
- 大学(45056)
- 教育(43861)
- 农业(42905)
- 学学(42677)
- 技术(40360)
- 业经(34521)
- 财经(33007)
- 经济研究(31225)
- 经(28502)
- 问题(25777)
- 业(25475)
- 技术经济(23413)
- 贸(20361)
- 商业(20068)
- 统计(19928)
- 现代(19668)
- 策(19262)
- 科技(19224)
- 财会(19205)
共检索到6361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肖春明 宋爱珠 顾凯元
本文利用2013—2019年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在实体企业“脱实向虚”趋势背景下,从融资约束视角考察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效应。研究发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企业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激励效应,且融资约束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与创新强度及创新持续性之间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同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企业创新能力的融资激励效应,对民营企业、高外部融资依赖度企业、高市场化水平地区企业的影响更大。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进一步优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发挥税收政策的杠杆效应以引导企业资金投向创新活动;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特定行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政策的创新激励作用;地方政府应建立相应的研发补贴政策体系,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形成合力,增加财税政策对创新激励的持续性。
关键词:
研发费用 加计扣除 创新能力 融资约束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靳卫东 任西振 何丽
2015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扩大了对企业、研发活动和研发费用的适用范围,但其创新激励效应仍然缺少充分论证。为此,文章采用准自然实验和干预效应模型等方法,从创新链视角考察了此次改革的创新激励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扩大加计扣除政策适用范围促进了企业创新,提高了企业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收益。进一步机制分析发现,增加可加计扣除的研发活动和研发费用,能够直接降低企业融资压力、创新成本和创新风险,是激励企业开展有效创新活动的重要举措;相反,扩大适用加计扣除政策的企业范围,会纳入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较低的企业,不利于激励企业创新。因此,提高对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比例,增加对技术创新关联活动的加计扣除,以及构建财税优惠政策体系,是强化加计扣除政策创新激励效应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
加计扣除 政策适用范围 有效创新 创新链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杜倩倩 李琪琦
技术创新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驱动力。选取2015—2020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融资约束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加计扣除政策对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作用。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可以通过降低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在盈利能力较弱、规模较小、研发投入较高和非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发挥更明显。研究结论有助于为优化鼓励研发投入的税收优惠政策设计提供参考,从而进一步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于海峰 葛立宇 苏晓琛
人力资本是创新活动中最活跃的要素,税收创新激励政策能否以及如何推动企业人力资本结构升级以满足企业的创新需求值得重点关注。基于2013—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2015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改革作为税收创新激励政策的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该政策对企业人力资本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能显著促进高学历员工以及研发人员占比,进而推动企业人力资本结构升级,并通过激励企业增加先进物质资本投入、技术创新以及“资本-技术互补”效应促进企业人力资本结构升级;此外,对于规模小、非国有、资本密集度高的企业以及制造业企业,政策激励的效果更加显著。本研究为有效制定和完善税收创新激励政策提供了启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帆
文章以2008—2019年中国A股为研究样本,探究财税激励政策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财税激励政策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创新效率,在区分财政激励政策和税收激励政策依然发现两者均能够显著提高创新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基于是否属于高科技行业进行检验,发现财税激励政策对创新效率的提升在高科技行业中更显著;同时,在区分企业融资约束差异后,发现在企业面临更高的融资约束时,财税激励政策对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更显著。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静祎
本文以2013—2017年沪深高新技术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其经验数据对税收征管、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与创新投入三者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能显著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投入;税收征管与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投入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税收征管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与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投入相关性起到显著增强的作用。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军
企业所得税是税收调控经济的重要工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作为激励创新企业所得税政策体系中的核心优惠政策,在推动"双创"、引领科技进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典型分析,意图"以小见大",通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政策沿革史,反映激励创新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导向与趋势。
关键词:
研发费用 创新 企业所得税 趋势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侯世英 宋良荣
技术创新是我国经济发展从速度增长向质量增长转型的重要推动力,国家财政优惠政策和企业自身融资方式作为当前企业技术研发的关键驱动因素对企业创新产生不同的激励效应。基于企业创新价值链理论,利用2013—2017年922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的面板数据,分析财政激励和融资激励对企业研发创新的阶段影响,结果表明:在研发创新的不同阶段,财政激励效应和融资激励效应存在差异。其中,财政补贴激励效应集中在研发投入阶段,并随着创新流程的推进呈现下降趋势;税收优惠激励效应则随着创新流程的推进不断上升,并在成果转化阶段集中凸显;股权激励和债权激励在研发投入阶段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在研发产出和成果转化阶段激励效应显著,并且股权激励效应大于债权激励效应。同时,在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财政激励在各周期保持了正向激励效应,其中财政补贴效应随着企业生命周期变化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税收优惠对成长期和衰退期企业效果更显著;融资激励中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对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的效应一致,但股权融资在企业衰退期各阶段展现了创新抑制作用,并且债权融资在成熟期和衰退期的激励作用略强于股权激励。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胡彬 何璐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1999-2007年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企业融资约束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都是影响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内源融资约束显著影响中小企业的创新,对大型企业的影响不够显著;外源融资约束对所有规模企业的创新都有显著影响,且对大型企业的影响程度大于中小企业。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与创新的关系呈现倒"U"型曲线,劳动力成本上升在一定程度内会促进企业的创新。
关键词:
融资约束 劳动力成本 创新 倒“U”型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淑琴
本文以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这些公司2014-2016年的数据分别研究了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的关系、股权激励与企业创新的关系以及融资约束对股权激励与企业创新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1)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是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融资约束制约了企业的创新;(2)在不考虑企业融资约束的情况下,管理层持股的股权激励与企业创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股权激励促进企业创新;(3)融资约束会影响股权激励与企业创新的关系,企业在面临融资约束的情况下,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会弱化,在融资约束高于某个水平时这种促进作用不再显著。
关键词:
融资约束 股权激励 企业创新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薛迎迎
本文在理论剖析融资约束如何影响成本加成以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如何发挥作用的基础上,基于中国2014-2019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融资约束对于成本加成具有显著抑制效应,而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缓解融资约束对于成本加成的抑制效应,这一结果在控制了内生性影响以及替换变量的稳健性结果中依然成立。针对企业规模、所有制类型以及产业类型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以及非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政策发挥的调节作用更大。究其影响机制,融资约束主要经由抑制研发投入增加的渠道对成本加成产生负向影响,而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能够正向调节融资约束对研发投入的抑制作用,进而起到缓解融资约束对成本加成的抑制效应。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芸 邓钊 张妍莹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绿色创新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基于2016—2021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重点考察环境规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环境规制与企业绿色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并且随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力度的增大,倒“U”型曲线表现出拐点右移和下降倾斜度减小的变化,说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能显著增强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削弱其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还发现低碳试点政策和产权性质会影响这两种政策对绿色创新的协同作用,研究结论为完善环境政策与财税政策、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梁双陆 白云翠
随着扣除范围的不断扩大和扣除比例的不断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创新的激励效应成为学术界的重要议题。以2012—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对象,考察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异质性创新的激励效应,以及技术吸收能力和政府创新偏好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与企业异质性创新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对突破式创新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对渐进式创新的促进作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异质性创新的激励效果因行业性质、人力资本结构和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技术吸收能力和政府创新偏好能显著促进企业创新,二者正向调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但是调节作用会因企业创新类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创新激励政策的效果会因作用时点的不同而产生异质性。因此,拓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和提高加计扣除比例,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技术性创新激励政策,提升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完善财政科技支出体系,以及多种技术创新激励政策搭配使用,是激励企业创新的重要手段。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素荣
利用2012—2016年中国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从政府补贴相关性分类计量的视角,探索了打开融资约束下政府补贴激励中小企业研发投资的"黑箱"。结果表明: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贴虽然能够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对其研发投入的抑制作用,但是对企业的研发投入不具有激励效应;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贴同时具有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与激励企业研发投入的"正U形"拐点效应,这在东部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中表现更为显著。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肖春明 张丽云
探索引领中国经济增长与质量变革的新动力,关键是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文章以2015—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以2018年1月1日起所有负面清单之外行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75%为外生政策冲击(财税[2018]99号文件),运用双重差分法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效应及机制。研究发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更大;机制检验发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通过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进而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实现提升。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完善提供了一定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